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君驾到 第224节

  “西岳那边,暂且交给化身打探一番。”

  “眼下,还有些事情要做。”

  周衍反手,将这玉玺收起来,朝着骊山那里掠去。

  骊山之下,见到了那巨大灾厄消失,大秦通武侯王贲,还有他所率领的这些大秦锐士,身上的生机也在缓缓消散,王贲看着自己的手掌,看着手掌缓缓化作岩石。

  “可惜……”

  王贲眸子平静,即便是面对着自己的死亡,仍旧犹如止水,只是觉得,有些可惜,可惜没能在这个时代继续征讨妖邪。

  咔啦,咔啦——

  空气中有细碎的声音,连绵不绝,王贲看到自己和这些精锐身上都出现了泥土陶俑化的趋势,灰尘岩石覆从双脚双手开始蔓延,覆盖全身。

  身体的活性消失。

  就在他们就要彻底化作泥俑石塑的时候,王贲感觉到了熟悉的气息,缓缓抬头,看到山林之间,一名少年道人走出来,身上散发出了玉玺的气息。

  王贲的神色平和,道:“是得到了陛下信物之人。”

  “你来此,是为了探寻昆仑之劫,以及我等在这里的原因吧,吾等也有职责,为汝这样的后来者,解释这一切,只是可惜,可惜,我等生机亦然开始逸散了。”

  泥土化已蔓延到了王贲等人的脖子地方。

  “我来不及了,你可以去找石碑。”

  “之后的一切隐秘,就要靠你自己去探寻了。”

  那鬓角白发的少年道人伸出手,平静下压。

  与此同时,自然迈步往前。

  嗡——!!!

  一股无形的涟漪散开,几乎瞬间笼罩住了这些兵马俑所化的精锐,再然后,王贲发现,本来该要彻底消散的生机,竟然硬生生止住,不再逸散。

  泰山府君·权柄——生死!

  以此权柄,赐予魔化菩萨圆寂,剥离菩萨果位神通。

  于是生死权柄雏形得以大幅提升,威能更强。

  王贲瞳孔收缩,看着那踱步而来的少年道人,道人袖袍翻卷,腰间挎着一柄刀,鬓发垂落,气度幽深遥远,缓步而行,道:“虽然不能为你们增加寿数,但是止住生机,不算难。”

  王贲心中有波涛骇浪。

  “贫道生平最讨厌神棍和谜语人,要说就说清楚。”

  那少年道人扶着腰间刀,站定脚步,手掌伸出,止生死之流逝,从容道:“现在,有时间了。”

  “请你告诉我,发生的一切。”

  “秦皇,玉玺。”

  “昆仑劫。”

第206章 先秦法界

  周衍没有丝毫迟疑,直接询问最关键,也是自己最好奇的三个问题,王贲似乎也熟悉这样的交流风格,沉默了下,抬起手,下令周围的锐士往外走开,组成一个基础的防御阵势。

  他们理论上已经要生机散尽,化作兵马俑。

  周衍以自身的生死权柄,硬生生把他们的生机锁住,这让这些本该彻底死去的战魂,还保留有基础的行动能力,不过,毕竟是提前出现,身躯也部分陶俑化,行动时,动作显然有些僵硬。

  王贲道:“昆仑劫,吾皇,以及信物。”

  这位战将整理了下言语,道:“我只是一员武将,不善言辞,虽然经过了那个时代,但是所知道的终究只是吾自己的视角,你持有信物,你想知道的一切,在下知无不言。”

  “信物,你是说玉玺?”

  周衍伸出手,李隆基口中,三分之一的传国玉玺出现。

  就在他的掌心中散发出温润的光芒,缓缓流转。

  这件宝物,是周衍能够以真身七品,走到现在的助力之一,可以根据持有者的根基情况,推演出符合这个根基的,最完美的道路。

  这和周衍所知道的历史中,以和氏璧雕刻的传国玉玺,完全不同,要么这个根本不是和氏璧玉玺,要么就是在这个世界里面,和氏璧本身具备不同的概念。

  王贲嗓音沉肃,回应道:“吾皇二十六年,陛下欲制规则,于是制玺,那时天下最顶尖的玉,即是当年和氏璧,陛下命丞相李斯撰写撰文,玉工孙寿雕刻。”

  “然而,就在刻成前一日,有方士拜访,自号乃是昆仑山中人,久居于仙家妙境,说陛下德高三皇,功盖五帝,岂能够用已经被人持有过的玉石作为印玺。”

  “陛下则认为,只要和氏璧化作玉玺,归于他所有。”

  “那么,后世千年万年之人,都会忽略掉和氏璧之前的主人,只会记得在此之后的传国玉玺,但是那方士却又以言语说服陛下,说虽然如此,可自己有更珍贵的宝玉。”

  “于是,取出一玉。”

  “说是从昆仑山上得到的。”

  “那玉石果然非同凡响,有种种玄妙,仿佛内部自通法理。”

  周衍意识到,历史的分叉点出现了,王贲似乎在沉思,道:“昆仑山,是古之仙山,在我等的时代却还有些许的传说在世,当年墨家初代巨子就曾经登上昆仑,根据昆仑山下武装,创造出了【诛神弩】。”

  “只是,这还是第一次听说,有方士从昆仑山而来。”

  周衍问道:“那方士叫什么名字,长什么样子?”

  王贲回答道:“不知姓名,极其俊美,墨色瞳孔深处有金色的细纹,我父亲曾经见过他,回来的时候,说此人曾和陛下之间产生冲突,那时陛下太阿出鞘,此方士双瞳化作竖瞳。”

  昆仑山而来,极其俊美,双瞳墨色泛金。

  愤怒或者情绪波动的时候,会有竖瞳。

  方士。

  周衍若有所思,把这些都记录下来了。

  王贲道:“最终陛下还是用此人献上的玉石刻录了玉玺,而在这之后,陛下的行为忽然变化,亲自游历四方,于四方刻录石碑。”

  “同时,开始以最大的力度去铸造【长城】,但是,那时我大秦天下无敌,我等不知道,陛下是在防备什么对手,更以陶塑之术,尸解仙法脉,在我等死后,以神魂依附于此。”

  “同时,陛下曾设计,将天下传授驳杂学说的术士汇聚于都城,而后坑杀之,将他们的书卷都烧尽了……重新整理了正统法脉,以传天下。”

  修筑长城,焚书坑儒。

  “另外……”

  王贲道:“陛下知道了这一切之后,就没有留下子嗣,也在所有人都没有意识到的时候,就飞升离去,想来也是因此,而导致了我大秦崩亡。”

  周衍按着眉心,感觉到巨大的信息量在冲击自己的认知。

  扶苏和胡亥都没了?

  论,当秦始皇知道可以长生之后会发生什么?

  周衍心中吐槽。

  王贲脸上的神色微微有些沉下去,道:“另外,我等一直觉得,陛下的飞升,是一桩骗局,或者说,是对外宣传的飞升而已。”

  “我和父亲前去探寻真相,但是应该是失败去世,还失去了一部分的记忆,只不过,因为陛下的安排,死去后没有归于天地,魂魄由陛下帝陵中的大型仪式牵引,汇聚而来,苏醒。”

  周衍的眼角跳动,少年道人开始想要掐死刚刚的自己。

  打听!

  打听个蛋!

  他来到这个世界开始知道的常识也好,从空空和尚那里知道的世界轮回的真相也罢,都在伴随着王贲的讲述而逐渐崩塌,出现了崭新的更改。

  什么叫做秦皇飞升是骗局?

  空空和尚阐述的【轮回】,是犹如雨水落下,化作河流,河流的水气升腾而起,化作雨云,然后落下,是一种和水的流转一样的,自然的现象。

  那现在,你告诉我,什么叫做两代名将探寻秦皇飞升之迷,不知为何身死,然后魂魄被秦皇帝陵重新聚集起来了?

  一个真相展现在周衍的面前。

  何等颠覆,何等荒谬。

  但是,何等气魄。

  少年道人看着眼前的名将兵马俑,道:

  “秦皇,想要否定【轮回】这个秩序?”

  王贲理所当然回答道:“我不知道,但是陛下确切在进行一个巨大的结界编织,车同轨,书同文,度同制,行同伦,陛下所做作为,皆为抚平列国余音,坑杀驳杂之念,将人间界化作一巨大的结界。”

  “再将诸多法脉,调理为确定的道路。”

  “一共分有十座法脉,定下十方。”

  “于此结界之中,我炎黄一脉,当以陛下的意志,变更诸神仙神对于人族的诸多法理,重新奠定为【秦律法界】,这个法界的目的,是抗拒混沌的业力和所谓的因果,命数。”

  “于陛下他的理想中,所有行为皆由秦律判定赏罚,不再受虚无缥缈的因果业报支配,也不会有所谓的仙神凌驾于上方。”

  “甚至于,否定人死之后,魂飞魄散的【理】。”

  周衍:“…………”

  少年道人按着眉心,觉得自己的眉心在跳。

  伏羲正在准备把整个人间拉入毫无法理的世界;秦皇则是在知道还有仙神法理和秩序的情况下,决定以人的方式,去挑战诸神的戒律,以人间为法界,驳斥诸神诸法。

  所以,伏羲把门关了,还上了几把锁。

  秦皇则是冷笑着直接给所谓的仙神抡了几个大嘴巴子。

  那么,也就是说,可能之前就有引导了昆仑劫的存在出现在人间界,只是被秦皇给抽回去了?

  秦皇的飞升,到底是什么真相?

  难道说,人间界最强者,会被那一股力量定点针对?

  十大法脉,为什么会只剩下七座,剩下三座到了哪里?

  是遗失了,被隐藏起来,还是说被昆仑劫主导者破坏了?

  所谓的大秦法界,还剩下几份力量。

  以及——

  那个面貌俊美,双瞳泛金的昆仑山术士,到底是谁?

  昆仑,幕后中人?

  还是——

  伏羲氏。

  周衍发现,自己前来询问王贲真相,可是从王贲口中得到了这些真相之后,心中的困惑不解之处,反倒是更多起来了,周衍把秦皇这边的事情记下来。

  然后问道:“那么,昆仑劫,你们知道多少?”

  王贲道:“昆仑劫……”他摇了摇头,道:“在那个术士来之后,我们曾经尝试前往昆仑山,但是失败了,我的父亲曾经登上去过,回来之后,就好像老迈了足足十岁。”

  “他说上面一片玉色建筑,被鲜血染红了,有巨大的生灵尸体倒在那里,一切混乱,和传说中清净的昆仑天宫,截然不同。”

  “我的父亲感受到了昆仑山巅似乎有一股特殊的力量,后来这一股力量,也在陛下的印玺之上感知到了,所以,或许需要身负此物,才能踏上昆仑山顶,解开真正隐秘。”

  俊美术士,昆仑遗宝化作玉玺,还有太上楼观道能直接显化出昆仑遗宝所在的石碑。

首节 上一节 224/34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