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长生仙族从五行山喂猴开始 第171节

  姜义随手抓起一把新谷,掂在掌心,凑近嗅了嗅那股子燥暖的粮香,见没半点霉气,这才暗暗点头。

  回村路上,途经灵素祠,他脚步一顿,抬腿走了进去。

  祠里香火,比三年前更旺了几分。

  一个大着肚子的妇人,正扶着腰喃喃祈愿。

  旁边一家子抱着新添的幼子,在神像前磕头还愿。

  这几年风调雨顺,又得了姜老太爷那份“无私”的周济,新迁来的乡民早已安定下来,吃穿无忧。

  日子一宽裕,添丁进口的也就多了。

  这些娃娃自娘胎起,听的便是灵素娘娘、降魔金刚、药师灵女的故事,天生就是这祠里最虔诚的香火。

  姜义立在香雾里,静静看了半晌,方才转身归家。

  姜家院里院外,模样与往昔差不多,只是灵树药材长得更繁茂了些。

  唯有那缕萦绕不散的灵气,却早已停了步,似乎再蹭不出多少进益。

  当年说好,短则一年半载,长则三五年便回的长子姜明,到如今杳无音信。

  也不知那东胜神洲,是否真就隔着万水千山。

  日子久了,那份安稳的茶汤里,终究也渗出了几分苦涩的滋味。

  唯独大儿媳金秀儿,依旧每日纺纱织布,洒扫庭除。

  眉眼间一派笃定,仿佛自家男人不过是去了趟远集,迟早是要回来的。

  姜义在屋里屋外踱了一圈,果不其然,又不见姜钧的影子。

  这小子,自去年起,便学了他爹当年的模样,日日往后山钻,非要等到月上中天,才肯带一身露水回来。

  他在山里鼓捣些什么,姜义不晓得。

  只晓得这个孙儿,因着母亲怀胎时修为不足,资质其实算不得顶尖。

  可无论读书明理,还是打熬筋骨,进境都快得惊人。

  连那两个天资更高的堂兄姐,在相仿年岁时,也远不及他这般。

  待到晚饭时分,灯火昏黄,几碟热气翻腾的菜肴端上桌来。

  姜义举筷未动,目光只是在饭桌上缓缓扫过,眼神深处,压着些不肯轻易浮上来的东西。

  除了姜钧,今日,依旧不见闺女的身影。

  屋后那座树屋,木门紧掩,已有三年有余。

  曦儿一头扎进去,便杳无声息。

  那道神明的门槛,却硬生生没肯为她松开半分。

  当初的意气满怀,怕是早已被这日复一日的枯坐,磨成了焦灼。

  他这个做爹的,也不知有多久,没与闺女正经说过几句话了。

  柳秀莲端着一盘新炒的青菜从厨房出来,手上还带着锅里的热气。

  视线一落在桌上那张空着的椅子上,灶火带来的几分暖意,便也跟着收了回去。

  眉眼里只余下与自家老头子相差无几的沉闷。

  “曦儿这般下去……怕不是个法子。”

  她放下筷子,忍不住轻声道,眼神里满是牵挂,终究还是望向了丈夫,

  “要不,托人打听打听?无论鹤鸣山,还是西海,总该能找着个门路。”

  姜义夹了一筷子青菜,慢慢地嚼着,没立时言语。

  他心里何尝不急?

  只是修行一道,最忌外人插手。

  一门法门,一道关隘,各有各的过法,旁人怎能随便伸手去拨弄。

  这时,一直埋头吃饭的金秀儿,忽而抬了抬眼。

  声音不高,像自言自语,又像是说给桌上人听:

  “我记得人说过,要想修成那份神明通透,光靠自个儿明理苦悟,未必就够。那临门一脚,还需得有充足的灵气催逼……以灵明神,兴许才有机会一举功成。”

  姜义的筷子在半空顿住,目光落在这个大儿媳身上,神色间有些明暗不定。

  这媳妇入道甚晚,资质寻常,修为不见得比得上几个小辈。

  可她来历古怪,三言两语里,常带几分不似凡俗的意味,偏又与后山渊源颇深。

  若说她真知晓些旁人不知的秘辛,倒也算不得稀奇。

  细想来,大儿当年,应当也是在后山那灵气最盛之处,才一举勘破关隘,入了那性命双全的境界。

  只是,知晓归知晓,又能奈何?

  家里这点灵气,早早就到了瓶颈。

  那座树屋经年累月滋养,已是全宅灵气最浓郁之所。

  曦儿困在其中都叩不开门槛,旁人又能使出什么法子来。

  柳秀莲听了这话,眼神却像忽然亮了一亮,忙望向丈夫,声音里透着几分迫切:

  “他爹……锋儿那边,可否让曦儿去鹤鸣山上住些时日?山上灵气终归充沛些。”

  姜义沉默着,脸色却更重了几分。

  若换在几年前,锋儿在山上风头正盛时,这话兴许还能开得了口。

  可自那场疫病过后,锋儿在鹤鸣山上,渐渐也没了往日的光景。

  虽还挂着个天师亲传的名头。

  可听姜亮带回来的话,说是不知为何受了冷落,日子过得并不轻松。

  此时再开口,只怕是徒添负累。

  一桌人静默下来,堂屋里的气息也跟着凝滞。

  金秀儿拨弄着碗里的米饭,许久,才抬眼,轻声道:

  “爹,娘。”

  她声音不大,却叫姜义夫妇都看了过去。

  只见她迎着两人的目光,字句缓缓落下:

  “孩他爹曾提过,咱家这一脉灵气,原是从后山那道清泉里溢出来的。”

  话音刚落,姜义与柳秀莲的眼神便齐齐一凝。

  金秀儿顿了顿,似乎在斟酌用词,然后才接着道:

  “既是如此……何不试着,将那股灵气,正经引到家里来?”

第169章 灵泉绕林,姜曦神明

  金秀儿那句话,说得云淡风轻,落在姜义耳中,却不啻于平地起了一声惊雷。

  他捏着竹筷的手,便那般悬在半空,半晌没能落下去。

  这些年,他不是没对后山那脉清泉动过念想,可也仅仅是念想而已。

  他比谁都清楚,那座后山瞧着寻常,里头的玄机却深得很。

  当年,便是对其中最为捻熟的大儿姜明,也不过是小心翼翼引了一缕泉脉至山脚,再借灵树根须,汲取些许散逸出来的灵气,半寸不敢更近。

  那几乎是自家道法的根。

  轻易动根,是要出大事的。

  可眼下,这个平日里不多言语的大儿媳。

  却将这桩天大的隐秘,说得如同在院中多开一条浇菜的水渠般随意。

  姜义的目光,不自觉地落在她脸上,细细打量起来。

  那张脸上,是一片坦然自若,瞧不见半分忐忑,也寻不到丝毫试探。

  那双眼睛清清亮亮,似真不觉得这是何等要事。

  一时之间,姜义也有些拿不准了。

  她究竟是不懂其中关隘,初生牛犊不怕虎;

  还是当真胸有成竹,有恃无恐?

  念头在心底转了几遭,终究被他生生压了下去。

  “此事……容我再思量一二。”

  他收回目光,含糊了一句,便将话题岔了开去。

  一顿饭,便在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沉闷里吃完了。

  直到夜色深了,姜义却未如往常一般回房,而是独自披了件外衫,绕到外头的祠堂。

  祠堂里,一豆灯火静静如常。

  姜义熟门熟路地点了香烛,又从一旁取了两炷清香,在烛火上引燃了,随手插入香炉。

  烟雾缭绕,香火摇曳。

  不过片刻,那新添的烟气便在半空中打旋,聚而不散,一道身影在香火间缓缓现出。

  正是姜亮那道已然凝实的阴神。

  “爹,”一见父亲神色凝重,姜亮便收了笑意,开口问道,“可是出了要紧事?”

  父子二人这三年来几乎日日晤面,自然省去了虚文。

  姜义也不绕弯,当即将姜曦今时境况,与金秀儿饭桌上那番话,原原本本说了个透。

  末了,目光落在儿子那渐显厚重的神魂上,低声问:

  “你大嫂此言,你如何看?”

  他心中有数,自打姜亮得了这份神位,能窥见几分这方天地的脉络,大儿便与他透过不少口风。

  其中,不乏与后山相关的秘辛。

  此中细节,恐怕他这个做父亲的,还不及小儿子知得清楚。

  “你大哥,可曾与你提过什么?”

  姜义的声音压得更低了些,“此事……当真可行?”

  香火摇曳间,姜亮沉吟了良久,方才开口:

  “此事换了旁人,自然万难。可若是大嫂……或真有几分底气。”

首节 上一节 171/2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