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影视诸天 第106节

曾云风叹了口气,这些人死也要做忠臣,无可奈何。

看着朱棣的这些士兵大肆屠戮这些臣属家眷,说实在的,曾云风不心疼是假的,这些人都是刚刚开国稳定后不久的一些人才,在这个时候大肆杀戮这些人才,根本无济于事,这就是拿这些人腾位置。

也因为朱棣手下有太多人想要登上高位,燕王朱棣在为他们腾位置,但是燕王朱棣难道不知道他的那些手下并不一定就比这些人强吗。

燕王朱棣现在是被他的军事集团及文官集团绑架了,但也能看出燕王朱棣跟他爹学的很多就是简单粗暴,他们现在做皇帝只传了两代,而燕王朱棣并没有得到他父亲的真传。

像这种普遍性屠杀,其实根本得不到它应有的作用,只会让这个夺位之变变得越来越说不清楚。

这以后会给这位皇帝的反留下了无数的把柄,燕王朱棣,他是给自己在找麻烦。

曾云风却不打算管这些事情,现在只要保护好自己的家人就好了。

至于史书上给自己写一个什么样的名称,曾云风是不在乎的,只要能给老百姓留一个好活路就可以了,百年之后谁知道自己会是什么样子。

此时的燕王朱棣将他的孙子朱瞻基拉到他的座位上,将他的眼睛掰开,让他坐在他的座位上好好的看,他是怎么杀戮这些人的。

曾云风这种对这种血腥的场面早已司空见惯,心中没有一点涟漪,但是自己的妹妹吓得不行,曾云风只能将妹妹的头按在自己的怀里,慢慢的安抚她。

这场杀戮一定会在她的心里留下阴影。

曾云风知道,从今天起,燕王朱棣是万古不易的夺位皇帝,所有的后人都知道,他是窃居皇位,得位不正,史书会给他不偏不倚地回答。

一晃十年过去,曾云风从原来的刑部郎中一直坐到,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正三品的官衔,至于为什么曾云风,从原来的刑部衙门调到了都察院,原因很简单。

就是朱棣的两个儿子,一个汉王,一个赵王,很怕曾云风呆在刑部衙门。

曾云风这个人简直让人感觉是个阎王,这些年在应天府发生的案件,几乎没有什么能够逃得过曾云风的眼睛。

只要案子放到了曾云风的桌面上,这件事情就会一查到底,最后捅出来的事情让他们脸上十分难,偶尔用用。

最后,汉王和赵王一起到朱棣的面前给曾云风上了眼药,把曾云风明升暗降,调到了都察院,闲置了起来。

正好,曾云风也乐得清闲,懒得管他们老朱家这些破事。

朱棣也怕曾云风管他们老朱家的这些事情,所以曾云风也经常到朱棣的面前去奏请巡按地方,朱棣也很乐意他到下面去,省得天天在自己面前,让自己的两个儿子给他上眼药。

第二百十二章 大明的十年

曾云风经常到各地各省巡视,因为他的官衔比较大,是中央的京官三品,到了下面又见官大一级,基本上可以到正二品的待遇。

其他都察院的人也没有见过这样的都察院左都副御史,要知道,曾云风是得到皇帝的旨意代天子出巡,行使监察权,大事奏裁,小事立断。

专门负责监察地方政务权力极大,基本上可以说算是八府巡按。

曾云风现在几乎成了朱棣的宝剑,只要哪个地方出现大量的莫名其妙的事情。

曾云风就会下去看,八府巡按一到各地,政务立时肃清,要知道,曾云风原先可是刑部衙门出来的,官至刑部右侍郎。

各地提刑按察使司基本上所有的东西,曾云风都门清。

要不是汉王和赵王从中作梗,过几年曾云风做到刑部尚书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曾云风是没有指望入阁的,第一曾云风没进过翰林院,第二曾云风也不想去当什么内阁大学士,阁老都是两头受气。

归于都察院管理的地方官员其实也不少,光是十三道监察御史就可以折磨的各地官员欲仙欲死。

十三道监察御史可不是十三个人,十三道监察御史全部都是正七品官员。

十三道监察御史由都察院将全国分为十三个道,几乎每一道都有八人以上。他们分别涉及清军、提督学校、巡盐、茶马、巡曹、巡关、攒运、印马、屯田等政务。

再加上都察院有管理权限的提刑按察使司,曾云风作为巡按御史,到了地方之后,所有的提刑按察使司的提刑按察使都要将各地一审的刑罚事务全部汇报给巡按或者巡抚。

也是朱棣敢用人,这么大的权力居然就落在了曾云风的手里,但是也有好处的是,曾云风每离开一个地方,都有无数的老百姓给他打万民伞。

百姓也都知道“青天巡视冤案平反”八个字,让各地老百姓都知道有冤情,不要着急,要等八府巡按。

八府巡按会帮你申冤的,不用去告御状,到家门口儿,到时候状子一递过去,该杀头杀头,该抄家抄家,该流放流放,地方官员有些对于曾云风也是咬牙切齿,因为曾云风这个人油盐不进。

曾云风,每到一地都将八府巡按的仪仗摆着大大的,一路上走县过府基本上到一个省,基本上其他周边两三个省都知道了,许多老百姓都到八府巡按的所在地递状纸。

虽然曾云风也想将所有的状纸都接下来,但是朝廷还是有朝廷的规矩,要一级一级上告,很多人实在太信任这位陈言卿青天大老爷,所以也不管这个状子有没有递到当地的县衙就直接递给了曾云风。

但是好在曾云风带了很多的学生,这些学生跟着自己,不管是学刑律也好,还是纠察地方也好,都是些人才。

这些人把这些事情揽下,去到地方,到地方县衙,在那里一陪审,案子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要知道曾云风在各地的凶名可不比朱棣这位阎王少多少。

这十年以来,因为曾云风到各地巡按巡查揪出来的冤假错案,搞到他们罢官抄家流放的可不在少数,很多人都恨的曾云风恨得牙痒痒,比起朱棣来,可是一丁点儿都不差。

但是也因为这种事情,曾云风作为巡按御史出巡的时候,排场特别大,特别的能惹起这些官员同僚的嫉妒,所以很多的六部给事中以及谏院的同僚都弹劾曾云风,说他铺张浪费,奢靡无度。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曾云风平常不坐轿子也不骑马,喜欢坐马车,曾云风特地改良了一种减震马车,还用了精灵的很多符文以及阵法,使得上马车坐上去一点儿也不颠簸。

曾云风认为这些个朝廷的官员同僚就是羡慕嫉妒恨。

自己家里一不经商,二不偷盗,三不贪污,哪来的钱奢靡无度,就是自己的花了点儿钱,改了一个减震马车,被他们逼逼叨逼逼叨个没完。

对,这种事情朱棣让他自辩,曾云风,对这种事情向来是不忌讳的。

于是当场在朝廷开大会的时候,立即就怼了这个官员。

“臣请与王大人相互抄家,犯大明律者,按律处置,剥皮充草毫无怨言,如何啊,王大人!”曾云风看着这位王大人直接怼上去说道。

这位老臣气得浑身发抖,当场晕了过去,这招晕遁用的真好。

像这种无稽之谈的事情,估计朱棣才是最清楚的,他的锦衣卫和东厂,估计早就把曾云风的家底儿,查个底掉,今天就是恶心曾云风的。

曾云风家里哪有什么钱,家里的钱都给自己的妹妹填了嫁妆,剩下的都让自己吃掉了,曾云风娶个媳妇儿,其实每天吃的都清淡的很,全靠老婆救济。

“夫人,这道开水白菜,你尝尝。”曾云风夹了一块白菜给方嫣然说道。

“谢夫君!”方嫣然说完默默吃起来,菜到嘴里面她的眼神一亮。

别以为明初的官员钱很多,发俸禄,有钱有粮有时候还有布匹,还有宝钞,洪武和永乐两朝的文官都是些苦哈哈,上朝还要走路,不让坐轿子,都是把官员当牲口用。

曾云风知道每天大鱼大肉,最后也活不长,没什么毛用,给自己的媳妇儿滋润的每天都美美的,现在比起十六七岁的少女的肌肤也差不到哪里去,还要吃什么,曾云风什么山珍海味没有吃过。

每天清粥寡菜,粗茶淡饭,但是禁不住曾云风家里调教的厨娘泷婶手艺好,做出来的东西就是好吃,怎么办。

有的时候,朱棣在皇宫里发脾气没事就骂曾云风说:“这个鸟人,家里没有千亩良田,也没有三妻四妾,每天粗茶淡饭,清汤寡水,也不知道他哪来的精神,天天给朕找这么多事情。”。

“一年也挣不了一千两银子,穷的跟什么似的,每天在朝里,他倒拽的跟二五八万似的,好像每天早上起来,谁都欠他几万两银子,见谁呛谁!他以为他是谁,我迟早要杀了他。”朱棣在自己的宫里面骂。

旁边的宦官总管跪在地上,吓得不敢说话。

“小鼻涕,这些话不要传出去。”朱棣怒火发泄完缓了一口气说道。

朱棣,这个皇帝自从在应天城坐稳江山开始,就经常被曾云风怼,而且每次还怼着朱棣哑口无言。

其实有的时候朱棣自己发牢骚甩手都不干了,过了一段时间想想,还是又把曾云风的方案捡起来重新用。

这可真是打脸,朱棣有的时候真想把这个曾云风杀了,但是对他又爱又恨。这个曾云风是真的有能力,而且清廉又自律。

有的时候,朱棣想想当年自己刚登基的那会儿,为什么不听这位陈言卿的话。后悔把建文那些旧臣杀了,后来什么效果没起到,这几年内斗搞得轰轰烈烈,口袋里穷的叮当响,这也怪朱棣花钱如流水。

朱棣老爹的宝钞制度的恶果在永乐朝开始出现了,朱棣不爽也没办法。

最近第一次打蒙古,朱棣派了10万军队,结果全军覆没,自己抠抠嗖嗖快把自己的儿子朱高炽这位太子都快逼疯了,又整出50万军队去打阿鲁台。

朱棣的军屯和卫所搞得还是挺好的,打仗是不缺粮食的,但是缺钱,打造兵器盔甲,哪样不得花钱,尤其是大炮纯粹就是个吃钱机器。

现在时间段炼钢真的很困难,所以神机营根本没办法扩大,硝石也不够,这些都是技术卡住了军事进步。

这次回来的时候,朱棣又被建文帝的这些乱七八糟的手下刺杀。

当年的事情被当年的曾云风一言命中,现在朱棣是上不得上,下不得下。

但是现在让朱棣舔个脸去求教曾云风,他又拉不下脸来,而且当年搞靖难的很多后患都来了。

他的几个儿子个个都想当皇帝,也想学自己的老爹搞靖难,其中有几个还很还和靖难之役时的那些建文余孽勾搭在一起,真是让当年的曾云风说中了。

现在朱棣自己是食不安坐,睡不安眠,每天自己吃菜的时候,都要让宫中的女官先尝一遍。

而且现在的曾云风就像个闷葫芦一样,点一下蹦个屁,不打他就不动弹,曾云风可没什么心思去操朱棣的心,他有主见的很,做的太多,他的刀子就又伸过来了,怀疑你这怀疑你那。

曾云风也懒得多劝永乐皇帝朱棣,自己是臣子,又不是奴才。

第二百十三章 忧虑的太子

曾云风最近也知道朱棣皇帝凯旋仪仗队伍被刺杀了,看来这次南京城里又要掀起一片腥风血雨。

其实曾云风比较看重的是现在的太子朱高炽,别看他现在长得有点胖,但是他的心机要比他的老爹估计都要深。

虽然这位太子朱高炽可能打仗不怎么厉害,但是治国应该是很厉害的,最起码很多文臣都以他为首,像朱元璋这样的皇帝真是少有,把丞相废了自己大权独揽,但是大小事情都要管,他还活得算长,蛮了不起。

其他后来的皇帝可就撑不住了,明朝后来的皇帝真正的天天上朝处理政务的真的少的很,关键是扛不住,到了万历皇帝都是三六九上朝。

看起来太子朱高炽他好像什么事情都没做,但是他已经把很多朝廷重臣都拢在了他的麾下,国事都治理的不差。

但是朱棣的另外两个儿子就有点儿懵,他们自以为拿着军队,但是实际情况是军队的将领个个效忠的是他们的老爹朱棣,而且军队的粮食,军队的调动权都不在他们手里。

甚至他们手里给军队发粮饷的钱都没有,他们跟太子作对,简直是太没有理智了,还总是以为自己占上风,太子现在真正忌惮的是他的老爹。

朱棣也一直在敲打他的太子朱高炽,因为朝臣和太子走的太近了,皇帝都有点怕。

曾云风也看不懂这一家子,太子赵王汉王他们三个人可是正而八经的亲兄弟,同样是一个老子,同样是一个妈,你说他们斗个什么劲。

虽然曾云风不是太佩服这位朱棣,但是永乐大典还是编的挺好的。

这也是曾云风对朱棣最满意的地方,他对朱棣最满意的地方,也是朱棣对于曾云风最可以炫耀的地方。

朱棣他一直把永乐大典作为他最满意的一项政绩。

曾云风抽空将还未修完永乐大典从头到尾的看了一遍,确实内容十分的丰富,永乐大典两万多卷,一万多册,接近四亿字,全是文言,可想而知是什么样的浩瀚巨著。

每到各个世界,曾云风都几乎遍览群书,求知若渴,但是永乐大典其中也并不是没有被朱棣瞎改八改,其中有些内容被改的面目全非,儒家很多论调都被改掉了。

曾云风也经常跑到皇家典籍的储藏室去蹭书看,顺便指点解缙编书,改别的就算了,但千万不要把医术编错了,但时候害人害己。

现金点币等你拿!

但是曾云风对自己的老婆还是很满意,自己的夫人是为浙江人士,但是人显得很开朗,而且非常的聪明,但是话少。

曾云风特地教了她锻炼神思的方法,也不知道她能不能学会,这几年时间看下来,还有些头绪,再过一段时间,可能就会有一定的结果了,这个东西也不是谁都能学会的,黄药师当年都没有学好。

陈家中总共只有几位佣人,这几年陆续的又增添了几个小家伙,其实也不需要太多,也起不到作用。

曾云风收了几个孩子从小开始教习花了十年时间,现在个个都是勇武有力看家护院绰绰有余。

他们就算是拉出去当一个冲锋的猛将,那也是一点儿也不含糊,等他们长大了曾云风就打发他们到各地去成家立业,京城实在是一个是非之地,这些人会是储备将才之一。

曾云风对着这个明朝存着深深的怀疑,因为解缙居然不是内阁首辅,而是翰林院侍讲学士,很多事情也与历史上不符,很有可能又是一个奇怪的异世界。

家里人不需要太多,只需要精就好了,第一,要忠诚,第二,还是要忠诚。

其他的可以不在乎,能力差的可以培养,不太聪明的也可以引导,但是要不忠诚,一切都是假的。

就像自己的夫人带来的几个陪嫁,其中好几个都被曾云风挑出了毛病,而且其中还有其他人安排的眼线。

曾云风可不想在自己的院子里插这么多眼线,他找了个理由把这个眼线打发出去,自己的夫人心思单纯,也管不住这些眼线,所幸也把他们全部清理干净,才不要管皇帝什么想法。

不管在什么时代,什么地方,总要留一些后手。

曾云风这几年在外巡按,在很多地方都子留下了后手。

一个人在朝中办事,地方上没有耳目,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就像一个人,像瞎子聋子,看不见听不到,很多事情从天上掉到头上,都不知道东西是从哪儿砸过来的。

首节 上一节 106/74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