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影视诸天 第108节

君主最怕什么,最怕心思被人猜透,杨修就是借鉴,曹操为什么要杀他,因为他总能猜到曹操的心思,所以有时候当官当下属,要会装笨,才能干的长。

曾云风也一直在等一个人,那个挑动世界线的人。

汉王一封奏章上来,这些大臣他就知道汉王在做什么,永乐皇帝当天晚上就坐在宫内,看着他们几个兄弟在外面演。

永乐皇帝朱棣,本人就是造反起来的,这种军队调动的事情,本来就是他心里的一根刺,兵部左侍郎杨士奇到是手摸到这件事情的边上,还提醒了太子,这个动作也被永乐皇帝记在小本子上。

地主家的两个傻儿子汉王和赵王第二天一早就到永乐皇帝大殿的门口跪着晒太阳暖身子。

现在朝中的文臣也没有一个敢上折子参他们这两个王爷,这个是皇帝的家事,而且也是永乐皇帝的丑事。

很多文臣也不敢去搀和这件事情,即使这一次的换防,汉王也特地给兵部上了折子做遮掩。

汉王这么做只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不想去云南就藩,云南太远了,那个地方现在是太苦太穷了,虽然现在的云南发展的还可以,但是在明朝这个时候,云南那个地方真的是天高皇帝远,树密草木深,到云南贵州做官都叫发配。

那个地方大多都是少数民族,这王爷到了云南去,连个交流的人估计都很难找到。

曾云风又抽空去了鸡鸣寺见那位黑衣宰相姚广孝,他就就喜欢干一件事情,就是边走悬绳边看书。

但是曾云风看了之后仰着头眯着眼避了避阳光说道:“这种东西有什么意思啊?一学就会,你还乐此不疲。”。

于是黑衣宰相姚广孝跳下来拿着书朝着曾云风,做了一个请的手势,曾云风跳上悬绳之后,眼睛看着远处的风景,在上面随便来回走,却根本不会掉下来。

“我看挺容易的,不过这上面的风景到是挺好,也难怪你乐此不疲。”曾云风抬头看了看远处的风景说道,现在应天府的风景真是不错。

过了一会儿,曾云风从上面跳下来,对着这位黑衣宰相姚广孝耸了耸肩,姚广孝终于知道为什么永乐皇帝朱棣讨厌他了,连自己这么清心寡欲的都快被他气到了。

第二百十六章 和尚姚广孝

姚广孝总是吹自己的摸骨本事天下一流,但是曾云风一直不得见,直到一位姑娘被皇太孙朱瞻基带来这里请教三世因果,曾云风避朱棣,但是不避朱瞻基。

“明德先生,又来蹭茶水啊!”朱瞻基对着曾云风开玩笑说道。

“没办法,只有老和尚这里的茶水合我的意。”曾云风笑笑说道,这位日后的宣德皇帝此时还是青涩的很。

今天曾云风在这位姑娘的身上看到了金黄色和紫色环绕相间的气息,他也有些纳闷,这种气运不是普通人有的,对于姚广孝自己的吹嘘,曾云风是不信的,今日正好验证。

朱瞻基和曾云风出来等,姚广孝在里面摸骨,可是曾云风耳朵却一直听着里面的动静,姚广孝别是个老色批吧。

念珠落地,声音清脆,姚广孝的步伐略显慌乱,屋内一丝杀气弥散。

“姑娘你的骨相,我摸完了,你可以做帝王。”姚广孝盘坐在蒲团上郑重地说道。

“占卜看相看来也只是消遣人的东西。”朱瞻基直嘬牙花子,这谁信服啊,孙姑娘也不信,两人摇摇头离开了。

姚广孝说她有帝王之相,一下子和自己所看到的相吻合,旁边的侧耳倾听的曾云风眼神一缩,这个姚广孝看来是有真才实学,摸骨一说看来不是说假的。

“在下唐突,不知姑娘,怎么称呼。”曾云风在孙姑娘要走的时候突然问道。

“孙若微!”这位男装打扮的姑娘拱手一礼说道。

孙若微三个字让曾云风的记忆如同洪流一般倒卷,渐渐清晰。

心事重重的曾云风重重地坐回了姚广孝的面前,无数的记忆在曾云风的眼前翻涌,朱家的皇室之争,却酿成了无数的百姓灾祸。

姚广孝笑了笑倒了一杯茶递给曾云风,他下意识接过茶杯端到嘴边,迟迟不能饮下。

曾云风像是下了什么决定,一口饮下茶水,直接告辞,走到门口,曾云风没有回头对着姚广孝说“你说我是你唯一看不透的人,如果有一天,你有意脱离皇室斗争,可以来找我。”

“你等的那个人,等到了吗?”姚广孝摸了摸新的念珠说道。

“也许吧!”曾云风说完直接离开。

这件事之后,姚广孝和永乐皇帝因为一件事情闹翻了,还是姚广孝看见了后面未来的事情,只不过这次不是这位姑娘的,而是关于永乐皇帝朱棣,关于朱氏的国运。

看来姚广孝是有些道行的,永乐皇帝朱棣在听了他的一番说法之后,暴跳如雷。

十年以前,永乐皇帝刚刚打下应天府,拜托老和尚给他测国运,到今但是他给永乐皇帝的答案,让永乐皇帝怒不可遏,老和尚他说的是“朱棣的后代因为他,后面的子孙三代都要骨肉相残,他们的手上都会沾同胞兄弟的血。”。

朱棣听了姚广孝的话,吓得朱棣的赶紧拉着自己的三儿子一个孙子发了誓言,他让自己的几个子孙割血起誓,皇帝作为至高的领袖不怕别的,怕天命,其他的没什么能够令他惧怕。

誓言内容是天地鬼神在上,我的子孙,若是杀害朱家后人,老天让他夭寿短命,不得善终。

后面的他们的子孙三代全部都是,不管是宣德皇帝,还是明英宗,他们的手上都沾满了自己同胞亲族的血。

你不发誓也还好,一发誓言,尤其是涉及到天地鬼神什么的,如果这个世界真的有神,到时候真的让你应验。

朱棣皇帝的几个后代孙子朱瞻基,重孙朱祁镇都没有过四十岁就死了,曾孙成化皇帝朱见深是刚过了四十,四十一岁。

比如安格玛巫王说,没有男人能杀得了自己,最后他被女人杀,就是不要随便立fg,立了fg就倒霉,有神明不是说着玩的。

这件事情之后,朱棣就开始为他的孙子,朱瞻基挑选挑选老婆了选秀女。

曾云风是不会让陈家的这些旁支子女去选秀女的,宫廷就是一潭深不见底的黑水,自己可不打算让她们跳进去,而且自己的妹妹早就出嫁了,也不在乎。

但是,永乐皇帝朱棣很在乎曾云风的一言一行,他觉得曾云风不把自己这个家族的适龄的女子送来给他的孙子作为挑选,作为妃子候选,就是藐视他,他很不高兴。

他觉得很生气,曾云风不是唯一的一个,满朝的文武大臣好多都不把自己家族的适龄女子挑过来。

原因很简单,现在的皇帝还有嫔妃殉葬制度,即使自己的这些亲人被选中了妃嫔,到时候也会被下葬,朱瞻基的几个妃子全部殉葬了,曾云风才不干呢。

现在大明有一个挣钱的最好机会,就是海贸,郑和已经下西洋很久了这种朝贡贸易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手段。

但是可以将这种朝贡贸易进行扩大,尤其是涉及民间,最好能够有大规模的皇商集团进行现在的海洋贸易,最危险的就是海上的海盗以及不可预知的海况。

现在的郑和下西洋的这种朝贡贸易基本上是靠朱棣的乾纲独断,应该让这种朝贡贸易变得逐渐商业化,即使以后皇帝不进行推动,这种贸易也会自然而然地进行。

在郑和下西洋的影响下,很多大面积通商的港口回形成海上的丝绸之路,这样将会繁荣整个大明朝靠近沿海的港口和城市。

而且现在海贸最危险的迹象,海盗以及风浪的问题需要得到解决。

这个问题曾云风就能够解决,这其中涉及到就是海图以及水域水文信息和季风洋流。

其次就是航道的各种海盗,在保证的这两项之后,其次就是要加快船队的速度。

郑和总共下过七次西洋但每一次都耗时糜久,如何加快整个船队的行进速度,这是后面将要研究的重点问题,而这个问题曾云风也能够给予解决。

现在大明的船队的宝船属于最大的船只基本上相当于现在的5000吨左右的船。

5000吨的船,但是这种船的运输能力却很差,基本上只能运输到1000吨,到了1500吨,这个基本上已经是最大了。

但是朝贡贸易最主要的现在被朱棣定义为朝贡,就是各地万邦来朝。

其实这算好大喜功,但是这一方面曾云风觉得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另一方面也要兼顾是贸易。

要提供提高所有船只除了朝贡船只官船能够运载的能力,其次就是要改进他们的帆,现在几乎所有的宝船使用的都是硬船帆。

虽然有它本身的优点,但是也有它的缺点,第一个修造成本太高,第二个修缮以及修理的成本高,第三个行船速度慢,第四个受季风性影响巨大。

再一个就是要利用这些大规模的下西洋的活动,肃清周边海域的海盗,那这个时候火炮的运用就十分重要。

快速的利用这些下西洋的大规模朝贡,将火炮发展起来,强大的海军才能让整个明朝真正的享受到海洋贸易的利润和红利,此时的海洋到处是处女地,急待开发。

单单依靠接舷战战火船战术,这个不是一个好办法。

大明现在也要考虑到日后各个国家海洋贸易以及海洋政策的发展。

现在就要提前做准备将整个马六甲海峡以及南海区域囊括在自己的水域之中,然后东出将东北四岛国澎湖列岛全部纳入自己的管辖范围,甚至如果有可能前进到夏威夷。

这样才能真正的开发出来最大的海洋贸易,现在的朝贡贸易十分的单薄而且衰弱。

一旦朝廷内部因为朝贡贸易的弊端将整个朝贡贸易取消,那么接下来就会面临诸多恶果。

比如海洋权益的丧失,已经吃到这些海洋贸易利润的这些个商贾和官员,他们就会私下里进行海洋贸易,那么面临的就是整个大明的海洋到处都是私港。

海洋贸易无法约束,甚至会出现走私海盗各种乱七八糟,让人不堪入目的事情发生。

但凡是沾染利益,而且没有受到政治约束的,很快就会沾染着很多的鲜血。

第二百十七章 郑和的回朝

这些海洋贸易所要交易的这些产品比如,茶叶,蚕丝,丝绸瓷器,以及大明朝的一些特别的商品,这些商品如果要占用农田的,或者如果要占用其他资源的,要进行合理的妥善的安排和分化,以免造成后面农田大面积改稻种桑带来的恶劣影响。

现在明国还是要以农为本,吃不饱饭,其他的都是瞎扯,现在农业生产力和粮食储存还远达不到粮食自由,老百姓动不动就会吃不饱饭,一遇到战乱和灾荒之年饿死人都成了常事。

为了防止这些民众为了这些海洋贸易的巨额利润抛弃自己的农田,使其荒芜,导致整个江南地区亩产下降,现在整个国家最需要的还是粮食。

另一方面,也要提高粮食产量,这些才是最重要的事情,通过海洋贸易可以得来很多粮食作物以及优异的粮食作物品种。

这些也应该作为下西洋的活动的重要内容,下西洋可不仅仅是为了宣扬国家威仪,既要有面子,也应该有里子。

但是这两年的,应该说是这两次下西洋,并没有取得应有的成果。

曾云风早年已经上了奏章给永乐皇帝朱棣,详细的阐明下西洋的那些作用,他不仅仅是皇帝用来宣扬国威安抚周边各国的一种措施,也应该将它推而广之。

使它汲取最大的利润和最大的利益,这样的话,以后下西洋活动就能够自给自足,不需要国家出动大量的力量来支援这种下西洋活动。

否则,以这种政治挂帅,而作为下西洋朝贡贸易而忽视经济实利的,到时候会难以为继。

在曾云风的这张折子上去之后,引起了太子朱高炽以及永乐皇帝朱棣的重视。

随即又将郑和拉到一起和几位内阁人员一起商量了接下来的工作,而郑和也正式的接触了曾云风,明白了他对海洋贸易以及各种海事海船的博学。

所以在第一次郑和下西洋之后,就开始了大规模的的改造。

大力发展重型火炮以及各类商品贸易的分类以及各处港口,交易贸易繁荣民间贸易的各个政策的制定。

当永乐七年,郑和再次下西洋,带领着新的船只满满的货物以及交易的物品跟随着大量的商贸船队源源不断地从整个大明朝的首都出发,然后沿途集结各地的商队前往南洋,永乐十年郑和终于回来了,带着他的船队。

永乐皇帝朱棣,声势浩大的见了他,能给的礼仪都给了他,可算是给皇帝朱棣涨了脸了。

郑和的名号也长的不得了,内宫监太监市舶司总监事远洋宝船队指挥使郑和。

郑和这个人可以算是古往今来最厉害的太监,他的事迹在历史上是赫赫有名的,说起太监第一个就是他,永乐皇帝成就了他。

而且他这一次对外远洋可不仅仅是运送船队,还和其他国家打了一仗,你就说牛不牛吧。

郑和的船队回到太仓,无边无际的船队告诉人们,什么是盛朝气象,曾云风看到意气风发的郑和想到,这个盛世要是能在自己死前不要结束该多好。

现在大明的疆域是最大的时候,辽东的黑龙江直到出海口以及松花家嫩江辽河流域全部加上外兴安岭全部在疆域内,根本不需要曾云风像是朱传武那时去收复。

现在的大明的疆域的拼图缺两块,一块是西域,一块是蒙古,这两块地方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但是大明的力有未逮,西域现在被蒙古部落瓜分,大明的北面和西北都是都是孛儿只斤氏留下的汗国,东察合台汗国,金帐汗国。

郑和原来叫马保,早年给燕王朱棣牵马,后来的靖难的时候作为燕王的右前锋,打起仗来是一点儿都不差的。

现在的郑和经过了曾云风的指导,他的战船船队如虎添翼,现在足迹遍布整个南洋,印度洋,和东海黄海,他一回来,永乐皇帝朱棣的钱袋子就一下子鼓了起来。

这一下,永乐皇帝朱棣准备去打马哈木,征伐瓦剌阿鲁台算是有钱了,省得他自己的便宜儿子太子朱高炽天天在他面前说,没钱,没钱,没钱。

郑和这一次是给永乐皇帝朱棣撑腰来了,这一次不仅带了大量的钱回来,还带了各国的使臣回来,这一带可就是一大帮人,虽然这些国家的使臣,都是些小国使臣,但是经不住人多呀。

永乐皇帝命正使太监郑和、副使王景弘、候显率领官兵二万九千余人,驾驶海舶59艘,其中有好多新式战舰和商船,还有跟着的商队,战舰配备有大炮,从太仓刘家港启航。

郑和先后到了占城,宾童龙,真腊,暹罗,假里马丁,交阑山,爪哇,重迦罗,吉里闷地,古里,满剌加,彭亨,东西竺,龙牙迦邈,淡洋,苏门答剌,花面,龙涎屿,翠兰屿,阿鲁,锡兰,小葛兰,柯枝,榜葛剌,卜剌哇,竹步,木骨都束,苏禄等国。

一路上是大炮加上商品,路上就是有不开眼的,果断的郑和喂了他们炮弹吃。

在曾云风建议的一手刀枪,一手商品的交易政策下,第三次下西洋活动取得了非常巨大的贸易利润,事情情况是郑和下西洋灭国无数,真当是搞交易,想让别人听你的,要么就是德高望重,要么就是武力煊赫。

等到郑和船队还朝的时候,这一次下西洋活动取得的利润,相当于是大规模的攻打一个国家,取得了战争利润。

同时,不仅仅是下西洋,包括前往东北四岛国高丽以及其他各地通商的船队的出发和回归,带来了大量的铜以及各种珍稀的缺乏物资弥补了大明朝很多地方的短缺。

对于这种下西洋贸易永乐皇帝十分的高兴,因为他一下子有了钱也因为永乐皇帝一下子有了钱,弥补了原先50万大军,深入漠北,亲征鞑靼,朝廷的亏空,经济问题一下子好了很多,皇帝朱棣还赏赐了很多金银给曾云风。

“喏,保管好!”曾云风将皇帝赏赐的金银都交给方嫣然说道。

首节 上一节 108/74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