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百二十五年,巨虎岭来了一老和尚。
自此以后,你每天落日时分,向西捧钵诵经,得雨五毫,润泽土地,积福削罪。】
【第三百二十六年,你在山中诵经一年,心戾难静,五阴炽盛。
每日诵经,犹如万刃加身,热油烹肉,痛不欲生。
你以爪裂肉放血,终是强忍了下来。】
【第三百二十七年,你裂身放血,捧钵诵经,又是一年。】
…
【第三百五十七年,你蛰居巨虎岭三十年,日日放血,夜夜诵经,心境渐平。
三十年间,巨虎岭并无变化,只山中多一血池,炽如熔浆,血雾腾腾。
山下荒漠,得每日雨水润泽,地力渐肥,草木横生,鸟兽日增。】
…
【第三百八十七年,又过了三十年。
黄毛貂鼠未到,而你每日诵经已成习惯。
等日出日落,见云卷云舒,听花开花谢,你心中戾气渐平,初悟佛法,道行大进。
这一日,山下来了一群流民,见此地沃野千里,物产丰饶,便伐木作屋,累土成墙,定居下来。】
【第三百八十八年,山下流民规模渐大,每日开荒耕种,渐成部落。
他们发现每日有毫雨定时从山上落下,认为是山神保佑。
部落首领是一青年,率人上山求见,你懒得理会,没有现身。
于是,他们在山脚为你建了一座山神庙。
焚香拜祭,自言来自东土,为避战乱,一路颠沛,得此沃土,当年年祭拜,求风调雨顺,平安喜乐。】
…
【第四百三十七年,五十年过去,山下部落繁衍两代,聚拢流民,丁口过万。
这日,老首领率人献三牲大祭,言得菩萨托梦,欲效东土,开国建政,国名高昌,取地势高敝,人数昌盛之意,立佛家为国教……
你冷眼旁观,懒得理会。】
…
【第四百四十二年,高昌国初代国主薨。
你觉得有趣,将其收为伥鬼,一妖一鬼,聊天解闷,倒也有趣。
它说,当年东土战乱,民不聊生,得菩萨托梦,知西域有沃野千里,故才背井离乡,率众而来。
菩萨?
你想到了那个动辄扔杖杀人的和尚。
他,在算计什么?】
…
【第五百五十年,一百多年过去。
山下的高昌国,得你日日诵经之助,年年风调雨顺。
城中佛教大昌,塔寺林立,香火燎天,好似净土一般。
这一日,有僧骑马而来,欲去西天求取真经,教化众生。
国主大喜,办七日七夜水陆法会,礼佛持咒,辨法说经,布施众生。
这东土和尚年纪轻轻,却精通佛法,与国中高僧大德辩经,一一得胜,举国敬仰。
法会后,国主欲留此僧长居,不允,乃辞。
临行前,得知高昌旧事,他便独自上了巨虎岭,寻你论法。
你本不予理会,但捧钵诵经时,被其感知寻到。
你不言不语,冷漠以对。
怎知这和尚是个话痨,絮絮叨叨,没完没了。
从其幼年身世说起,事无巨细,颠三倒四,不像得道高僧,倒似个愣头和尚。
因见佛寺藏污纳垢,僧众五毒俱全,勾结官匪,荼毒信众,故欲西行求取真经,正本清源,教化众生。
一路山精野怪猖狂,匪盗贼寇横行,艰险重重,多得菩萨保佑,出手庇护,方得平安至此。
他本肉体凡胎,手无缚鸡之力,心恐神惧,十分害怕,屡生放弃之念,但为取真经,重塑佛门,一直咬牙坚持。
你见其心如赤子,满目热忱,终是开口提醒,流沙河中有巨妖,法力无边。
他坦言,西行路上处处皆险,幸有佛祖保佑,菩萨相护,一路顺遂,此河中妖虽恶,当以佛法降之。
他赠褪色僧衣一件,乃其旧时所穿,遂辞西去。
你踞山眺望,见高昌国主率众送行,一送再送,终至流沙河畔。
那和尚祭起一片菩提,飘叶渡河,行至半途,却遇惊涛骇浪。
有妖出水,赤发蓝面,声如洪雷,凶神恶煞。
言其恭候多时,便一杖打杀那和尚,食肉饮血,掌吐妖焰,炼颅为珠,挂于胸前,复入水中。
一代高僧死于妖口。
生前深信之佛祖、菩萨、罗汉等,皆冷眼旁观,未出手相护。
可叹可笑。
伥鬼愕愣,问你菩萨为何不救?
你垂眸,默然不语。】
【第五百五十一年,国主目睹东土和尚惨死,心生动摇。
又见国中僧侣众多,国力日衰,百姓只知菩萨,而不知国主,欲行灭佛之事。
事败,被僧众追击,杖杀于山神庙前。
后改国为寺,勒令百姓皆入空门,男为僧,女为尼,严守教义,不事生产,不持金钱,不得淫色。
又大开国库,尽取所需,日夜法会,布施礼佛……】
【第五百五十三年,国库亏耗一空。
大饥,求天不应,求佛不灵,乃相食,国灭。
伥鬼怒,发愤懑之言,说佛门道貌岸然,看似慈悲,实则歹毒狠辣,害国灭族,罪大恶极。
其言未尽,便有一点佛光落下,似火烧油,令其哀嚎七日七夜,方才魂飞魄散。
你漠然不语,只将那旧僧衣叠好,藏于庙中。
裂身放血,捧钵诵经,一日往昔,口念——
阿弥……陀佛。】
第313章 推演:流沙河,黄风怪,九世取经人(下)
【第五百六十五年,十多年过去。
又有流民自各地迁徙而来,或为战乱,或因天灾,或因苦徭,据了高昌旧地。
新佛落座,旧寺新颜。
黄土白骨之上,繁华渐复。
你冷眼旁观,每日捧钵诵经,送雨泽土。】
…
【第五百八十五年,又是二十年过去。
山下新来的流民,于旧地之上另起繁华。
聚族,开国,立教,上山献祭祈愿,一如当年。
他们大部分来自东土,文字一脉相承,继承了“高昌”国名,以新旧区分。
春花秋月,香火鼎盛,好似往日再来。
你藏巨虎岭中,不与之接触,只漠然旁观。
看他起大寺,等他寺塌了。】
…
【第六百年,有和尚东来,欲西行求取真经。
其于城中宣法,字字珠玑,振聋发聩,国中诸大德无有不服,称其为佛子再世。
国主赠七宝、袈裟、锡杖,欲留他长居,册为国师,以奉左右。
和尚低眉,言此行西去,为求真经教化众生,岂可因荣华富贵,而忘初心?
国主心悦诚服,乃率百官送行。
知城外绝岭,有山神灵验,佑风庇雨,和尚临行前上山寻你论道。
你避而不见,却因诵经泄了气息,终被其寻至。
你才发现,这和尚与五十年前那西行取经人,竟是生得一模一样!
眉心一点朱砂,吐露佛光如蝉。
他说与你似曾相识,当属有缘,便打开话匣,絮絮叨叨,没完没了。
又是个话痨。
说幼年经历,说寺中见闻,说西行路上的妖魔鬼怪……
语气神态,皆与五十年前那和尚,一模一样。
都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可你觉得,眼前这人,便是当年那人。
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
月上中天,和尚兴尽乃辞,留赠褪色僧衣一件,为其亲手所缝制。
你手捧僧衣,犹豫再三,终是道出五十年前取经人之事。
和尚说,既有佛祖保佑,各路菩萨相护,如何会葬身妖腹?
你想起惨死的伥鬼,冷笑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