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唤神话之万古一帝 第1002节

  “额……”李不悔愣住了。

  这个回答是她没有想到的。

  她就那么呆呆的看着孝懿太妃,感激之中又带着不确定。

  而这时,孝懿太妃收起手帕,一手将李不悔的左手抓了过来,另一手附上,紧紧的握住,然后认真的看着李不悔,道:

  “我们也不知道青忧身在何处,又何时归来。你把泰儿培养的很好,这些年主持未央宫又是如此尽善尽美,你无愧于自己,更无愧于陛下,所以,你没有错。”

  “可……可是……”李不悔还想要说什么。

  “如果陛下给了你名分,也不会有今天的这些。亦或者,陛下一早就明确了帝后之位不移,青忧终有一日归来,也不至于今日。是陛下疏忽了,也是陛下误解你了,孩子。”孝懿太妃又道。

  这话说的很直接,也说到了李不悔的心里。

  放眼天下,也只有孝懿太妃能这么说,敢这么说了。

  但。

  李不悔还是摇了摇头,道:

  “不,不,陛下没有错,是我私心过重了,我不应该这样的,我……”

  “不悔,你听哀家说,陛下这些年太专注于布局中土世界的战略了,他是人,不是神,他也会有疏忽的地方,但这关系,等陛下回过神来,了知一切,他理解你的苦衷的。”

  “这些年,汉土朝堂动荡,人心多有浮躁,若是没有你,谁也不知道今日的长安会是什么样子。”

  “另外,青忧归来是好事,她不是你的敌人,而且哀家也知道,青忧不会久留汉土的,这里还是需要你,需要泰儿。”

  孝懿太妃可谓是言之已尽了。

  没有任何的保留,也没有任何的偏袒,说的都是心里话,也是她这个位子应该说的做的。

  到底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李不悔不住的点头,似乎大梦初醒。

  是啊。

  帝后不是她的敌人。

  她真正想要的,也从来都不是帝后之位,而是希望泰儿不要被过于冷落了。

  国朝的未来不在汉土,而是在中土世界,而李不悔也心知自己不会去往那里了。

  帝后此番回归,也不会留驻太久,终究还是要回归中土世界。

  但,汉土毕竟是汉土,是国朝的根基。

  这里需要一个值得陛下绝对信任的人来主持着一切,毕竟是皇权天下,到底还是宗亲第一。

  所以不管泰儿能不能成为太子,只要他不让陛下失望,那他就是陛下唯一的选择。

  而这时期,最忌讳的就是动作太多,反而惹怒了陛下。

  李不悔终究是彻悟了。

  她看着孝懿太妃,万分感激,也万分庆幸,庆幸时局之下还有太妃在此。

请假一天

  明天更新,这几天太忙了,望见谅。

  晚安,好梦

第1145章 求一个体面

  不管这些年太妃如何的一步步淡出朝政视野,但太妃终究是太妃,不只是地位身份。

  当年陛下年幼,皇室垂危,也全靠着太妃一手支撑着啊!

  此时此刻。

  孝懿太妃紧紧的握着李不悔的手,终究是露出了舒心的笑意。

  其实来之前,太妃就已经想的很清楚了。

  这些年虽然人在并州,远离朝堂,但对于长安的关注却从未松懈过。

  因为不敢怎么说,她都是这个帝国唯一的太妃啊,有些事情必须要她来平衡。

  孝懿太妃对于李不悔本来就没有什么偏见,相反,她一直都很心疼李不悔,而且两人之间的渊源也不低,毕竟是国柱之女。

  只是,这件事上,太妃并不是为了偏袒某个人。

  她的立场十分清晰。

  那就是,皇室稳固朝堂稳固才是第一位。

  眼下青忧马上回归,陛下态度又是如此的鲜明无比,仿佛只要李不悔稍稍过分一点,就绝不轻饶。

  但。

  只要李不悔就此退让了,然后就一切风平浪静了吗?

  根本没这么简单!

  李不悔一旦退让,朝中的元老派一旦失势,立马就会有人趁着这个平衡被打破的时间点跳出来搞事情。

  权谋争斗之中,从来就没有什么退让之说,退让就是落败。

  不可能会有握手言和,你退一步,对面势必会进一步,进一步就会扩大优势,然后只会不惜一切代价的彻底将退让的那一方踩死!

  而这,却恰恰是太妃最不想看的。

  所以啊,现在李不悔弱势了,哪怕太妃和帝后之间的渊源再深厚,她也必须站在了李不悔的这边,去巩固新的平衡!

  李不悔是不可能升任帝后的。

  但赵安泰也绝不能因为李不悔的这一次退让,而后彻底失去未来话语权。

  新臣派锋芒毕露,元老派迂腐保守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但这种新老交替绝对不能大考阔斧的来。

  当然了。

  太妃刚刚说了不少陛下的不是。

  那是因为只有她敢说,只有她有资格说。

  但话说回来,陛下真的做错了吗?

  也不是!

  陛下的意志是绝对没错的,老臣肯定是要为新臣让步的,只是陛下太过于强势了。

  最重要的是,以陛下当今的威望和手段,他完全可以如此肆无忌惮的强势,可以秋风扫落叶般大刀阔斧的革新的。

  没人敢说笔下的不对。

  也根本动摇不了汉土的根基和长安的朝局。

  甚至从长远意义上来说,这是绝对的利大于弊的,只是,有些人会被过分的牺牲了。

  那些个元老们会无情的清退,甚至牛马一生却到头来落了个身后骂名。

  陛下不会顾及他们,也没必要顾及他们。

  但。

  太妃不行。

  她对朝中老臣是心存一份感激和怜悯的。

  如果可以,她希望陛下能仁慈一点,能宽厚一点,能人情味多一点。

  而这,也正是太妃这一次回京的最大使命。

  总之一句话,长安不能乱!

  车子不急不缓。

  过长安中轴大街朱雀大道,入承天门,最后进入了未央西宫。

  一路上,孝懿太妃唏嘘感叹。

  毫无疑问,她十分敬畏陛下,也万分感叹陛下的功绩,大汉在这短短二十多来取得的成就,是过去近千年都无法比拟的。

  这个盛世太伟大了,伟大了颠覆了所有老派的认知!

  回归西宫。

  李不悔将未央宫的掌权之位让出了,大小事宜全部请示,孝懿太妃也不推诿,这个时候需要她的声音。

  下午。

  一道懿旨发出。

  长安诸部司所有一品以上大员全部出席在了未央西宫。

  孝懿太妃借着部署迎接帝后的契机,提了几句言外话,说的不算明显,但也是实实在在的肯定了李不悔这几年的功绩和长安老臣们的劳苦功高。

  这显然是一种态度的明示。

  基本上是将这些日子以来并不明朗且人心惶惶的长安朝堂定了个基调。

  有人欢喜,有人庆幸,也有人心有不甘。

  但,这就是朝堂。

  入夜。

  西宫设宴。

  李不悔领着赵安泰,许心甜带着赵安平,唯独乌庭芳孤单一人。

  到底是三代同堂,皇族帝王家也是一样,孝懿太妃很高兴,尤其是赵安泰一口一个皇奶奶的喊着,笑的那叫一个慈爱啊。

  用膳之前,西宫临时安排了远程视频通话设备,连线上了远在中土世界的赵元开。

  一顿饭吃了两个小时,热热闹闹。

  有些落寞和不太融入的乌庭芳不禁又在想,自己是不是也真的应该尝试着转化一下身份角色了。

  ……

  与此同时。

  宰相府。

  张居正身为内阁首辅,内治首臣,素来都是朝堂表率,尤其是陛下不在汉土的这几年,为官更是兢兢业业谨言慎行。

  他的生活素来简朴。

  但今晚,却破天荒的吩咐府内后厨多备了几个菜,还拿出了存了好几年的老酒,自酌自饮的时候还来了几句戏腔。

  下午在未央西宫的时候,他听到了孝懿太妃的那些话,就等同是吃了一颗定心丸了。

  他知道太妃回京是为了什么。

  也知道那酝酿已久似乎要席卷整个朝堂的大风浪就此消融了。

首节 上一节 1002/16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