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飘渺 第212节

  李默来到梁府,拜见了这位向来只听到传闻,却从未真正见过的梁大人。

  “下官百安县天命司巡查使副总旗李默,拜见梁大人。”

  梁浩然是一位年近五旬、风度翩翩、谈吐高雅、充满书香气息的老者,二十余年前他上京赶考,高中探花郎,深受乾元圣君器重。

  李默观其全身上下,没有任何华丽配饰。

  从他面容、双手略显粗糙的细节来看,这必然是一位事必躬亲的官员。

  “李副总旗请起。”

  梁浩然微微一笑。

  “你现在是百安县的英雄,也是我梁某人的恩人,不必多礼。”

  话虽这般说,但他却不明白,李默为何要在这个时候,单独拜见自己。

  莫非此案的背后,另有什么隐情?

  于是他在示意家丁为李默上茶后,开门见山询问。

  “不知李大人此时拜访,可有要事?”

  “下官的确有件要事。”

  李默放下茶杯后,面露凝重之色。

  “梁大人准备在百安城正午大街,公开受理辰家强抢民女、伤风败俗案件,想要以此教化百姓,下官可以理解,不瞒大人,下官出身于华安镇山北村,乃是受到大人的诸多规划政策影响长大,深知礼义廉耻、道德教化的重要性,但大人可曾想过,那些受到迫害的女子们,在城内公开露相后,会是怎样的后果?”

  “嗯?”

  梁浩然闻言,轻抚花白胡须,流露出凝重之色。

  “继续说下去。”

  “此案过后,这些女子即使离开了百安城,回到所在乡镇,将再也没有立身之地,她们本是受害者,却无法被世俗所接纳,若再将身份公开,便等于是受到了二次迫害,等待她们的将只有死路一条,所以还请大人三思。”

  梁浩然深吸一口气后,缓缓地站了起来。

  他在房间来回踱步,似乎有些心烦意乱,显然是听下李默的劝解。

  片刻后。

  梁浩然看向李默。

  “那么依李大人之见,该如何处理此事?”

  李默若有所思。

  “最好是严格守护这些受害人的身份秘密,接下来的公开审判过程中,以口证物证为主,这些受害女子、面首们,可以掩面出堂,或者垂帘出堂,若是有自愿抛头露面揭发辰家罪行者,官府可安排其离开牧州,被给予一些安置费,前往乾国其他州郡生活。”

  “甚好。”

  梁浩然频频点头,似乎受到了极大启发。

  “李总旗不愧为我们百安县的守护者,大乾各地的天命司,如果都有像你这样的巡查使,大乾百姓何愁没有安宁,此事提议甚好,事后我会上奏天听,阁下可谓是功德无量啊。”

  梁浩然微微一笑。

  “阁下对我的建议,不过是救下几十位民女、男童罢了,但我若是将阁下的建议上达天听,日后不知会救下多少类似的受害者,说是功德无量也不为过了。”

  “原来如此。”

  李默心中有所明悟,欣然点头。

  大乾国的国力,不断蒸蒸日上,离不开诸多类似梁浩然这般具有虔诚信念的官员。

  接下来。

  李默又拜访了宋府,为宋谦吊唁。

  宋翔虽然苏醒,但仍旧卧床不起,伤势着实不轻,恐怕还要休养许久,才能彻底恢复。

  姜敏双眼通红,这个新婚妻子,不断忙前忙后,细心照顾着自己的夫君。

  “二位放心,待师门、天命司、朝廷、军部的调查结束后,一定会对宋家此次的贡献予以表彰,尽可能弥补宋家因此蒙受的死伤损失,还请二位节哀。”

  “有劳李师叔了。”

  “多谢李师叔。”

  宋翔、姜敏拜谢后,李默点头离去。

  接下来李默在正午大街上稍稍驻足,旁观了梁浩然的公开审判。

  梁浩然作为牧州的通知训导,虽然是朝廷四品大员,却并没有法律审判的权力,只有教化万民的义务。

  因此这里说是审判,倒不如说是礼义廉耻教导大会。

  百姓们闻风奏事,竟是取得了不俗的效果,许多李默所不知道的的事,都被检举了出来。

  最后。

  梁浩然以慷慨激昂的话语,从治理夫妇、成就孝敬、敦厚人伦、纯美人文教化、移风易俗这五个方面,讲述大乾国百姓们应有的精神面貌,并对辰家的恶行表示了极大愤慨。

  由此可见。

  梁浩然的内心深处,颇具浪漫主义色彩。

  他的慷慨激昂话语,更像是在对现实的批判,对未来的美好畅想。

第171章 案件定性

  数日后。

  四艘长达三十余丈的战船,骤然出现在百安城上空,引来了城中百姓的仰望,发出阵阵惊呼。

  紧接着。

  战船落在了百安城正阳大街上。

  数百名全副武装的军士,从战船上快步跑下,整装列队,排好军阵。

  一名身着千夫长军装的将军,看向围观者们冷哼一声,短暂释放出恐怖的灵压。

  附近围观指点的百姓们,顿时发出惊呼,短暂呆滞后纷纷向四周散去。

  “百安县的知县、天命司总旗何在!”

  片刻后。

  李默搀扶着江飞燕,迅速赶至正阳大街。

  此刻乃是下午未时,本该是最热闹的时候,但整条街道上除了的军士之外,可谓是空空如也,充满了肃杀之气。

  “百安县天命司巡查使总旗,江飞燕,参见千户大人。”

  “百安县天命司巡查使副总旗,李默,参见千户大人。”

  两人上前拱手作揖。

  “哼!”

  身穿军服的千夫长,居高临下睥睨二人,顿时冷哼一声。

  “你们二人,既然是百安县天命司的主管办案人员,为何对本县潜藏的隐秘组织魔头放任不管,致使我军中的大好儿郎,没有死在战场上,却死在了你们的治下!”

  他痛心疾首。

  江飞燕、李默闻言,心中倍感委屈愤怒。

  军部此人,来者不善。

  好在这时,冯知县远道而来。

  “百安县知县,冯征,参见千户大人。”

  “来得正好,你可知罪!”

  这位千夫长一闪即逝,出现在冯征的面前,发出雷霆怒喝。

  冯征愕然一惊,不卑不亢看向此人。

  “下官不知。”

  “还不认罪,罪加一等!”

  这名千夫长的眼神,带着修士睥睨凡人的傲慢与愤怒。

  “你身为安北郡百安县的知县,却让军部本该在此安享晚年的有功之人承受委屈,致使他与隐秘邪教组织产生联系,这分明是你没有尽到本地父母官的责任,以至于最后竟让一位百夫长、一位都护参军因此而亡,再敢嘴硬,本官现在就法办了你!”

  “这?”

  冯征呆滞片刻后,竟是冷哼了一声。

  他站了起来,带着读书人的傲然。

  “本官乃是朝廷钦定的百安县父母官,身着朝廷官服在此,就算是有罪,也需要由朝廷调查,经刑部大理寺钦定,你区区一个军部五品千户,也敢说在此法办本官?”

  冯征扭头,昂首阔步。

  “本官虽然一介凡人,但却代表着大乾朝廷法度,今天就站在这里,阁下身为军部金丹修士,挥手之间便可取下本官性命,何必摆下如此阵仗,要杀本官一人足以,就怕你没有这个胆!”

  “你!”

  银甲千户面色暴怒。

  若是在战场上,别说对方区区一个凡人了,即使是练气、筑基期修士,他都不知道杀了多少。

  但就如对方所说,这里乃是大乾国。

  冯征乃是大乾朝廷正七品命官,他若真的在此一怒之下,斩杀此人,后果将不堪设想,将顷刻间就要面对天命司、军部、皇室的三重追杀,只要没有逃出大乾国,将必死无疑。

  在大乾国的历史上,因此兵解的元婴修士都有数位,就更不要说金丹期修士了。

  银甲千户紧盯着昂首挺胸的冯征。

  在中山国持续数十年的战斗,让他快要忘记大乾朝廷的压力。

  在这里。

  即使杀死一个凡人带来的后果,也要比杀死中山国一个修士带来的后果严重百倍,这便是生活在一个强盛国家百姓的骄傲。

  “恩?”

  远处走来一个人影,目睹了此事的经过。

  “这不是焦大人吗,真是好大的威风啊。”

  银甲千户闻言,不禁转头望去,看到此人之后,他顿时瞳孔一缩,竟是当即作揖行礼。

  “下官牧州都护府乙字营左千户使焦猛,见过梁大人。”

  两人竟然是熟识。

  曾经的华安、曲河、桐巢三镇交割归化问题,便是这二人完成的任务交割,焦猛深知眼前的这位牧州通知训导,乃是能够上达天听,面见乾元圣君之人。

  虽然对方官职品阶,仅比自己高出一品,但地位却是截然不同。

  即使是军中万户,也绝不敢得罪此人。

  现在的大乾国,国力正值鼎盛时期,朝廷的威严法度,不容有任何挑衅。

首节 上一节 212/2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