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唤神话之万古一帝 第489节

  雄霸从东荒禁地传来了数封密折,慕容无天终究是认了命,顿悟了。

  不太聪明的慕容流萤依旧是老样子,人憨憨,心不坏,天姿国色天选后人,说来说去还是一个命好!

  礼部和太常寺依照旧礼举行一系列的祭祀大礼,祭天,祭祖,祈福。

  天武五年,一个注定要记入史册的一年,就那么过去了。

  这是大汉帝国最为动荡不安的一年,也是天武帝横空出世的一年,更是继往开来启盛世的一年!

  这一年有太多的感动,太多的热血,太多的不可思议!

  这一年,终究是过去了!

  年夜守岁,长安五十万子民自发上了街头,辞旧迎新的那一刻,国钟荡响,万民欢呼!

  太和殿大宴,长安文武朝臣齐聚于此,史册记载,帝上甚悦,大醉。

  是的,这一夜的赵元开是真的喝醉了。

  大汉的酒度数并不高,最负盛名的杜康在口感和度数上都无法跟前世的地球相比!

  而一身修为臻至超凡六品的赵元开,想要喝醉,其实并不容易。

  但,依旧是醉了!

  酒后登高台,举杯邀青天,赵元开是从未如此的放松畅然过。

  来这个世界一年半年了,开局起点很高,上来便是帝主,只可惜权臣祸乱朝纲,江山社稷崩塌欲倾,而自己形如傀儡!

  但好在系统激活,好在自己的谋智心术不赖,用了半年时间,挽天倾,开盛世,终于彻底的掌控住了这个即将雄雄崛起的帝国!

  酒终究是多了。

  赵元开踉跄不稳,是青忧扶住了身子,索性醉卧美人膝,笑看十里长安道,灯火连天!

  天武六年。

  暮冬,出正月。

  军武殿正式问世,授衔位,封司帅战将,揽天下安康。

  内阁正式出台三年大发展规划,颁发全新财政国策,席卷大汉十五州的空前大基建开始了!

  工部联合兵工部,钢厂划出兵工直辖,便设立各级州郡!

  而工部更是流传出了一套体系完整的建筑理论和图纸,大汉出现在一种全新的工艺,名叫水泥,取代了以往的糯米水桐油等复杂昂贵材料。

  汉水十八桥几乎是在同月之中同步开展。

  整个大汉的建筑工艺在保持古典国风的前提之下,迈向了前所未有的跃进世的大发展时期,工艺、效率机会是全面提振!

  新的货币政策出现,金票和银票开始流通,各级州府设立兑换存取的国朝铸币局。

  次月,天子再出新策,提振江南!

  东州府下辖苏杭扬、金陵、庐州等江南重镇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财政优待,一下子就释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又一月,东荒平定,幽州十万私兵卸甲,战将李存孝出兵幽州,战将赵云接掌青州!

  自此,青幽二州归汉,三百宗门统归宗武殿!

  长安连出八道诏书,立大义碑,厚敛慕容旭!

  只是,天下人却不知道慕容旭是何人。

  而后册封慕容流萤为宗武殿首座,设武阁七尊位,雄霸位居其二,天启老鬼位其三,余下四人皆出自东荒一脉!

  宗武殿的尊坛没有设在长安,而是将之前的紫金帝宫降格,变更为宗武殿幕府,同时启动帝国的第一座顶级圣府,东荒圣府!

  依旧是慕容流萤担任第一任圣府首座,只是这位首座大人不太喜欢干实事,完全就是个甩手掌控,大小事宜基本上都是雄霸和老鬼一手操办!

  暮春,三月天。

  孝懿太妃和蒙耶青忧出宫,回倚凤谷,斩祭祀堂反骨老贼八人,依照圣意,废除祖训,从此倚凤谷入世,不再与世隔绝。

  而后,入仙芝谷,百草传人亲自恭迎十里,后入长安,坐诊御医阁,并入帝国体制。

  神兵谷一如赵元开当初料想的那样,枯守一脉天地真火数千年,后,兵工部秘密入驻神兵谷,戒严百里,从此成为国朝一等禁区。

  半月后,百草传人孙霏羽以太乙金针治好了莫离的脸。

  后归并州上郡,王府大婚,赵元朗笑了整整半个月都没有合嘴。

  国柱王的伤终究好了几分,修为开始恢复,虽然孙霏羽无奈摇头,说老王爷此生无望恢复巅峰,但这位白了头的老国柱依旧是对天子感恩戴德。

  初夏,四月天。

  汉南四州在四位中州空降的能吏和镇南司帅府岳飞布控的四位战将、五十六兵团的大刀阔斧的整顿之下,彻底走上了正轨!

  东州刺史李夫民不负众望,也对得起内阁的国策厚待,只用了三个月,就让东州的社会秩序焕然一新!

  仲夏,六月。

  第一批民间奇技、机关之高手秘密入京,与北丘新建的绝密兵营之中,缔造了理宗的原始雏形!

  那里,整整数万册如同天书一样的机密书籍,在等着他们日夜不停的研究吃透。

  七月,国子监再传硕果。

  国朝十五州近一千四百所幼堂的初期规划设立,簇拥长安的几州已经全面铺建,即将进入正轨!

  此时,农部的第一批土豆新种已经迎来的前所未有的大丰收,而其他诸如玉米、棉花、红薯……等等一系列的粮种菜种在既定的秩序之下,多线全面铺开,饥荒大除!

  而这七个月的时间里头,长安城外扩二十里,人口激增四十万,京兆伊呈上确切数字是二十一万户,九十七万人!

  此时的长安,与七月之前已经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各地民俗交融,各种人群交织,繁华乱眼!

  总算是有那么一点盛世的模样了。

  这七个月之中,赵元开极少上朝,出了一月一次的大朝会之外,几乎没有任何的兴师动众!

  因为他很清楚,只要国策稳定,制度完善,加以引导,剩下的便是什么都不用做,让帝国可劲儿的折腾吧。

  而这,便是社会活力的全面释放!

  赵元开原本以为龙脉复苏武道重启之后,整个大汉帝国会出现一段动乱的无序期!

  但事实证明,根本没有出现!

第571章 一年之约

  两次提升体魄天赋值,加上一次开智,在配合这龙脉复苏,地脉母气彻底充盈于天地之间,确实有太多太多的觉醒武道。

  但,这是一种普遍性的拔高。

  什么意思呢?

  龙脉复苏之前,大汉子民的底层构成、也就是最大基数层,是没法入武的羸弱凡人。

  而现在,这个基数层变成了先天境的武者,而门槛变成了内家!

  你强大了,我也强大了,并没有太大的极端分化,所以依旧是稳定。

  再加上军武秩序的全面铺垫,每一州都要镇将或者战将镇守,每一郡都有参校布控!

  参校意味着什么?

  那至少是三品宗师以上的武官,外加一个独立于郡府之外,至少也是千人编制、最低也是先天五品以上悍卒甲士的职业化军武兵团!

  军武殿虽然止步于郡级。

  但郡以下的县乡府衙可是配备半职业化的衙卫,还有地步于乡旗级的锦衣卫旗官治所!

  一旦发生任何动乱,层层响应。

  若是直接触发到了军武,那直接就是兵团出动,直接镇压。

  再不行,便是镇将领一州兵营出手,还是不行的话,上报司帅府,诸州联动,一境军武镇压!

  上升到这个层面,怕是一个国家都能平了!!

  没人敢跟军武过不去。

  那是找死。

  不过。

  赵元开对于武道一途依旧是宽松态度,开宗立派都不是问题,只要不偷不抢就行!

  但,开宗立派不是简单的事情。

  宗门供给和资源消耗是一个大问题,你不但要修为高,同时还要德高望重,收受的弟子愿意支付高额的供奉!

  可现在国朝秩序之下,天赋子弟应征入伍,不仅荣耀,而且还有粮饷,同时接受的还是国朝最顶级的精英教官指导武道!

  所以,就算是有些高人家底深厚,德高望重,开宗立派之后却依旧找不到天赋最顶级的弟子,只能小打小闹!

  而这,便是完善秩序下的自我平衡机制!

  所以说,制度才是一切的根本啊!

  ……

  ……

  这七个月之中,虽然赵元开没出长安一步,甚至连未央帝宫都极少迈出。

  但,他可没闲着。

  七个月,国朝在发展,人口在爆发,拥戴值几乎是以百万级的数目在递增着,而这些,全都被赵元开拿来买买买了!

  先进的生产资料。

  各种领域的理论启蒙。

  更不提后续的一连两次的灵智提拔,直接耗费千万级拥戴值,让子民的学习和领悟力大幅提升!

  此外。

  国朝在大发展,帝宫也不能例外。

  陈国寿祸乱朝纲之时,在平国公府私设小朝廷,让帝宫一度荒凉,内廷无人,秩序混乱。

  而这个七个月当中,雨化田以前所未有的手段重振内廷宦官队伍,以司礼监和西厂为载体的宦官人数直逼两千人!

  这其中,不乏颇具吏治才能的,更不缺武及宗师九品的大高手!

  卫戎司全线外撤,专职城门宫禁,不入内廷!

  帝宫倒是没有扩建。

  这还是得益祖上的那位极品帝主,后宫佳丽大几千,一人一宫楼,导致后宫搁置了近千座宫阁,荒草丛生。

  孝懿太妃和青忧虽说没有挑明,但隔三差五的就旁敲侧击的让赵元开启动选秀,却都被赵元开搁置开了。

  最要命的是,还有事没事就夸李不悔几句,赵元开都只是一笑而过。

  这可把长安城内的头号大小姐李不悔给急坏了,曾经理直气壮的说实在不行就去西凉,但,真的去吗?

  别说李河图不舍得了,就连孝懿太妃也不放过啊。

  于是乎,总拿陛下国事繁忙,无心于这些,待天下彻底安稳之后,一定会看到郡主的一片痴心的。

首节 上一节 489/16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