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刚落,崇侯虎和鄂崇禹脸上瞬间闪过极度震惊之色,双眼瞪得滚圆,死死盯着那两枚人参果,仿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这可是先天五大灵根啊,只闻其名,却从未见过。
先天五大灵根,排名第一的黄中李能直接问道大罗,人参果纵然不及,但是其中所得好处也是无穷。
没想到,这次帝辛竟然给予这般赏赐。
曾经各自府中的仙师讲述洪荒仙珍,人参果三万年一开花,三万年一结果,再三万年方得成熟,十万年才能收获一次,其珍贵程度超乎想象。
乃是混元金仙才能享有的宝物。
如今的天地,大罗金仙已经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了,更何况是混元金仙级别。
一时间,两人内心的激动难以抑制,脑海中还未细细思量其中深意,已然被这突如其来的巨大惊喜冲昏了头脑。
特别是崇侯虎,如同殷子煜预料一般,贪婪心性已经让其迫不及待了。
再者,论血脉,自己何惧之有,这简直就是送上门的,岂能不要。
反观姬昌,听闻帝辛之言,脸色瞬间变得凝重起来,心中暗叫不好。
不是姬昌不馋,而是阐教许诺给姬昌的好处太大,对于人参果就看轻了,但是其他两人可是当做大机缘看待。
姬昌的政治敏锐是很高的,瞬间便察觉到了帝辛要用两枚来让三方产生冲突。
姬昌不假思索,立刻上前一步,单膝跪地,双手抱拳,朗声道:“陛下圣恩浩荡,臣惶恐之至。然为陛下效力,为人族尽忠,乃臣分内之事,岂敢接受陛下如此贵重赏赐。恳请陛下收回成命,将这稀世珍宝另作他用。”
姬昌的话,让崇侯虎跟鄂崇禹有些不满,然后看向姬昌。
帝辛听闻,微微皱眉,脸上露出一丝不悦,目光直直地看向姬昌,说道:“寡人乃人皇,一言九鼎。如今四方几千诸侯齐聚于此,西伯侯却让朕收回赏赐,这岂不是让寡人颜面无存,威严扫地?”
帝辛的声音不大,但在这寂静的大殿内,却如同洪钟般震耳欲聋,回荡在每一个人的耳边。
人皇,不但有匹敌圣人的地位,人皇之气加身,也有能够跟准圣较量的能力。
让人皇下不来台,这是很危险的,纵然是被当场诛杀,也是情理之中。
而殷子煜知晓姬昌已经洞察了其中之意,当即喝道:“姬昌,此乃是人皇所赐之珍物,陛下刚刚登基,正是面见天下诸侯,你当真让陛下收回?”
姬昌听后连忙说道:“陛下,臣等无德,不敢享用此果,臣愿让与两位贤侯。”
姬昌说完之后,立刻俯首,恳请想让。
殷子煜早就知晓姬昌能够看明白此事,并且必然会拒绝。
“陛下旨意已下,西伯侯若是想让,则主动认可血脉与功绩皆不如,则让两位伯候食用如何?莫非,西伯侯要以此想让来展现自己贤德?却要陷陛下与不义?珍果只有两枚,陛下赏赐功臣,却成就西伯侯仁义贤德之名,只要西伯侯挡着天下诸侯承认血脉不如其他两位伯候,功绩不如两位伯候,即可想让,成全西伯侯贤德之名,如何?”
殷子煜的话,顿时让所有诸侯全都看向姬昌。
很多人其实并没有想这么多。
当听到姬昌想让,顿时还觉得姬昌果然贤德。
帝辛此刻的神色已经不好看了。
“西伯侯,寡人好心将如此天地奇珍拿出赏赐,莫非西伯侯要戏耍与寡人?”
帝辛的语言之中,已经带着杀机了!
姬昌心中一凛,深知自己方才的言辞可能冒犯了帝辛,连忙伏地叩首,惶恐说道:“陛下息怒,臣一时失言,犯下死罪,请陛下责罚。”
殷子煜看着姬昌,这个时候,帝辛掌控制定规则,如今帝辛刚刚即位,正是立下权威之时,人皇权威,不容置疑,姬昌的任何反抗,都可视为对新人皇的挑衅。
到时候,殷子煜即可将其往这个方向引,迫使姬昌妥协。
并且将争议框定在必须当场决出胜负的框架内。
如今在朝堂上,时间与空间的双重封锁,此时朝堂之上、诸侯齐聚,迫使决策必须即时完成,殷子煜也彻底剥夺三方私下协商的可能。
不能有任何缓和的余地。
那么,姬昌若是以死明志,则此局必破,但是,殷子煜知晓,姬昌不会的。
因为姬昌的六十四卦还未出世,大圣贤的名声,让其不能去死。
以其本性,也决定了姬昌不会死,他根本不是这个性子。
帝辛见状,轻轻摆了摆手,语气缓和了些许,说道:“罢了罢了。寡人既然决定赏赐,断无收回之理。只是镇元子大仙仅赠予两枚人参果,而三位爱卿皆功勋卓著,寡人实在不知该如何分配。这样吧,三位爱卿同为轩辕圣皇后裔,便以圣皇血脉之纯正、功劳之高低作为衡量标准,来决定这两枚人参果的归属,血脉第一可食用,剩余两人可以功劳决定谁来食用这天地奇珍,诸位意下如何?”
此言一出,大殿内瞬间炸开了锅,四方几千诸侯的目光,如同一束束聚光灯,齐刷刷地落在了姬昌、鄂崇禹和崇侯虎三人身上。
而姬昌一看此事,顿时心中明白了。
这是帝辛的分化瓦解之策。
不管如何,三人如今都是轩辕后裔,都是一方伯候,都各自统领手下八百诸侯。
谁也不比谁低一等。
此时,若是自己不能吃果子,那么就等于在这天下诸侯面前,承认对其他两人低一等了。
那么,也就承认,自己血脉不如其他两人,功劳不如其他两人,那么自己如何统领自己手下八百诸侯?
以后,自己领地的臣民,是不是天生要比其他两方低一头?
未来,自己手下的诸侯遇到其他两方的时候,是不是要承认对方的血脉尊贵?
再者,一旦此时服软,所带来的是气运的降低,这需要让出巨大的利益,若是如此,如何是好?
而此刻姬昌也麻爪了,目前这两人不知阐教选择自己,没想到帝辛拿出这般宝物,他们两人心动了,这怎么办?
难道自己全都承认不足?自己手下的诸侯岂不是直接离心离德撕了自己?
这一刻,姬昌顿时想到,这是一个局,而帝辛跟这个亚相比干,不知多少后手等着自己。
但是崇侯虎可不会等待姬昌,首先开始说话!
第42章 论血脉
此时的崇侯虎蠢蠢欲动,这简直是天赐良机,血脉上,北伯侯绝对不服姬昌!
那么,此刻姬昌可以大度的让出吗?
姬昌可不敢,不然手下的八百诸侯还会怎么服从自己?
一旦让出,就自然承认自己西伯侯在血脉属于是旁系,一旦如此,整个西伯侯所属诸侯则会众叛亲离。
若是论证出姬昌是血脉最纯者,但是姬昌大度让出去行不行?
也不行,帝辛就在上面坐着,既然论证了血脉最纯,就必须要食用人参果,若是谦让,这是亵渎君威。
怎么?
你拿人皇赐予的人参果,堂而皇之的卖了自己的人情?
若是如此,帝辛完全可以有理由斩了你,亵渎圣人不行,亵渎人皇也不行。
几千诸侯看着,拿着人皇来卖自己的贤名,你想干什么?
此时的姬昌,完全是懵逼的状况,纵然知晓此次前来朝歌不是这么轻松。
断然没有想到,帝辛的出招,竟然如此的凌厉。
姬昌现在完全不知如何是好,立刻在刚刚学会的六十四卦之中寻找解决办法。
“难道,自己要自杀以全名义?可,六十四卦已成,岂能自杀?”
殷子煜此刻则是淡淡的看着姬昌。
殷子煜心中也在看,这姬昌敢不敢直接以死破局,只要不死,则就有很多手段引出冲突。
殷子煜相信,六十四卦还未出世,姬昌断然不会自杀。
此时,几千诸侯看着,看着帝辛给出的规则来拿赏赐,手下的诸侯,在信息差上更差,自然不希望自己这边输。
帝辛看着三人,微微一笑说道:“三位爱卿,皆为轩辕圣皇嫡系,那么不知谁近谁远,三位爱卿论一论如何?”
听闻帝辛的话,顿时三人全都紧张起来。
论血脉,这可是当着天下诸侯的面,功劳可以让,但是血脉绝对不能让。
血脉若是让了,那么从此他们是大宗,自己是小宗,整个自己的宗族都不会饶了自己。
各自手下的八百诸侯都是自己家族之人。
再者,自黄帝至今已经一个多元会了,不知传承多少代人了,谁也不能说谁远。
这人参果也是一步登天的好东西,也是让人蠢蠢欲动。
“诸位,吾崇家一族乃是禹皇后裔,诸位皆知,禹皇乃圣皇玄孙,禹皇乃是五帝最后一人,则禹皇一系当为圣皇嫡系,禹皇乃是姒姓,后赐先祖为崇姓,赐吾先祖封地于北境,世代镇守。夏桀失国已败落,崇家为禹皇嫡系,吾崇家血脉传承有序,族谱清晰可考。吾崇家历代镇守北境,为保境安民鞠躬尽瘁。以血脉论,吾崇家与黄帝渊源深厚,这人参果,吾有资格争上一争!”
言罢,崇侯虎满脸的自信。
帝辛听后不由点头:“不错,禹皇为圣皇玄孙,而崇家乃是禹皇之后,的确是嫡系。”
南伯侯鄂崇禹听后,心中一急,也是不甘示弱,向前迈出一步,神色庄重:“崇兄所言虽有几分道理,但吾鄂家亦不遑多让。吾之先祖,乃黄帝之嫡亲血脉,乃是圣皇之子姞。圣皇平定九黎,后封先祖与鄂,世代守护南方疆土,防范九黎侵扰。吾鄂家世代谨遵祖训,传承黄帝血脉之纯正,论及与黄帝血缘之近,吾鄂家当仁不让。”
见到两人如此争夺,姬昌不由的心中叹息一声。
到了现在,姬昌没法后退,因为,世人皆知,姬姓为黄帝本源姓氏,至今不变。
若是自己不争了,那么整个姬姓都跟着蒙羞。
明明的血脉大宗,一下子变成小宗了。
此刻,手下八百诸侯的目光全都落到姬昌身上。
这让姬昌到了必须要做出抉择的时候,是要自杀成就他们,还是争!
姬昌想起自己马上就要推行六十四卦,圣贤唾手可得,岂能现在自杀?
姬昌无奈叹息一声,暗恨崇侯虎,为何如此急不可耐。
“两位贤侯,所言皆为家族荣耀,然吾姬家乃是圣皇本姓,从未改姓,乃是圣皇本源姓氏,这点两位贤弟应该认可吧?自圣皇垂拱而治,传位颛顼,颛顼之孙为帝喾,吾姬家先祖,乃后稷,为帝喾元妃姜嫄所生,帝喾乃黄帝之曾孙。由此算来,吾姬家血脉乃是圣皇最嫡系血脉,历经数朝,未曾断绝,从未改姓,试问,若是圣皇本姓都算不得嫡系,谁人还能说是圣皇嫡系?”
姬昌的话,几乎让所有人全都不由点头。
不管如何,姬姓本就是轩辕本源姓,并且传承有序。
一时间,几乎各方诸侯,无不点头认可。
帝辛也说道:“不错,姬姓乃是圣皇本源姓氏,的确属于嫡系,可三位爱卿,到底亲疏远近,应该如何排名?”
崇侯虎听后,稍微思索立刻说道:“按照亲疏远近,理应是祖上有人皇者为嫡系,无人皇者为旁系,而我崇家乃是最近人皇禹皇后裔,则我崇家乃是最嫡系才对!”
崇侯虎的话,让所有人也不由的暗自点头。
按照这么论的话,也没错。
轩辕子嗣众多,谁即位人皇,谁就是大宗,那么姬昌跟崇侯虎都是轩辕直系颛顼之后,那么颛顼就是大宗。
而鄂崇禹就是小宗了,在这里,就提前出局了。
接着在论,颛顼之后是帝喾,那么帝喾则为大宗,到了这里,姬昌的追溯就到了帝喾。
但是,帝喾传位并非是姬昌的先祖,到了这里,就开始疏远了。
而到了黄帝玄孙大禹继承人皇,那么,大禹这一支则为大宗,而姬家则是出局了。
当然了,真正的大宗应该是大禹的儿子启这一脉。
但是成汤灭夏,启这一脉也就随之败落下去,那么,崇家,似乎真的是大禹嫡系,也能解释的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