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嚣未及之处 第50节

  韦斯特终于抬眼:“你是怎么说的?”

  “我们希望伊莱和鲁迪能成为孟菲斯的乔丹和皮蓬,”维萨奇的回答滴水不漏,“但究竟谁扮演乔丹,谁成为皮蓬,取决于他们自己。”

  “嗯,你处理得很好。”韦斯特淡淡说道。

  维萨奇微微点头,不再多言,转身离开了办公室。

  门轻轻合上。韦斯特的目光从文件移向门口,仿佛能穿透门板凝视着那位副总裁离去的背影。他脸上没什么表情,尽管共事数年,但他和维萨奇关系甚浅,说破大天也就是个正常的同事关系,这个所谓的“正常”,范围包括正常的竞争吗,正常的意见各异,正常的互不喜欢,说真的,有多少人能真心喜欢自己的每一个同事?

  不过维萨奇对韦斯特的不喜是有明确理由的,当初韦斯特的前任下台后,维萨奇认为他应该成为球队的总裁,但老板直接请韦斯特空降。

  所以,嗯.

  韦斯特的思绪还未从维萨奇汇报的消息中抽离出来,他的助理,美丽的劳拉·格兰科勒(Laura Glankler)直接开门而入。

  “韦斯特先生,你必须管管你的球员!”格兰科勒进来就倒苦水,“他们完全不接受球队义务!”

  所谓球队义务,指的是要求球员在训练营正式开始前几天就抵达球队所在城市,参与各类社区关怀活动,与当地球迷互动。

  肖恩·巴蒂尔还在队的时候,灰熊队与社区的关系相当紧密,但当韦斯特拿巴蒂尔换来鲁迪·盖伊,那种我为人人的精神就从团队里消失了。

  “这次是谁?”

  “伊莱!”格兰科勒说,“他的经纪人拒绝伊莱参与季前社区活动,他们说孟菲斯亚裔人口稀少,尤其是东亚裔更是罕见,他们认为伊莱出席这类活动‘不会产生任何效应’。而且,他们还要我们处理另一件事。”

  “什么事?”

  “伊莱在大学一直穿1号,他希望在这里也能继续穿1号。”

  “我没记错的话,”韦斯特略作沉吟,“现在的1号是凯尔·洛瑞?”

  “是的。”科勒点头。

  “他是个懂事的年轻人,你打电话和他商量一下吧。”韦斯特脸上掠过一丝难以捉摸的笑意,“我们该庆幸他想要的不是22号。”

  “那今年的社区活动代表.我们该派谁去?”

  “去年是谁?”

  “迈克·米勒。”

  “前年呢?”

  “也是迈克·米勒。”

  “那今年为什么不能还是迈克·米勒?”韦斯特说得理所当然,“他是个好人,而好人,就应该用在这样的好事上。”

  格兰科勒叹了口气,算是默认了韦斯特的安排,但脸上的愁云并未散去。“可伊莱这件事.韦斯特先生,我实在放心不下。你看看鲁迪,当初他来的时候多么谦逊,现在呢?整个更衣室都快装不下他了。我担心这个中国人也会一样,一旦踏进NBA这道门,就彻底变成另一个自私的混蛋。。”

  “也许吧,也许选择鲁迪是一个错误。”韦斯特说,“也许选择伊莱是另一个错误。但是,也许很多年后,当所有人都在谈论伊莱如何改变了孟菲斯篮球时,你会突然回想起今天——想起你曾经完完全全看错了一个人。”

  那是2007-08赛季的季前训练营开营前的最后一天,灰熊队仍然是NBA数得着的烂队,球队的高管灰心绝望,除了韦斯特,没有人相信在未来几年内能迎来转机,但那又怎么样?即使是篮球地狱,日子也要过下去。

  次日

  训练营开营日

  徐凌背着小书包,身后跟着罗德里克·克雷格,由于徐凌的关系,他在灰熊队内也有自己的工作,官方叫作“队内联络员”。

  来到训练中心,徐凌见到的第一个队友是迈克·米勒。

  他留着一头向后梳的棕色中长发,看起来极为友好地和徐凌打招呼:“伊莱,很高兴见到你,你知道吗,我有段时间天天在YouTube上看你绝杀佛罗里达的那一球,那真的是我见过的最伟大的进球!”

  徐凌也很想照这个方式吹捧米勒几句,但他印象中米勒最伟大的进球是2013总决赛那记球鞋掉落之后的接球三分,可这要怎么说?

  “你过奖了,我在电视机前也见你投进过同样的球。”

  闻言,米勒眼睛一亮:“是吗?你看了今年初我对勇士队的比赛了?”

  “嗯”徐凌稳住语气。

  “那天晚上我可是扔进了九个三分!”米勒兴奋地比划着,“其中还有两记超远——当然没你那个半场那么夸张,但也足够远了!”

  “当然记得,我在学校看了直播,”徐凌面不改色,语气笃定,“篮筐在你眼里就像大海一样。”

  米勒闻言哈哈大笑,用力地拍了拍徐凌的后背:“菜鸟,我觉得我们会很合拍!”

  “我也有这种感觉,不过我还得多多向你学习。”

  徐凌也笑了起来,米勒给他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看起来这支球队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差劲。

  篮球地狱?

  徒有其名吧。

第59章 这里是地狱啊!

  正如一位律师所说:“做外科医生也有压力,但方式不同。你不会在手术台对面看见另一个外科医生正试图拆掉你刚缝好的线。而在法律这一行,你的收入恰恰来自与他人的对抗。”

  而这,也正是孟菲斯灰熊队一度认定的建队核心——或者说,“曾经的核心”——鲁迪·盖伊,自选秀大会落幕以来便持续焦躁不安的真正原因。

  他曾是2006年选秀大会的状元热门,拥有三号位球员所应具备的一切完美天赋,被誉为“下一个特雷西·麦克格雷迪”。然而,他的职业态度、竞技精神与自我激励的欲望却频频受到球探质疑。

  要知道,天赋在NBA从来不是稀缺品,自甘堕落的天才比比皆是。在这些质疑声中,盖伊的选秀行情一路下滑,直至首轮第八顺位才被休斯顿火箭选中,随后更是被迅速交易至灰熊,换来了肖恩·巴蒂尔。

  这对他来说本是件好事。火箭没有耐心等待他成长,而在孟菲斯,他却能获得最充足的资源与机会。

  新秀赛季,盖伊的表现虽尚可,却远未达到惊艳的程度。球队在一片动荡中仍选择将他扶正为首发,而他,却尚未学会如何真正带领一支球队。尽管如此,他内心非常清楚:灰熊终将是他的球队。保罗·加索尔迟早会离开,而球队的未来注定要交到潜力无限的年轻人手中,放眼整个孟菲斯,除了他,还能有谁?

  然后,球队抽到三号签,选择了过去这个赛季NCAA最受瞩目的超级新生三巨头之一。

  从那一刻起,深深的焦虑便攫住了盖伊。他焦虑自己的地位、焦虑不确定的未来,更焦虑那曾独属于他的,万人之上的特权即将被他人分薄。

  训练营开营第一天,盖伊走进更衣室,一眼就看到了同级生凯尔·洛瑞,终于忍不住开口问道:“凯尔,你为什么那么轻易就把一号球衣让给那个家伙?”

  洛瑞抬起头,脸上露出一个圆滑而务实的笑容:“鲁迪,一个号码而已嘛。对我来说,穿几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在场上做出贡献。况且.这可是LOGO先生的意思,他非常看重伊莱。我们做球员的,有时候给别人行个方便,也就是给自己未来行个方便,你说对吧?”

  不对,这在盖伊看来根本不对。

  “你说得倒轻松,”盖伊怒气腾腾地说“那个人对球队还没有任何贡献,倒先摆起架子来了?凭什么他一开口,别人就得把号码让出去?他以为他是谁?”

  洛瑞暗自苦笑,这在他看来只是一件小事,但在盖伊这种人眼中,却是事关尊严与地位的大事,不过也对,他们本来就是不同等级的人。

  盖伊和洛瑞虽同为2006届新秀,但从踏入联盟的那一刻起,二者所处的世界便截然不同。盖伊是天赋异禀的八号秀,从被交易至孟菲斯起就被视为未来的门面,球队愿意倾注资源等待他开花结果。而洛瑞,作为首轮末段被选中的球员,他的NBA生涯从一开始就是一场艰难的生存战。他深知在这个联盟,尤其是对于顺位不高的球员来说,审时度势、理解管理层的意图并展现出合作姿态,远比坚守一个球衣号码重要得多。

  就在盖伊为洛瑞轻易向球队的探花秀的强取豪夺作出妥协而气愤时,更衣室的门被打开了。

  他们话题中的主角大步走进来,紧随其后的还有一个壮汉,看起来像是对方的随从。

  “早,”他先打了个招呼,随后自然地向洛瑞伸出手,“凯尔·洛瑞,对吧?我是徐凌,你可以叫我伊莱。”

  洛瑞几乎立刻站起身,用力地握了握手,脸上堆起热情的笑容:“欢迎你,伊莱。你叫我凯尔就行。”

  接着,他转向另一边,同样伸出手:“我想在这里人人都知道鲁迪·盖伊的大名,很高兴见到你。”

  另一侧的盖伊,停顿了半秒,才勉强伸出手与徐凌短暂地握了一下,一触即分。

  “嗯。”

  这位探花秀似乎完全没将盖伊的冷淡放在心上,他转过身,语气轻松地向身旁的随行人员问道:“ROK,我的柜子是哪一个?”

  “格兰科勒女士特意交代了,”那位被称作ROK的随从立刻回答,“一号球员,当然用一号衣柜。”

  “一号衣柜”这几个字让一旁的洛瑞神色微动,笑容略显复杂。

  ROK在更衣室里环视一圈,很快找到了那个最为醒目、空间最大的柜子。“噢,抱歉,伊莱,我真是够迟钝的。”

  “别在意。”徐凌朝两位队友笑了笑,语气平和地说,“别看他这样,ROK做事其实非常靠谱。”

  洛瑞迅速收敛神情,脸上的笑容变得更加热情:“当然.看得出来。”

  徐凌利落地放好东西,换上训练服,对两人点头道:“待会儿见。”

  说完他便带着ROK离开了更衣室。

  等到他们的脚步声远去,盖伊终于按捺不住,愤愤道:“保罗还没正式被交易,他们就这么急着把他的柜子给别人了吗?!”

  洛瑞内心同样惊讶。一号衣柜不仅是更衣室里最宽敞的位置,更属于保罗·加索尔——这支球队迄今为止毫无争议的队史第一人。如今这位核心中锋虽提出交易申请,但人毕竟还未离队。管理层如此迅速、甚至有些冷酷地作出衣柜“交接”,固然职业,却也显得不近人情。

  然而,盖伊的反应却让洛瑞有些想笑,他硬是忍住了。因为他再清楚不过,盖伊哪里是真的为加索尔打抱不平?他只不过是在恼火:为什么那个被选中接手一号衣柜的人,不是他自己。

  徐凌和罗德里克·克雷格一前一后走出更衣室,脚步声在空旷的走廊里回响。

  “嘿,你看到刚才‘那位’的表情了吗?”克雷格几步赶上,与徐凌并肩,语气里带着毫不掩饰的戏谑,他甚至不用名字,只是用夸张的语气强调着“那位”,“从我们进去开始,他就耷拉着脸,好像谁欠了他几百万似的。系个鞋带系得那么投入,我猜他恨不得用鞋带勒住你的脖子。”

  “ROK,”徐凌半开玩笑地说,“请你对我的斯科蒂·皮彭放尊重一点。”

  “好吧。”克雷格笑道,“但我担心他会把自己当成文斯卡特。”

  徐凌没有再回应,只是嘴角微扬,径直走进了训练馆。

  他立刻开始进行系统的拉伸热身,动作流畅而专注。过去的这个夏天,除了无法推脱的商业活动,徐凌几乎将全部时间都投入到了特训中。他长期泡在健身房和训练场,按照训练师的说法,他几乎“重构了全身的肌肉机制”。这话虽然略带夸张,但有些变化是切实可感的。

  他的直线加速比以往快了半拍,爆发启动的那一下更加凌厉,而最为显著的是核心力量的全面提升。可以说,为了迎接NBA级别的对抗强度,他已经做足了万全的准备。

  就在徐凌热身的时候,他的队友们逐渐来到球场。

  一些队友主动上前与徐凌打了招呼,例如迈克·米勒、凯尔·洛瑞、埃迪·琼斯以及哈基姆·瓦里克——这几位都是灰熊上赛季的主要轮换,称得上是球队的核心成员。

  然而,更多球员流露出的却是漠然甚至冷淡。

  鲁迪·盖伊仿佛活在一个“徐凌不存在”的世界里,直接从他身边走过,未发一语。保罗·加索尔则狠狠瞪向徐凌,尽管他真正憎恶的,是这支球队的整个现状。受加索尔提携才得以进入轮换阵容的“西班牙炸弹”胡安·卡洛斯·纳瓦罗,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站队,表现出同样的疏离。

  新援达科·米利西奇则摆出事不关己的姿态,他没有与任何人寒暄——在他眼中,这些新队友恐怕还比不上孟菲斯比尔街上那家“亚洲失乐园”里热情的小姐姐来得有趣。

  以上这些人,再加上徐凌,便构成了孟菲斯灰熊新赛季的阵容框架。

  望着眼前的阵容,灰熊队的新任主帅马克·雅法罗尼实在难以感到乐观。过去几年,他作为太阳队的首席助教,为那支连续三个赛季平均豪取48胜的球队立下汗马功劳,也因此被视作颇具潜力的教练新星。可即便真是名帅,手中也需有一套像样的阵容才能施展才华。

  然而,灰熊的阵容配置远非理想,管理层却仍希望复刻太阳那套华丽流畅的“七秒或更少”进攻体系,以提升球队的观赏性。但问题在于:灰熊队的“史蒂夫·纳什”在哪里?

  答案是他们并没有纳什。他们只有一个对球队和这座城市满怀怨气的保罗·加索尔。眼下管理层最大的指望,就是尽快送走加索尔,换回一名能够担当组织核心的控卫——否则,雅法罗尼纵有再多战术理念,也注定难以落地。

  尽管对前景心存忧虑,雅法罗尼最终还是接下了灰熊抛来的橄榄枝。原因很简单:这是唯一愿意为他提供主教练长约的队伍,其他球队开出的无一不是薪资更高、却仍是助理教练的合约,那对于他来说毫无吸引力。

  所以,雅法罗尼还是选择了灰熊队这艘破船。

  此刻,他让队伍集结,然后走到众人的身前说:“伙计们,我相信你们已经听过了足够多的陈词滥调,但在重复那些话之前,我要跟你们讲述一个故事我的故事——当我像你们一样年轻的时候,我有幸为一支特别的球队效力,那是1983年的76人队。”

  “我们有摩西·马龙,”雅法罗尼说出这个名字时,带着无比的敬意,“他是MVP,是联盟里最具统治力的巨人。他本可以要求每一次进攻都经过他的手。我们还有朱利叶斯·欧文,‘J博士’,他是偶像,是费城的神,他本可以永远飞翔在聚光灯下,让所有人为他欢呼。”

  “但在那支球队里,没有‘我’,只有‘我们’。”雅法罗尼动容地说,“摩西甘愿在内线搏杀,干所有的脏活累活,为每一次篮板和封盖拼尽全力。朱利叶斯,他放下了部分球权,用他的领袖气质和防守串联全队。奇克斯、托尼、鲍比·琼斯.我们每一个人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角色,并且为之自豪。我们信任彼此,不是为了数据,不是为了下一份合同,而是为了彼此肩膀上的那个家伙,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胜利。纯粹的胜利。”

  “这就是我对你们的要求,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学会信任彼此。我们要建立的,是一支真正的、坚韧的、让对手从骨子里感到难缠的团队。就像我当年在费城体验到的那样。那不仅仅是战术,那是一种哲学,一种赢球的文化!”

  雅法罗尼说完,迈克米勒看准时机主动欢呼起来,便带动了凯尔·洛瑞、哈基姆·瓦里克,然后其他人也跟着给予了回应,无论认同与否,有没有喝下这碗心灵鸡汤,大部分都愿意卖给辛苦背演讲稿的新教练一个面子。

  雅法罗尼满意地点头,随即表示,为了让新加入的球员和老球员互相熟悉一下,他今天不打算安排战术课,但要在新老球员之间安排一场对抗赛。

  “伊莱,这是你们队的名单和号码。”助理教练安迪·格里尔拿了一份清单给徐凌。

  徐凌尚未看清名单全貌,鲁迪·盖伊那刻意拔高的嗓音便已穿透球场,带着毫不掩饰的恶意:“嘿,六千万先生,仔细看看你的新队友,是不是有点失望?需不需要我们这边协调一下,送两个老家伙过去给你们?也好平衡一下双方的实力,免得待会儿输得太难看,伤了你那价值六千万美元的脸面。”

  现场很安静。

  盖伊这番话,不仅公然践踏了雅法罗尼竭力宣扬的团队文化,更将徐凌逼入一个两难的局面:若接受所谓“协调”,就等于默认己方阵容羸弱,可能动摇同组队友的信心;若拒绝,就意味着要以明显处于劣势的阵容应战,胜负的天平尚未开打就已倾斜。

  然而徐凌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既然吉米·巴特勒曾率领一群“边缘人”在训练赛中击败唐斯和威金斯领衔的森林狼主力——那他为什么做不到?

  既然有人连最基本的体面都不愿保留,那也不必再给他留任何余地。

  “担心我们输得太难看?”徐凌冷笑道,“鲁迪,你好像搞错了一件事。灰熊用三号签选中的,不是一个需要强大阵容庇护的球员。而是一个能让任何阵容变得强大的球员。”

首节 上一节 50/9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