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齐除妖人 第234节

  听到赵嫣数落自己的父亲,秋雁紧紧闭嘴,不再说话。

  隔了一会儿,赵嫣又淡淡道:“对了,秋雁,我记得你在元宵节那天见到了那个叫‘顾旭’的年轻天才。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

  说话时,“顾旭究竟有什么背景”这个问题在她脑海中萦绕不散。

  秋雁迟疑了一会儿,回答道:“他很强,悟性惊人,还会写诗。在打擂台的时候,他当场用‘惊鸿笔’写了一首词,创造了一门新法术。”

  “什么词?说来听听。”

  秋雁按照吩咐,把《青玉案·元夕》从头到尾背了一遍。

  “此人确实有才,”赵嫣评价道,“不愧是‘惊鸿笔’的主人。跟他比起来,洛京那些文人墨客的作品简直就是在矫揉造作、无病呻吟。”

  “小姐,您想与他结识一下吗?”秋雁尝试性地揣测主人的心思,“他上个月月底时刚刚搬到延庆坊金鱼巷。如果你需要的话,我可以去他那里递一张拜帖。”

  “不必了,”赵嫣立即摇了摇头,“这世间的男人没一个是好东西,没必要跟他们有太多往来。把他当做是一块磨枪石,就足够了。”

  半个时辰后,赵嫣裹着浴巾,从浴桶出来。晶莹的水珠沿着修长的腿缓缓滚落,雪白的赤足踩在深红色的地毯上,足尖氤氲着淡淡的雾气。

  “秋雁,替我取一件轻便的衣服来,”她淡淡吩咐道,“今天下午,我想去我母亲遇害的地方再看一眼。”

  “是,小姐。”

  “另外,你派一个人去跟教坊司琉璃姑娘说一声,今晚我会去她那里,想请她弹奏一首《雉朝飞》。”

  “没问题。”

  …………

  这天早上,顾旭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全神贯注地投入到了修炼之中。

  在“长命教”的岩浆地河中,他吸收了太多的能量,需要一段时间来慢慢地消化。

  除此之外,在对《赤炎真诀》进行改进后,他体内的真元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变得更加凝练精纯,也具有了更持久的灼烧伤害。

  因此他也需要重新评估并适应自己每一门法术的杀伤力。

  待到午后,身穿灰色布衫的小书童从壁画上走出来,来到顾旭的面前,把一张字条递到了他的面前。

  这张字条来自沈丘。

  沈丘表示,洛京城的丹药作坊已经初具雏形,想要请顾旭亲自去作坊中看看。

  “沈兄这办事效率挺高啊!”顾旭心里暗暗道。

  自从上个月月底跟沈丘商量建立“京城分作坊”之后,顾旭就没再过问此事,把筹集资金、招募修士、购买材料等事务全权交给沈丘处理。

  而沈丘也确实不负所托,从来没有让他操心过。

  正因如此,顾旭常常会去想:像沈丘这样又有修行天赋,又有经营头脑的人,究竟是遭遇了什么事情,竟然使得他义无反顾地抛下金陵沈氏,来到自己的府中,成为自己的门客?

  PS:求双倍月票!!

  …………

  注释:

  (1)“五香汤”出自《三皇经》。

第284章 寿昌坊

  顾旭离开自家院落,穿过两条小巷,拐入一条车水马龙的大街,便远远地望见了自己的丹药作坊。

  那是一座造型古朴的两层小楼,背后还有一间小院。

  门口人群熙熙攘攘,门内同样人声嘈杂。门外还停放着十余辆马车,有载客的,有运输材料的,有搬运工具桌椅的。

  小楼侧边还搭着梯子,有木匠站在上面,聚精会神地给窗户雕刻花纹。

  顾旭知道,此地距离洛河不远,算是洛京城寸土寸金的繁华地带。

  “我手头没多少本金,但沈丘却能搞到这地方的铺面,确实有几分本事。”他望着前方的小楼,心头默默想道。

  顾旭刚一抵达小楼门口,便有两个人朝他迎面走来。

  其中一人身高不到顾旭的胸口,长着一颗不合比例的大脑袋和一双形状怪异的眼睛,穿着一件色彩鲜艳的锦袍,模样丑陋而滑稽。

  正是不久前投奔到顾旭府中的门客沈丘。

  另一人的面孔则比较陌生。

  那是一个身形消瘦、脸色微黄的中年人,额头上有明显的皱纹,下巴上栽着一些稀疏的胡须,裹着一件厚厚的棉袍。

  “顾大人,您来了!”见到顾旭后,沈丘立即拱手行礼。

  旁边的中年男子愣了一瞬,也跟着说道:“顾大人,在下杨硕,之前负责在青州府管理六号丹药作坊。您应该记得,上个月月底我们曾经通过令牌联系过。”

  “我记得,”顾旭微笑回应,“杨先生最近为了这间作坊,不远千里赶来京城,真是太辛苦了。”

  “不辛苦,不辛苦,”杨管事连连摇头,“能帮到顾大人,是我的荣幸。”

  在说话的同时,杨管事也在悄悄打量着眼前的年轻人,只觉得对方清俊秀逸、气质不俗,虽然年少成名,但并不盛气凌人,谈吐间反而给人一种如沐春风般的感觉。

  “难怪小姐会倾心于他,”杨管事暗暗想道,“连家中祖传的作坊,眼睛都不眨一下就送给他了。”

  …………

  在大齐王朝,成为一名炼丹师的门槛,要比成为一名符师低得多。

  符道千变万化、晦涩艰深,光是看懂它就不太容易。通常情况下,需要修士拥有极高的悟性和聪慧的头脑,经过长年累月的练习,才能将其掌握。

  相比之下,炼丹入门就要简单许多。

  如果只是想炼制一些类似“静心丹”、“长明丹”这样的常见丹药,而不是去自己开创新的丹方,那么修士们只需要严格按照特定的流程,把原材料放入丹炉之中进行炼制即可。

  就跟照着菜谱做菜一样。

  只需培训一段时间,就能成为一名“熟练工”。

  在刚刚穿越到这个世界的时候,顾旭一度曾考虑过去学习炼丹。

  那时候他以为,只要学会了炼丹,就能在修行过程中实现资源的自给自足,而无需去废寝忘食地做任务、赚功勋。

  但后来他发现,制约他学习炼丹的最大因素,并不是他缺乏天赋,而是他缺少“生产资料”。

  众所周知,炼制丹药需要用到多种不同的特殊药材。

  这些药材很难找到野生的。

  在街边地摊淘到珍贵灵药,或是上山随便摘一朵蘑菇发现是千年灵芝——这样的桥段只会存在于说书人编的故事里。

  但是大齐王朝的皇室、世家大族、宗门教派等却能够凭借自身的财力人力物力,构造出环境特殊的、适宜灵药生长的药圃,实现药材的规模化生产;而这些大势力之间,相互之间也会进行灵药的交易采购。

  比如像嘉果、黄雚、薰草、菅蕙等灵株,就只生长在蜀地剑阁的势力范围内,也只有蜀地剑阁掌握着培植它们的方法。倘若其他的家族、宗门想要用这些植株来炼制丹药,就必须向蜀地剑阁购买。

  此外,炼丹的工具,比如丹炉、丹鼎、石榴罐、甘埚子等,也通常价值不菲,至少不是底层的修士们能够随随便便买得起的。

  正因如此,大齐王朝的丹药往往以作坊的形式进行生产。

  世家门阀、宗门教派建立作坊,提供药材和工具,然后从民间招募修士作为劳动力。这些受雇的修士能够通过炼丹获得一定的薪酬,但最终炼出来的丹药将归东家所有。

  而驱魔司库房里的丹药,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向这些家族、门派采购来的。

  当初,顾旭作为一个“无产者”,觉得比起给这些“资本家”打工,还是给官府衙门打工更划算一些——待遇更好,社会地位更高,而且陈济生也待他不薄。

  所以他便不再花时间精力去琢磨炼丹之术,而是专注投入到了对符篆法术的研究之中。

  而今天,当顾旭在沈丘和杨管事的带领下,从小楼的一楼逛到二楼,从前边的大堂逛到后院,看到摆放在地上的一箱箱药材,看到那一座座表面雕刻着复杂阵法的丹炉,他一时有些恍惚。

  “不知不觉间,我竟然也从打工人变成老板了。”他在心头默默感叹道。

  …………

  在这间京城的分作坊里,目前一共有五位炼丹师。

  其中三人来自青州府,是一个年过古稀的老太太带着他的两个学徒。

  老太太名叫王淑珍,有着第三境修为,二十多年前就已经在为时家炼制丹药。

  不久前,“九婴蛇妖”破封而出,在青州府境内引发可怕的灾难。虽然它已经被国师再次封印,但是王老太太却依旧对自己和家人、徒弟的生命安危充满了担忧。

  因此,当沈丘向她发出邀请、提议让她来洛京城分作坊工作的时候,王老太太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带着自己的家人和两个徒弟一起搬了过来。

  “王老太太,这位就是晋阳子、驱魔司主事、龙门书院客座教习、洛京城公认的符道大师顾旭顾大人。”杨管事向她介绍道。

  听到他的话,王淑珍老太太从座位上站起来,眯着眼睛把顾旭打量了一遍,然后语速缓慢地说道:“原来这位就是姑爷啊!果然一表人才,跟时小姐真是绝配。”

  杨管事尴尬一笑,解释道:“顾大人和时小姐现在还没有订婚呢,咱们还是先不要这样称呼吧。”

  杨管事立即转身对顾旭说道:“顾大人,王老太太一向心直口快,常常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希望您莫要太放在心上。”

  顾旭淡淡一笑,表示自己不介意。

  看得出来,王老太太跟时小寒之间的关系应该挺不错,谈论起时小寒的神情态度,就跟谈论自己的亲孙女差不多;而对于时小寒的终身大事,她显然也非常操心。

  另外的两名炼丹师,则是沈丘最近几天从洛京城里招募来的。

  他们均是第一境修士,因为仰慕顾旭的名声来到这里,现在正在王淑珍老太太的指导下熟悉这里的工作环境和炼丹流程。

  目前,作坊门外仍然挂着招募炼丹师和炼丹学徒的告示牌。

  “顾大人,明天还会有两名修士来这里,”沈丘对顾旭说道,“如果他们能够顺利通过考核,便能再帮王老太太分担一些工作。”

  “这是什么东西?”

  就在这个时候,顾旭发现旁边桌子上铺着一副丝绸制成喜幛,上面写着“永结同心,鸾凤和鸣”几个大字。

  他感到有些纳闷,心想:难不成这作坊中有人要结婚?

  看到顾旭的神色,沈丘微笑着解释道:“为了开设这间分作坊,我上个月向洛京城的‘永利商会’借了千两银子。由于‘永利商会’的叶会首非常看好顾大人您的发展前景,想要与您交好关系,所以他便免去了大半的利息。

  “作为人情往来,我们也要送他一些礼物,以表达我们的友好态度。最近叶会首的儿子刚刚订亲,送他一幅喜幛,再加上寓意‘早生贵子’的红枣、花生、桂圆和莲子,无疑是比较妥当的。”

  顾旭点了点头,然后瞥向挂在墙上的一幅画着鲤鱼戏水、写着“富贵有余”四个大字的刺绣装饰画,对沈丘问道:“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刺绣应该是别人送来的礼物吧?”

  “这是内阁次辅刘渠刘大人派人送来的,”沈丘回答道,“而我也送了他一罐‘琅琊酒’,作为还礼。刘大人喜欢喝酒,而您又是青州人,用青州特产的‘琅琊酒’作为礼物送给他,再适合不过了。

  “另外,禁卫军里的王统领也给我们送来了一个丹炉。由于他的儿子刚刚满月,所以我送了他一个金制的长命锁作为还礼,并在长命锁上面画了辟邪的符篆。

  “……”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沈丘给顾旭讲述了最近这段时间里他与洛京城的官宦富户们的人情往来。

  顾旭必须得承认,沈丘确实是处理这些事情的行家——他很了解京城这些大人物们的性格、喜好、乃至于家庭情况,每一份礼物都能投其所好、送得恰到好处。

  哪怕是换做拥有“智慧”权柄的自己,也不敢保证能够在这方面比沈丘做得更好。

  毕竟沈丘出身豪门,又是身份敏感的庶子,自幼对此类事情耳濡目染。其他人都很难拥有他这样的见闻和经历。

  …………

  “顾大人,我最近跟杨管事商量后,觉得这间作坊日后要在京城发展,最好还是有个新的名字,”沈丘沉吟片刻,继续道,“如果继续叫做‘六号丹药作坊之京城分作坊’,总有些不太合适,也不容易让别人记住。

  “要不您给它起个新的名字?”

  顾旭想了想,开口道:“‘寿昌坊’这个名字怎么样?”

  听到他的话,沈丘嘴上连连称赞“真是个好名字”,心头却不禁想起顾旭那间名叫“长生斋”的书房,只觉得顾大人对于“长寿”这个概念真是执念不浅。

  随后,沈丘替顾旭取来素白宣纸,铺在桌上。

  顾旭取出“惊鸿笔”,未蘸墨水,便在纸上写下“寿昌坊”三个遒美健秀、潇洒飘逸的大字。

首节 上一节 234/5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