咒禁山海 第313节

  整个瀛洲的政治传统也变成以臣治君层层分治,倭式套娃。

  但是王室一家始终都没有放弃拿回自己的权力。

  从他们的祖先后醍醐倭主时期就坚决不甘心做傀儡,发动倒幕运动,在武士如足利尊氏、新田义贞的帮助下,最终推翻了镰仓幕府。

  后醍醐试图恢复中央集权的律令制。

  然后他就被足利尊氏随手推翻。

  “朕朕朕狗脚朕!”

  “陛下何故谋反?”

  这些在神州发生过的典故就是给倭王准备的,放在他们身上一点也不违和。

  等到足利氏亲自建立了室町幕府,王室不得不再次蛰伏。

  到了倭主正町这一代,王室经济困窘,实际政治影响力十分微弱。

  四年前继位后因财政困难,仪式都延迟了三年,到去年依靠掌握着石见银山的毛利元就资助才完成即位仪式。

  万幸,战国时代来了。

  王室觉得自己又行了。

  到现在倭主正町常常会为有实力的大名授予“左马头”、“管领”等虚职,以换取经济援助。

  他们相信夺回权力的尝试只要一直持续下去,早晚都会成功。

  倭主正町沉思中,下意识看向书架上最爱读的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脸上悠然神往:

  “对方多少人?

  霍去病:区区十万。

  我们多少人?

  霍去病:足足八百!

  八百就八百,封狼居胥。”

  移开目光,深深叹气:

  “朕太缺一个替朕扫清宇内的霍去病了。”

  之前其实他更看好天草四郎。

  此人虽然接受了圣十字教会的信仰,摒弃了瀛洲的法统,但他愿意既然跟那些大名对抗,就给了王室机会。

  “正所谓:宁予友邦,不予家奴。

  王室完全可以让泰西雇佣兵帮他恢复王统,或者聘请西洋人担任大臣实行国家改革。

  外国人好啊!在国内没有根基,想实行权力只能依靠他,想要拿下也只是一句话的事情。”

  如今有王澄这个三官法统,外国人,还比天草四郎实力更强,一下子就戳中了倭主正町的痒处。

  “可是朕能用什么打动他呢?”

  普光轻笑:

  “您忘了,我们王室有那位大秦方士徐福的血脉,手中可是还有两件至宝。”

  前者眼睛一亮。

  他们手中除了三神器,确实还有两件徐福留下的至宝。

  一件是始皇帝给徐福寻访仙药的诏书,能打开山海咒禁;

  另一件就是徐福去探索墙外世界留下的航海图——蓬莱仙岛!

第331章 昆仑秦刻石,五脏归真丹

  三颗太阳一点点升起,洒落金色阳光。

  从刚刚结束了一场浴血大战的瀛洲濑户内海开始,一直照亮了玉京皇城御道上的汉白玉云龙陛阶石。

  时间也在此时悄然来到了一品丹鼎道士绍治皇帝炼制不死仙药【五脏归真丹】所需七七四十九日的最后一天。

  一大早,西苑便大开宫门,迎来了这玉京城中的许多达官贵人。

  有资格前来观礼,见证这重要时刻的无不是老牌勋贵或天子近臣。

  其中身份最贵重的,自然便是绍治皇帝仅有的两位皇子。

  以内阁次辅徐少湖为主支持的三皇子裕王韩载坖,看起来明显有些无精打采。

  他是一位五品【神机道士】,身后跟着天工法脉历史上最强的七十二天工密宝之一【风伯】(249章)。

  看起来像是一只人形大鸟,跟活物没什么区别,只有在关节和部分裸露的肌肤处有着机关齿轮的痕迹,证明它人造之物的身份。

  只可惜这威武神秘的天工密宝,映衬得裕王越发没有英武之气,反而带着几分清瘦和怯懦,眉心中的郁色几乎难以掩饰。

  这也实在是怪不得他,本来他作为庶长子,上位太子的呼声最高,也被大多数朝臣视作储君。

  但随着弟弟入宫尽孝,还有龟山书社的刺杀案件接连发生,他本来就不稳固的地位也变得越发岌岌可危。

  到时若在夺位之战里输给了弟弟,失去的不仅是地位,恐怕连命都得搭进去。

  天下没有60年之太子,也没有去位后还能活到终老之太子。

  “唉,如今皇弟马上就要领先父皇一步登仙了。

  据父皇所说纵使仙药效果再差,也能至少延寿一甲子,精力旺盛,百病不生,子孙绵延更是不在话下。

  配合墙外传入的性命双修之法,开启命功修行,有望直指大道,将来越活越年轻。

  孤又如何去争?

  看样子孤在屏风后面偷偷写下的那一千八百九十二件事,怕是再也没有机会去干了。”

  心事重重的裕王一抬头,就看到了对面意气风发的弟弟四皇子景王韩载圳。

  跟自己一样都是二十四岁的年轻人,脸色却明显有些发白,貌似真的在那场刺杀中伤了根基一直没好。

  此时,正被一群严党骨干以及莺莺燕燕的家眷、子女簇拥在中央,仿佛是全世界的中心,身上的光辉让裕王感觉有些刺眼。

  听宫人说,严阁老偶感风寒一大早就派人前来告假,那位今年四十有八,刚好比自己和皇弟大了两轮的小阁老严东楼走在他身边嘘寒问暖。

  也不知道是不是错觉,裕王觉得两个人明明哪里都不像,却偏偏全都走出了此间主人的豪横气势,心头更加发堵。

  “皇兄,早啊。”

  看到他时,景王只是十分敷衍地拱拱手,便带着自己的支持者去往了一边的偏殿等待开炉。

  其他来观礼的权贵们也渐渐分流,平日关系不错的三五成群聚在一起。

  值得一提的是,严东楼口中点评的那十七家大富豪里面,一众京城的权贵们也大多都在受邀之列。

  黔国公、土司安宣慰在京城的族人代表、太监黄锦、成国公、魏国公、白鳞卫陆家等等。

  只是“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之下,所有人都觉得这些人里面一定还藏着龟山余孽。

  甚至发散思维想一想,除了这17家大富豪之外,难道就没有反贼了吗?那肯定还有啊!

  受他们影响,人人自危,看谁都像是刺客。

  裕王敏锐注意到了气氛不对,看着严东楼那个矮胖瞎眼还瘸了一条腿的可笑背影,冷哼一声:

  “此贼唯恐天下不乱,竟将徐师父也名列十七家富豪名单。

  更可笑的是,这种一眼假的妄言竟真能惹得人心惶惶。

  即便王本固、游震得、张子维等人都跟清流走的近,但他们犯法又关徐师父何事?

  徐师父两袖清风,又怎么可能会是龟山中人?一定是此贼故意污蔑!”

  他身边站着一个年近六旬的老者,正是内阁次辅徐少湖。

  听到裕王的话他欣慰一笑:

  “有殿下这一番话,老臣就知足了。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由他去说便是。老臣相信陛下自有慧眼,能辨忠奸。”

  只是说完之后,下意识又摸了摸胸口那一张片刻都不敢离身的李绅手稿唐诗《悯农》。

  其实历史的真相不重要,人心愿力的反馈才重要。

  毕竟所谓“史家秉笔直书一字不改”只是理想状态,二十一史几成是真几成是假谁也不知道。

  当所有人都觉得自己所知是真正的历史时,那件符应镇物就会真的变成他们想象中的样子。

  只要有这张诗稿在身,所有人看到徐少湖时看到的都只是一位两袖清风,满身傲骨的清流领袖。

  根本看不到松江府那24万亩上等良田。

  什么“徐家汇”更是无稽之谈!

  就算有受害者当面指认他是一个大贪官,也没有人会相信。

  而在严党眼中,清流这伙人不管有没有嫌疑,在这场最高权力的角逐中都已经输定了,个个都已弹冠相庆,好不得意。

  进入偏殿,跟王澄关系不错的严党核心骨干之一罗文龙抬手展开一卷《清明上河图》。

  这位【画师】已然靠着当初立下的功勋,得汉始皇帝王神炁倾斜,悄然踏入四品之境。

  加上手中这一张画道至宝,一手绝活神乎其技,顷刻打开了一方画师专属的“山水洞天”,毫不逊色那“书中世界”。

  大殿之中瞬间充满了汴河两岸的大好春光。

  罗文龙选取了河边某处清净的阁楼,请严党骨干们纷纷入座等候。

  皇帝以前也常常给大臣们赐丹,每每有得意之作时也会在开炉的时候让他们观礼,大家都早有经验。

  皇帝只说今日成丹,从清早到午夜都有可能。

  让他们这帮养尊处优的权贵,一直坐在硬邦邦的椅子上干等着可熬不住。

  “殿下,各位大人、夫人请用茶点。”

  罗文龙那位娇妻王翠翘,带着一群画中侍女像彩云一般袅袅飘来,丰盛的茶点很快便摆满了两张桌子。

  男人一桌,家眷一桌。

  当初王翠翘在王澄帮助下摆脱了仙渣躯壳,也摆脱了让她麻烦不断的【官星桃花格】,以画中精灵的身份重获新生。

  这段时日倒是跟罗文龙举案齐眉,难得过了一段安宁日子。

  而且看看这满座高朋,跟丈夫一样都觉得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严党这条大船即将跟着景王一起上岸。

  有这大靠山在身后,以后应该能平平安安过日子了。

  当初那位靖海王特地保留了画作《天堑通途》中的一副,给我们留了一条逃去东海国的退路(140章),现在看样子应该是用不上了。

  我漂泊半生阅人无数,那位王爷是个难得的好人,等到景王上位一定得让文龙多替他美言几句。”

  随后又跟丈夫罗文龙一起,以茶代酒敬了此间地位最高的景王和小阁老一杯。

  今日终究是观礼开炉,不是什么酒席宴会,敢在仁寿宫里喝酒吃肉,得先问问自己的脖子够不够硬。

首节 上一节 313/34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