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唤神话之万古一帝 第987节

  所幸。

  小安泰没让李不悔失望。

  这毕竟是陛下的龙种,毕竟是她李不悔的亲骨肉。

  两岁识字,三岁入武,而今才八岁,就已经修完了国朝四级学府体系之中平校以前的全部课程,而武道修为更是入了内家境八重。

  这俨然了不得了!

  放眼汉土,也是无出其右!

  最重要的是,小安泰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负,反倒是在李不悔的严苛教诲之下,小小年纪就谦逊有礼!

  为人妻母,李不悔觉得自己真的无愧于那个男人,哪怕是这是帝王家。

  每一次小安泰有进步的时候,李不悔都满心期待的去找那个男人,希望那个男人能夸赞一句。

  但似乎,每一次那个男人都是那么的忙,总是显得那么的不在心。

  对此,李不悔依旧是没有怨言。

  她是谁?

  她毕竟是国柱王之后啊。

  也许曾经的她有过女孩子罪不该死的刁蛮任性时期,但出身和家族背景赋予她的顶级政治觉悟却没有半点的折扣,她知道轻重!

  那个男人或许对小安泰并不是那么的偏爱。

  但满朝文武天下子民却完全不一样。

  小安泰毕竟是帝国的长皇子,他的母亲虽然不是帝后,却是帝国皇族之中出身和荣光最尊重的国柱功勋之女李不悔啊!

  本来就是带着万千期许来到了这个世上,且不负众望,赵安泰在满朝文武和天下子民的心中,分明就是苍天有眼大汉有幸啊!

  最初的李不悔是真的没有想太多的。

  她也真的是出于一位母亲的本能,出于一位帝国贵妃和功勋国柱之女的基本觉悟,去抚育自己的孩子。

  但慢慢的……

  她发现。

  自从父王陨落之后渐渐门口罗雀的国柱王府,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登门拜访的人突然就多了起来。

  满朝文武,尤其是那些位高权重的老臣,也在渐渐的向着她这位本来处于边缘的贵妃靠拢了过来。

  曾经的李家因为战争而宗族零落,却慢慢的,总有人翻着族谱拿着八竿子打不着的渊源关系绞尽心机的要跟李家扯上关系。

  李不悔没有明确授意过什么。

  但却发现,那些和李家有着关系的族人宗亲,竟然如雨后春笋一样的在长安诸部司的要职之上冒出了头脸。

  而后宫之中,这种变化更是尤为显著。

  帝后离奇消失之后,后宫诸多事宜一般都是由秋水宫乌庭芳代为处理的,毕竟这位芳妃娘娘入宫之前曾担任过北戎州的封疆大吏。

  事实上,秋水宫也好,东宫也罢,并没有明确的定夺,只是秋水宫处在未央后宫,内廷诸司要方便一些。

  但不知何时,风向也变了,内廷诸司宁愿自添麻烦,无论小事大事也非要跑到东宫去叩见香妃娘娘。

第1134章 儿子像娘

  母凭子贵,这些道理李不悔不可能不懂。

  但就算是这样,李不悔依旧是没有别的想法,她比乌庭芳早入宫,又是国柱之女,多一点话语权也不无可厚非。

  而真正让李不悔发生转变的,却是另一件事。

  那是发生在国柱王的悼念祭日之上,陛下因为人在西天域无法到来,但满朝文武却没有一个刚缺席的。

  祭日结束之后,以李石为首的内阁、三法司等六位朝中一品大员没有就此告退,而是留了下来。

  王府书房之中,李不悔以李家当代的家主身份会见这六位位高权重的一品大员。

  起初李不悔并没有想太多。

  但她怎么也没想到的是,等她一进入书房,六位大员直接齐齐叩跪在地,没有任何的废话,直言要拥护太子!

  太子……

  在李不悔的心中,小安泰就是她的一切,那六位大员说的话她不可能不心动。

  郡主出身的她,自然是深谙朝政之道的,小安泰若是想要如愿以偿的走上高位,就离不开朝中大臣的支持!

  不过。

  当时的李不悔却是狠狠的斥责这六位大员。

  太子之位需要陛下钦点,小安泰还小,这个时候妄言太子的话,分明就是欺君罔上!

  但,也只是斥责。

  六位大员悻悻退下。

  可那一夜,李不悔失眠了。

  她想了很多。

  回顾了自己一路走来的种种,泪眼婆娑。

  李不悔知道自己是永远得不到那个男人的偏爱的,无论她怎么做都不行。

  但!

  小安泰毕竟是嫡地皇子!

  她李不悔的出身不是假的,李家为了这汉室江山的付出也不是假的!

  最重要的是,小安泰没给她丢人,跟没给陛下丢人!

  按照规矩,小安泰就是太子的第一人选。

  另外,李不悔也想清楚了。

  帝国的脚步永远不会停下,汉土只是一个开始,那个人男人的目光早就焦注在了数万里之外的那个恢弘壮丽的中土世界。

  除非她再次搁置颜面尊严去乞求,否则的话,那个男人不会主动带着她去中土世界的。

  她会一辈子,一辈子像个孤家寡人一样的守在这蛮荒孤岛之上。

  心字,慢慢成灰。

  李不悔觉得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了。

  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小安泰,为了忠骨埋尽的国柱李家宗族!

  而后不久。

  那六位大员再次登门国柱王府。

  这一次,他们谈的不是太子之争,而是朝堂危机。

  陛下国策开明,朝臣新臣咄咄逼人,让他们这些老臣寝食难安。

  李不悔依旧是没有明确表态,但也没有斥责什么,只是让这些老臣们安心退去,国朝不会忘记你们的劳苦功高。

  话无需说明,也不能说明。

  那些老臣谢天谢地。

  再而后,芳妃娘娘在朝野之中能量便渐渐释放了出来,而今大汉早就废除了所谓的女子不能干政的陋习。

  李不悔即是贵妃娘娘,又是御林战区的二星镇将,同时手中还握着帝国长皇子这张重牌!

  陛下无心汉土朝政,东宫代为监国,这是自然而然!

  最重要的是,声音是从东宫发出的,而不是未央后宫,这完全就是两个性质!

  其实就算是到了这一步。

  李不悔依旧认为自己是无愧于心,无愧于那个男人的。

  为什么?

  因为那个男人几乎已经不过问汉土政务了。

  她李不悔假借长皇子之名垂帘听政,也完全是为了帝国着想,从未有任何的徇私之举!

  朝堂矛盾她心知肚明。

  新臣老臣,这从来就不是一个选择题,而是制衡命题!

  她很清楚老臣和新臣之间的区别,也知道这个帝国需要新鲜的血液,但也不能寒了老臣的心!

  所以,李不悔找到了一个平衡点。

  这个平衡点就是人性!

  什么叫人性?

  冠冕一点的说,叫追求,直白起来无非就是欲望。

  老臣们也知道自己有些跟不上时代了,贪念权位是自然的,怕的就是突然之间一无所有,苦的就是这日日夜夜的惶惶不安。

  那,他们求得是什么呢?

  安心!

  这颗能安心的定心丸,陛下给不了,也正是因为给不了,所以这些个老臣们才不安心。

  但,李不悔能给!

  没错,这颗定心丸就是长皇子赵安泰!

  老臣们不安心,说白了,就是背离了陛下的利益了,但他们完全可以迎合长皇子的利益!

  只要他们拥护长皇子,等长皇子成长,上位,他们就便再次功成名就!

  至于新臣……

  李不悔了解过那些人,她很清楚这一代学院圣府派出身的朝堂新贵很不一样,甚至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一代臣子。

  他们有理想,有追求,不墨守成规,敢于挑战权威!

  再准确一点的说,他们身上这种独有的特质,也是陛下身上独有的,亦或者说。

  这些人不能用权术驾驭。

  所以李不悔从来没有想过打压他们,反而是极力的推举他们。

  李不悔只是做了一件事。

  很简单的一件事。

  没错,就是强调了一遍帝国的吏治考成法。

  你优秀,我不否认,该夸就夸,该赏就赏,该记功劳簿就是毫不含糊,但对不起,该熬得资历和年限你还得慢慢熬着!

  这就叫制度!

  从圣府毕业,到登堂入室,再到官升几品,该是多少年就是多少年,允许特例,但特例必须是极少数的特例!

首节 上一节 987/16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