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长生仙族从五行山喂猴开始 第52节

  “放松点。后头没有了。”

  话一说完,众人反倒更疑惑了,面面相觑。

  有人忍不住,又问了句:

  “可不比,怎定一甲?一甲多少名额,总得个数吧?”

  这才是最紧要的事。

  二甲虽好,也不过是州府名册上的一行字。

  一甲才真是千里挑一、官身在望的金印门票。

  洪都教听罢,只是笑了笑。

  “一甲之事,与你们无关。”

  他顿了顿,语气松中带硬:

  “不比也能选,选不选,多少个,全凭心意。”

  这话听得众人愣了半晌。

  有人若有所思,有人轻轻皱眉,姜亮却只是低头拧了拧袖角,没说什么。

  到了那院外,洪都教脸上的笑意已收了个干净,只余了规矩与恭敬。

  他朝门内一拱手,声音压得低低的,连背脊都比先前弯了几分:

  “大人,这便是本次凉州大选,挑出来的人。”

  院门“吱呀”一响,推开一线。

  门里头,一个中年汉子正坐在石桌旁吃饭。

  身上穿着寻常短打,鬓发松散,只随手挽了个髻,拿双筷子,埋头对着一碗菜饭吃得起劲。

  打眼一瞧,活脱脱一个街口厢汉。

  可不知怎的,站在那儿,竟叫人不敢轻声出气。

  洪都教立在一旁,垂着手,低声道:

  “这位便是武备司的武备校尉大人。”

  众少年忙着齐齐见礼,虽说心里都有些狐疑这位大人的“做派”,却没一个敢露出半分轻慢。

  那汉子吃完最后一口,才擦了擦嘴,慢吞吞起了身,连筷子都没放下。

  他踏出门槛,脚步不快,神色随意。

  眼神却像是扫货似的,自人群头顶拂过。

  明明没什么实打实的动作,姜亮却觉那目光像针,刺进了骨头缝里。

  倒像极了前些日子归家时,被老爹在窗缝里盯住时的情形。

  心中一凛,气息不自觉地缓缓运起,绵延不绝,心神也跟着沉了下来。

  那位武备校尉踱到院外,连眼皮都没抬一下,只抬了抬手中那双油亮的筷子,指着空中虚点几下。

  “这个,筋骨最盛。”

  筷子一点,落在一个臂膀粗壮、胸阔腰圆的少年身前。

  “这个,气息最沉。”

  又一点,恰是此刻屏息敛神、不动如山的姜亮。

  “还有这个,心神最稳。”

  第三点,落在那神色内敛、目光静定的一位少年眉间。

  三指落定,他连筷子都未放下,转身便进了门,连句解释都不带留。

  饭菜香气再次飘出,门也“吱呀”一声关得利落。

  留下众人站在院中,大气不敢喘,仿佛方才那几下不是筷子,是点将。

  从郡县拼杀上来的少年们你看我,我看你,脸上都是迷茫,一时低声议论纷起。

  “这是……点人头?”

  “怎么不比了?凭这几下筷子就定一甲?”

  声音虽低,眼里的疑惑却是藏不住的。

  倒是那些世家子弟,一个个沉着脸,目光微动,心中却早已翻过几道弯,各有盘算。

  洪都教这时回身站定,望着那三人。

  面色郑重,语声不高,却一句一句地落进众人耳中:

  “董翰,姜亮,马睿渊,为本次凉州大选,一甲。”

第60章 婚约在身

  方才那股气场一散,院外便只剩下风声。

  树叶“沙沙”作响,仿佛也觉察出了场中众人的沉寂。

  少年们心头空落落的,方才那点困惑,还挂在脸上,没来得及收。

  洪都教领着人往回走,步子不快,像是特意放缓了些。

  说话便也不像先前那般生硬,语气里添了几分耐性:

  “你们可知,这三甲、二甲与一甲,到底差在哪儿?”

  有人摇头,有人低声琢磨,终归没人敢回。

  洪都教也不催,脚步声在青石板上响了几下,才自顾自道:

  “三甲与二甲,都是进武备司学艺,只是将来出路不一样,学的东西也有些轻重之分。”

  在场之人皆搏进二甲,他话也说得直白些。

  这话一出,众人略略点头。

  但紧接着一句,却让不少人耳根微微一跳:

  “可这一甲,便不同了。虽也在武备司,却能得校尉大人亲自指点。”

  此言一落,少年们面上的困惑便散了大半,眉眼间多了几分明悟。

  这些少年,不是县里郡里的大户人家,便是世家子弟,多少知晓些官场里头的弯弯绕绕。

  这一甲之名,说是州府选士,实则是那位校尉大人亲自点兵。

  日后得了出身,自也尽归其麾下。

  难怪全凭他一人点头,也不再考校、不再比试。

  只凭那筷子一挥,便定了心腹三人。

  一想到这层,众人看向那三人的眼神就更微妙了。

  那眼神里有佩服、有羡慕,也藏着几分难言的滋味。

  尤其是几个止步二甲的世家子弟。

  此刻瞧着那个名不见经传、甚至来得有些突兀的姜亮,眼神便变得更深了些。

  回了先前那处院子,一进门便是墨香扑鼻,几案排开,纸笔早备妥。

  这边厢写名字画押,忙着登名造册;

  那边厢金底红字的榜文还未干透,已有差人提着糨糊,一路小跑,往武备司门前张贴去了。

  人名登完,洪都教袖子一甩,道声:

  “散了罢,各自回去庆贺。三日后记得来点卯,莫误了正事。”

  少年们如潮水般涌出衙门口,在那熙熙攘攘的人头里寻觅亲朋。

  或是振臂高呼,或是悄声禀报,总归一个个喜气洋洋。

  姜亮却走得不疾不徐,由着人流推着往前。

  脚刚要迈出门槛,便见一道身影风风火火迎了上来。

  是陇山县那位老县尉。

  人未至,声先到,那一脸不敢置信的喜色,早从皱纹里溢出来了。

  一把拉住姜亮,嘴角咧得几乎到耳后根,像是老槐树开了花,笑中带颤,话也带颤:

  “姜亮!你、你……一甲!是一甲啊!”

  声音里有点破音,那喜色几乎压不住,连袖子都跟着抖了几下。

  州府大选的名次,于他这个偏远小县的老胥吏来说,可比年关账簿还紧要几分。

  在陇山县熬了十年,前头送来的人,也就零零碎碎蹭进过几回三甲。

  二甲是仰望,一甲是传说。

  如今,竟真让他遇上了。

  那可是州府世家子弟都要争得头破血流的位子。

  能得一个回来,别说县尉,连衙门后头做账的都得多分一份赏。

  老县尉嘴里说着“没白熬、没白熬”。

  手却已拍上了姜亮的肩膀,一下两下,像拍出块宝贝来:

  “好小子!给咱们陇山县争了脸面,争了大脸面!”

  姜亮听罢,也轻笑着一点头,嘴里应一声“嗯”。

  院角处还站着几位同样来自陇山县的少年,一个个脸色有些难看。

  榜上无名,本就打击不小,偏生今日艳阳正盛,连晒都晒得人有些心烦。

  众人一同跨出门槛。

  武备司前头早已人声鼎沸,哭的、笑的、叹气的,三声一处响,热闹得跟市口开棚一样。

  姜亮方走出两步,一股人潮便扑面而来。

  有的瞧着像走镖坐馆的,有的穿着绸缎似管家模样。

  手里各举着些东西,脸上堆着笑,七嘴八舌围了上来。

  “这位小哥可是陇山县的姜亮?面善得紧呐!”

  “在下家主乃是凉州城中盐行的老号,久闻小哥文武双全,愿献薄礼,请往寒舍一叙……”

  “小哥可是尚未婚配?我家小姐年方二七,生得极好,琴棋书画皆通,愿结百年之好……”

  说话的、递东西的、打招呼的,口沫横飞。

首节 上一节 52/11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