三国神话世界 第943节

整个大殿前的广场,人潮汹涌。若这些人被一大超级大招干没了,整个神州可能直接倒退数百年!

可惜,不能直播,不然这个场景,可就是一个史诗级的画面。也就是刘宏还活着,这些超级诸侯才安安心心地呆着,不敢妄动。换个情况,众人哪里会这般和气。

林牧环顾一周,看到那些既熟悉又陌生的面孔,感慨万分。

大荒领地,就他自己带着黄忠过来,而李典是以义军的身份过来的,因为他需要功劳去幽州那边搞事。

周泰于禁等,都没有来。就在林牧观察时,他也感觉到几道目光扫向他。

林牧循着望去,看到了熟悉的面孔。

卫仲道!

想不到这家伙都来凑热闹了,前世此人根本就没有进龙廷出仕,一直悄悄发展。不知道是不是受到他的刺激,这家伙都开始出来争名了!

除了卫仲道,还有不少年轻一辈的目光都投向了他。或嫉妒或好奇或意味深长……不一而足。

可能因为林牧吸引的目光颇多,渐渐地不少人望向了他。

林牧没有装高冷,脸上满是谦虚笑容,自信从容地回望而去,也微微向大家点点头,算打招呼。

亲近林牧的,都会回应地点点头,不亲近的,诸如卫仲道等,都会脸色一冷,扭头而去。

天亮时,中宫谒者带着一个队伍出现,其掌管礼仪。

“趋!!!”中宫谒者大声喝道。

旋即一道道伴音随之而起,抖荡在皇宫天空上。因为庭楼殿堂遍布,一道道回声不断响起,让整个皇宫都开始弥漫着一股肃穆感。

黄巾之乱神都封赏大会,终于是开始了。

不管是宫内的普通人还是宫外的城内百姓,都知道,今天是神州龙廷非常重要的一天。

有的人会一飞冲天,有的人会被封侯,有的人会被问罪……

不少看热闹的玩家也都汇聚在皇宫之外,等待着结果。相比于之前的十大太守之朝议,这一次的规模更大,更严肃更重要!

殿上谒者传言后,最先出现的不是皇帝,而是一些宦官,他们小碎步地走在前面,开路,而中间,是张让赵忠扶着刘宏出现。

刘宏此刻头戴平天冠,身穿赤龙袍,颇为神俊。都说人靠衣装马靠鞍,加上刘宏长的本来就帅,看起来非常英武。虽然刘宏有些微胖,但其气势磅礴,威严如狱。

之后,中宫谒者开始依爵位高低宣示来宾上殿。

一些王爵、列侯等,开始一一出场。

再之后,就是依据三公九卿等龙廷软位开始宣宾而入。足足数百人鱼贯而入。这些是文臣。

再之后,就功臣、将军。

从这个顺序就可以看出,汉庭是最重视文士而轻武将的。

来访者依次进入殿门。宫中设有车骑、步卒守卫,以及兵器、旗帜等。

林牧就在功臣队伍中。他跟着队伍,缓慢进入大殿。

一进入大殿,他就跟着人流来到西侧。

功臣、列侯、将军及其他军官在西列队,向东而立;文官自三公九卿以下在东列队,向西而立。

哪怕等一下会议开始众人如何暴怒谩骂,可在这整个出场过程中没有一人敢喧哗失礼。

当然,若有人喧哗失礼,旁边也会有人处理的。

“趋,闭!!”中宫谒者看到所有人都进了朝堂,马上喝道。

“铛铛!!!!”这个时候,一道道铿锵响亮声响起。

当铿锵声完毕后,所有官员都微微低头,然后躬身向阶梯高台上的皇帝陛下行礼仪:“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整个朝堂的官员异口同声,响亮无比。

那万岁之声,直接抖荡而出,回荡在皇宫天穹之上。

“吼吼!!!!”随着万岁声响起,整个天空开始出现赤紫色的云雾,荡漾在苍穹之中,倏然间,一道道龙吼声开始在苍穹上回荡着。

这个天,还是刘氏的!!

“——叮!”

“——系统提示:玩家林牧,你获得大汉皇朝龙道洗礼,增加20点本源属性!”

系统声又在林牧耳边响起。和之前一样,自从进入皇宫后,系统提示出现的称呼不是龙主林牧,而是玩家林牧……

“哟!还有这样的好处!”林牧心中微微一惊。历史底蕴深厚果然是不同。

“众爱卿平身!!”刘宏的声音如同洪钟般中气十足,洪亮无比。

“谢陛下!!”众人应道。

至此,整个礼仪完毕。接下来,就是熟悉的流程了。

首先出来讲话的,就是皇帝刘宏,他说了一番忆祖荣耀的讲话,然后大赞天下太平,安康欢乐的大局势……

再之后,就是张让拿着一张读本,把一些皇朝的情况宣读出来,不过,基本都是讲神州如何如何好,大汉皇朝百姓如何如何安居乐业的套路东西。

------------

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神都封赏(中)

而后,就是赵忠出来宣读。他宣读的东西,是有关王爵的。黄巾之乱神州内不少王爵流离失所,甚至被俘虏。可在黄巾之乱后,他们都被解救了出来。在这一点上,张角其实做的并不如某些人的意愿。

按照道理,应该是黄巾军诛杀那些王爵全家,然后龙廷收缴回爵位封地,那样才符合某些人的胃口。可惜没有!

而后,就是刘氏宗族的宗老出来讲话。

作为代表者,赫然就是年纪和辈分都颇大的刘虞。

刘虞宣读的,无非就是让王爵们重新返回封地,安稳生活(等死)的话。

整个过程,繁杂而公式化。

搞完这些表面功夫后,就是正菜了。

“哒哒哒!”张让手持一张圣旨,缓缓来到阶梯前宣读:

“光和七年(184年)元月,天下大旱,张角反乱,高举反旗,妖言惑众,霍乱八州,诸王颠沛,千官流离,万民遭杀,海内鼎沸。帝思果决,秉万民之志,承苍天之意,封节梁柱,募天下强兵,北左右三中郎将奉命征讨黄巾贼,诸多义军如春笋而起,挽救天下万民。

贼首张角张宝张梁率众冲击神都,帝亲临城下,独断万古,祭天命之身,以一己之能力压百万黄巾,挽大厦于将倾之际,功勋彪炳。今,南方已定,北方亦清,诸多功勋汇聚于神都。

大汉有陛下而幸!天下有陛下而兴!大汉有诸位英雄而定!毕!”

张让一通宣读,把黄巾之乱大概地过了一遍。不过其中更多是称赞刘宏的功勋。

也确实,这次黄巾之乱,因为各种变故,造就了刘宏之名!

天命之言,仍然在天下百姓口中相传!

张让宣读完毕后,林牧等人都微微一震。来了,接下来就是封赏了。看看汉帝刘宏如何封赏,看看那些大臣如何争论。

“皇甫嵩、朱儁、卢植、董卓……林牧……公孙瓒……”之后,张让开始念了一大串的名字,让他们出列。

“诸位,本次清剿黄巾军,诛灭太平道,涌现了不少义军英雄,当然,功首者还是三位中郎将。他们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乃国柱也!”汉帝刘宏沉声道。

望着下面一个个魁梧高大的身影,刘宏脸上全是满意之色。

这些人的资质天赋、身体素质、军事谋略等等都非常好,乃人杰也。大汉有这些人在,就不会衰落!!

“爱卿们,此次平乱,左中郎将皇甫嵩南征北伐,功勋居首,可有异议?!”刘宏一脸我很民主的模样问道。

三公九卿们闻言,都脸色一凝,自从上次大肆提拔异人开始,您老人家可是独断朝纲,现在问这个问题,是不是做作了啊!

不过众人都没有说什么。

“皇甫嵩中郎将之功,当得首位!”袁逢等人都出声道。

皇甫嵩的功劳,他们不会说什么,也不能说什么。

至于荆州的某些士族暗中发来的那些弹劾奏折,只是芥藓之疾,根本撼动不了什么。

“既然如此。那传朕令,任皇甫嵩为【车骑将军】,领冀州刺史!”刘宏沉声道。

两个名词一出,不少粗重的呼吸声回荡在人群中。

【车骑将军】可是二品大员,镇国级将军,统御天下兵马。

而冀州刺史,又是一大官,特别是近年来刺史之职越来越像州牧,其位更是重中之重!无数人趋之若鹜!

“冀州经过太平道黄巾军的肆虐祸害,已经多月没有农耕劳作,百姓苦久矣,需得力人才去重建恢复,皇甫爱卿,你再次临危受命,可愿意?”

“臣领命!!”皇甫嵩马上躬身应道。

“不过,臣斗胆在此向陛下请命,免除冀州百姓一年的税赋!!”皇甫嵩铿锵有力道。

“准!!”刘宏没有考虑,直接准许了。

“皇甫爱卿军略入神,又爱民如子,大义也!朕封你为槐里侯!!”刘宏又凝声道。

封侯?!!众人闻言,又是脸色一变。

槐里侯可是县侯!!乃司隶右扶风的治所槐里城!那可是大城池!

羡慕嫉妒恨等等情绪,萦绕在其他官员心中。

而就在这个时候,宗亲队伍中,一个熟悉的人影走了出来。

“陛下,微臣有一言。”人影行了一礼凝声道。

“哦……刘焉宗老有何话要说?”刘宏眉头一挑道。

原来站出来的竟是汉室宗亲刘焉!

而在刘焉出列说话时,几个官员脸上都浮现着奇异的脸色,那个计划开始了!!!

“陛下,冀州乃是此次黄巾之乱的核心之地,百姓深受太平道毒害,而冀州又是我们大汉的重要大州,给朝廷输送无数粮草资源,我们需要下重典方可恢复冀州之力。”

“所以臣斗胆建议陛下封赏皇甫嵩车骑将军为冀州牧,统领冀州的军政大权,一举恢复冀州秩序和民生。”刘焉一脸诚恳的模样道。

“什么?州牧??!!不行!!不行!!”刘焉此言一出,诸多官员出声反对。

“陛下,军权政权合一的州牧一职,乃是一种隐患。它成为凌驾于各县令郡守甚至刺史之上的官员。州牧可以自行掌控一方的财政赋税乃至招兵买马等各项事务,容易滋生祸患,绝对不可啊!陛下!!”一个官员走出来,跪拜在地高呼道。

在场的官员中,都没有行跪拜之礼,而他这般做,是表示他强烈反对刘焉之言。

刘焉听到那些反对之语,嘴角抽了抽。玛德,又不是老子当州牧,只是举荐而已!若他要自己当,不知道要经历多少阻挠呢!!

幸好计划是先让皇甫嵩开路,再谋后事!

人群中的林牧,听到刘焉之言,浑身一震。州牧之害,竟然又提前了!!

根据林牧所知,皇甫嵩当冀州州牧,是在西凉之乱中朝廷军队被打得节节败退时刘焉提出来的,因为冀州可是输送战略物资的大州,若不能及时恢复,局势会非常艰难!

当然,那些东西有很多都是借口,真正的原因是某些人想要推出州牧制度!彻底分割龙廷的权柄!

对于这个制度,林牧等领主玩家是赞成的,因为它是加快汉庭崩溃的重要原因之一!

“羊续,吾之言乃是为冀州好,为大汉好,何来祸患之说!!”刘焉指着那个跪拜在地的官员喝道。原来跪拜者,就是大将军府的官吏。

其实,站在首位的大将军何进,对刘焉之言更是持反对态度的,因为州牧可是硬生生从他手中抢权利,抢钱!!故而他使眼色羊续等人站出来反对。

“陛下!州牧制度,不可轻启用!慎重慎重!!”荀彧也站出来劝阻。

首节 上一节 943/102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