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去黎府叫门作甚?不会是报丧吧?
坊外的好事者心头当即就有了猜测!
只见那年青人腰挎葫芦,数步近得黎家府邸,那门房处当即就有两名汉子出来。
“贵客是……哪家的公子?我家大爷领了府中差事,眼下不在府中。”
那门房也是有眼光的,一见这年青人云衣锦绣,走路生风,自然看得出来这是了不得的人物,当即便躬身相拜,一面探听其名姓回去向老爷汇报,当即也开始了致歉。
“哦!”
听到长兄不在,黎卿眼睑微垂,轻应一声,迈步便往府中去。
见那两个浑人还要动手想拦,黎卿不由得翻了个白眼,轻叱一声道:
“是我!”
“黎卿。”
门房仆人中的主事闻得此名,神色一阵恍然,当年那位二爷就是如此,善容忍,喜静思,言辞不多而精粹。
妈呀,这不就是二爷嘛!
而待得这老门房反应过来,黎卿已经跨越门槛,往前院去了。
“二爷!!”
“我的二爷啊!!!”
那老门房惊叫一声,快步追上了黎卿身侧,一手拽起旁侧新入府的小厮,立刻就叮嘱了起来。
“快,快去禀告老爷,咱二爷回来了。”
谈起这位二爷,那老门房不住的偷瞄着黎卿容貌,确实是还有当初的模子,他此刻只觉得自家二爷如今是真的神仙中人了。
难怪当初会有鬼王拜亲呢,那女鬼是有眼光的!
“对了,刚刚回来时,听闻街坊说桂花府有一山仙家作乱,还是兄长带队去镇压的,到底是怎么回事,老张,具体给我说一说?”
刚刚踏入府中,黎卿便脚步一顿,转头向老门房问了起来。
江南道可向来是南国最安定的腹心之地,怎会在数载时间内就乱成了这幅模样?
“回二爷,是这样的,那一营仙家已经来了有三十来年了……”听到二爷还记得自己名字,这老门房咧嘴一笑,当即就开始讲述自己所知的。
云桂山上仙家,已经来了桂花府半甲子了,只是昔年黎卿还小,还未接触到。
两人就这样一问一答,沿着前院连廊往府中去,但还未入得正堂,一名中年男子便随着两名小厮迎面走了上来,后方几名女子再着府中拥趸匆匆而来。
那黎家老爷匆匆赶来,但这心心念念的父子刚见到的一瞬,双方都陷入了沉默。
“……”
“拜见父尊,母尊!”
黎卿近得前来,竟不知到底该行何礼,拱手上前,躬身一拜,先见过黎家老爷,再拜夫人。
离家日久,那老爷夫人所忧心切心的是那倔强的黎家二郎,少年黎卿。
但此刻站在他们面前的,却是驯服了玄阴,勘破了阴阳之隔,诸气受制的紫府道人,鬼郎-黎卿。
这是真叫二老呆愣了好一段时间。
“好好好,回来就好。两年前,天南观传书说你失踪了,倒让你兄长急切的很,打发了几批人去天南府寻你!”
黎老爷回头与夫人对视一眼,轻捋长髯,对这位成人的二郎极是惊叹,言辞之间,不负父尊威严。
只是,那不住颤动的右手尚且能显露出那按耐不住的激动。
后方的夫人只是双眸凝视着黎卿,其中泪光隐隐,微微摇头,亦是说不出话来。
“嗯!当日受人诓骗,将我丢到了三十万里外海。”
“得东海诸豪侠相助,辗转多处,历经海外列国、方丈仙岛,这才于今日回归。”
黎卿微微点头,将那变故与家中人简述,而后再度近前,拱手相拜,唤了二老一声。
“父亲,母亲!”
得了这番答案,黎府众人这才长呼一气,虽不知外海、列国是何处,但三十万里之距,足以令他等忌惮了。
再闻得黎卿那声对父母双亲的呼唤,二老亦是长舒了一口气。
他们可是听说过,不少仙师入了方外后,可是不会再认父母亲眷的!
“苦了吾儿。”
“这是你家嫂嫂,大郎信中与你说过吧?尹别驾的幺女儿,这是小玉儿。”
“玉儿,快叫二叔!”
黎家老爷夫人连忙令黎卿入堂,又将黎雍的妻女道与黎卿。
只是那小姑娘可是羞极了,躲在几人身后,哪里敢出来唤一声二叔?
“卿,见过嫂嫂了。”
黎卿望向那宫装女子,当即稽首一礼,提及尹氏,又沉声道:
“昔日若非尹别驾出手,卿已然作了一幽天亡魂,哪里还会有今日。”
“不知尹别驾可在府中?过几日,贫道定当去拜谢一番老别驾!”
这诚挚之言,自是发自肺腑。
但那女子却是惊震到有些无言。她也修了丹符之道,她也是灵力刻度三百一十六,将近练气上品的修士。
是以她直面黎卿那满身氤氲之道韵,磅礴如神峰的气机,犹如见天颜。
紫府道基!他居然已经是紫府了!
“嗯,父亲一定会很高兴见到二郎的。”
修道六年入紫府,这是何等的妖孽人物?
当年,因黎府鬼事,她可是极为嫌弃这门亲事的,若非黎雍不差……
但这一刻,她忽然理解了父亲当初为什么如此看重黎府了!
第122章 南府家宴
归来江南桂花府,数载别映见仙颜。
黎卿一入府中,那惊叫着的门房就把黎家二爷归来的消息传到了街坊尽知的地步。
鬼王下聘,黎家二郎,这在桂花府都可是一道活生生的传奇啊。
今日黎家二郎刚刚归来,不过一上午的时间,小半个桂花府都知道了!
那位尹姓嫂嫂,亦是早早就遣了下人入丹书坊与尹氏送信:
天南府所言的那失踪许久的二郎,回江南了,甚至,其已证紫府道基位,今日曾询问父尊是否有闲暇,二郎欲入丹书坊中拜访……
待到了晚间,府中内外聚拢一处,且算是为那少年便入道方外仙门的二郎接风洗尘了。
府中老爷夫人,黎家大郎的少夫人、膝下小姐,还有旁脉分支的两名堂兄妹,加之黎卿,且算是凑足了七人。
不拉上几个人来,对这个气机愈发清冷的儿子,纵然是黎老爷都不太敢和他说话的!
“二郎啊,多尝尝这个,你小时候可最爱吃这道蜜蘸莲笋!”
“还有这个,金玉银凤羹,这是我亲自下的厨,你多喝一点……”
黎家夫人连连为黎卿盛来羹馐,如此盛情,当真叫他有些不习惯。
他已经辟谷多年,向来是日食芜菁子食气,不过,倒也没寒了母亲的心,执著捧瓷,老老实实的将那盛至满满的羹膳吃完了。
家宴之上,众人也只是默然添食,未敢太多言语。
毕竟,这位二郎当年可是领着那百鬼入得天南,今时再度归来,几位旁系支脉的弟妹也只顾埋头偷看着这位二堂兄。
“对了,我自东海归,在那翰林宝阁中为您二老及兄长求来了三道长春寿药-百子灵丹。”
“不知府中可有善药理之人,当吩咐膳房中按此药饵每日熬炼灵药,当可护二老长春百寿,诸病不生。”
“且先日食药饵,只待一年以后,翰林宝阁会有丹师来进行后续的融丹之事……”
黎卿忽然想到了什么,右手一翻,将一枚芥子囊取出,推到那餐桌中央。
那位嫂嫂似乎是修得丹书紫符,或许能通些药理?
百子灵丹,在州府中亦是极为有名,这可是极为了不得的东西,乃是须得花费百万金才能求取到的长生药!
府都中,刺史府的那位老太君便曾得过一枚,红豆学宫中偶尔也有出现。
“这……这种仙药,就莫要浪费了,还是二郎你自己用吧。”
“二郎能回来看看,我们已是极开心了!”
黎家夫人少有的直起了性子,越过老爷出言,只想将那传闻的“长生药”推回去。
这般贵重的丹药,他们怎么敢收下?
“不必如此,这是我为二老与兄长特意挑选的。”
“海外一行,虽经历了些波折,但冥祸已解,我亦踏出了道业一步,内修紫府绛宫,当是有寿四百,已经用不上这个了。”
“收下吧!”
黎卿右手虚点,那一枚彩袖芥子囊便横空挪移到了主位前。
旁门有谶言:
童儿怎识酆都苦,呆看道人入酆都,酆都城下渡亡魂,只恐亡魂是故人呐!
长生之痛,从不惧前路漫漫无期限,唯恐的便是故人陆续凋零矣……
见得黎卿心意已决,一颦一蹙之间,又尽显仙家威严,黎府家宴上下,怎见过这般的人物,众人心头皆生惶惶,又怎还能拒绝呢。
倒是那大房主母-尹家女见得黎卿推囊入桌,起身一礼。
“叔叔果真是仙资道体,出门不过六七载,三年入道,三年紫府,真是惊为天人哉!”
“妾身倒是略通丹符之理,叔叔如不介意,大爷与老爷夫人的灵丹,或可由妾身经手操持,日熬药膳,直化开那灵丹来……”
转身她又是与老爷夫人温言解释起来,何为练气、何为紫府,何为百子灵丹!
“那就麻烦嫂嫂了!”
黎卿颔首,整座黎府,也只有她能处理的明白这几份长春大药了。
经过这小插曲后,宴上的气氛愈发静谧,再没有人敢把这位二郎仅仅当作黎家二郎来看待。
家宴之后,众多仆婢又引众人入东阁,围绕着那暖案落座,只是众人从此就难免更加拘谨。
同坐在那东阁之中,黎卿率先提议道:
“兄长去了那云桂山多日,可有遣人去打探消息?”
“不若,我今夜亲自去一趟?接兄长回来?”
黎家大郎黎雍,与黎卿时有书信往来,此番归府不见兄长,难免有些不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