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飘渺 第228节

  “总旗大人……”

  他示意众人不必多礼,他看向这把历经三年风吹日晒、冰霜雨雪的宝剑。

  这柄天成华金剑,似乎与李默一样,都深深地扎根于这座城市,汲取着这个城市人民们焕发出的精神面貌,内在心境取得了长足成长。

  它的光华相较于三年前,明显有所内敛,呈现出暗金色泽。

  “天时,三年风霜,端午时节,正午时分,晋升出关。”

  “地利,百安城内,妖邪退避,锦绣山河,地灵人杰。”

  “人合,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李默看向宝剑,一声大喝。

  “开光,剑起!”

  天成华金剑有所感应,骤然冲天而起,在空中轻灵盘旋后,落在李默的手中。

  李默伸出右手,以食指、中指,聚集自己的气息在剑身上划过,双方在这一瞬间,似乎获得了某种认同,灵力相互交织。

  一人一剑,就仿佛多年未见却心有灵犀的好友,诉说轻轻细语。

  李默情不自禁流露出一抹微笑。

  “好剑!”

  他豪迈大笑,一跃而起,御剑离去,引得钟鼓楼上的步卒们发出惊叹。

  李默很快便来到了天命司,巡查使们见到李默后,纷纷微笑着打招呼。

  “李总旗。”

  “李总旗……

  李默纷纷点头后,来到了办公室,片刻后,赵晓楠敲门进入,为李默送上喜帖。

  “这是?”

  他心中隐隐有所猜测。

  赵晓楠面露羞涩。

  “再过二十天,五月二十六号,我和王盼将在华安镇上完婚,还请总旗大人作为证婚人,主持我们二人的婚礼。”

  “好,好,好!”

  李默激动地站了起来,发自肺腑大笑。

  “晚上叫王盼来我家,我们几个喝一点儿。”

  二十天时间,一晃而过。

  李默回到华安镇,亲自为两人亲自主持了婚礼。

  王父、王母笑得合不拢嘴,王盼的弟弟、妹妹,也都兴高采烈,济民堂的师兄们,能来的全都来了。

  “李默师弟,你还是这么年轻啊。”

  李默与众人觥筹交错,其乐融融。

  他实在太高兴了,七分醉意之中,他隐隐听到丁解师兄这般说道,不由得看向了这位曾经的济民堂师兄。

  头发花白,目浊耳聩,皮肤松弛、皱纹显现,这是精元流失的体现。

  “丁解师兄成为主诊大夫后,明显长出了不少白发,左术师兄也不再是当初的英俊浪子,王奔师兄突发重疾而亡……”

  大醉朦胧中的李默,突然觉得周围似乎突然安静下来了。

  酒桌上的人们,动作越来越慢。

  他转头看向窗外细柳。

  在他的记忆中,外面本该是枝繁叶茂,如今却已经化为枯枝朽木,仅剩下几根柳条随风飘摇。

  “爷爷,我要糖糖。”

  紧接着他又看到了解师兄旁,外孙正在缠着他要糖。

  丁解开怀大笑。

  头上的银发,眼角鱼尾纹,既是他的沧桑岁月,也是他的人生体悟。

  当李默再转过头时,醉意朦胧之中,看到窗外的枯株朽木上,隐隐间竟是长出了新嫩,几只春鸟落在上面,相互追逐求偶飞过。

  他一时之间,似乎若有所悟。

第185章 北山派

  两天后。

  李默与张勤一起,回到山北村。

  当他看到了母亲周梅的牌坊后,虽然心中早有准备,却仍不禁潸然泪下,对着牌坊郑重祭拜了一番。

  随后二人继续向村内走去。

  山北村内新修建了许多房屋,并多出了一条宽敞的主干道,道路两侧的酒肆、茶摊、面馆、肉铺络绎不绝,变化相当巨大,俨然已经成为周边最富裕的村寨之一。

  在经过村西头的凹地时,他不禁多看了一眼。

  随即他又仰头看了一眼土地庙的方向,十年前那一夜,似乎历历在目。

  “自从建立了北山派,来到我们山北村的人可谓络绎不绝,现在村里的生活也方便了许多,家家都做起了小生意……”

  片刻后。

  李默回到自己家。

  他曾经委托张伯赵婶,修建五间砖瓦房,如今已经完工,并上了锁。

  张勤的家里也翻修了一遍,两家的规格看起来差不多。

  “稍稍等一下,我回去给你拿钥匙!”

  张伯正在家里酿制米酒,赵婶则在照看张勤的小儿子。

  过了一会儿。

  张勤将钥匙交给李默,打开门锁进屋后,李默发现不仅父母生前的物品都在,家里还布置了不少新家具,甚至连儿童用品都准备上了。

  “都是我娘,给我小儿子购置的时候,也给你准备了一份,她说你以后肯定会用上。”

  李默不由得摇头一笑。

  “赵婶费心了。”

  这时。

  门外两个孩童笑着跑了过来。

  “爹爹,爹爹!”

  姐姐带着弟弟,围着张勤转圈。

  张勤见此,流露出发自内心的笑容,将自己昨天准备好的礼物给了二人后,一手一个抱了起来。

  李默也赶忙将自己准备好的礼物给了姐弟二人。

  “还不赶快谢谢叔叔?”

  “谢谢叔叔!”

  姐弟俩高高兴兴地跑开了,李默发出感叹。

  “一转眼都长这么大了,那年我回来的时候,嫂子还没生呢。”

  “是啊,真是太快了。”

  张勤也不禁发出感叹。

  “你看北山派,才多少时间,许多建筑都还没有修好,门下弟子就已经两三千了,咱们山北村,全靠他们才能发展得这么快。”

  过了一会儿。

  李默跟随张勤,来到张勤家。

  嫂子已经做好了饭菜,李默进门后,向众人问好。

  “张伯、赵婶、嫂子。”

  “小默,你可好几年时间没回来了,要多吃一点儿啊!”

  张伯的声音很大,像是喊出来的。

  旁边的赵婶见此,无奈地指着张伯的耳朵,摇头叹息解释了一番。

  “你张伯老了,这两年有些耳背了,听不太清,和他说话要大声一点儿,咳咳……”

  赵婶说着,自己也随之咳嗽起来。

  李默见此,不由得想到了母亲临终前的过往。

  “我来给您看看吧。”

  赵婶闻言,却是摆了摆手,摇头一笑。

  “我去镇上看过了,就是烧饭烟气熏的,没事。”

  张勤面露恍然。

  “对了,李默以前可是郎中,肯定比镇上的郎中厉害,娘,你就让李默给你看看吧。”

  赵婶拗不过二人,只能任由李默望闻问切。

  李默询问了一番过后,流露出深思之色。

  “我娘她怎么样?”

  “赵婶她的确是没有病,只是……年纪大了。”

  张勤松了一口气,赵婶则是一脸责怪地看着张勤,两人都没有当回事。

  生老病死,乃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事,凡人必须要学会面对这一切,但对于修士而言,这却是要不断逃避的现实,不愿意面对的现实。

  “李默,你看我的这两个孩子,以后能进天命司吗?”

  张勤突然这般说道。

  李默明白他的意思,他若有所思之后,示意两个孩童握紧自己的双手,他想要凭借修炼七窍归元术之后的增幅神念,探查两人体内是否潜藏灵根。

  片刻后。

  他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

  张勤见此,顿时面露失望之色。

  李默赶忙解释了一番。

  “张勤大哥,你误会了,我的意思是我还没有探查灵根的能力,还是等待他们成童后,带他们到百安县天命司检查吧。”

  “原来是这样。”

首节 上一节 228/29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