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经过清洗,殿内空旷了不少,但剩余官员无不战战兢兢,敬畏地看着龙椅上那位目光锐利的年轻天子,
以及……坐在御阶之旁,那位身着玄色蟠龙王袍,神色平静,却仿佛凝聚了整座大殿重心的男子,陆九渊。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遭逆乱,社稷倾危,幸赖国舅陆九渊,忠勇盖世,武功绝伦。
于宫阙之内,诛元凶元十三限,毙逆首朱无视,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其后辅佐朕躬,平定京营,肃清寰宇,收归兵权,功在社稷,利在千秋!
朕感其功高德昭,特晋封为护国亲王 ,世袭罔替,赐丹书铁券,见君不拜,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御前赐座!
享双亲王俸,辖宗人府,掌天下武事督查之权!钦此!”
圣旨宣毕,满殿皆寂。
护国亲王!世袭罔替!见君不拜!剑履上殿!赞拜不名!御前赐座!掌天下武事督查之权!
每一项特权,都打破了明朝自开国以来的祖制成规!
这已不是普通的亲王,这是近乎与皇帝共治天下的无上尊荣!
尤其是“掌天下武事督查之权”,意味着从此以后,大明境内所有军队的调动、将领的任命、边防的策应,陆九渊都有权过问、监督甚至否决!
兵权在握,名副其实的“护国”!
“陆九渊,领旨谢恩。”
陆九渊微微躬身,声音平淡,并无太多激动。于他而言,这世俗权位,不过是方便行事的工具罢了。
朱厚照从龙椅上站起,亲自步下御阶,来到陆九渊面前,郑重地执弟子礼:
“自今日起,舅舅不仅是朕的舅舅,更是大明的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江山社稷,赖舅舅护佑!”
他看着陆九渊,眼神清澈:“朕欲整顿朝纲,刷新吏治,重振大明军威,开创盛世华章!
封狼居胥,灭东瀛扶桑,此路艰难,望舅舅助我!”
陆九渊看着眼前这个迅速成长起来的年轻天子,嘴角终于露出一丝淡淡的笑容。
一个字的承诺,重于泰山。
下了朝会,见了素心,让成是非和素心母子相认,传达了古三通的爱他的最后情绪。
第三金手指的枷锁,彻底消失。
漠北的风沙,带着苍凉与肃杀,吹拂过狼居胥山斑驳的石碑。
这座象征着汉家武将最高功勋的圣山,如今再次刻下了大明的印记。
山脚下,连绵的军营望不到尽头,玄色的大明日月旗迎风猎猎作响。
中军大帐内,陆九渊一身常服,正与皇帝朱厚照对弈。
如今的朱厚照,脸上少了几分当年的跳脱,多了几分沉稳与风霜,眉宇间帝王威仪更重,眼神锐利如鹰。
“舅舅,这漠北残元,如今算是彻底打散了吧?”朱厚照落下一子,声音带着一丝疲惫,更多的是满足。
第280章:覆灭东瀛,且把车轮放平!【爆更】
四年时间,他们率领以京营和九边精锐改组的新军,配以改良的神机火器,一路从河西走廊杀至漠北深处。
犁庭扫穴,追亡逐北,将困扰中原数百年的北元残余势力,彻底击溃、分化、收编。
昔日纵横草原的蒙古诸部,如今或臣服纳贡,或远遁西域,再也无法对大明构成实质威胁。
陆九渊拈起一枚黑子,随意落下,棋盘上白子的大龙瞬间岌岌可危。
“元气已丧,百年内难成气候。剩下的,是设立都司,移民实边,以教化慢慢消磨其野性。”
朱厚照看着棋盘,苦笑着摇摇头:“又是舅舅赢了。不过,这漠北赢了,东边也该有结果了。”
“报——!”
一名风尘仆仆的信使冲入帐内,单膝跪地,双手高举一份军报。
“启禀陛下,王爷!征东大将军仇钺、副将汪鋐八百里加急捷报!
我军已于三月前,攻破扶桑京都,后柏原天皇及其公卿尽数投降!东瀛四岛,悉数平定!”
朱厚照猛地站起身,接过军报,快速浏览,脸上涌现出狂喜之色。
“好!好!好!”
他连道三声好,激动地看向陆九渊。
“舅舅,成了!东瀛,自此为我大明州府!”
东征之役,远比西征更为复杂。
不仅要渡海作战,还要面对倭寇复杂的地形和顽固的武士阶层。
但这四年间,大明新建的庞大舰队,搭载着历经漠北血战洗礼的百战雄师,
在仇钺、汪鋐等名将的指挥下,以泰山压顶之势,横扫东瀛诸岛,高过车轮者,尽屠之!
随军太监刘瑾知亲王大人不喜东瀛,建议:女子不足车轮者可留之,男子……且把车轮放平!
无论是所谓的“名将”还是“剑豪”,在大明新军的火炮火枪阵列和结阵而战的精锐步兵面前,皆不堪一击。
甚至不需陆九渊登船过海,大明军队便以摧枯拉朽之势,完成了覆国之战。
朱厚照意气风发,“设东瀛为大明瀛洲,置三司管辖!迁移百姓,兴建港口,那石见银山,立刻组织人手,全力开采!”
这座位于瀛洲岛根县的巨型银矿,在原本的历史中曾是世界首屈一指的银矿之一。
如今,它彻底向大明敞开了怀抱。
随着朱厚照一声令下,无数来自大明本土的工匠、矿工涌入,更先进的采矿技术被应用。
仿佛取之不尽的银锭,被一船一船地运回大明本土,注入这个庞大的帝国。
大开海贸,白银涌入。
有了漠北的安定和瀛洲的归附,大明的海贸政策变得更加激进和自信。
朝廷主导的官方贸易船队,以及得到特许的民间海商,挂着日月旗,纵横于南洋、西洋。
丝绸、瓷器、茶叶……源源不断运出,换回巨量的白银、香料、珍奇。
原本历史上中晚期才大量流入中国的白银,此刻提前数十年,以汹涌澎湃之势涌入。
太仓库前所未有的充盈,朝廷有了足够的财力支撑庞大的军事开支和基础设施建设。
朱厚照借此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减轻农税,兴修水利,鼓励工商,扩建官学。
尽管清洗后的士绅阶层仍有微词,但在皇权与兵权的绝对压制下,以及实实在在的白银利益面前,这些声音显得微不足道。
海权时代,由大明开启。
这一日,天津卫港口。
巨大的宝船舰队整装待发,帆樯如林,气势恢宏。
这是即将前往西洋,宣示大明国威,并进一步开拓贸易航路的使团舰队。
陆九渊与朱厚照并肩立于高台之上,望着眼前这波澜壮阔的景象。
“舅舅,你看这万里海疆,是否才是我大明未来的根基?”
朱厚照目光灼灼,望向无垠的蔚蓝。
陆九渊负手而立,赤色王袍在海风中轻扬。
“陆地守成,海洋进取。漠北已靖,瀛洲已平,白银流通,社稷根基已固。接下来……”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是该让日月之旗,照耀更远的地方了。”
霞光万道,瑞气千条。
天津卫港口上空,原本晴朗的天穹忽生异变。
七彩祥云自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盘旋萦绕,如同华盖璎珞,将整片海域笼罩在一种神圣而恢弘的氛围之中。
浩瀚的紫气自东方绵延三百里,氤氲蒸腾,仿佛有龙吟凤鸣之声响彻九天。
正在交谈的陆九渊与朱厚照同时停下。
陆九渊若有所感,抬头望向天穹:“我该走了!”
他周身的气息开始变得缥缈不定,那是一种超脱了尘世枷锁,即将羽化登仙的玄妙道韵。
“舅舅?”朱厚照似有所觉,看着身旁气息愈发渊深难测的陆九渊,眼中流露出震惊与不舍。
港口万千军民,乃至宝船上的水手将士,皆被这天地异象所慑,不约而同地停下动作,屏息凝神,望向高台之上那道赤色身影。
陆九渊转过身,面向朱厚照,脸上带着平和的笑容。
他的声音柔和,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带着一种直抵人心的力量:
“人间事已了,大明国运昌隆,皇权稳固,四海宾服,海陆霸权已握。
我的使命,完成了。”
朱厚照眼眶微红,紧紧握住陆九渊的手:“舅舅!大明需要你,朕需要你!”
陆九渊轻轻摇头,拍了拍皇帝的肩膀,如同当年在乾清宫中那般。
“雏鹰已长成雄鹰,当翱翔于九天。
你已是一位合格的帝王,甚至是开创盛世的明君。
未来的路,该你自己走了。”
他的身体开始散发出柔和而纯粹的清光,孤鸿剑飞出,洒出点点光芒,萦绕其身。
陆九渊的赤色王袍在光点中渐渐化为纯粹的流光,他的身形变得愈发透明,仿佛与那神剑融为一体。
他最后看了一眼朱厚照,看了一眼这他亲手参与塑造的煌煌大明。
“为君者,当以天下苍生为念。这万里江山,交给你了。”
话音落下,他的身影在金光中彻底化作无数光点,与剑相融,冉冉升起,投向天上那洞开的祥云深处。
“恭送护国亲王!”
不知是谁率先喊出这一句,声音哽咽却充满崇敬。
下一刻,山呼海啸般的声音响彻天津卫。
“恭送护国亲王!”
“恭送护国亲王!”
万千军民,无论官职大小,无论兵卒百姓,皆发自内心地跪伏于地,向着那升仙的光影叩首。
朱厚照挺直脊梁,望着那逐渐合拢的云层与消散的剑光,眼中泪水终于滑落,
他对着天空,深深一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