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发走了青狮,太乙再度回到了平顶山,看着寒潭中的金莲,思绪繁杂。
方才那封信的内容并不多,简单来讲,如今天下动荡,群雄割据。
造反的人都在做准备,中央朝廷当然也不会坐以待毙。
宰相高骈近日亲自接见了青龙寺和楼观道的掌教,言明两家世代受大秦恩泽,如今国家危亡,理当与朝廷共进退。
显然,朱全忠和李翼圣的强势,以及越演越烈的明教与黄潮叛乱,已经让中央朝廷绷紧了神经。
两家虽然都是圣地宗门,掌教都是当世一流高手,但朝廷面临内忧外患多年都还没倒,自然是同样有忠君爱国的一流高手坐镇。
尤其是如今天子年幼,所谓宰相,名为辅佐,实为摄政。
楼观道距离京畿很近,双方如果爆发冲突,随时都可能演变为一场大战,是以不可能直接回绝朝廷的要求。
而楼观道中最出名的便是丹药,太乙作为宗门中最负盛名的丹道圣手,当然躲不掉。
“.已经急到要派人来催我回去了吗?看来李存孝这里,是不能再拖了。”
“又是一门上品武学到手,哪里去搞煞气呢?”
晨光熹微,李存孝推门走出精舍,走在前往丹房的路上。
火狱无间枪、燃木刀、圣王转轮拳,三门武学都已经大成,只差一步便可圆满。
现下又从虎丘法师那里赌赢了一部不动黑龙剑,煞气的缺口一下又变大了。
偏偏最近东王木公的梦境怎么都进不去了,那金环似乎失去了所有神异,变成了凡物一般,叫人百思不得其解。
好在李存孝心态够好。毕竟燃木刀也好、角木蛟的大药也好,包括火轮,都是白捡来的机缘。
或多或少,都是赚的。如今无法梦境中获取煞气当然可惜,但是已经学到手的丹道知识却是货真价实。
还有东王木公传授的部分丹方,三昧真火的法门,每一件都是价值万金的好东西。
“黑市樊楼那边的任务倒是越来越多了,世道越乱,杀手的生意就越好,真是讽刺啊。”
早起扫洒的小沙弥看见李存孝,纷纷都恭敬行礼,后者微笑颔首,抬头已经能看到不远处丹房的屋檐。
“不过话说回来,上次在平顶山捡到的那个金龙,还有潭水下的那一团团黑气,究竟是怎么回事?”
“只是一件金龙附带的煞气就能充满两次金刚杵,难道潭底藏着什么大魔?”
“炀帝的龙舟宝藏,该不会”
念头刚冒出来,又被理智否决。
胡思乱想于事无补,回头找个机会,再去探查一二吧。
宝藏不宝藏无所谓,只要能多充满几次煞气,那等会善寺那边将秘籍送来,自己就能迅速将不动黑龙剑入门乃至大成。
“圆参师兄.德聪首座?圆光师兄?”
李存孝跨步走入丹房小院,出人意料的是,除了圆参,窝在炼丹房近半个月的德聪也在场。
只是老和尚的脸色不太好看,只怕是练废了几炉丹药,心情不佳。
而有一阵子没见的圆光此时面带歉意,看到李存孝还点头打了个招呼。
“师叔,事不宜迟,请随我速速去见师尊吧。”
“两位师弟也请一道过来。”
嗯?
李存孝心中疑惑,但没有多问,只是暗自猜测,究竟是什么大事,需要圆光亲自来请德聪。
等到了禅房,场景比他预想的更加凝重。
不只是德正,其他几个院的首座也全都在场,无一人缺席。
“既然人都到齐了,我就直说吧。”
“夏邑县爆发了瘟疫,白刺史已经派人查探过了,是人为。”
“什么?!!!”
众位首座的神情顿时难看起来,先后发出惊呼。
戒律院的首座道元更是勃然大怒:
“一定是明教妖人干的好事!”
和他年纪相近的道清也是出声附和,“没错。”
“先散播瘟疫,等病情爆发,他们便出来发药救治,再将贪墨的黑锅栽在衙门头上,煽动百姓,杀官造反。”
“这种监守自盗的伎俩,他们用的最多!”
李存孝闻言不由侧目。这两位首座都是比德正住持等人大一辈的人了,年龄接近一百岁。
他们年轻的时候,正是藩镇降而复叛,天下动乱不休的那几年。
估计也是触景生情,下意识便想到了陈年往事。
“两位首座师叔,稍安勿躁。”
德正等众人冷静下来后,才接着道:
“此事干系重大,不可武断。”
“不论如何,夏邑县距离州城不过七日路程,极其容易叫疫病爆发开来。”
“我已经与白刺史商议过,咱们天鼓寺,要协助府衙,发放物资,还有要安抚百姓,说明防治的方法。”
“另外,药王院这几天辛苦一下,多炼制几批解毒丹,药材稍后会从府衙送来。”
“一切,以百姓为先。”
德正说这话的时候,神情十分严肃,平时和蔼可亲的老僧,此时才展露出身为住持的威严。
众人正色以应,各自散去之后。
禅房当中,契此的身影才缓缓显露出来。
“前辈,您说这一次,是不是明教搞的鬼?”
“只怕是八九不离十。”
大和尚皱着眉头,眉宇之间尽是肃杀,看不到平日的欢快。
“名为瘟疫,实为毒药,先将一地秩序摧毁殆尽,妇孺老弱尽皆死去,只剩精壮。”
“此时再下发狂药,将其变成一群听从号令的妖魔,一举荡平本地的官府和土豪。”
“这些,都是明教的老手段了。”
契此越说脸色越是难看,似乎想到了什么不愉快的往事,冷哼一声。
“这八成是明教为了报复上次的失利,还有为攻打东都门户做准备.师侄,替我看好李存孝,我恐怕要离开一趟了。”
“您要亲自前往?”
德正闻言并不意外,心里甚至暗自松了一口气。
若有对方帮助,那这场人为疫病带来的伤亡肯定会小很多。
“放心吧,我也不是空手去。”
“既然有一个丹道圣手在这儿,怎么也得让他出出力。”
契此呵呵一笑
“那老牛鼻子,怕不是也在等我去找他呢.”
第189章内景外显,妙严神境
“此番多谢太乙道兄出手相助。”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道兄能布施灵丹,救济生民,功德无量,不愧于寻声救苦之名.”
眼看大和尚还要说,老道士只觉浑身起了鸡皮疙瘩,赶紧打断道:
“行了行了,少在这肉麻,救人如救火,你要去就赶紧去。”
“记住,我给你的丹药并非凡品,若是常人吃进去肚子里,怎么进去怎么出来,连外面丹衣都弄不破。”
“要最大限度发挥效力,需要你以真元化开,这一瓶丹药,足够一整个县城的人使用。”
太乙说到此处,眼神闪烁,再三叮嘱。
契此连连答应,收好东西,这才转身离开,直奔远方而去。
等大和尚的背影彻底消失,太乙真人不禁露出几分窃喜,但是又有几分狐疑。
李存孝的境界越发接近黄庭圆满,他最近正准备找个时间和对方摊牌。
无奈契此看得很紧,药王院那边似乎又忙着炼制丹药,根本没法神不知鬼不觉地把李存孝弄出来。
谁知踏破铁鞋无觅处,想瞌睡就来了枕头。
契此忽然主动找上门来,希望太乙能对夏邑县的瘟疫搭一把手。
老实说,他也怀疑这个大和尚是不是故意引蛇出洞,可是对方嫉恶如仇、急公好义是出了名的,这么做也半点不违和。
太乙本身也不是缺钱的主儿,索性顺水推舟,拿出了些压箱底的好东西,直接给契此炼了一炉灵丹。
这些灵丹,都是货真价实的好物,解决一个县城的瘟疫,绰绰有余。
但就像他方才说的,要想最大程度发挥药力,必须有高手用真元催发。
要想覆盖一整个县城,德正来了都不行,必须是契此这等层次,才不至于救人救到一半把自己搭进去。
这是太乙的试探和阳谋,而契此则坦坦荡荡地接了下来。
“不管你是真君子,还是故作不知,贫道都等不了那么久了。”
太乙感知着契此远去的气息,再三复盘,的确没发现破绽。
平顶山外,金乌西坠,秋日的残阳显得没有多少温度,只是让人感到萧索。
“青童.”
太乙抚摸着儿子的墓碑,眼神复杂。
几十年前,因为自己的自私和冷漠,害死了唯一的儿子;
愧疚和悔恨始终在心中挥之不去,直到今天准备向李存孝摊牌的时候,再回顾之前所做的事,太乙竟然也觉得自己颇为荒唐。
儿子活着的时候无动于衷,等人死了,只为了一个可能,为了一个相似却不是的人,费尽心思,却未必能得到一个结果。
他就这样站着,一直等到天色昏沉,等到夜幕笼罩了大地,这才盘膝坐下。
缓缓闭上了眼睛。
“总算是结束了。”
李存孝脸色微微发白,从怀里掏出一瓶蓄气丹,摸出一颗扔进嘴里。
在他身后,丹房的大门打开,成群结队的药王院杂役弟子排着队,从里面取出一罐罐药泥。
接下来,这些药泥要送到草木房和金石房,由那里的人手将其制成药丸来封存,以备不时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