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唤神话之万古一帝 第385节

第434章 帝王之道

  “说!”赵元开没有回身。

  “启禀陛下,西夏军已经侵吞到了益州汉郡,贼首西夏国师叶庆天已经入住汉郡,遍布蜀西和益州郡的西夏兵、武极宗弟子,正在大规模的齐聚汉郡!”

  “汉郡距离汉水只有七百里的距离,若是西夏日夜不停的行军,两天两夜就会能抵达宁康渡口!”

  “不过……”

  孙心武讲到这儿,迟疑了片刻。

  “不过什么?但说无妨!”赵元开沉声道。

  “不过从锦衣卫的情报分析来看,西夏军应该不会那么着急的北上,因为他们这一次全面出兵的速度太快,后勤粮草还没有跟上!”

  “反王赵章光倾国而出,举兵三十万,基本上把整个益州的粮食储备全部搬空了!”

  “此外,锦衣卫在协助益州庶民流逃的时候,将所有不能带走的粮食和物资全部一把火烧光!”

  “所以,微臣认为,叶庆天侵吞汉郡之后,不会在第一时间挥军北上!”

  孙心武认真的分析道。

  他说的很有道理,而锦衣卫南镇抚司这一次也算是彻彻底底的发挥了主动性。

  西夏国这一次的入侵,是沿着整个蜀西的三百里边关防线全面横推下来的,来势极为凶猛。

  他们并不是粮草先行,而是大军先行。

  所以,他们进入蜀西第一步策略就是烧杀抢夺,取食于汉。

  但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赵章光这一次太疯狂了,为了能支撑百万大军的攻势,将益州这几十年的家底全部掏空!

  后续的锦衣卫做的更绝,能带走的就带走,不能带走的就一把火烧了,连根鸡毛都不留下!

  西夏国毕竟不是游牧的蛮族。

  他们从某种层面上来说,跟汉南极为相似,以步卒军为主力。

  打这种快速的入侵横推战对他们来说,根本不占优势。

  “朕知道了。”

  “你将这些密信送到了岳飞陈庆之那里,让他们集结在统帅大帐,朕稍后就到!”

  赵元开淡声道。

  孙心武领命而出。

  高台之上,赵元开依旧负手而立,紧锁着眉头。

  他还在回味着整个大汉国朝这近百年来的格局变化,回首先皇的一生。

  其实先皇做的挺多的,只是局限性更多。

  这种局限性说白了就是历史的局限性,时代的局限性,以及个人的局限性。

  就好比当年册封李河图之际,

  那时候的李河图正值巅峰,二十万西凉军是最精锐强盛之际,完全可以一举平定了汉南四王!

  但,先皇没有这么做。

  为什么?

  因为他不知道拿了四王之后,国朝下一步的路到底该怎么走。

  废除旧制的前提,是你必须有一套更加完善先进的新制度,能马上无缝对接。

  打破固有平衡的前提,则是你有绝对的自信去应对平衡被打破之后的混乱反噬,以及在短时间之内建立全新的平衡!

  就想赵元开临朝以来,所走的每一步都是严谨推演而出的,都是充分借鉴华夏五千年历史发展规律的!

  当然了。

  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那就是赵元开可调配的资源实在是太多了。

  千古名将能臣,无懈可击的大局观,还有本身天下第一的绝对武道实力!

  而这,才是真正的帝王之道!

  ……

  ……

  统帅军帐大营。

  赵元开驾临的时候,陈庆之等人已经围坐在一起了。

  圆桌之上,是一张最为先进完善的牛皮卷地形图,揽括了整个益州疆域。

  此外,足足近百份的情报密折摆在了圆桌之上,陈庆之等人在仔细阅读,而后传开!

  无论任何时代,信息永远都是第一位!

  “末将叩见陛下!”

  众人起身,叩跪在地。

  赵元开拂袖:“免礼!”

  而后,端坐正位,环视诸将!

  “诸位爱卿,西夏入侵益州已经过去五日了,现在正朝着汉郡集结,下一步就是北上!”

  “叶氏皇族的四十万金龙卫,倒是不足为惧,战力跟汉南的府兵没什么区别。”

  “但,天启山降下天启令,选出的武极宗弟子却是不容小觑!”

  “从汉郡以北的锦衣卫布控情况来看,西夏的斥候前探已经开始北上渗入,一天之后,他们就会得知宁康战场的最新结果,得知汉南三十兵归顺于朕!”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

  赵元开看着陈庆之和岳飞,沉声道。

  这两人似乎在赵元开来之前,就已经有所对策了,对视一眼之后,岳飞站了起来,躬身道:

  “陛下,末将和陈将军交换过看法,分析出两个战术!”

  “说!”赵元开微微蹙眉。

  “其一,便是火速出兵南下,直捣汉郡!从锦衣卫的情报来看,西夏国五十万兵力此时还是分散在益州以南,没有聚成规模!此时的汉郡,也不过才十五万的兵力!”

  “不过这方法太过于激进了,若是西夏兵死守汉郡,我等不能在短时间之内攻入城内的话,就会腹背受敌!”

  岳飞说道。

  “其二呢?”赵元开不置可否,问道。

  “其二便是按兵不动,静观其变!从情报分析来看,西夏国这一次前面入侵完全就是临时起意,根本没有充分的准备,他们的后勤补给存在极大的隐患!”

  “全线入侵之后,又分兵散入益州全域乡野,这根本就是反常之举,是犯了兵家大忌的!他们这么的原因只有两个,要么领帅之人愚蠢至极,要么就是粮草极度缺乏!”

  “而今益州几乎没有余粮,他们敢在境外如此分散兵力,分明是自断一臂,时间越久,他们就越被动!”

  “这其中,有一个绝佳的战略时机,那就是在西夏兵开始缺粮,但后勤粮草大军还尚未跟进的时候。末将分析,这个时机应该在五日左右!”

  这时,陈庆之跟着站了起来,抱拳作揖,道:

  “陛下,西夏国这一次乘虚而入,看似信心满满。但如今的时局发展已经全面出乎他们原本的预料!”

  “西夏国应该很了解赵章光,但一点儿都不了解天子师。末将认为,他们一开始笃定赵章光的百万大军会赢,大汉的内耗会是两败俱伤!”

第435章 想当然

  “但,他们万万没想到宁康奉阳两战结束的会是如此之快,尤其是宁康一战,天子师以少胜多,几乎没战损,还收编了三十万步卒!”

  “他们很快就会得知这个消息,得知陛下在宁康的言论,他们会始料未及,会恐慌,会自乱阵脚!”

  “所以末将认为,这一战我们不用急,时间越久对我们就越有利!”

  不愧是两位千古名帅啊!

  这一番分析下来,几乎将整个战局彻彻底底的吃透,分析推测更是一针见血!

  西夏全面入侵益州,这是发动国战!

  而对于任何的一场伐战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战前的准备和动员,最忌讳的就是贸然行动!

  到了国战层面,而且还是主动入侵的全面国战,就更不能临时起意了!

  陌生环境的适应!

  几十万大军横推出去之后的后勤保障!

  还有一切可能发生的异变、祸端,和时间线上的消耗……等等!

  这是一个绝对的、庞大复杂的、系统化的大工程!

  西夏是一个很特殊的国家。

  皇权治世,宗门摄政,真正的话语权全在那些不食人间烟火的天启山高人的手中!

  在赵元开看来,宗门永远都是宗门,小打小闹小视野格局的草头势力!

  尽管天启山的武极圣宗经过数百年的摸索和发展,西夏国建立了一套特有的、成规模化的秩序体系!

  但这个秩序体系在剥离了西夏国体之后,暴露出来的依旧是以武为尊的原始而野蛮的草头逻辑。

  视野单一,格局狭隘!

  宏观发展层面几乎是一塌糊涂!

  直白来说,宗门就是一个单向体系,只会向下抽血。

  但国朝大不相同,这是一个闭合的生态体系,是全方位反哺基层的良性秩序!

  生态体系对于单向体系的打击,那就是一场降维打击!

  至此。

  赵元开也不废话,直接拍板:

  “二位将军所言有理,不过,朕的战略是两者结合。”

  “白袍军和背嵬军休整一夜,明日一早便南下益州,稳步下推,拖着打!”

  “这一战,朕不但要耗到他们粮草告急,还要等到李存孝布下防线,霍去病横扫道浮城!”

  “另外,放点风出去,给他们上一盘开胃小菜。”

  赵元开冷笑。

  岳飞和陈庆之两人起身,抱拳作揖:

  “末将领命!”

  李不悔全程旁听,未发一言,只是心中震撼。

  从当初追随赵元开平定冀州之后,一路走来,她学到了太多太多了的东西。

首节 上一节 385/16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