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两边是左右两行分明杂乱的足迹,孤独的遗留在旷野上,从脚下一直延伸到看不见的尽头!这世界除了偶尔露出的屋顶和树尖,便再无一丝杂色。
空旷得令人绝望。
伦敦以北曾经是英国最繁华的区域。如今那些田野、城堡、乡间别墅、国家公园,还有阡陌交通的铁路公路网,全都被掩盖在厚厚的冰雪之下。
旷野上狼群啸聚,城市中麋鹿纵横,完全没了人类活动的痕迹。
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这支蹒跚爬行的车队。
……
这已是车队出发的第12天,距离伦敦200公里,距离利兹还剩37公里。
出发那天,林克第一次看到帆布揭开,露出移民车队的绝对核心、火车头、钢铁怪兽!不得不说,非常震撼!
——那是一台如小山般巨大的蒸汽机车!
就像运往发射中心的航天飞机,那个巨大的蒸汽能量塔就像航天器!
高达45米的巨塔,尽管横躺着,体型依旧震撼人心!这辆钢铁怪兽太大了,让跟随车队一起行动的十几辆卡车显得微不足道。
这是怪兽也是希望,是移民队伍所有人的图腾。
因此琼才能掌控整支队伍,他只要掌管好怪兽,剩下的人无论多远都会追逐怪兽而去。
只是移民队伍毕竟是个松散的民间团体,开始车队开始还能保持秩序,车辆行驶在中间,人员走在两边。可几天后就散落成延绵数公里的漫长队伍,除人还走在车辙印内,相互之间已经失去联系。
寒冷的天气和漫长的旅程也让人无力说话。
队伍内有滑雪板,但因为接连不断的事故和超高的死亡率,已经没什么人用。大家坐不上汽车,更喜欢拖曳在车后面的雪橇。
每天都有人花积分上去坐一会儿,休息休息。
林克也花了很多积分让苏利亚坐在上面赶路。
整支移民车队的目标是从伦敦出发,先向北抵达利兹,取出预存在那里的物资后,再向西穿过冰冻的爱尔兰海,最终抵达爱尔兰岛上的新城奠基地,全程480公里!
政府在岛上预设了四个移民点,预期可容纳42800至84000人……这个数字是伦敦政府估算出来的,姑且当他们是放屁。
他们还曾预估伦敦避难所可容纳100万人呢!
一场大雪就变成了10万人。
这次为了坑别人,还不得往死了预估?
离开希灵登区的第1个晴天,休息了好几天的人们精神饱满的上路。大家一路有说有笑,对车上的座位彼此谦让,纷纷说着“我多走一会儿没关系”。
孩子们宁可在雪地上奔跑也不想被关在狭窄的车厢内,一派其乐融融。
晚上的篝火派对令人印象深刻。
第2天,经过一天一夜的持续赶路,还有昨晚的狂欢,大家都有些累了。
最初的兴奋劲儿过去后,大家显得无精打采,琼觉得这样不行,在幕僚的建议下,开始带着人拉歌!唱嘤国传统民谣,千人大合唱震撼人心!
很多人都感动得热泪盈眶,觉得没有什么困难战胜不了!
琼被认为是最好的领袖。
第3天,开始有人指责积分制度不公正,有人暗示某些人坐车的频率过高,琼带着团队积极讨论修改办法;
第5天,一场激烈的冲突后,站在死去人的尸体面前,琼知道不用讨论了。
他宣布,只有老人和孩子才能在雪橇车上用积分换座位!病人和女人可以有限度的用积分兑换雪橇上的位子,剩下的人必须走路!
第6天,公布了雪橇管理办法第二版和食物削减。
第7天,移民队颁布新法令,禁止讨论、诽谤、辱骂移民团的领导者,禁止抗议,每天休息时间缩减为4小时;
第10天……
事到如今,大部分人已麻木得如同行尸走肉,一声不吭的在雪地上机械的迈着步子,对周围环境视而不见。
仅有少数人,比如林克,意识到天气平静得令人恐惧!
要知道这是末世,发神经似的天气骤变,白天阳光普照,晚上冰冻三尺是常态。
如今却出现长达12天的晴天,让人想想都头皮发麻。
虽然没再刮暴风雪,但气温却没有上升。
太阳半死不活的在天边徘徊,四点不到就下山。
白天高温零下25℃,夜晚会降低到-36℃,最低甚至有超过-40℃的时候!这温度是什么概念?水还在空中就会变成冰粒,一杯开水拿到室外,内部还是热的外面已经结成冰壳。
就像林克曾经的热水冰壶。
在这种低温中行走,没人能描述出那种体验,就是极致的冷!被冻掉手指而不自知的情况十分普遍,甚至有人走了几天才发现脚部已经彻底坏死。怎么办?把脚固定住,继续向前走……
不是每个人都是苏利亚——有两个男人为了让她能坐在雪橇上,不停贡献积分。
还有的人走着走着就忽然倒在雪窠中,再也没能爬起来。最初还有人过去看看,尝试抢救一下。到后来连这样的人也绝迹了,因为扶起来也是累赘。
你不能一直扶着他……这种时候,即便亲人也会犹豫。
最后这么做的人,居然只剩下林克。
谁都没想到,帮助他们的是一个外国人。每个人都知道倒下的人需要什么——需要温暖,休息和食物。
但做不到。
林克也变不出温暖的衣物,也没权利让雪橇腾出一个地方,苏利亚占着位置已经让很多人不满。
但他可以悄悄从背包中取出不算冰冷的白酒,狠狠给那家伙灌上几口!然后用灵力推动这些酒加速循环!酒精也是能量,这就像给濒死的人打一针强心剂!
能挺过来就挺过来,挺不过来也是命该如此。
他没想到竟然真的有效!
结果是不仅大部分救过来了,这种乱来的行为还算医疗的人次!拜他背包里装的上百斤高度酒所赐,才12天就把医疗次数就刷到147人次……天知道,他带那些酒是为了烧的!
没人猜到林克有多少酒,只知道如果有人倒下,而林克恰好在附近,就能喝到他用身体暖和的能够救命酒……
一来二去,林克就多了一个外号——“酒保”。
甚至有人想假摔骗酒,林克理都不理,直接从他身上踩过去。拜托,爷好歹也是非专未毕业的专业急救人员,救过上百人,真的假的还能看不出来?
12天过去,所有人的体力都被压榨到极限。
如果不是有利兹那根胡萝卜吊着,绝大部分人已经坚持不下去。出发前没人想过,移民的旅程会这么长,这么苦!这么累!
末世第三年,他们本以为吃过世间所有热苦,直到今天才发现过去是何等幸福。如今移民们低着头,眼睛盯着前面的足迹,不说话也不想听别人说话,把自己和世界隔开,只知道麻木的往前迈动脚步。
不是冷漠,而是唯独这样才是最节省体力。
抱怨的人都已经永远闭嘴……
何况这见鬼的天气连续晴了12天!敢想象吗?气温极低,却又连一丝风都没有的反常天气,持续了12天!那种感觉,已经要让人疯了……
等到消息扩散开,连没那么聪明的人都能猜到,放晴时间越久,接下来的风暴怕是越猛烈。
这也许是琼故意扩散的。
现在打鸡血已经没有用了,只能用恐惧来加入新的燃料。害怕,恐惧,疯狂……无数情绪在队伍中蔓延,不用任何人催促,每个人就都发了疯的跟着车队狂走。
利兹,到了利兹就好了!
利兹是大城市!利兹有足够的屋子!利兹能够躲避暴风雪!
利兹在不知不觉间,已经成了所有人眼中和心中的伊甸园。
车队的领袖,琼,是个很有野心的黑人。
其实他并不在第一批移民队伍名单上,甚至也不在前十批名单上。但他不甘心继续在伦敦混日子,就组织了关系好的四十来人,一起加入移民队伍博一次!
输了,大不了早死几天。
赢了,就是新城的首任市长!
未来也可能变成终身制!
他因此贿赂了伦敦官员,顺利成为移民队的领导者。四十人的团体足以让他在成分复杂的移民队中拿到绝对的主导权。
有这些人支持,他能有效调度车队,安排宿营,设立一些“假目标”来鼓舞士气。类似于“我们本想在XXX地宿营,但现在我们超过去了!趁着天气还好,我们再多走一段,下个目标是XXX宿营地……”
说的好像真的一样。
第232章 亡命之途
虽然都是假的,但能一直给人以希望。
琼在路上收获了大部分人的信任,让人很难相信他曾是个非著名职业球员,效力于托特纳姆热刺队两个赛季无人知晓。
琼的目标自始至终都是利兹——英国第二大经济实体城市,距离伦敦270公里,距离当下还有不到30公里距离。
英国也有类似“强弩之末”的道理,但琼却坚持认为,只要再坚持坚持,一定能够抵达利兹。因为唯有利兹才有完善的城市设施和收集足够的物资,来对抗迎接那场想象中的大风雪!
别的地方都不行,所以必须是假的!只能是假的!
他说服了他的团队。
之前也不是没人说过“还不如先找个地方躲着,等这场暴风雪过去再走”之类的话。
可在距离利兹如此近的地方,所有人心里都期盼着去利兹,因此又开始祈祷晴天持续的再长些,长到队伍抵达利兹即可……
林克也比以前更忙了。
没人知道那个25天的期限——这不仅仅是为了完成挑战。
他还相信,世界给他安排这个期限是有原因的……就像上个世界,如不是那一连串的巧合与苦难,他不可能恰好救下麦肯齐。
如果他没在那个时间出现在那个位置,上世界的男主角已经寄了。
而这世界没有主角,这群人就是主角。
他相信如果不能在25天前赶到新址,一定会发生很不好的事!有可能遭遇突如其来的风暴,也有可能因为时间不足,没有在大寒潮到来前建设起保暖房屋……无论哪种都意味着新城毁灭!
他的任务也随之失败。
人可能也无……也去别的世界读秒复活了。
这一路,正是靠着林克在幕后默默付出,才保证移民队伍12天狂奔250公里!
路靠两条腿走的,但人不是机器。
汽车后面拉的那几架雪橇为赶路提供了极大帮助。
一般碰到长下坡路时,每个车后面就能拉七八个雪橇,上面满满的都是人。坐不下,只能站着。就算没有汽车拉,自己坐着雪橇像划船一样往下滑也能省不少力气。
汽车上只有拉孩子的那辆坐人,别的都要空出来,因为汽车承担的工作太多。除了拉食物(主要是冻土豆和冻肉),还要探路、布置前进营地、做饭、打猎、搜索物资……单纯用于运输的时间反而不多。
车队一直沿着“公路”前进,可雪地毕竟不是公路,车队手里也没有精确定位GPS。
雪面看似永远平坦,可你永远猜不到下面有什么?
空洞?屋顶?树……反坦克拒马?
这些卡车就是普通卡车,不是越野改装车,车轮简单的缠了防滑链。
底盘、输油管,中轴……途中不知被撞断几次。林克无师自通的学会了用金属亲和进行“修复”。不是他一路粘贴,汽车早趴窝到什么都不剩。
即便如此,还是有四辆卡车永久报废,让移民队的运力变得更加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