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道巨擘:从破落宗门开始 第1050节

  叶洋只觉耳中一阵嗡鸣,仿佛有无数只蜜蜂在疯狂振翅,一股磅礴而恐怖的水火波动,如汹涌的暗流,从楼上传来。

  “抱歉,楼上出了些棘手的问题,还请道友稍等片刻。”

  老者匆忙抛下这句话,身形如鬼魅般一闪,就要朝着楼上奔去。

  然而,他不等到到了楼上。

  千钧一发之际,一声震耳欲聋的轰鸣,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楼上轰然炸响。

  叶洋下意识地抬头望去,只见楼层便开始剧烈摇晃了起来,随后一道巨大的缝隙如狰狞的伤口,瞬间裂开。

  炽热的火光,如恶龙咆哮般从中喷涌而出,那火光带着毁灭的气息,瞬间将周围的空气点燃。

  “轰!”紧接着,一个巨大的丹炉,如陨石坠落般从天而降,重重地砸在大厅中央。

  地面瞬间如蛛网般裂开,一道道裂痕向着四周迅速蔓延。那丹炉通体散发着古朴的青铜色光泽,炉身上,一龙一凤栩栩如生,一青一赤,盘旋而上。

  赤色的龙,代表着炽热的火焰之力,此刻正不断喷吐出熊熊燃烧的火焰,那火焰如同一头头凶猛的火兽,张牙舞爪地扑向四周。

  青色的龙,则象征着冰冷的水汽之力,源源不断地释放出冰冷刺骨的水汽,水汽弥漫开来,如同一片冰冷的迷雾,将周围的一切都笼罩其中。

  两种截然相反的力量,在丹炉周围疯狂交织、碰撞,四周雾气荡漾,周围的空气都在这股力量下扭曲变形。

  “阴阳烘炉!”

  老者见状,不禁失声惊呼,眼中满是难以置信与惊恐。

  “怎么会失控?”

  见到这阴阳烘炉的一瞬间,叶洋顿时眼睛亮了起来,他袖中的三宝灵河,像是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猛地揪住,开始不受控制地躁动起来。

  感受到丹炉中那澎湃汹涌的水火之力时,叶洋的心中竟涌起一股莫名的亲切感,仿佛这丹炉与他有着某种千丝万缕的联系。

  伴随着他修为的日益提升,现如今能为他所用的丹炉已经越来越少了。

  虽然伴随着他修为的增加,对于一些普通的丹药,他已经能够做到虚室炼丹了。

  但是,若是想要炼制一些上好的丹药,依旧需要丹炉的帮助。

  此刻,伴随着丹炉的出现,周围的空间开始如纸般扭曲,炽热的火焰与冰冷的水汽不断相互冲击、碰撞,爆发出一阵又一阵震耳欲聋的轰鸣。

  大厅内的温度,如同坐过山车般忽高忽低,刚刚还如置身火海,瞬间又似坠入冰窖。

  周围那些陈列着珍稀丹药和法宝的展柜,在这股强大的力量下,纷纷如脆弱的玻璃般碎裂,各种珍稀的丹药、法宝散落一地,在混乱的能量场中显得如此无助。

  “道友小心!”

  老者心急如焚,大喝一声,手中的玉如意绽放出璀璨夺目的光芒,那光芒如同一轮骄阳,试图压制住丹炉的疯狂暴动。

  然而,这阴阳烘炉所蕴含的力量,远远超出了老者的想象。

  他的压制,不仅没有起到平息的作用,反而如同激怒了这头沉睡的巨兽,激起了更强烈的反抗。

  只见赤凤浮雕猛地张开血盆大口,一道炽烈无比的火柱,如激光般喷射而出;与此同时,青龙浮雕也不甘示弱,释放出滔天巨浪,向着四面八方席卷而去。

  水火之力疯狂交织,形成了一片具有毁灭性的能量风暴,所到之处,一切皆被摧毁。

  “这是.”

  叶洋眼中闪过一丝震惊的目光,他曾经见过很多丹炉,但是从来没有见过这等神奇的丹炉。

  竟然在没有人催动的情况下,自己散发出水火之力,好似是拥有自我意识一般。

  “定然是个十足的好宝物。”

  此刻,见到这仿佛在黑暗中找到了一丝曙光。

  他双手迅速结印,一道道水属性真气,如灵动的丝线般,朝着丹炉缠绕而去。

  奇迹发生了,这些真气丝线竟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丹炉中的水火之力,仿佛他与这神秘的丹炉之间,建立起了一种微妙的联系。

  老者见状,眼中闪过一丝异色,不禁惊叹道:“道友的水法炼丹之术,竟能与阴阳烘炉产生如此奇妙的共鸣?”

  “这阴阳烘炉乃是皇陵流出之物神秘异常,据说与一位陨落的雷劫大能有着说不出的关系。”

  说完之后,他目光悠悠一转,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什么?雷劫大能。”

  听到这里,叶洋不由得一愣,目光之中满是惊讶。

  雷劫道人,吞雷避火,宝体大成,可与天地之力合一,即便是距离那神乎其神的仙人,也只有一步之遥。

  世人只是听过,从未有人见过。

  甚至,就连这等前辈是否存在着世间都没有人知道。

  他也没有想到今日竟然会在这里遇到这等神奇之物。

  叶洋瞳孔急剧收缩,眼中闪过一丝震惊与难以置信

  “这丹炉?”

  叶洋目光灼灼,紧紧凝视着眼前这尊气势非凡的阴阳烘炉。

  炉身上,赤青双龙蜿蜒盘踞,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便会腾空而起。

  炽热的火焰与冰冷的水汽,自双龙身躯源源不断地喷薄而出,相互交织碰撞,散发出令人心悸的恐怖波动,仿佛在向世人昭示着它的不凡。

  叶洋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内心的激动,缓缓转身,面向身旁的老者,言辞恳切道:“前辈,不知这丹炉,您可否割爱?”

  老者听闻此言,眉头微微一蹙,神色间透露出一丝为难,缓缓说道:“道友有所不知啊,这阴阳烘炉乃是不久前才自皇陵中流出,乃是当年圣皇炼制丹药所用。如此稀世珍宝,恐怕……”

  叶洋不慌不忙,神色从容,只见他轻轻抬手,从袖中取出一个玉瓶。

  这玉瓶通体晶莹剔透,宛如羊脂美玉雕琢而成,在光线的映照下,折射出柔和而璀璨的光芒。

  透过瓶身,隐约可见其中一枚丹药正流转着淡淡的金光,那光芒仿若晨曦初照,神秘而诱人。

  “这是……”老者目光瞬间一凝,眼中闪过一抹难以掩饰的惊讶与好奇。

  叶洋嘴角微微上扬,并未言语,只是轻轻拔开瓶塞。刹那间,一股玄之又玄的奇异气息,如同一头蛰伏已久的巨兽,猛地弥漫开来。

  这气息之中,仿佛蕴含着江山社稷的厚重与沧桑,又夹杂着一丝若有若无、缥缈空灵的韵味,令人仿佛置身于天地之间,感受到一种宏大而神秘的力量。

  “这丹药!”

  老者见状,不禁失声惊呼,脸上满是震惊之色。

  他似乎是想到了什么,看着叶洋双目之中满是震惊。

  “前几日大运皇朝京都震动,坊间传闻,说是因为一枚无双丹药现世,莫非……莫非就是此丹?”

  叶洋依旧笑而不语,只是轻轻将玉瓶往前递了递,眼神中带着一丝笃定与期许。

  老者双手微微颤抖,小心翼翼地接过玉瓶,他凑近仔细端详着其中的丹药。

  只见那丹药表面,布满了细密而精致的纹路,宛如一幅微缩的山川河流图,每一道脉络都仿佛蕴含着天地至理。

  更令人惊叹的是,一道若有若无的金色龙气,正如同灵动的游龙,在丹药之中缓缓游走,散发着一股尊贵而威严的气息。

  “以真人境界,竟能炼制出蕴含元神道力的丹药……”

  老者喃喃自语,看向叶洋的眼神中,满是惊叹与赞赏。

  “道友的天资,当真是惊世骇俗,世间罕有啊!”

  老者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神色变得郑重起来。

  “不知道友可愿成为我玉宝楼的客卿?倘若道友答应,这阴阳烘炉,便交由道友使用。”

  叶洋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对方所说的是使用,而不是赠予,这其中代表的意思,叶洋自然明白。

  不过成为玉宝楼的客卿,进而以有利地位接触那祭天鬼典,本来就是叶洋计划之中的一环。

  这丹炉只要在他的掌控范围之内,以后无论如何来说,总有可以掌控在手中的办法。

  只是犹豫了一下,叶洋便沉吟片刻,神色沉稳地问道:“不知这客卿之职,具体有何要求?”

  老者微微一笑,笑容和蔼可亲,说道。

  “道友放心,我玉宝楼对待客卿,向来礼遇有加。只需道友每年为楼中炼制三次丹药即可,至于其余时间,道友尽可自由行事,不受任何拘束。”

  “而作为回应,玉宝楼也可以给道友提供更多的丹方、丹药材料,以及帮助修为提升到机会。”

  叶洋微微点头,思索片刻后,说道。

  “既然如此,晚辈恭敬不如从命。”

  老者大喜过望,眼中满是欣慰之色,当即伸手入怀,取出一枚紫金令牌。

  这令牌造型古朴,雕刻精美,外面浮雕一个巨大的玉宝楼外形。

  老者将令牌递向叶洋,说道:“此乃我玉宝楼客卿令,持此令,道友便可自由出入楼中各处。至于这阴阳烘炉……”

  “从今日起,便归道友使用了。”

  叶洋点点头。

  与叶洋达成协议后,老者缓缓从怀中取出一只古朴的木盒,盒身雕刻着繁复的符文,隐隐透出一股古朴的气息。

  他轻轻打开木盒,里面躺着一枚晶莹剔透的玉简,玉简上隐隐有流光闪烁,仿佛蕴藏着无尽的奥秘。

  “这乃是三宝万应膏的丹方?”

  “什么?”

第880章 三宝万应 玄蓝法丹

  “此丹药能够生死人,肉白骨,乃是压龙岭大宗飞天门的镇派之宝,由红花神农膏、杏黄护心丹、活血全胜丸三种丹药组合而成,每一种单拿出来都足以令不少人震动,更何况三者合一,其药效堪称逆天。”

  “三者合一,便是三宝万应膏,无论多重的伤势,只要有一口气在,便能起死回生。”

  “这便是三宝万应膏的丹方,你且看看。”

  叶洋接过丹方,心中猛然一紧。

  三宝万应膏乃是飞天门的镇派之宝,丹方历来被严密保管,即便是门内弟子,也极少有人能接触到完整的炼制之法。

  如今这丹方竟出现在一个外人手中,怎能不让他心惊?

  莫不成是飞天门出了叛徒不成?

  叶洋犹豫了一下,但是还是接过了玉简,神识探入其中,这方才松了一口气。

  他这才发现,这玉简之中记载的炼制之法残缺不全,许多关键之处都被模糊带过。

  而且与飞天门中的三宝万应膏飞炼制手法,有许多的不同。

  正宗的三宝万应膏乃是水法炼丹之术。

  这丹方上记载的却是火法炼制之术,且药材的配比和炼制步骤都与原版大相径庭。

  直到他看完之后,方才恍然大悟,紧绷的神情也随之放松下来。

  很快,叶洋就明白了对方的目的。

  这是要自己仿制这三宝万应膏,然后出售。

  “三宝万应膏,自然名不虚传,只是这……”

  叶洋抬起头,语气中带着几分释然。

首节 上一节 1050/110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