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啥祖宗,都是我编的 第12节

  周仁敬跟着又道:“其二,于大阵核心,兴建一座学院,名为同修,广邀大贤,讲授圣皇仁德、仙朝法度、人伦纲常,使罪民修心养性,明辨是非。”

  角落里的考评者们听得目瞪口呆。

  还可以这样?

  定波君、正霜君则微微皱眉。

  周仁敬则抛出了最后一策:“其三,学院之中,立下规矩,能诵经万遍者,记小功;著百篇善文者,记中功;引正气入体、身心归顺者,记大功!功绩若足,即可脱去罪籍,成为仙朝良民!即可洗脱罪籍,晋为仙朝良民!优异者更可擢为同修院助教,永沐圣光!”

  满座哗然!

  周仁敬最后朝着曦瑶公主深深一揖,语气诚恳:“此三策乃煌煌正道,五年之期,何愁人心不归?”

  “妙!妙极!”陆小侯爷大笑,折扇“啪”地一收,“周兄此策,正合圣皇教化四方的圣训!同修院更是开千古未有之先河!”他转向曦瑶公主,“公主以为如何?”

  曦瑶公主蹙起眉头,思索起来。

  定波君沉声道:“千里大阵耗资甚巨,恐耗尽封邑百年积蓄,更遑论维持阵法运转所需,以及延请大贤的代价。况且,各方积怨已久,恐怕院墙未立,便已血流成河,再者说来,区区诵经著文,岂能化解深仇?”

  “定波君此言差矣!”周仁敬从容反驳:“君上只见眼前耗费,却未见万世之功,初始投入虽大,待成定制,消耗自减。”他转向公主,郑重一礼,“圣皇最重文教,殿下若开教化先河,必得圣皇青睐,在众皇子公主中脱颖而出,声望无两!”

  定波君听得此言,面露迟疑之色。

  灰袍老者正霜君沉吟片刻,道:“周道友此策,当真气魄宏大,虽耗费不小,但若得大阵、大贤相助,纵不能教化十万,三万人当无问题。”他的声音略显低沉、沙哑。

  “正霜君果然见识不凡!”陆小侯爷朗声笑道,然后看向公主:“曦瑶妹妹,本侯愿倾力相助。陆氏有三座灵矿,家父又与文渊阁诸位大贤交好!只要你应下道侣之约,明日便有十万灵髓送至听风城!日后延请大贤,亦非难事。”

  听得此言,众考评者中有人愤然,有人艳羡。

  那可是十万灵髓啊,足以支撑中型门派百年用度!

  曦瑶公主面纱轻动,眸光掠过众人,最终停在陈清身上。

  “陈虚,你可有建议?”

  “嗯?”

  陆小侯爷眉头一皱,折扇骤合,打量着陈清:“你?”

  满座视线瞬间聚焦。

  陈清沉静以对,心如明镜。

  眼下局势微妙,这陆小侯爷咄咄逼人,令人很是不快,而周仁敬之策看似堂皇,实则暗藏隐患,若依言施行,曦瑶公主必陷于陆氏掌控。

  连公主都沦落为陆府附庸,自己就更不用说了,就看陆小侯爷方才对自己的态度,怕是连回玄狱都是最好选择了,还如何在梦中捞取好处?

  既如此……

  陈清上前一步,道:“周道友之策,立意虽高,但耗费巨、变数多。”

  “哦?”正霜君瞥了他一眼,“你真有何良策?这考较的是治世之策,非修行天赋。”说罢,此老又瞧了曦瑶公主一眼。

  “大言不惭!”陆小侯爷冷笑一声,“周兄之策已是上上之选,你一个无名之辈,敢妄加评判?”

  陈清不卑不亢,毫不畏惧的道:“良策与否,不在言辞华丽,而在切实可行。”

  迎着众人目光,他踏前一步,向曦瑶公主道:“这十万民众,本就是作乱被抓,想让后续再无纷乱,本就不现实。所以无论何种策略,都应做好疏导混乱的准备,该压就压,该镇就镇,不该畏惧混乱,若因此束手束脚,则无成事可能。在此前提之下,破局之要,则在于分权散势,化力为国!”

  “分散?”陆小侯爷眉头微挑,“这不还是散于各处,埋藏祸根的老路?”

  陈清摇摇头:“是分其权、散其势、化其力!”

  跟着,他不等旁人再问,就主动道:“要点有三。”

  “其一,分等制衡,罪民中的修士头目严加看管,工匠能者则各归其用,至于老弱妇孺便另作安置,分等而待,令其上下相制,自生嫌隙,若有作乱,可分等处置,鼓励检举。”

  “其二,化整为零,打散团伙,发往新拓之地、瘴疠未开之域、或是新辟的灵田矿区,每处不过千人,与军民混居,有兵马镇在侧,从而以正卒监罪囚,以良民化恶念,令他们开垦殖民,戴罪传法。”

  “其三,十万罪民,便是十万劳力,可修路、筑城、开矿、拓荒、疏通河道、加固边防!”

  顿了顿,他朝曦瑶公主拱手道:“公主可请朝廷给你赎罪赦免之权,而后宣称,劳作三年无过者,可减刑脱籍,立功卓著者,能赐田为民!不过,过程中所获矿产灵谷当尽归国库,也因如此,那监管、迁徙、安置所耗,也当由国库承担,此差乃是仙朝指派,总不能只给差事,不给配套和助力吧?”

  简单几句,陈清便将主张叙述了一遍,都是他前世时与人键上论道的内容,讲究一个分权制衡,以工代赈,但这仙朝似是颇为古老,加上人道崛起不久,可能根本没经历过人道王朝的权术尔虞,重超凡而轻术势,一众修士怕是根本就没往这个方向想过。

  但仔细一想,倒也正常,若能以力破巧,谁又会去弄些繁琐的策略?

  只是,在资源有限、权柄受制之时,这些个巧思之谋,却可另辟蹊径。

  对比周仁敬之策,最关键的就是……省!

  省钱、省资源、省特效!

  待他言语落下,陆小侯爷脸上的玩味之色早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凝重与深思。

  周仁敬眉头紧锁,目光在陈清身上反复打量,仿佛刚刚才看到他一般。

  曦瑶公主那双清冷的眸子深处,似有冰湖乍破,泛起涟漪。

  她身旁的定波君与正霜君,更是交换了一个震惊的眼神。

  “好个分权、散势、化力!”

  过了一会,陆小侯爷打破沉默:“此策,条理分明,深谙制衡与驱策之道,但还是那个问题,叛乱修士、罪臣之后、视我人族如仇寇的异族,会为了区区脱籍、薄田,就甘心做牛做马?况且,三年、五年之后呢?”

  “人皆畏死逐利。”陈清早有准备,当即道:“问道者,谁甘为矿奴?有能者,又岂能不自救?我在玄狱时,虽被镇了修为,尚且不甘于牢狱之中,想着脱困之事,周围之人也是如此,这群罪民亦然,此人之常情。”

  “慎言!”定波君马上出言,目光扫过在场众人,警告道:“陈君这话此乃类比,不可妄传!”

  陈清会意,话锋一转:“所谓围城必阙,他们原本觉得没了活路,憋着一口气就跟人拼了,但若知晓活命之机尚在,上升通道依然存在,自然有人动摇!”

  正霜君忽然道:“怕是只有少数人动摇。”

  陈清回道:“哪怕只有一个,也要着重嘉奖,广而告之,再着人暗中对比,说归顺了好处多少,负隅顽抗何等凄惨,甚至推动归顺者成家立业,旦有屋舍、产业、子嗣,便有了软肋,谁还会铤而走险?”

  众人听到这话,既觉巧妙,又暗自心惊,惊觉此人对人心的拿捏简直细致入微,实在是个心机深沉之人啊!

  陈清若知他们所想,怕是大呼冤枉,自己这点计策算个啥,前世网上键修,哪个不是信手拈来、头头是道?自己的本质,实乃赤诚之人。

  “确有道理。”陆小侯爷此刻表情已然郑重。

  “不愧是统兵征过西荒洲的!”定波君则抚须而笑,“我家公主麾下,还是有才的,这人还是老夫我招揽的,老夫在玄狱一眼就看出小友非池中之物!”

第15章 一粒丹入口

  那日能选中陈虚,分明是公主钦点!你差点把人放过去了!

  听得定波君之言,在场知情人暗自腹诽,但很快又都聚焦到了陈清所提之策上。

  “陈虚之策是借势用力,以利导之,暗合道法自然之意,而周仁敬之策,则是以超凡伟力强行扭曲人心!其实各有侧重,但咱们毕竟不是朝廷,负担不起太多的消耗!”

  周仁敬自是听得到,先是面色不愉,但思索片刻,又叹了口气:“比起我的计策,陈道友的这个法子,耗费更小,无需大贤、大能,寻常的兵卒便可执行,确实更便于施展。”

  陈清见对方谦虚,也客套起来:“以德服人者王,以力服人者霸。周兄此策,既用德,也用力,乃是王霸之道啊!”

  “……”

  周仁敬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

  “何止是安置罪民?实乃治世安邦的阳谋大道!”陆小侯爷则一拍座椅扶手,霍然起身,“借力打力,以利驱虎,直指人心根本!”

  他自怀中取出一枚非金非玉的赤色令牌,屈指一弹,令牌化作一道赤光,落入陈清手中。

  “此乃赤火令,持此令者,为我陆氏座上宾!方才多有得罪,以此赔礼,亦算交个朋友,他日你若要离开听风城,陆氏大门,永为君开!”

  定波君闻言,脸色一变:“小侯爷,你这话……”

  陆小侯爷不等其人将话说完,就长笑一声,衣袂翻飞间已飘然离去。

  来时锋芒毕露,去时却云淡风轻。

  周仁敬也不意外,冲着曦瑶公主与陈清等人拱手,道:“今日收获不小,日后再来拜访。”说罢,又忍不住看了公主一眼,才与三名侯府随从一同离开。

  几人一走,厅内紧绷的气氛为之一松。

  曦瑶公主未对陆启远的离去多言,反而道:“今日考较已毕,尔等所见所闻,皆属机密,不得泄露。”

  “遵命!”众人心头一凛,齐声应诺。

  “且退下吧。”

  转眼间,偌大的厅堂内,只剩下曦瑶公主、定波君、正霜君,公主身后的两名女官青鸾、影鹞,以及……陈清。

  曦瑶公主的目光落在陈清身上。

  “陈虚之策甚妙。”公主声音少了几分疏离,“定波君,正霜君,你二人以为如何?”

  定波君抚须长笑,声如洪钟:“分而治之,以利驱之,以威慑之,乃阳谋王道!属下以为,当立即以秘符,将此策要点连同陈虚之名,一并呈奏玉京!”

  正霜君微微颔首,枯槁面容上难得露出一丝波动:“细则尚需推演,务求滴水不漏,方能堵住朝中悠悠之口,更要防人从中作梗,此策既出陈虚之手,后续推演,他当为主力。”

  “军国要务,当由诸位定夺。”陈清闻言婉拒,政治虚名要之何用?修行才是根本,人前显圣,是为了当场变现,落袋为安。

  “你果然更醉心于修行。”公主似是看出了他的想法,“既如此,待商定细则,便以秘符呈奏父皇,等此策施行些时日,有了结果,当有赏赐下来,到时候定少不了你的。”顿了顿,她话锋一转,“献策之功,我亦当赏。陈虚,你想要什么赏赐?功法?丹药?还是脱罪?”

  厅内骤然一静。

  陈清早就等着,因此并不客气:“我有三请。”

  “讲。”

  陈清便道:“其一,我欲研习丹青之道,请公主赐下相关典籍、图谱,我还在闲暇时临摹揣摩。”

  此言一出,众人皆是一愣。

  修行之人,求功法、丹药、法宝者众,求丹青这等“小道”的,实属罕见。

  曦瑶公主却未追问,颔首道:“允。青鸾,将府中收藏的丹青典籍选出几个,并上品笔墨纸砚一套,赐予他,再拿着本宫的名帖,拜访城中丹青大师,请他们传授心得。”

  “谢公主!”陈清一喜。

  这梦中观想图的神韵,若能在现实中以丹青之法描绘其一二,对大螯、小鳐的修行,乃至他自身功法推演,都大有裨益!

  “其二,我已将《太岳通天诀》修至瓶颈,可有能调和五行、凝聚五行灵气的丹药,辅助提升?”

  这才是实质好处!

  璇玑棋院与海渊观的威胁如芒在背,他必须尽快提升现实实力!

  梦中凝练的灵气有十分之一可反馈肉身,看似不多,但聚沙成塔,只要多多积攒,必然可观。

  但更重要的是,太和之气能反馈给梦外肉身,那五行灵物的精炼之气呢?

  若五行精炼之气,也能反馈梦外肉身,岂不是省去了搜集五行灵物的苦功和时间?

  “你倒是真不客气。”定波君摇头微笑,若是旁人,这一连两个请求,他会觉得欲壑难填,但现在怎么看陈清怎么顺眼,便觉得这是不拘小节,不见外,真性情。

  曦瑶公主则已开口:“允。正霜君,取九窍丹。”

  灰袍老者正霜君默然点头,袖袍一拂,一个温润的羊脂玉瓶已悬浮于陈清面前。

  瓶塞微启,清香瞬间弥漫开来,闻之令人精神一振,周身毛孔都仿佛舒张开来。

  陈清双手接过玉瓶,入手温凉,扒开塞子一看,但见一粒龙眼大小、通体浑圆、闪烁着九色氤氲霞光的丹丸躺在里面,丹丸表面有九窍吞吐灵气。

  正霜君道:“此乃九窍通脉丹,集九种五行灵粹,辅以三十二种名贵药材,炼制而成。”

  “谢公主!”他再次深深一礼。

  曦瑶公主则问:“第三个呢?”

  陈清坦然抬首,道:“此番献策只为报恩,乃是感念公主脱困之恩,若此策侥幸得圣皇垂青,我却不想牵扯太多,只想继续在山间别院静心修行。”

首节 上一节 12/16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