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唤神话之万古一帝 第249节

  西凉有所托,盛世亦可期!

  “宣猛将军,这身后的两万西凉军……本王就交给你了!”

  李河图托着陈庆之的手,一声沉叹!

  话音落。

  李不悔立定站直,面色肃穆。

  而后单膝叩地,娇喝道:

  “末将李不悔,参见宣猛将军!”

  身后两万西凉兵甲胄之声簌簌,而后齐齐叩跪在地,震声吼:

  “西凉军,参见宣猛将军!”

  “快,快快请起!”

  陈庆之赶紧将李不悔扶了了起来。

  他知道,镇西王这是把西凉军交托给他了。

  但……

  西凉军终究是西凉军,国柱军魂所在,其目前最合适的统帅,还是镇西王之女李不悔。

  “不悔,西凉军还是由你统帅,此战听我本将调遣即可。”

  “镇西王,关外风大,赶紧入关吧。”

  陈庆之躬身一让。

  李河图却突兀的怔在了原地,久久没有起步。

  自十五岁那年出长安,入西凉,戎马半生四十多载。

  李河图曾西征踏破楼兰,北攻立旗漠北昆丁山,但唯独没有后退迈过壶口关……

  “罢了!”

  “一生至此,虽愧犹荣!”

  李河图一声长叹,迈开步子,入了壶口关。

  关内官道。

  数万凉州父老齐躬身,谢国柱!

  天明时分!

  白袍军统帅大营。

  李河图选择了退居二线,担任军师参谋,尽最后一分余力。

  一张地图摆在了桌案之上,陈庆之紧锁眉头。

  “王爷,你是戍守西凉数十年,对于蛮族最为熟悉,请王爷估测一下,蛮族二次联军反扑到底会是什么时候?”

  陈庆之恭敬请教。

  李河图略作沉思之后,走到了地图之前,道:

  “天门关一战,突厥高昌部和匈奴的浑屠王部几乎覆灭,他们二次反扑只能从国庭调兵,最快也得七日时间!”

  “而今日,距离天门关一战已经是第六天了”

  陈庆之点头,沉思片刻之后,道:

  “陛下料算,突厥和匈奴的二次反扑会出现内战,入西凉之后,会决出胜者,然后入主中原!”

  “他们急速调兵,后勤补给肯定跟不上,如今又是入冬之时,看这几日的天色,关外初雪也快了,他们唯一的出路就是进入中原掠夺!”

  “没错!”

  李河图颔首,继而道:

  “一旦大雪覆盖关内关外,蛮族的骑兵就无法再战,所以谁在二次反扑之中占据了上风,就拥有一个冬天的休整时间!”

  “他们以为大汉无强兵,破了西凉就能直入长安!”

  讲到这儿,李河图深深一叹:

  “陛下如此深谋远略,真是让本王钦佩不已啊。”

  “陛下确是料事如神,内乱几战,可是让末将钦佩无比啊!”陈庆之由衷叹道。

  一边,李不悔微微一怔,黯然神伤。

  李河图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突然问道:

  “对了陈将军,那骠骑将军你可音讯,他只带了五千骑兵和一日的口粮孤军杀入大漠,本王怕……”

  “陛下用人从未有误,那骠骑将军得誉勇冠三军才绝千古,他……他应该不会有事的!只是音讯什么的,本将这里也没有!”

  陈庆之回道。

  两人对视了一眼,担忧之神色极为明显,只是不好明说。

第271章 谗言进谏(1)

  长安。

  关雎宫。

  赵元开昨夜批阅奏章直至深夜。

  乏了之后,直接移驾关雎宫,青忧侍寝。

  今日是五日一上朝的日子。

  五更天的时候,赵元开就已经醒来了,看着枕边的美人睡得正香,赵元开没有打搅。

  冲着侍女们摆了摆手,移步偏殿更衣。

  龙袍是内监们从金龙殿呈送过来的,一众宫女内监跪在关雎宫外,排开了几百米。

  太极殿。

  赵元开登上九五之位时,文武朝管已经候在了太极殿外和承天门之间的广阔广场之上,三千卫戎司布控四方,威严肃穆!

  随着基本盘的确立和国朝的稳定,以及赵元开的功绩和政令的深入人心,汉室皇权之威严正在显露恢复!

  这未央宫总算是有了国朝帝宫的模样了!

  “宣文武百官上朝!”赵元开龙袍一甩。

  殿前太监一声高呼。

  不一会儿,文武百官进入太极殿之内,匍匐跪地,叩行大礼,高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爱卿平身。”赵元开摆手。

  龙袍帝冠之下,赵元开的脸色有些沉郁,但威严不减,帝威浩荡。

  这几日算是国朝最为动荡不平的时期了。

  赵元开冷冷的看着殿下众朝官,道:

  “先从六部开始。”

  话音落,户部尚书躬身踏出,老脸之上尽是振奋和敬畏,呼道:

  “陛下,臣有事启奏!”

  “准奏!”赵元开点头。

  “启禀陛下,清丈田亩法令推行之后,中州治下实行了了新税法摊丁入亩,让百姓的赋税大大减轻,各地人口出现激增情况!”户部尚书说道。

  这话一出,不少朝官顿时一愣。

  人口激增?

  这怎么可能?

  土地和赋税制度的大革新,却是福泽万民的仁政,但这才刚刚推行下去,人口怎么可能顿时间的剧增呢?

  老太傅孙庆年赶紧躬身站出,道:

  “尚书大人,你这话是否有些欠妥,莫不是想以谗言讨陛下的开心?摊丁入亩均田到户确是古今罕见的仁政大计,但眼下才刚刚推行,哪来得人口剧增?”

  “是啊,尚书大人,你不可能谗言进谏啊!”

  “说的不错,我等做臣子的,可不能懵逼陛下的耳目啊!”

  不少朝官自觉站出,加以驳斥。

  赵元开脸上的笑意渐浓。

  看得出来,国朝吏治风气确实在好转。

  “莫要怪户部尚书,他说的没错!”

  赵元开大笑摆手,而后,道出了这话背后的真正实情。

  “摊丁入亩之后,取消了人丁税,那些曾经为了逃避人丁税而不敢登记户部的庶民一下全冒了出来,当然人口剧增了!”赵元开笑道。

  户部尚书刚刚被吓得不轻,一听这话,顿时对于当今陛下佩服的五体投地啊!

  他叩拜在地,高呼道:

  “陛下圣明啊!”

  “正是因为人丁税的取消,让那些不敢登记户部的庶民们都站了出来,眼下中州各地登记在册的庶民人口一下子激增了三分之一!”

  “他们现在对于陛下的天恩万分感激,均分土地之后,各个干劲十足,纵使这入冬的时分,每家每户都在日夜修整农田!”

  其实登记户部人口爆发,早在赵元开的料想之中。

  当初刚刚穿越过来之时,他看了不少的资料,发现这个异世九州大汉明明疆域不小,而又高武世界,但国朝人口却只有仅仅一百来万。

  冀州物阜民丰,人口足有一百二十多万。

  而中州乃是国朝首都,天子脚下,疆域明明跟冀州差不了多少去,却只有百万左右的子民!

  后来一翻税法,赵元开就明白了。

  华夏历史之上,一条鞭吧的推行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但真正说得上是大大减轻税赋让人口大爆发的,还是摊丁入亩的出现!

  摊丁入亩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取消了人丁税!

  而那些复杂且苛重的赋税之中,最大头的就是人丁税,俗称人头税。

  很多苦民为了逃避这个人丁税,就直接躲避起来,成了黑户。

  但现在!

  摊丁入亩之后,人丁税没了。

  均田到户又是靠着人口来分田,谁家的人口多,均分到底的田亩就越多了!

首节 上一节 249/16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