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唤神话之万古一帝 第757节

  最后。

  赵元开的重心再度回到内治方面。

  工业化、市场化、资本化……这些依旧不能有半点的松懈。

  因为这些,才是彻底推动整个帝国社会水平进步的第一动力,是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这一路走来,赵元开思索了很多,可以说是在反复推演之中谋求最佳路径。

  他曾经有想过全民练武修仙。

  也可以借助系统,将国朝的体魄天赋值一而再的拉高。

  但后来,赵元开否定了这个路线。

  首先,全民拉高天赋值,这在人口尚未爆发之前还是可行的,但现在,太不现实了,需要的拥戴值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那便是,根本就不存在狭义上的全民修武!

  一个帝国,一个复杂而庞大的文明体系之中,不可能所有人都在做一件事情,更不可能存在全民修武修仙。

  为什么?

  因为修武修仙不能直接提供生产力!

  相反,修武修仙还是一门相当消耗资源的事业!

  高武世界修真文明之中,那些所谓的圣地大宗,其实本质上就是一群吸血鬼,他们高高在上,而脚下踩踏着的是被他们视为蝼蚁的亿万苦民。

  虽然赵元开现在还没有真正的接触到中土世界的那些超然大宗和千年圣地。

  但从南苍域过往古老的旧秩序下的那些宗门山头身上可以得到启发。

  说白了,极武就是掠夺生产力,就是奴役众生!

  他们有正向作用吗?

  有帮助他们眼中的蝼蚁们去提高生产力吗?

  有想过推动整个人族的群体发展水平吗?

  ……

  并没有!

  他们什么都没有做!

  千年万年过去了,他们始终高高在上,尊如天神,信奉着强者为尊的野蛮思维。

  而被他们奴役的那些所谓的蝼蚁们,却在千万年里头从未有过任何的发展进步和改善。

  依旧是遵循着最原始的农耕文明,依旧是点着油灯,依旧是赶着牛车……依旧是最低级的生产力水平。

  万古长夜,不见天明!

  不过。

  赵元开不能推行狭义上的全民修行,却创造了一个广义上的全民修行制度体系。

  没错,就是将武道普及纳入了的四级学府制度中的基础必修门类!

  人人都有机会修行。

  但,修行绝对不是所有人的毕生唯一追求和唯一出路!

第947章 司堂

  赵元开想要推行的,是让武道和仙道修行变成基础教育那样的基础性制度,像消除文盲一样的消除武盲。

  让大汉的每一位子民十八岁走入社会成家立业之前,可以接受到一切的基础教育。

  然后,再根据个人的资质,进行竞争性的选拔。

  大基数,高标准,精准化的人才筛选。

  这就是制度的优越。

  其实话说回来。

  倒也不是修武修仙不能提供生产力,而是说,没有一个绝对的制度,来约束和规范这些极武高手,让他们做应该做的事情。

  而制度又是谁提供的?

  国朝!

  可是在修真文明之中,国朝地位极其低下,成了宗门的附庸品,又何谈利用制度来规范极武高手?

  赵元开不知道自己选定的这条路到底能走多远。

  但他相信,他没有错,这也是一位真正帝主所应该追求的大格局之事业。

  长达两年的国战对峙,却始终没有影响到赵元开对于国内工业化发展的推进,这两年,依旧是飞速发展。

  长安城已经初步构建了公共交通网络,开通了近百条公交线路。

  国朝的机械领域虽然突飞猛进,但汽车依旧是珍贵的稀罕物,不过,最具备性价比的自行车和摩托车大行其道。

  也印证了那句真理,想要发展,就得修路。

  交通发展的效率,就直接代表着国朝社稷水平的进步。

  内阁商部从创建到现在,已经有了近两年的时间了,苏九婈没有辜负赵元开的期望。

  这是一位绝顶的商业奇才。

  不!

  准确来说,应该是一位天才经济学家。

  尤其是被国朝收编之后,先后进入了翰林圣府进修,同时又孜孜不倦的在国朝藏书阁之中学习各种理论体系。

  紧紧一年时间,苏九婈整个人就跟重做了一样。

  在赵元开看来,这位妖灵大女子最了不得的地方就在于她的宏观视野。

  几大涉及国朝命脉的民生领域大商业,是她一手推进国营的,组建了商部和国金府直属的国营体系。

  同时!

  她还极为大胆的向赵元开谏言,鼓励理宗府的国士们走出朝堂庙堂,独立新办企业!

  以前是什么情况?

  理宗府对于某项技术做本土化的适配,让下放到各级州府,在进行新技术的产业化布局和发展!

  但这个模式的效率太低了。

  所以,苏九婈干脆直接砍掉了中间步骤,让国士们一步到位。

  技术给你,本土化适配你来做,然后怎么进行产业化布局和价值变现也是你来完成。

  这其中,苏九婈引入了企业化思维,引入了最原始的股份制。

  她协同商部和理宗府做信用背书,让国金府给钱,以国朝资本入股,和吃透技术的国士们的技术入股联合,兴办企业!

  当然了,企业成功之后,利润大头还是归于国朝。

  但这个模式,确实极大的调动了国士的积极性,也大幅的提升了各种新兴技术的产业化布局。

  对于理宗府的国士来说,这同时千载难逢的机遇。

  原始技术是国朝给的,起步资金也是国朝给的,你只需要做本土化适配和产业化布局,就能摇身一变,成为富豪!

  ……

  这个模式一进敲定。

  短短半年之内,理宗府走出了三百多位国士,创立了近五百家工业化时代的新兴企业。

  覆盖了轻工、重工、材料、原料……等等近千个领域。

  同时。

  国朝也在适度的开放包容和释放领域权限。

  除去军工、民生……这些设计国朝命脉的领域之外,其他的都一步步的开放给了各种属性的资本企业。

  一时间,国朝上下兴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创业潮,各种小公司层出不穷,而且都是依托工业化发展做上下游的产业布局。

  工业化带来的是什么?

  是生产力的直接起飞啊!

  是对于国朝社稷的肉眼可见的极大推进啊。

  以前的子民们还要穿草鞋,现在各种橡胶鞋物美价廉,各种新型的衣服面料不仅仅更加舒服了,还更加便宜了。

  ……

  当然了。

  国朝的发展进步快速,也同时对国朝内治产生了更多的挑战。

  以前的吏治体系太过于单一了,根本无法满足当下的需求,所以这段时间赵元开一直都在重点完善制度的完整性。

  内阁几大部堂倒是没什么大的变化。

  但下属的司堂却一而再的丰富扩充,职能进一步的细化,单单一个商部,就直属了十三个司堂!

  而且眼下看来,似乎还远远不够。

  不过这没有关系。

  国子监用了整整六年缔造的四级学府制度,已经彻底走向了正轨。

  三大圣府虽然高高在上,但真正为这个帝国输送远远不断人才的主力军,还是那一百九十七所州立学院!

  州立学院,在赵元开的眼中就是对立前世现代制度之中的高校大学。

  六年时间,这些州立学院已经彻底初步完成了各自的授学体系,国子监在统筹全局的宏观层面,也初步建成了一套大汉人才培育的理论教材体系。

  直白来说,就是两眼一抹黑的摸索时代过去了。

  甚至。

  州立学院已经从最初的不断试错阶段,走向了全面发展,开始自主丰富国朝教育体系的阶段了。

  这个阶段,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各大精细领域的独立学院的出现。

  钢铁、化工、信息化……各种专业学院如雨后春笋。

  ……

  但!

  在这个发展的过程之中。

  赵元开发现了一个颇为棘手的矛盾问题。

  那就是在行业领域的日益分化的大势之下,那些学子们对于武道的热情是走低的。

首节 上一节 757/16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