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外看时的眼神李无相熟悉极了——小孩子睡个午觉,醒来时发现这个时间学校都应该已经开课了,就是这种眼神。
他对赵玉笑了笑:“睡醒了?”
赵玉赶紧推门走出来:“师兄……师父,我昨晚有点累,我平时也不是这样子的。”
“我知道,不要紧。你洗漱一下,吃的喝的在我那屋子里,吃饱喝足再上路。”
赵玉赶紧钻进对面的厢房里去,从洗漱吃喝到一切搞完只花了一刻钟,出门的时候嘴里还在嚼着东西,用馆里送的食盒把吃剩下的全提着了。
两人出门走到沉香馆的前院,发现五个人已经等在那里了。
一路上这些人都穿着劲装,但昨晚应该都好好休息过,洗去了一路的风尘,也都换了新衣。
尤其孔镜辞和孔镜语——换上的是一身天青色的广袖道袍,领口和袖缘刺绣着云纹的镶边,里面衬着雪白的中衣。腰上换了黛色的织锦绦带、金色双鱼扣,宝葫芦挂在垂落的两缕青玉环绶上。
头上挽了个单螺髻、束着沉香木莲花冠,侧插着一根鎏金的太极簪。
脸上则施了淡妆,是素净的瓷白底妆,嘴唇上点了淡淡的朱红色,耳垂上则垂悬着一对珍珠耳坠。
前世的时候李无相见过不少装扮之后容貌迥异的女子,但这么乍一眼看到孔镜辞,心里还是突突跳了两下。她的相貌原本只称得上秀丽,可如今这么一打扮,简直貌若天人、艳压群芳,把赵玉都比下去一头。
等再细细一看,则发现她这妆其实还不是普通的妆——耳垂上的那一对珍珠耳坠应该是什么宝贝,在发出极不引人注目的淡光,可就是这么一点,就叫她的脸庞像是被打了光,显得莹润剔透、肤如凝脂。
她看了一眼赵玉,又瞧见李无相的眼神,就微微一笑:“这是快到到大劫山上了。从这里往大劫山去一路都很热闹,附近的世家、宗门都会共襄盛举,所以略作打扮,以免有失体面。宗主你和玉师妹这样天人似的,倒是用不着衣装装点。”
她说的倒是实话。来到这世上之后李无相最有信心的就是自己这身皮囊了,也不知省了多少事。他就矜持地笑了笑:“那咱们必然是不能再徒步赶路的了?”
“不用不用,坐车过去。”唐七郎接话,“我那个混账师弟来的时候乘了车,我就把他的车扣下来,叫他自己滚回去了,宗主,咱们外面去。”
李无相来这世上之后,曾经在金水见过马车——是那种大板车。之后到了德阳,则见到了带棚子马车,跟他从前在影视剧里看到的大差不差,只看行路时车身颠簸的幅度,就知道坐起来一定难受极了。
所以听唐七郎说“乘了车”,他还以为也跟德阳的马车类似。然而等到了沉香馆后面的车店的时候,才真明白之前孔镜辞为什么说,他们这里的人反而觉得靠近教区的地方是“穷乡僻壤”了。
所见的车很大,方方正正,长度像是他前世所见的一辆小型巴士,甚至高度和宽度也差不多。
但整体看起来更类似一座方形的亭子,木制的底座,由矮木墙和柱子支撑起了木顶。因为现在是夏季,因此四周都没上窗板,而是卷着竹帘。
这车子共有三对、六只轮子,主体是木轮,但边上包的不是铁,而是一圈颇为厚实的、黑色的东西。
李无相皱了皱眉,走过去上手摸了一下——还真是橡胶?!至少摸起来一模一样!
瞧见他对轮子感兴趣,唐七郎似乎觉得很意外。他走到李无相身边正要说话,听着李无相说:“这东西是在哪儿弄的?当初的太一传下来的吗?”
唐七郎愣了愣,笑着说:“宗主你连这个也知道?是太一传下来的,可也不全是——宗门里说大帝还是业帝的时候,说在海外可以找到一种树木,又大致讲了该怎么取树的汁液、怎么制取。我们宗门里直到前些年才真在海外找着了那种树,又花了六七十年才按着大帝说的法子弄出这种东西。”
所以李业真是个穿越者。
这件事他一直都知道,但直到现在才觉得终于找到了切实而无可辩驳的证据。只是到了这时候,已经不怎么觉得惊讶了。
唐七郎引着他们几个登了车,李无相发现车内的布局倒是此世的样子。共分了前后的两间,后间有一张小木床,上面铺着被褥,可供长途旅行时歇息用。外面一间大些的,是凉亭游廊似的靠墙的长条座,上面包着棉布垫,且在中间设有木质的小几。
上了车之后,唐七郎就吩咐前面的驭者:“走吧。”
拉车的还是马,一共有三匹,一前两后。而这车这么大,人又这么多,李无相很担心这马拉不拉得动。
起初这车起步的确是慢些的,但李无相没听到吱吱嘎嘎的声响,轮轴转动得极为顺滑。随后马车慢慢跑了起来,那三匹马就不怎么吃力了。
在城中铺着石板的大路上跑的时候,他坐在车上是有路感的——能体验到轮子碾过路面微小突起时的感觉,但多余的颠簸震动都被化解了,只留下的温和的微微起伏。
等出了城、上了黄土大路,坑洼就变得多起来了。可这车子跑在这种路上时李无相还不觉得颠簸——遇着了起伏的大坑,车身稍稍一抬,落下的时候立即被拉住,完全没有多余的抖动。
李无相此时是更吃惊了。他前世开过不少车子,但即便是前世的工业水平,也很少能有底盘能做到这种地步,就忍不住往前头挪了挪,坐到唐七郎身边去,问:“这附近都是这样的车子?”
唐七郎笑起来:“这是我们天工派的宝车。宗主你觉得坐着舒服?”
李无相点点头:“很舒服,不敢想咱们身下使了多少手段才能舒服到这个地步。”
唐七郎的笑容还挂在脸上,但是看着是愣了愣,才慢慢出了口气:“宗主你……竟然也懂这个?哎,我真是头一次遇着懂行了的,不说是不是懂行,反正是知道这车子底下花费了多少心血的!”
“不瞒你说,不少人乘过这车子,但只要不是咱们天工派的,最多只说‘蛮舒服’——但这么个‘蛮舒服’要花多少心力来做?他们才想不到!”
李无相又点点头:“那你们是怎么弄的?也是太一传下来的吗?”
“这倒不是,而是符术和机关术,这就是我们天工派的本行了。不是我不给宗主你说,而是实在很难讲,我们天工的心法都是三十六宗里练起来最怪异的了。”
“那你们的镇派之宝是什么?你手里的这柄锤子应该也是件真器吧?我记得三十六宗的镇派之宝好像都出自同一件宝物,龙尸,是不是?”
唐七郎笑笑:“不错,我们天工派的这一件其实是龙脊炼化的——一段龙脊吧。”
两人说这些话的时候,大路上也还有其他人行过,多是从屏山城往大劫山方向去的。鲜衣怒马、仆从做伴,还有些也驾着车,虽然没有天工派宝车这么精巧,但也装饰华丽,很有些富贵奢靡的气息。
而出了屏山城之后,大路两边也还栽种着树木,树木该已有许多年了,枝叶繁茂、葱郁青翠,几乎把大路上空都遮蔽了。晴朗无云的天空上骄阳高悬,阳光被枝叶拦下,化作点点光斑洒落在行人身上,映得路人容貌鲜活、神情生动,好像去往大劫山上不是为了别的,而是去赶庙会、逛集市的。
李无相看着这些人,慢慢觉得自己的确来到一个正常的世界了——目力所及之处不再是大片大片的荒野,城镇里的人不再只为生存而苦苦挣扎。之前下榻的地方是为了享受而非仅仅满足基本的居住需求,现下所乘坐的车子也蕴含了这世上罕见的技巧与匠心。
相比于教区附近,这里的确繁荣多了,是一个正常的世界应有的样子,有着活气与人气。但李无相也清楚,这几乎全是因为剑侠——是因为此前有那么一群人将玄教给“围”在教区之内,而叫他们顾不得类似此处的地方了,因而三十六宗才能在中陆腹地快活悠闲到现在。
可如今,剑宗一衰再衰,这层屏障一旦失去,也就不知道这种样子还能持续多久了。
第212章 赢者通吃
宝车走得既快且稳,行进两刻钟之后,一堆一起从屏山城里出来的其他的车马就都成了乌龟车,被远远落在后头,于是这车子附近就变得稍微安静了些,只偶尔有人策马从车子旁飞快掠过,同时稍稍转脸好奇地往里面瞧一瞧。
谈论了车子和底盘的事情之后,唐七郎跟李无相之间的关系似乎变得更加亲近了些,于是话题开始变得不那么客气疏离。
唐七郎眨了眨眼:“宗主,大劫山附近是不是跟你想的一点儿都不一样?”
李无相把一只手臂搭在车沿外,叫路边的枝叶从手掌中滑过:“嗯。来的时候以为会更安静一点——几大门派选在高山之巅,峰峦陡峭、孤云漂掠,高手各自出招定胜负,然后血染黄沙、死不瞑目之类的,接着把事情定下来,再结上几十年或者好几代的恩怨,各自下山去。”
“结果现在发现很热闹。”李无相收回手,把胳膊肘搭在车边,竟然觉得找到一点前世的感觉,“刚才我还听见路上有人说下注之类的——所以这回盟会会有不少人去看?”
“是的,多。宗主你从前是出身世家吧?”
这话的意思应该是“宗主你从前肯定是生活在某个差不多与世隔绝的山沟沟里因此什么都不知道吧”。李无相就点点头:“嗯,我住的地方叫桃花源,祖上在业朝末年就在那里避世隐居了。我耐不住寂寞,自己出来了。”
这话叫唐七郎稍稍一愣,眼睛里似乎稍多了些敬畏之情:“那就怪不得了。其实大劫山附近一直热闹得很。像是中陆,六部玄教占了靠海的地界,三十六宗里的大部分则都在中陆腹地。像你们那边的,天心、然山、楼光,离得远一些,附近又有玄教,所以不算很兴盛。但是要是彼此离得近了,麻烦事就会多一些了。”
“这边的人要比玄教附近的多……哎,也不是,肯定远没有他们那边多,但至少各宗门附近的人口比较多。”
李无相插话:“宗门附近人口密度大。”
唐七郎想了想,点点头:“对,就是这么回事。咱们这边既然不靠海,天气其实就不好。夏天更热些,冬天更冷些,雨水也更少些。大劫山附近还好了,跟德阳附近还没什么太大区别,但是你再往北边走上两三千里,夏天更热,冬天更冷,更旱,许多地方都没什么雨水的了。”
“所以这边的宗门大部分都是在天水附近的,业朝时候的许多大城不也是在天水边建城的么,方便取水。现在天底下人没有业朝的时候多,中陆腹地这边的人倒是差不多都聚在天水附近了。”
“这么多人,城就多啊。你们德阳附近,两座大城之间要隔上十几二十天的路程,但在在这边,尤其天水两岸,大小城镇都快要连成片了。各门各派又需要供奉……像我们天工派,号称门下弟子数万,可这数万弟子修行法门的时候,一个人一天试着锻出一柄小剑来,要消耗的就是铁,就是炭,就是饮食衣物、跌打伤药,这些东西不能咱们自己去挖,是不是?”
“所以还是跟业朝的时候差不多,自己宗门里供奉不够,那就买,这是最便捷的。所以啊,唉,有的时候我们这边的宗派还羡慕你们那边的。比如说天心派人少些,但各地供奉上来的东西就差不多了,修行人也用不着沾染什么铜臭味儿。但是在这边,修行人满脑子想的都是什么?钱啊,哈哈!”
唐七郎这么笑了两声,愣了愣:“哦,我扯远了……所以咱们这边就是这样,喜欢看热闹的。”
又把声音压低一些:“宗主,你想想,这次的大劫盟会不就两件事儿吗?”
“一件事,选三十六个人出来,练三十六宗的正经。这三十六个人需要的丹药法材说是由宗门里面出,然后在大劫山上汇入公中,可是说实话——我这只是跟宗主你说的——比如说从前的然山派,宗主你不在,赵傀还做宗主的时候,他们是什么都出不起的。”
“他们出不起怎么办呢,一平摊下来,自然是像我们天工派这种富裕些的宗门多出了。所以这种事就是越穷的宗门越占便宜,越富的越吃亏。”
“那怎么办啊,就想办法吧。譬如说,这三十六个人嘛,不仅限于三十六宗——大些宗派都有些旁支的。有些是行走江湖时候传的一两手法术,人自己出息了,拼出头了。有些就是宗门弟子因为什么缘故出了师门了,下山了,自己弄了个散修宗门——”
“对这些人,还有些隐世的世家说,只要有资质好的,能在大劫山上通过考验的,那就可以被选入三十六宗门墙,有望修习正经。人这么一听,自然是挤破头也想要这个好处了——”唐七郎顿了顿,“自然了,有些世家可能也不稀罕这种事,对吧,像宗主你们的桃花源——”
李无相笑起来:“你别管我,你说你的。”
“哦哦……那接着说——所以你来也不能白来,大劫山哪,什么地方,从前东皇太一的道场,咱们三十六宗平时向来是布下了结界,凡人是入不了山的。这回想要入山,先真金白银地拿来,入了山,想要参加比试,那自然更得缴纳供奉了。”
“这倒不全是为了钱财——而是丹药法材都是敲门砖,没钱的宗派拢不到好苗子的,拢到了好苗子的宗派他也不可能没钱,是吧?”
“所以这么一来呢,将来供这三十六个人修行的东西,可能有一半就挣出来了。而那些上山的人呢,有实力的想看看能不能把自家子弟给抬举到那三十六人之中,寻常的呢,则是想要寻找机缘,或者各取所需。江湖散修,对他们彼此来说各自都有些手段、都有自己想要却很难弄到手的东西。”
“在平常时候,你得担心会不会有人下黑手,会不会被人占便宜。但是你来了大劫山,在这里,除非真不怕死的,要不然没什么人敢闹事,这交易起来就方便又安全了。”唐七郎叹了口气,“所以到时候,山上有山上的戏,山下有山下的戏。形形色色什么人都有,不过也都是各取所需。山上的师长们也说,这也算是盛事、功德一件了。”
李无相点点头。
有点出乎意料——原以为是华山论剑、决战紫禁之巅,结果似乎是一场热热闹闹的大集。
不过相比于教区附近的冷清,李无相倒觉得这个样子也不错,因为至少在看到路上的各色行人时,他终于觉得这个世界稍微变得生动、活泼、有了人味儿,而不再像一具巨大而恐怖的冰冷尸体了。
“所以到时候,这三十六个人是怎么比?总不会以境界高下论吧?”
唐七郎摇摇头:“不是的。师长们之前商议着,是这样——修行的人年纪不能大,这是最起码的。年纪要小,资质要好。”
“资质好,这事怎么算呢,唉,打个比方吧——就我那三师弟,那个混帐东西。他两年筑基大成,十年炼气大成,如今是结丹两年了。那天他见着了宗主你为什么那么狂?因为评定人选的标准就是依着他来的,他就是我们天工派定好的人——”
“筑基,不能超过三年,炼气大成,不能超过十一年,无论几岁入道,年纪不能过二十。有这样的资质,就能入选。”
“这样的人很少,各门各派里面有数的也就三十来个……我算算——”唐七郎微微皱眉想了想,“咱们听说过的,是三十一个。可结果怎么样呢,天工、巨阙、牵机、青霄、素华这五大派就占了二十七个,所以说现在只有九个人入选了的,也就是说这九个宗门,是用不着下场比试的,名额只剩下了二十七个。”
李无相“哦”了一声:“譬如有个小孩子,不过七八岁,还没来得及修行,但探查了他的脉息,也觉得天赋极佳呢?”
“这种也不好说的。宗主你也知道,修行这种事除了看资质还要看心性。譬如说单论资质,我刚才提到的已经入选的九个人里面,我那个混帐师弟的资质是最好的。但是呢,素华派有位女修叫做李奢晚,资质并不如他,可一年半筑基,八年炼气大成,到今年十五岁,已经结丹半年了——这就是因为人家心性好啊!”
“所以孩子年纪太小,心性不定,说不好的。不过倒也不是非得卡着年龄——要是这孩子八九岁就已经炼气大成,这自然也没什么问题了,修为就说明一切了。”
李无相想了想:“这么说的话,譬如我是一宗之主,找个十九岁的资质平平的少年,用丹药把他的修为强催到炼气的巅峰呢?”
“人的气脉打开都是在五六岁的功夫,这才能开始修行。宗主你想,如果你选的人是个资质极差的,你却只用了十五年就将他催到炼气的巅峰,那你这宗门是有多么深厚的积淀?那自然没问题了,因为知道你这宗门往后还有大把投入——总之都是为了修成正经的元婴对抗玄教,只要成婴、自己愿意,有何不可呢?”
“不过么……”唐七郎看看李无相,“如果真有什么门派孤注一掷地这么干了,为的是往后供奉成婴的那些丹药法材,那就要说到这回盟会的第二件事了——”
“选出了掌印宗主之后,出得起钱财的宗门,选出来的修行正经的人才自然是带回自家宗门修炼去了。”
“但有些宗门出不起钱财呢?譬如像是从前的赵傀当家时的然山派的那种,他出不起钱,却恰好有了个人才,或者像宗主你说的那样,东拼西凑,勉强把弟子催至炼气的巅峰了——这时候,他家的弟子就未必能回到然山去了。”
“譬如说赵傀是个元婴的修为,这是可以的。三十六宗同气连枝嘛,大家花钱,为你培养出个好弟子支撑门户。而你元婴修为在身,也是能担负得起教导的职责的。”
“可要是赵傀宗主只是个炼气,这就不妙了。身为一宗之主甚至不是元婴,这怎么传授得了正经呢?于是为了修行着想,这个宗门所选出来的弟子,就要跟着掌印宗主在大劫山修行了。”
唐七郎说到这里的时候,脸上的表情意味深长。李无相就想了想:“那比如一个宗门既出不了钱,又出不了人,那么就有可能选出一个散修宗门或者世家弟子来练他家的正经?”
“嗯。”
李无相这就明白了。譬如赵傀任上的然山遇着这次大劫盟会,必然是一个人、一点钱也拿不出的。
这时候选了个跟然山毫无关系的人,然后逼他交出然山经。之后这人跟着掌印宗主修炼然山经,一旦元婴大成,自然就接过然山法统,而把原那个凋零的宗门架空了。
所以这回这大劫盟会,其实会有许多类似然山一样的弱小宗门被兼并掉。
李无相假设了一下三十六宗从前的状况——巨阙、天工、牵机、青霄、素华五大巨头各自拉拢着与自己交好的小弟,差不多是势均力敌的情况。
而这一回,是打算用那些像然山一样已经衰落的宗门的资源,再造出第六个势力——掌印宗主。
所以这五大巨头谁能拉拢到、或者操控住掌印宗主,谁就真正拥有了超然的地位,成为三十六宗真正的“大宗主”!
玄教与剑宗在争斗……三十六宗之内也在争斗啊。
他这时候能理解孔镜辞了——如果她真是一个元婴,为什么作为一个元婴大佬,会选择近乎“以色事人”的方式来拉拢自己——这才不是为了分派什么三十六个修行人成婴的资源,而是一场近乎赢者通吃的豪赌!
唐七郎看了看他的脸色,低声说:“宗主,赵玉师妹该是不止二十岁了的。不过年纪这种事谁说得准呢?你说她年方十九,就没人能追查得下去。至于修为资质呢,这么几天,即便宗主你有天心的宝藏,也是难以把她催至炼气的巅峰的。”
“但我们天工派却是有个法子的。这个法子,如今天下知道的人不超过两掌之数,只要宗主一点头,我现在就能代家师献上!”
第213章 不是人
李无相就点了点头。
唐七郎稍稍一愣:“你……宗主你答应了?”
李无相又点点头。唐七郎就笑了一下:“哦,宗主你在消遣我。”
“那你瞧,你也知道不是我一点头的事。现在可是说什么话都不做数的。”李无相把手收回来搓了搓,“不过你们那法子是怎么回事?有什么灵丹妙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