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乙听后,点头认可:“好!吾弟,有你辅佐子受,为兄便放心了。我皇族子弟也不可荒废修行,皇弟此前拜访截教仙人,修行之事进展如何?”
殷子煜微微沉思后说道:“皇兄,截教之道,虽能助人成仙,却终究无法让臣弟在修行之路上走得更远。所以,截教之道并不适合臣弟。”
帝乙略显惊讶,问道:“难道连圣人之道都不适合吾弟?吾弟拥有七窍玲珑心,不知打算如何修行?”
“皇兄,正是因为臣弟有七窍玲珑心,所以臣弟欲自行探索心道,而非遵循圣人之道。虽然不知前路如何,但臣弟愿以本心去探寻未知的修行之路。”
第3章 心外无物,道在灵台
“心道,何为心道?”
帝乙惊讶的询问殷子煜。
“皇兄,臣弟之心道,循规蹈矩,走他人之路,未必会有所成,抛弃一切而感悟本心,心外无物,道在灵台。一念三千界,良知即天刀!”
殷子煜的话,让帝乙顿时不由的惊呼起来。
不可思议的看着眼前的殷子煜喃喃自语:“好一个心外无物,道在灵台。一念三千界,良知即天刀,吾弟此道,与三清之道,截然不同,人教重在无为,阐教重在让众生循规蹈矩,截教重在一线生机,而吾弟之心外无物,竟然抛弃三教而修行,若是功成,我大商江山,当得永固!”
殷子煜听后不由的苦笑一声:“皇兄,此不过是臣弟刚刚有所领悟罢了,所行之路漫长,尚且不知能否到达彼岸!不过,既然量劫到来,而臣弟不能脱离,既然如此,那便量劫炼心!”
帝乙摇摇头,此刻,帝乙的神色愈发的暗淡。
显然已经到了大限之时!
“吾弟无需如此担忧,汝有七窍玲珑心,天生悟道之心,先皇皇位传授与为兄,让吾弟莫要被国事所困,莫要被火云洞束缚,正是如此,既然吾弟已有前路,这大商气运,自然多向吾弟供应,如今大商风雨飘摇,为兄已无能为力,比干,子受,这大商江山,以后靠你们了!”
子受看后,立刻说道:“请父皇放心,将来吾必打破火云洞,救父皇归来!”
看到比干跟子受二人,瞬间帝乙闭上双眼,真灵由人皇之气所包裹,化作一道金龙,一声龙吟,直奔火云洞而去!
看着帝乙飞升火云洞,殷子煜跟子受全都对着帝乙离去的方向拜了三拜。
“臣弟,恭送皇兄!”
“子受,恭送父皇!”
此次祖庙议事,基本上算是帝乙的托孤了。
朝歌城头,九千九百九十九面夔皮鼓齐鸣。
鼓声震落云间仙鹤衔着的紫芝,惊起祖庙盘踞的气运玄鸟。
那玄鸟垂落的璎珞化作漫天金雨,淋在朱雀长街跪拜的万民肩头,却穿不过帝乙冕服上渐淡的紫薇帝气。
看着帝乙飞升火云洞,此刻整个朝歌群臣万民,全都齐齐对着帝乙离去的方向一拜。
对于帝乙的大限,基本上,群臣都是心中有数的。
几万年来,已经成为常态了。
帝乙人皇离去,瞬间朝歌气运,昆仑玉砌成城墙泛起晨晖,七十二座星宿塔同时点亮。
同时,知晓帝乙飞升火云洞,有截教修士脚踏混元步伐,浮空列阵,金光洞的宝幡与碧游宫的青莲在云层间交错成网,开始恭送。
市井巷陌飘着酒泉坊新酿的醴泉,这掺了昆仑雪水的佳酿,此刻正从黄飞虎手中的青铜斝溢出,浇在太师闻仲的雌雄蛟龙鞭上——以人间烟火祭人皇飞升,是成汤立国时的古礼。
人皇并非是死去,而是前往火云洞,故,臣民并无多大的悲痛之色。
不过,飞升火云洞,看似从此永享气运,到底如何,很多人似乎也明白了一些事情。
当最后一丝紫气没入火云洞,朝歌城恢复喧嚣。
闻仲擦拭着天眼血痕走向殷子煜,却见这位七窍玲珑心的相国比干,此刻眼中开始凝聚青色光芒。
殷子煜走出大商祖庙,眼中带着一丝丝的凝重之色。
作为穿越者,殷子煜本可以轻松的,但是如今自己的身份,让自己也轻松不起来。
殷子煜并非是夺舍,而是真正的出生在皇室,自身带着商汤血脉,维护大商江山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
因自己身具七窍玲珑心,先皇武丁让帝乙即位,希望自己能以此天赋而修炼有成。
殷子煜记得前世有人说过,当知道的事情越多,自然越是开心不起来。
此次祖庙之议,帝乙看透这繁华的盛世江山,早已出现危机,却已经无可奈何。
而殷子煜身为穿越者,自然知晓,大商的兴亡,都是由高高在上的圣人决定!
如今,先皇的寄托,兄长的托付,未来江山的兴亡,甚至人族的兴亡,一下子压在殷子煜的肩上,此刻的殷子煜,十分的理解自己穿越前历史很多帝王的心态。
少年的唐昭宗,少年的崇祯,年纪轻轻却眼中尽是忧郁!
在认命与不认命之间,殷子煜选择了放手一搏。
出了大商祖庙,则大商祖庙商议之事,不得在提起了。
“呼”
殷子煜轻轻的呼了一口气,吹散了祖庙议事的阴霾。
闻仲看向殷子煜:“比干兄,大王飞升火云洞,天下不可一日无主,如今当辅佐子受即位人皇!”
殷子煜点点头:“闻仲兄所言甚是,兄长飞升火云洞之前,让你我与商容,我等三人辅佐子受,为今之计,当立刻安排子受的人皇即位大典才是!”
此时的洪荒,天帝之位也比不过人皇。
如今的天庭,冷冷清凄凄惨惨,整个天庭毫无气运可言,甚至是背负大量的气运负债。
这样的天庭,试问谁会前来投奔?
这个时候,这洪荒天地的任何事,都跟天庭无关!
而大商的风气,属于是仙凡混居的时候,那么杨天佑娶了瑶姬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殷子煜立刻开始跟商容,闻仲等人开始准备子受的即位大典。
大商祖庙,气运玄鸟盘踞其上,朱红色的墙壁在日光下散发着古朴而厚重的气息,琉璃瓦闪耀着金色光芒,凝聚出大商数万年的沧桑。
庙前宽阔的广场上,人群熙熙攘攘却又秩序井然。
朝中大臣们身着朝服,手持笏板,目光中满是期待。
殷子煜,身着黑色绣金长袍,身姿挺拔,眼神深邃,与身旁的太师闻仲和丞相商容相互对视。
闻仲,身形魁梧,一袭玄色道袍随风飘动,他那标志性的三目炯炯有神,其中蕴含着对忠奸善恶的洞察。
商容则身着青色官服,面容和蔼却不失庄重,花白的胡须在微风中轻轻飘动,尽显老臣的沉稳与睿智。
子受身着华丽的冕服,头戴十二旒冕冠,旒珠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晃动,发出清脆的声响。
自受步伐沉稳地走向祖庙前的高台,其眼神中燃烧着熊熊的野心与壮志!
在殷子煜、闻仲和商容三人的陪伴下,子受一步步登上高台!
登上高台后,子受面向四方,双手高高举起象征人皇权力的人皇之剑。
此时,天空湛蓝如宝石,万里无云,只有几只仙鹤在高空中盘旋鸣叫,似在为人皇即位而欢呼。
殷子煜上前一步,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地昭告四方:“今日,子受将承继大商皇位,即为人皇之尊。此乃顺应天命,亦为我大商亿万子民之福。吾等将辅佐新皇,开创大商之新纪元,望各方圣人庇佑!”
殷子煜的话音刚落,只见一道金色的光芒自遥远的首阳山方向划过天际,如同一道璀璨的流星,拖着长长的尾巴,迅速朝朝歌城飞来。
光芒越来越近,众人看清,那是一道圣人法旨。
法旨之上大道符文闪烁,展现出崆峒印玄奥图案。
法旨缓缓落下,悬浮在子受面前。
子受神色庄重,双手接过法旨,轻轻展开。法旨上的文字仿若有生命一般,闪烁着金色的光辉,发出轻微的嗡嗡声。
商容接过高声宣读:“今子受德才兼备,可承大商之运,继人皇之位。望其以仁治人族,以义御民,护佑天下苍生。特赐名‘帝辛’,以正其位,昭告天地。”
第4章 帝辛登基,第一诏!
朕帝辛,既登人皇之位,承天命,御万方,当思人族之根本,溯往昔之荣光。
今颁首道旨意,关乎祭祀上古人族之要事。
想我上古人族,得圣母女娲娘娘造人,初开灵智,于天地间崭露头角。
彼时,虽洪荒诸族并起,然我人族聪慧勤勉,披荆斩棘,渐成一方势力。
聚部落而建邦国,创文字以传薪火,兴农耕以足仓廪,制礼仪以明人伦。
其智者潜心悟道,通天地之理;
勇者执锐披坚,卫族土之安。
更有人族先辈,可移山填海,改天换地。
不乏大罗金仙者,让人族仙道昌隆为洪荒第三族。
一时之间,人族繁荣昌盛,光芒璀璨,贤才辈出,英杰无数,威名远扬于四海八荒,为诸族所敬仰。
奈何妖族肆虐,其性残暴,觊觎人族之昌盛,欲屠戮殆尽,以霸洪荒。
遂举族来犯,腥风血雨骤起,战火燃遍九州。
上古人族虽奋起抵抗,英勇无畏,然妖族势大,其术诡异,加之屠戮不择手段。
经此一役,上古人族几遭灭顶之灾,邦国破碎,生灵涂炭,族人死伤殆尽,昔日繁华,化作残垣断壁,一片荒芜。
幸有轩辕剑在世,此剑乃妖族集上古人族亿万修士之精魂所铸,承载着我人族不屈之意志。
上古人族之精魂,皆聚于轩辕剑中,悠悠岁月,沉寂至今。
朕既为人皇,身负护佑人族之重任,岂敢忘上古人族之壮烈牺牲与深厚遗泽。
今特下此旨,命举国之力,修建宏伟祭祀之所,以祭轩辕剑中之上古人族亡灵。
愿以我大商之诚心,慰藉先辈之英灵,祈愿其护佑我人族,福泽绵延,再续辉煌。
朕当勤勉为政,带领人族,图强奋进,重振往昔之雄风,不负上古人族之期许。
此旨既出,望诸臣工与万民,齐心协力,共襄盛举,以昭我大商尊崇先辈、不忘根本之决心。
帝辛登基之后,立刻宣读自己的第一道诏书。
殷子煜静静的听着,这诏书乃是自己所修,其中蕴含万千,现在仍然是称呼其为轩辕剑,如今还不到改名之时。
不过,诏书之中,殷子煜增加了一些关键节点!
第一点,思人族根本,溯往昔荣光,这本身就是对三皇五帝秩序的一个挑战,但是却没有明着表现,而是在试探这个人族法统的转变。
从三皇五帝传承的法统,开始朝着上古人族转移。
第二点,想我上古人族,得圣母女娲娘娘造人,这一点,可以说,把女娲娘娘之外的任何人,全都抛开,这人族头上的枷锁,全都卸掉。
第三点,上古人族时期,已经是有了三皇五帝做的这些事,并且增添了上古人族的仙道昌隆,这本身就是三皇五帝时期的一个隐形冲击。
第四点,上古人族精魂在轩辕剑之中,悠悠岁月,沉寂至今,这件事本身就是对三皇五帝秩序合法性的一个挑战。
这几点,皆包含其中,但是殷子煜并没有很直白的表现出来,他们自然不满,但是却无从反驳,也不能质疑这个正确性。
故而,此诏书,乃是试探的作用,做了初一,则十五不远了。
这便是殷子煜穿越以来,对洪荒的第一阳谋。
殷子煜知晓,在这个洪荒,阴谋诡计翻不起风浪,也登不了大雅之堂,唯有堂堂正正的阳谋,堂堂正正的出招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