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我是比干,阳谋大师 第17节

  云霄不由的轻轻长叹一声。

  在西岐的府邸之中,姬昌手持着从朝歌传来的文书,眉头紧锁,脸上满是诧异之色。

  文书之上,清晰地记载着帝辛派遣各族总兵上任的消息。

  姬昌既有反心,又是四大诸侯之一,朝歌的一切自然是有西岐的人在监视。

  并且朝歌的一切消息,都会在最快的时间传递到西岐。

  此刻让姬昌感到意外的是,诸多关卡的名字竟被改得奇特无比,诸如青蛇关、黑蛇关、黄马关等等,不一而足。

  姬昌满心疑惑,立刻去寻南极仙翁,急切地问道:“仙长,为何帝辛要将这些关卡改得如此怪异?这般命名,究竟有何奥妙所在?”

  南极仙翁闻言,亦是神色一凛,目光落在那文书之上,仔细端详起来。

  片刻后,南极仙翁掐动手指,开始推算其中缘由。

  只见南极仙翁闭目凝神,周身玉清之气涌动,周围的时空仿佛都因南极仙翁的推演微微震颤。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南极仙翁的眉头却越皱越紧,许久之后,南极仙翁缓缓睁开眼睛,眼中满是困惑。

  “怪哉,怪哉。”

  南极仙翁喃喃自语道,“贫道掐算许久,竟毫无头绪,竟然当真并无丝毫的玄机,或许,真如帝辛所言,只是为了辨别各关总兵的所属族群,同时彰显对万族的恩典。”

  南极仙翁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不确定,显然对这个解释也心存疑虑。

  姬昌听后,微微摇头,脸上露出无奈之色,叹息道:“如此做法,岂不是多此一举?帝辛这般行事,莫不是另有深意?只是我等难以揣测罢了。”

  南极仙翁思考一二说道:“也莫要过多的担忧,或许仅仅就是便于辨别,毕竟万族为官,关名与族群一个名称,也表示帝辛不会随意裁撤,让其族群忠心守关,气运连绵的一个恩典!”

  姬昌听后颔首说:“若是如此,对于万族的确是收拢人心,若是改名能让整个族群都来为其守护的话,的确是一个收拢人心的妙处。对于万族而言,也是恩典了。”

  试问,你是一个小族群白羊族,族群没有气运,加上又是湿生卵化,没有跟脚,或许用不了多久,整个族群将永远从洪荒消失。

  此次侥幸成为大商一处总兵关,镇守一处,并且将此关改名白羊关,你当如何想?

  肯定是光明正大的把整个族群全都接过来,一起镇守此关。

  既然此关已经改名了,那么我们整个族群,当世世代代的镇守在这里。

  永远享受大商的气运。

  这是一个绝境的小族,一瞬间获得了重生的机会。

  甚至,这里都无需大商的精兵派遣过来,他们整个族群就将守护此关为使命。

  冠名权等于给予了这个族群守护的责任。

  从这里可知,这冠名权,对于整个族群是多大的恩典了。

  那么,这镇守此关的族群,会不会誓死守卫?

  南极仙翁一下子点出了其中的要点,姬昌顿时不由的皱眉:“果然是好计策,如此以来,当真是帝辛江山,铁通一般。”

  南极仙翁看向姬昌淡淡说道:“汝也莫要过多的担忧,这些,都无足轻重罢了,将来,西岐得了江山,继续维持即可,对于这些族群而言,他们真正效忠的还是族群的未来跟气运,此时看似稳固,一旦出现变数,这些人自然会为族群未来思量,故而无需担心这些。”

第34章 冒犯根源

  南极仙翁的一番解释,顿时让姬昌也彻底明白帝辛的意图。

  不得不说,给关城改名,让其族群守卫,的确是一个极其厉害的策略。

  这件事,也没有在去深究。

  姬昌见南极仙翁说的淡然,自然知晓,这些事不算是大事,故而姬昌便开始继续养贤。

  大商祖庙之内,香烟袅袅,庄严肃穆的氛围弥漫其中。

  殷子煜与帝辛并肩而立,祖庙的灯光在墙壁上映射出两人凝重的身影。

  面对成汤历代人皇的排位,大商的未来,却在两人的一念之间。

  帝辛转过身,目光殷切地看向殷子煜问道:“皇叔,寡人登基已近一载,如今我大商国运昌盛,气运蒸蒸日上。祭祀女娲与上古人族一年,并无见圣人有任何动作,依皇叔之见,当下能否为轩辕剑更名?”

  帝辛的声音在祖庙内回荡,带着一丝急切。

  当上人皇之后,感受到人皇的桎梏,才让帝辛内心越发的愤慨。

  殷子煜听闻,微微皱眉,陷入沉思。

  此事干系重大,贸然更名,却缺少一些根基,也就没有理论根基,一旦如此宛如点燃一场燎原大火的火星。

  沉吟片刻,殷子煜缓缓开口:“陛下,此事切不可操之过急。此刻更名,犹如贸然对圣人所定秩序宣战,恐将招来难以估量的灾祸。做好师出有名,依臣之见,当下我等尚有一事可为。”

  “何事?”

  帝辛眼中闪过一丝好奇。

  殷子煜抬眼,望向南方,神色凝重地说道:“陛下,我等如今需做到三思。”

  “三思?”

  帝辛面露疑惑,重复着这个词,显然对殷子煜所言的“三思”感到诧异。

  殷子煜郑重地点点头,解释道:“不错,三思,即思危、思退、思变。陛下与臣,如今已然察觉到危机四伏,此为思危。若局势当真发展至我等力不能支的地步,即便陛下与臣决心以死殉国,亦需为后人谋求出路,此乃思退。再者,唯有懂得适时退下,方能静候时机,洞察天地间的变化,有变化就有机会,此为思变。现今我大商虽气运鼎盛,如日中天,然盛极之时,却已危机四伏。当务之急,应先行布局退路。一旦事有不测,便成成王败寇之局。无论如何,趁我大商如今仍能威震天下,有一事当速速施行。”

  帝辛听后,神色变得严肃起来,认真说道:“皇叔但说无妨,寡人定当全力而为。”

  殷子煜深吸一口气,沉声道:“当为遁入南疆烟瘴之地的九黎一族平反。九黎族乃巫人族后裔,亦属人族之列。陛下为人皇,理应还其公道。以陛下与臣之眼光审视往昔,九黎族所作所为,并无过错。如今当为其平反!”

  “不管如何,如今你我君臣的选择,都要自救,而自救,就必然冒犯根源,既然如此,那就直接为九黎平反吧!”

  三皇五帝其实,从黄帝开始往后是一个秩序时代。

  伏羲,神农属于是上古人族的复苏期。

  当复苏之后,人族应该走什么样的路?

  那么,这个时候有了两个选择,一个是九黎族走洪荒霸主的路线,但是这是圣人所不允许的。

  一个是走圣人安排的秩序。

  那么,蚩尤与黄帝,代表了人族的两个选择。

  若是九黎族获胜,掌控人皇之位,则必然走霸主路线,如同是帝俊太一一般的洪荒霸主。

  而黄帝获胜,所走的路线,则是所知的一切、

  限制人皇掌权时间,限制人皇的去处,必须去火云洞,限制人皇,去了之后不得离去。

  这让人族虽然有人皇,却无法积累。

  那么,这便是为天子,打下了基础。

  如今的大商,气运提升,则人族凡人都不会重视仙凡之别。

  随着气运继续提升,则人族将不再有凡人。

  在继续下去的话,就必然冒犯根源。

  如今,帝辛自然知晓,随着大商的气运提高,已经到了冒犯根源的边缘了。

  当实力到了,在想沉寂却已经不可能了。

  殷子煜跟帝辛,都知晓,成汤得到天下,乃是阐教拉截教下水。

  那么,成汤江山的覆灭已经是圣人所定,封神就是了结之时。

  这已经是定数,既然定数已经存在,殷子煜跟帝辛,就必须要选择自救。

  殷子煜的命运,大商的命运,人族的命运,为什么要让圣人决定?

  那么既然如此,必须要自救,既然要自救,就必然冒犯根源。

  那么,曾经已经成王败寇的事,就必须要重新再论。

  为过去已经是盖棺定论的事来旧事重提,并且为其平反,然后隐形的表明了黄帝的路线是错的,蚩尤的路线是对的。

  也就代表了,大商要走洪荒霸主的路。

  开始,祭祀上古人族是试探,试探之后,在进一步为九黎族平反。

  殷子煜是不会沉寂的,沉寂的等着几个圣人动手,那是不行的。

  再者有一点,当人族的后人,七八成为黄帝后裔之时,其他族裔也慢慢失去任何的话语权。

  如今,平反九黎,也为了在扶持九黎,并且气运给予其他族群,来稀释黄帝族群的占比。

  这是很重要的。

  如今,庞大的轩辕族群,还有跟大商不同的统治模式,若是不从根源敲掉轩辕族群的凝聚力,则大商已经有了颠覆之危。

  平反九黎,则是敲掉轩辕族群的凝聚力,如此才能让人皇成为真正的人皇,而不是半傀儡状态。

  再者,九黎平反之后,那么轩辕剑的名字就可以真正的更改了。

  帝辛微微颔首,若有所思地回应:“皇叔所言极是。九黎族,实无过错。如今黄帝所定秩序,致使我人皇在位不过百年,受限颇多,人族气运则被圣人随意取用,而九黎族,本走的是人族称霸之路,只可惜战败,沦为成王败寇。如今,寡人亦面临相似困境,既然如此,当为九黎族平反!”

  殷子煜再次点头,神情凝重:“我等已无退路,封神大劫将至,大商危在旦夕。趁眼下尚有一线生机,必须做出抉择。待为九黎平反之事完成后,再为轩辕剑更名,如此一来,师出有名,名正言顺。”

  帝辛听后顿时眼神逐渐犀利。

  “既然如此,寡人召集四方诸侯,朝会之中,来论此事!”

  殷子煜点点头:“陛下所言甚是,朝会之中敲定九黎族对错之分,在进行平反,则轩辕剑更名,也水到渠成.”

第35章 天下诸侯进京

  虽帝辛为人皇,却也不能一言而定,不然四方不服。

  若是,直接更改轩辕剑为人皇剑,而没有任何的过程,则必然引起圣人,甚至是轩辕的直接干预。

  唯有召集四方诸侯皆来朝歌,在进行辩论,最终辩论之中,以绝对的道理,敲定平反之事,算是转移法统而撕开一个口子。

  虽然帝辛为人皇,但是轩辕一脉依旧是庞大的人数。

  东南西北四大诸侯,各自统领八百小诸侯,而每一个小诸侯,都有无数亿臣民。

  朝歌虽为人皇掌控,但是却无法形成碾压性的统治。

  而西伯侯,北伯侯,南伯侯三家,就统领两千四百小诸侯。

  而朝歌所辖之地,约为两千四的半数,不过,朝歌掌管人族气运,其他诸侯自然臣服。

  东伯侯姜恒楚为神农一脉,这便是必须要娶姜姓女为后之原因。

  如今,纵然要行动,也不能鲁莽为之。

  帝辛听后:“若是辩论,这辩论之事,寡人相信天下绝无能辩过皇叔者,一切全靠皇叔了!”

  “请陛下放心,此乃是臣之本分,不久之后,祭祀圣母与祭祀上古英灵之事,又要开始了,不如,召集各方诸侯,一同祭祀,关其行为,对方必有异动,将其顺利引入九黎之事,之后再从朝会为九黎一族平反。”

  “好,一切就依皇叔!”

  “.”

  这天下大事,殷子煜跟帝辛都在祖庙之中商议。

  这能避免有些人的推演。

首节 上一节 17/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