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延命灯开始的长生路 第113节

  翰林宝阁乃是南国翰林书院所筑,只要是南国驰道与水脉涉及之处,那就定然会有一座翰林宝阁。

  “城中有三座翰林阁,北阁最大,仙师若是有资粮出纳便入北阁,东阁则最近,往前方两座坊市便是了!”

  这道童儿亦是个伶俐的,没有多余的废话,三言两语之间,便已经做出了个中长短划分。

  “那就北阁,带路吧!”黎卿微微点头,令那少年郎指路,卷起清光一道,直接便往那仙城之北遁去。

  此方仙城,内里混杂,实际上却远不如那闻名千余载的方丈仙洲。

  光是这些在高空中肆意往来的遁光,高下低来,一片混乱。

  清风卷云,北遁而去,那引路道童被这紫府遁光所惊震,头顶都已经聚起了道道汗珠,身下那似是才六七岁的小女娃儿更是害怕,蒙头就钻了兄长怀中,不敢再看下面。

  但这二人十分安静,那小娃娃亦是出奇的乖巧,没有丝毫打扰。

  “你……是仙城的道童役吧?”

  黎卿有些疑惑,这少年恐惧之余,亦是分寸有致,心性果真不差,身居卑位,既不像是个点头哈腰的下人模样,也不会惹人生恼。

  “是的,小子是霸下仙城两年前的道童役,每旬一日入霸下宫中导引练气,其他十日便在仙城的东城门处听用。”

  这少年道童躬身一礼,连忙回答起了黎卿。

  他并未卖惨,也没有提及与他自身有关的丝毫信息。

  “嗯!”

  黎卿只来得及随意的应上一句,那翰林宝阁已经到了。

  云头顿时落下,见到达目的地,这少年当即就退开数步,立于那宝阁的大门旁侧。

  “且在此处稍等贫道。”

  “当少不得你的好处!”

  瞥了那侯在门前的引路道童一眼,黎卿一步便迈入阁中,穿过层层的柜台,直入宝阁深处。

  阁中当即就有洒扫童儿出现,招呼起来了黎卿。

  “仙师可是要看些什么东西?”

  然黎卿却是懒得与他等浪费时间,也不回答,顺着这宝阁便往里面走。

  一楼法器,二楼灵材,直至走向那宝阁三楼的丹鼎一堂,黎卿才缓缓地放慢脚步。

  丹道有太岳上形宗,除了天元外丹外,亦是精擅草木灵丹之属,这丹鼎院中,便专售其中诸多的灵丹妙药,譬如黄芽丹、聚气丹、升龙丹等等。

  黎卿回返江南之前,便是欲为家中父母兄长置一份百岁延寿丹,以求服丹之后,那凡俗之人也能有个百病不生、延年益寿之效。

  而百子灵丹,便是其中最有名的丹药。其取阴阳、调理五行,合药性与气形,将人体经络贯通梳理,配上药饵丹食,三五载常服,可使人趋近于百寿!

  此时,此丹虽只为凡俗当用,其价格却是高到有些吓人了,一份百子灵丹至少得在十万道铢以上。

  因那南国修六艺的人道修士亦能服用,祛暗创、延命寿,那州府中一旦出现百子灵丹,向来都常常为达官显贵所争抢。

  昔年华宣黎氏,托庇尹氏别驾,又取万金各召神婆巫觋诸老师公,护送黎卿入西南求道,那可谓是真正的散尽家财。

  随后又时时书信中寄来银票,父兄舐犊之恩,母血之情,无以偿还。

  如今黎卿手上资粮已是不缺,三昧百子灵丹,并不是什么需要犹豫的东西。

  “这丹药,以及其配套的药饵、灵食,我要三份。”

  黎卿近得那三层丹柜,抬手便指向那挂在东阁最上首一拦的青玉药瓶,“百子”之名闪烁不绝。

  “啊?三份?”

  “哦,好的,请稍等!”

  这丹柜上是两名面相尚且青涩的女侍,但细观他等衣着便可知,这是翰林书院修诗书礼乐数的仕女,察其眉心神光,几可冲散寻常阴灵的躯体,当已是“猛士”一境。

  两名仕女有点匆忙的在那柜台中翻了有关百子灵丹的铭卷,百子灵丹,搭配的辅药、配置的药饵、灵食数量极为庞大,延年益寿从来都非一日之功。

  便是如此的宝药,亦须得三年五载的时间,以药饵膳食搭配调理,方能令后天凡人者所消化。

  三道百子灵丹?

  这两人当即便是惊震,然下一刻又愁起了来,辅药是哪些?药饵够吗?灵膳该如何搭配……

  像是如此灵丹,仙城中流出去的并不多,仙城修士数万,九成九皆止步于练气,然在东海博险,有资粮入手的紫府道人,亦少有人会花如此数量的道铢,为一凡人寻此灵丹。

  几人匆忙处理间,这丹堂中的掌柜终于姗姗来迟,一见到黎卿当即便妙赞道友,再闻得;黎卿点名要的就是百子灵丹,这白须掌事当即便笑的合不拢嘴了。

  “好啊!人人皆言道无情,殊不知红尘亦可作仙道?道友可是为家中人所备?”

  “老夫这里最擅丹法,命灵延寿,此饵连服五载,定叫道友忧心之人无病无灾延百寿!”

  “灵婉、清蓉,且去内库再去七十二副药饵来,老夫这就抓调三副“百子”延寿药来……”

第120章 求丹取书入江南

  百子延寿去,诸病不皆生。

  黎卿且花大代价入手了三副长春药饵、百子灵丹,待那丹师调配辅药之时,亦是在四向环顾着此方丹堂。

  三楼丹堂中景尽收眼底,似是那黄芽丹、紫灵丹等等,临渊山也有,虽只供山门弟子,须得以道功计数,但那价格可似乎是比这翰林宝阁中还要便宜上将近三成。

  裴管两位船尊曾赠予黎卿宝料珍囊一筹、山药布囊一袋,含外海资粮无数,合有将近七八十万道铢。

  但……他若是带回那远隔群山的天南府再用,其个中价值或许还能溢出个数成去!

  “翰林宝阁且算是人道学宫所属,怎有道兄这般的丹师?”

  将柜台上一枚金丹小摆件摄入掌心,黎卿突然朝着那老丹师问道。

  南国十二宗内,辅修丹符之理的道人不少,但若说要真正调配出一道灵丹,这样的道人不论在何处,都应当是声名显赫的。

  百子延寿丹,其难度与药理的把持,已经是紫府丹道中复杂程度都已经是偏高的了。

  两侧的仕女以药杵、刀片细细研磨、切割着诸多大药,老丹师正配着一枚独目镜,又取白纱遮蔽住苍髯等等,举起秤砣仔细的分配着各式药丹。

  闻得黎卿疑惑,这老叟眼睑微抬,再度望了这身着云袍的青年道人一眼。

  “贫道是太岳上宗的内门弟子,奉于丹法一途已有了三百载的造诣,在翰林宝阁供奉一百二十载,此丹有三大类,吾最擅其“阴阳调合”一脉,东海、岭南二道许多百子灵丹皆是老夫所练。”

  “若无这般本事,老夫与翰林宝阁也不敢扯开招牌做此丹生意,此刻当给道友一个保证,其中若有丝毫问题,道友皆可来此处寻老夫的麻烦!”

  似是此丹,丹堂中的老丹师有足够的底气能对任何道人下承诺。

  “道友稍后还得留下一份地址,此丹第一年为取药膳调理道身,二年服饵,三年服丹……如此五载,凡人亦可通脉,周天益气,百病难生。”

  “第二年,老夫当亲自前往,观服丹之人周天气息,再细将药饵增减……”

  老丹师一面称量着那堆积如小山的药丹,一面给黎卿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丹道玄奇,但也并非能一蹴而就,尤其是此凡人所用,若是南国的子士、猛士用丹,或许服丹十九日,暗创尽祛;可若是凡人的话,那所需的时间跨度可就长了。

  黎卿倒也是赞同的点了点头,见此处还需点时间,又转身上了第四楼去……

  那第四层,乃是镇器与古符箓道!

  昔年,他便在柳黄州得了一《硕鼠》鼎书,蕴养数载,化作一卷符图后披挂于无面猖身上,如今威能已然不俗。

  思及修行百艺,黎卿独爱这般钟鼎古物。

  若能寻些不错的符图,配合猖道兵马,当有那日澎海阴府七符图横阻二紫府之效!

  念头一动,黎卿便又踏入了第四楼。

  这一层来往的道人却是比之丹堂还多!

  东海符道,有前代遗留,比之天南与岭南那可是兴盛了太多,再加之成品符图,一经祭出与法器无异,亦有不少于符道有些造诣的道人时常徘徊在此处,便等着南国的诸多古镇物来捡漏。

  此刻,这一座大厅中,其中密密麻麻摆放的的钟鼎、陶器、石碑、陪葬品之侧更是围满了人,这些道人多为练气境,于符文之道有了些造诣。

  只待慧眼识材,从中发觉出蕴含有不朽道蕴乃至法意的镇物,抟写或者拓印出一道堪用符图来,那便可省却数千上万的道铢购置法器了。

  “这个,凤朝的斩鬼大刀,其中鬼头箓早就不知饱饮了多少厉鬼魂血,若能无损的提取出其中那鬼头箓,仅此一道鬼头符,当是有两百禁法器的威能。”

  “那座四足香炉,见其香灰沉诟,油火以熏,当是久历宗庙香火,也不知是哪家流出来的,谁会拓印符图的?可取了去列一张钟鼎浮屠啊!”

  “兄台慧眼,再看此物……”

  展厅中一名名东海道人相聚,围拢在各古器一旁,当然,其中有真有假,甚至有特意做假的的“镇物”。

  若是有久修符道的紫府道人在,直接以灵识查探,一眼就能分辨出其中真伪来了。

  黎卿脚步轻移,行走在这些道人身后,横穿大步厅堂,这诸多镇物他倒是没有兴趣。

  直接便是近到了那核心的展台之前。

  此处乃是各自成品的符箓、符图!

  南国山川符图之祖-五嶽真形图,其售价九十八万道铢;

  五方上道所承,四清始气图,要价八十五万道铢;

  北国大周帝朝,山川大地真神地祇图,三百九十九万道铢!

  这一道道供于展台最上方符图,每一道都大有来头,便如那“五嶽真形图“。

  此图系道士入山静修所持护身符。昔年天都妖鬼混乱,曾云:“凡修道之士栖隐山谷,须得五嶽真形图佩之。其山中鬼魅精灵、虫虎妖怪,一切毒物,莫能近矣!”

  这五嶽真形图至今还是许多山中上人道场所供奉之物,一图合分五岳四山之形,九道山川符箓可衍化道纹无际,只是将其供起,威能便不逊于三百禁的中品法器,乃至还有诸多妙用,与阵法结界、与禁制坛法界有共通之处!

  不过,光是这个惊人的价格,便能让大部分的紫府道人都望而却步。

  黎卿只是微微惊叹一声,圜首走向了另一处。

  “道兄辗转如此,可是有了心系之物?”

  见得一名容颜清俊的道人入得此楼中央展台,那正伏于香案一角,奋笔描箓的女冠陡然站起了身来,温言相问道。

  这是一名三皇大道宗的紫府女冠,三皇文,符箓之祖也,其名号称劾召山鬼妖神,万灵莫敢推辞!

  若说箓道最上者,三皇大道宗外,便是正统五山符箓亦须得屈居其后。

  这名女冠一起身来,但见其法衣之上万般符文皆似游龙般动了起来,环身道韵竟然比混元宗那位祭“流云符袖”神通,与太岁天尊都能过上几招的坛主还要灵动上几分。

  “嗯!”

  黎卿轻应上一声,行至那丹鼎古碑前,驻足上脚步。

  “贫道平素喜古之诗经,国之钟鼎,鬼神禁镇,祭天礼器……”

  “不知道友此处可有钟鼎符图?”

  诗经钟鼎鬼神祭礼?

  这清修女冠闻言不由得眉头一挑,再瞩目向黎卿,只见此道人周身气机内敛合一,不受诸界影响,身着太一降真云衣,法冠未及,只是轻挽在后,束于一髻,似道非道,又有几分学宫学子姿仪。

  六艺学子转方外道修吗?

  “自是有的,道兄且随我来。”

  “寻常古物,执念或有,但终归只待是把玩之功,于我等紫府修士并无大用。”

  “但吾此处有《诗经》一卷,乃是一尊古老时代的国士遗蜕,其金戈四丈余六,上篆诗歌《秦风·无衣》,有杀伐金戈之威。”

  “有钟鼎方器,凤朝遗留,刻有宗庙起源,辉煌争杀,然此物有极深的地域限制,非其族裔,难通其理,观道应当不会有兴趣。”

  “还有……”

首节 上一节 113/12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