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会修仙! 第21节

  便是法诀毕,数道黄符飞射而出。附于众人身上,随之便如贴了胶般牢固。

  “卧龙一脉的奇门遁甲配合符箓,施展之下果真不凡,便是连我都难察觉三分。”雪姨看着身上的黄符,清冷的脸上露出赞许的神色。“倒也不愧是卧龙一脉百年难出的奇才。”

  “那是,我可是天赋异禀,万中无一的天才。”小师妹被夸的有些小得意,连带着师兄魁元都多了几分笑容。

  “走吧,让我看看当初的明太祖会在龙陵之中放些什么。”雪姨也不扰众人兴致,看着已然大开的石门便一马当先的走了进去。

  几人随其后,也一一踏入其中。

  漆黑的陵墓之中,伸手不见五指。雪姨举着火把,火光迎着微风摇曳,叫人恍惚之中就陷入了迷惘。

第50章 脑袋借于贫道

  李道玄望着那火把的确陷入了迷惘之中,在他的印象里,不过是一条甬道,加之主墓室配着几个耳室。

  他是没想到这龙陵居然会如此巨大。

  这青石修建的通道百转曲折,更有无数的岔口让人难以抉择。每个岔口都是阴暗险恶,其中似乎有着无穷的危机。而这些黄袍强人也是有办法,他们拿着一具木头人,贴上黄符后敲打木头人的脑袋。那木头就会自行前进,如同人一般行走。往往拐角处的机关危险之地,便由这些木头人试探出来。

  不少木头人被回收的时候,不是缺胳膊少腿,就是插满了各种箭矢。

  若是换做活人,这一路走来怕不是要死上不少。许是怕迷了路,每走一处拐角,便会有人在墙上插上一面黄旗。其上画着符号,李道玄是一眼看出这是出入平安咒。

  心头不禁嗤笑一声,没想到这群黄袍盗墓贼是幽默。都开始盗明太祖的陵墓了,还给自己来个出入平安的庇护,当真是不要脸面。

  许是人多物杂,在通道中摸摸索索前行半个时辰。丢了不少木头人之后,便是看到了一处宽敞的墓室。黄袍众人脸上露出欢喜的神色,有人迫不及待的踏前一步准备进去。就只见他惨叫一声,捂着脖子滚落在地上。整个面色发青发白,随后七窍流血,口中呕吐出黑血,躺在地上片刻便没了声息。

  在场众人皆是寂静下来,只是寂静片刻之后,便开始有人三两交头接耳,夹带着掩饰不住的恐惧,隐隐议论开来。任谁看到眼前这般场景也是害怕。毕竟此人前一刻还是活蹦乱跳的,下一刻就口吐黑血而死。

  这种杀人无形之事,直叫黄袍众人心惊肉跳。

  “肃静!”道人严肃唤道,他从一人手里拿过火把。将其扔进这短短的十来米的通道之中。

  就见通道忽然大火燃起,并发出凶猛的火光。几人来不及从通道前撤离,就被这火光烧伤了身体。疼的他们躺在地上嗷嗷大叫,痛苦的捂着自己的脸或手。

  “这过道散有毒雾,借着地势藏于其中。若是无心者见到前方有墓室,定然会欣喜向前着了此道。”道人淡淡的说着。“这等瘴雾破除倒也容易,以火烧之便可。”

  “龙陵乃是朱元璋亲自监造,岂是那么容易就能来去的?可别忘了他身边还是有高僧道衍的,例那周颠仙人和铁冠道人,便不在刘伯温之下。”

  道人说话,众人静耳倾听。他命人以木头人为前锋探路,确认安全后徐徐前行。

  过瘴雾之道,入大墓室之中。此处建有高台,中央几根龙柱盘旋。四下皆是陪葬的瓷器,还有着几箱银子和珠宝。

  只是比起寻常帝王,这里似乎也贫瘠了许多。便是金子都没见几个,皆是做了那龙柱上的雕龙金边。

  王大少爷拿起几件瓷器,认得出那是大明洪武景德镇窑的青花瓷。瓷器上的花纹精致,颇为美轮美奂。上刻有龙纹盘绕,应是专供给朱家的瓷器。

  “这等龙纹青花瓷,若是放于市上,定会叫那些攀龙依凤之人千金所求。”王大少爷笑道。“王家中也有几套这般明时瓷器,我那二伯曾经宝贝的很。”

  “往后不都是你的吗?”道人淡淡的说道。

  “我还得多谢真人,若非是真人助我。我也不一定能重见天日。”王大少爷恭敬道。

  道人也没再说话,只是静静的点头。他望着墓室内的九根龙柱,就叫十来人抬下一尊青铜鼎,将其放在龙柱中央。

  “将这些人唤醒吧,也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处境。”道人指了指板车上躺着的一堆人,黄袍们便心领神会。

  他们掏出几包纸裹之物,将其打开后露出白色粉末。捻起一些朝车上众人撒去,没多久就听到各种呻吟声传来。在那迷迷糊糊之中,不少人睁开了双眼看到了陌生的地方。

  “我,我这是在哪儿?”

  “本老爷为什么会被绑着,到底是谁干的?”

  “这儿是哪里,我为什么会在这里啊!”

  被绑来的商豪们苏醒,发现自己在陌生之地时不禁感到恐慌。也有上位已久者,见自己被如此对待而大发雷霆,不断地叫嚷着让自己家护们来,丝毫没注意到黄袍强人们那冰冷的眼神。

  “聒噪。”道人说着朝身旁的黄袍壮汉使了个眼色,黄袍壮汉领意,从背后抽出朴刀走上前。如同捏小鸡一般将那叫的最欢的人抓起,手起刀落便是割下了这人的脑袋。

  噗嗤的喷血声传来,溅射的地主商豪们满脸血迹,他们木楞的看着那缓缓倒下的无头尸体,这一刻才明白自己到底是身处什么境遇。

  “再聒噪吵闹者,亦如这般。”道人指着黄袍壮汉手上的头颅说道。

  平日养尊处优的商豪地主老爷们哪里见过这等场面,皆是吓得瑟瑟发抖,安静如鸡。他们咽着唾沫,双眼直愣愣的望着道人。看着黄袍们端来罐罐鲜血倒入鼎中,皆是面色苍白。

  大家都未曾想到,自己不过是吃个宴凑凑热闹。这一觉醒来却是要面对生死存在。想想寻常日子里都是他们决定别人的生死,哪有如今地位翻转来的难受。

  也正是受不了这种残酷的现状,就有年过半百的老者站出来,朝着道人弯腰拜道:“不知天师如何称呼?”

  “天师?哈哈。”道人闻言不禁笑道,看着老者兴然。“贫道若是天师,那龙虎山天师府的那位又该怎么称呼?”

  “这……都是天师,都是真人。”老者被问的哑口无言,但随后还是硬着头皮继续道。“不知天师将我等抓到此处,又是为了何事?我等与天师无冤无仇,恐是其中有误解。”

  “只是请各位来帮贫道一把,叫贫道成一番事业而已。等到这大事告成,贫道自然会放各位离去。”道人笑盈盈的回答。

  “事业?不知天师的事业是何?若是需财,我等必定倾尽全力。若是需权,我等也有认识的高官权贵。只要天师一句话,我等必定会全力相助。”老者谈论的头头是道,这言词越发的顺畅。

  他见道人来了兴趣,心中自然是欣喜。毕竟方才事情着实吓到了他,只要能够保住性命,失一些钱财又如何?大不了等日后官府讨伐这群逆贼,他再拿回来便是。

  正是如此想着,老者等候道人的回答。而道人也没辜负他的期望,声音含笑道:“老爷当真是热心肠之人,既然如此乐于助人,不妨助贫道一臂之力。”

  “就将这脑袋借于贫道,贫道也好办事。”

  道人言罢,便见刀光晃动。

  下一刻,一颗脑袋被人捏起来当众示意。

  “还有人愿意帮贫道吗?”道人笑说道。

  他的笑容和蔼,却在火光下如食人猛兽,峥嵘可怖。

第51章 见龙在田

  这一刻,墓室之中噤若寒蝉。老爷们皆是汗流浃背,只觉浑身冰凉。他们弓腰垂头,不敢再发出半点声音,生怕惹了眼前这等凶神厌恶,招致杀生之祸。

  如他们这等锦衣玉食之人自然是惜命的很,对于家中奴仆是趾高气昂,对于这等手持快刀的狠人,那就是毕恭毕敬。

  如此杀鸡儆猴的举动也叫混乱的场面为之寂静,道人轻笑的扫视众人,提着那颗头颅扔进了鼎中。

  他禅了禅衣袖,执起拂尘道:“贫道是请诸位来的,还希望诸位客人能够谨守规矩。若是让我再听到什么交头接耳闲言碎语,知道你们搞一些小动作,那么下场便是这般。”

  “我,我等皆是谨记真人的话。”老爷们低下了头,化作奴仆卑微。在黄袍大汉的指挥下,如同一群待宰的羔羊般唯命是从。

  他们绕过龙柱朝墓室内颤颤巍巍的走去,小心的环顾四周,心中皆是冰凉之意。

  昏暗,阴湿,低沉且神秘的地方。不是他们所知的任何一处,也不像是王家宅院的某个地方。

  有人想起最后看到的烟雾,心中明白自己是着了道。

  有人则是眼中含泪,对于自己接下来的境遇万分沮丧。

  还有些人双眼清明,左右打量着环境,时刻寻找着机会。

  李道玄就属于这后者,他在李老爷和大哥醒来后,就用泥丸金光传话,将所发生的一切皆告知两人。

  李老爷和大哥在经历了慌乱之后,听到他的传音,先是一愣,而后感觉自己是不是幻听,二人不自觉间相互对视,再偷瞄向李道玄,见李道玄也侧瞄着他们,像是肯定似的点了一下头,二人才放下心,除了觉得这等意念传声之法着实神奇,此外便是细听李道玄的阐述。

  这等意念传声之法,就好似一颗定心丸让两人心安。

  “父亲,大哥。这群贼人武艺高强,乃是太平贼人。他们将我等带到这所谓的龙陵之中恐不安好心,你们许紧跟着我,莫要擅自离去。在这众人之中莫要做出头鸟,行事低调。上次我卜卦此番行程,乃是死中取生之意。只需沉着应对,自是会有生机出现。所以父亲和大哥莫要丧气,安心与我同在便可。”李道玄双臂紧靠李老爷和大哥,将自己的安抚之言告知二人。

  也正是听到这些话,李老爷和大哥心才能安稳。他们也不是没有经历过大风大浪,但是眼前这般风浪着实够大,那道人喜怒无常,着实难以预料。若举措稍微不讨对方欢喜,恐怕就是掉脑袋的事情。这等情况任谁来了也会心惊胆寒,不知所措。

  幸得道玄安抚,两人只觉心头大石去罢。低头藏于人群之中,跟随众人缓步前行。但只要紧靠着李道玄,两人也就没觉得这里有多恐怖。

  “我儿肯定有办法的。”李老爷欣慰的想。

  “三弟自小离家,修行多年,能有此等办法向我和父亲传话,想必也得了了不得的本事,定能护我们安全。”大哥欣然的想着。

  “唉,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李道玄心里惆怅道。

  他远没有面子上表现的那么镇定,只是惊慌之余多了些想法。毕竟这祸事已经发生,怨天尤人不是他的性格。慌乱肯定是有,毕竟他也不是什么天生圣人,什么穿越之后就能够无所不能。

  说到底,李道玄来之前也只是个凡人。他的日子过得很寻常,老老实实的上完大学,然后出社会找了个安稳的工作。每天朝九晚五,回到自己家里打打游戏,看看番剧。再加上父母双亡,他对于亲戚也很少来往。在人情冷淡的社会,不出门就已经绝了社交。

  指望他这种普通的人能够相处临危不乱,绝中生智。有种请瞎子看戏的美感。

  只不过狗急会跳墙,人急了也会脑子转的快。到了这生死攸关的时刻,李道玄还是在尽量想些法子。

  “若能有纸笔,叫我画上几道符得些阴阳鱼,入幻境问一问九叔就好了。”李道玄有些怀念无所不能的九叔,若是九叔在,肯定会有办法的吧。

  “九叔说过,临危不乱,生机方才会显现。洞察玄机,才能从死中求活。这些太平强人抓人来是为了做祭品,定然不会轻易让祭品死去。我观方才那一墓室,乃是九龙柱根。此墓室为九极之数,必然有什么玄机。”李道玄在心里猜测着道人为何要在鼎中灌入鲜血,然后呈现于这墓室之中。

  他想到道人方才杀人是做祭品,已然是去了两人。那道人杀了两人之后便是收手,也没再继续下去。如此看来,此墓室为九数,乃符合《周易》阳爻。

  其曰:“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此为君德广被,利于见大人。

  只是这等祭祀又有何用?于见龙在田又关何事?

  李道玄百思不得其解,他学道尚浅,不解其中真意。

  正想着,就听滴答的血液声传来。他脑中忽泛灵光,似是想起了什么。

  “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他这时候才明白了为何这道人以鲜血并头颅祭祀这九龙柱墓室,恐怕是想以人血祭换龙血。

  “若是这样,那么这些人在开启石门时便已经惊动了龙陵的乾阵。我如果未曾猜错的话,那飞龙在天便是应以潜龙勿用,此卦象为初九。潜龙者,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

  “龙陵困龙升天,化为飞龙在天。这群人已然是失去了最大的机遇。若是想得这墓中机遇,必然需亢龙有悔也。”

  如此一番思索下来,便是对后续祭祀人数有了了解。

  龙以五为尊,乃是九五之尊之数。《易经》乾卦,谓之上九亢龙有悔。

  若是他没猜错,此墓中定然还有几处九龙柱之墓室。所需献祭者为三数,四数,五数。而亢龙有悔者,极大数也。必然也是最后一室。是道人唤醒他们义王祭祀之处。

  恐怕那最后之地,就是所有人的葬身之处。他需得在这段时间里做些什么事情,才能保存性命。

  这样想着,李道玄看向那些被鲜血浇灌的龙柱,他心中有了念头。便闭上眼睛,细思冥想。

  只是这僻静的片刻,耳中隐约传来极其轻微的脚步声。李道玄睁开眼诧异的朝那声音看去,确信那不是太平黄袍们的人。

  “又会是谁来了呢?”李道玄心疑。

第52章 潜龙勿用

  这等脚步声十分细微,甚至于听不到半分动响。好似那猫掌踩地,轻踏而来,叫人神不知鬼不觉。

  若非李道玄通泥丸宫,得一寸金光,六觉异于常人,静思下能观之入微明察秋毫,颇有佛家五眼六通之象,怕也难知道这等细微之事。

  “看来进这龙陵之中的不仅仅有黄袍人,还有其他来路的人也在暗中窥窃,莫非这就是卦象里所说的静中生机?”李道玄在心中想着,对于占卜之事又有了新的认识。

  所谓谋事在天,成事在人。卦象好坏只是相对,所成之事则是在于人欲何为。

  若他此刻慌乱无措,忽视了所见所闻的种种,到最后必然是会遭了罪。

  而如今掌握了一些情况,心中有了底气,行事自然也会谋划。

  这般看来九叔说的没错,无论遭遇何事,沉着冷静是最为重要的,慌乱盲目只会葬送自己的性命。

首节 上一节 21/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