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李长夜便又问。
“有什么事吗?”
少女先是轻轻摇头,接着,真正开口。
“你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吗……或我能帮到什么你吗?”
声音清澈如泉,悦耳动听。
李长夜闻言一愣,像是没料到她会这样问,他看着她那双澄澈的眸子,也摇了摇头。
“不用。”
空气静了下来,田地中的水光映着他们的影子。
片刻后。
少女的如玉般的手指在衣角处轻轻收拢,又松开,她接着用更轻的声音,依然如泉,从泉眼冒出,亦如从心底流出的。
“我可以跟在你身旁吗?”
李长夜不解的。
“为什么要跟在我身边?”
少女默然。
她自南越而来,让她离开族地的缘由,是从圣地圣像中聆听到些什么,一开始是这样的,很快,她就在路上听闻到他的消息,她从而改道,是顺自己心意,亦是自己选择的改道。
她沿着那些传闻,循着他曾经踏过的路前行,从而又听闻到更多他的事迹,以及,他所留的气息……
少女注视着李长夜,用那双灵气十足的眸子,清澈倒映出他身影的眸子,再度开口。
“我想跟在你身边。”
这话从她唇齿间流出,如花瓣落在水中,荡起一圈圈涟漪。
李长夜看着她的双眸,清澈如同湖泊的双眸。
“如果我拒绝呢?”
少女修长的睫毛轻颤,唇瓣抿了抿,她没有回避他的目光,回道,温柔轻柔中带着某种坚决的。
“我同样会跟在你身旁。”
李长夜想了想,最终还是点头。
“好。”
闻此。
少女怔了一瞬,随即唇角轻轻弯起,展颜一笑,那笑如雨后初放的花。
“谢谢。”
她略一停顿,眉梢含笑,用轻若呢喃的声音。
“我叫雒儿。”
李长夜则回以一笑。
“你可以叫我龙阳。”
雒儿笑意更深,眼波微转,眸光如漾起的湖水。
“我知道哦。”
李长夜还笑着,没有继续深入去聊,了解,而是。
“我先忙。”
说完,转身,继续忙活去了。
雒儿看着他的背影,眉目愈显柔和,也不再犹豫,撩起衣袖,脱了鞋,走下田埂,水没过她光洁细腻的足踝,冰凉的触感沿着皮肤爬上来,她却不觉寒意,只觉这片土地的气息真切地贴在足底。
龙葵和夕瑶两女,这时才回过神来,她们对望一眼,又一齐看向李长夜,而李长夜没有对她们做任何解释,先前的对话,两人应该也听到了,事情便是这样。
熟知他性格的她们没有多问,又将目光落到,从田埂下来并朝自己这里走来的雒儿上,默了默,随即,两女主动迎了上去,很快,凑到一块的三女,分别做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后,有说有笑起来。
……
农忙过去了。
这段时日,对天下所有的百姓来说,既艰辛又劳苦,可说,黎明即起,星月之下方歇,手脚生茧,脊背酸痛。
可是,等忙完后,当他们从高坡上或山路间回望自己劳作的土地时。
看到那漫山遍野的绿,齐整的秧苗,流动的沟渠,闪着光的水,如若万顷碧波。
所有人眼里都不由生出一种期盼,期盼庄稼生长,抽穗,开花,结实,期盼着谷粒沉甸甸地压弯稻穗的那一天。
这种期盼,比烈日更炽热,又比雨水更温柔。
李长夜和书院学子们,也在这一轮农忙中与百姓同苦同劳,等把最后一畦田插完,最后一道渠清理干净。
他们收拾起草鞋和斗笠,风吹干了衣襟上的水珠,泥巴在脚踝处结成一层薄壳,成群结伴踏上归路。
一路上,有说有笑的,不亦乐乎。
等回到书院后,他们又回到原来的学习生活。
李长夜依然每日在广场开大课,来听课的,不仅有书院的学子,不时还能见到空闲的教习,或乡野之人,商贾人士,甚至慕名而来的异邦之士。
他教人识字后,讲算术,讲农桑,讲水利,……此外,也为所有人解惑,不分昼夜的。
有人把他讲授与解惑的内容一字一句抄录下来,又加以修订整理成册,放在书院的藏书楼内,短短百日,便用实际证明,他一人之学,是真涵百家之理,百工之技的。
当然,他本人则直言,自己不过是略懂,稍有涉猎,他相信,以后他们会在各家,各工,各学上超越自己,正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同样期盼着那天,看到他们焕发出自己鲜艳色彩那天。
除此之外,还值得一提的是,也是当今书院除了学问外,学子们私下议论的最多,议论得最欢,也最受关注的是,自家殿下(老师)又带回了一个少女,至于为何用又,不用细说。
那少女,自然是指雒儿,她随李长夜来到书院后,众人时常能看到她的身影,比如在书院廊下静静听课,或帮着照看草药,或治疗受伤的顽皮学子……
众人对她如此关注,倒不是因她绝美的外貌,或相处后发现那要比容貌更美的性格和心灵,而是,众人很好奇她和李长夜之间的关系。
准确说,不知书院中的学子关心这点,当今姜国很多人都关注这点。
因为,以李长夜之龄,在当今已经算是大龄未婚人士了,加之他在姜国的声望,许多人除了期盼他早点接任姜王之位外,就是希望他早点成家。
特别是自有一条小道消息传出后,大意是李长夜不想成家,等解决完世俗的事情后,便会学曾经的道祖,遁出世外,求仙问道去,这并非空穴来风。
有很多细节都表明,他扎的道冠,以及他背的桃木剑,对于后者,有人知道最早还是在姜王宫的时候,那桃木剑还是破烂焦黑随时会粉碎化灰模样,如同焦炭已被洗去,无数的裂痕仍时时刻刻如同愈合般的弥补。
再联想到百家诸子以及世外方士口中所言,姜国世子这一身份禁锢了他,或许有一天,就像他天下行走结束后一剑覆灭杨国万军时,时机到了后,便会脱衣而去。
然而。
让关心和关注这一点的人失望的是,李长夜对待雒儿,就如对待夕瑶一样,淡然,清朗,不沾一丝男女情爱之色,至少,在李长夜身上是这样的。
而雒儿呢,没人知道她怎么想的,只知道和看到她不像世间爱恋中的女子那般娇羞依附,她只是静静地随在李长夜身边,一缕风,一道影。
一如当初她踏遍万里山河九州大地循着他的足迹而来时那般纯粹。
就这样。
时间继续缓缓流逝,在看似平静的日子里,李长夜每天仍旧在授课,在殿外的广场上的他,不时抬头看一眼天。
第325章 桃之夭夭
雨淅淅沥沥下着。
如绢的雨丝,密密斜织在晨色之间。
天色还早,又因联绵小雨,屋中显得愈加幽寂,灯火未燃,只有微微灰光自窗棂渗入。
蓝发蓝瞳的少女在沉眠中轻轻翻身,睫羽颤了颤,缓缓睁开眼。
窗外雨声潺潺,犹如琴弦轻抚,她怔怔听着,神思半在梦半在醒。
好一会。
她起身,素足触地,冰凉的木板传来微湿的触感,走至窗前,伸手推开木窗。
晨风挟着雨意拂面而来,细如丝的凉意散在肌肤上,也轻轻撩起她额前的青丝,露出眉心一枚蓝色莲花的印记,花瓣栩栩如生,隐隐闪着微光,与窗外雨中水色相映成辉。
少女怔怔凝望着雨。
雨线垂直落下,又被风轻斜吹拂,打在屋檐和青石阶上,细碎如碎玉散落,不知她在想着什么,雨声愈急,天地更暗,她的睫毛渐渐沾湿,眉眼生出几分朦胧的湿意。
不知过了多久。
少女抬手将窗合上,又行至梳妆台前,本天生丽质的她,随着年岁渐长,容色愈发清秀明丽,她取起木梳,细齿梳入蓝色长发,发丝湿润微凉,顺手而下时传来柔软顺滑的触感,如水如绸。
或许因快到及笄之龄,她尝试将蓝色长发绾成一个髻,目光再落到一蓝色头饰上,是华盛,只是,终没有拿起佩戴,又将蓝发放下,最后只将鬓角拢好,稍作打扮,整饬完毕,推门而出。
廊下,微风细雨带来一股淡淡泥土和花草的香气,这里居住的除了少女外,还有别的人,此时,有人同样已经早早起来,她先看到的是夕瑶。
夕瑶抱着一翠绿鲜活的盆栽,立于廊侧,目光越过雨幕,凝望庭中,不时有雨点落在叶片上,溅起一串串晶莹水珠,映得她的眸色幽亮。
相处这么久,少女从没见过夕瑶倦怠或休憩,就同自家兄长一样,像是不用睡觉,从而又想到,初次见面的那天,还见到另一个脑袋生角的红发男子,那人对自己兄长的一个陌生称呼……
少女驻足片刻,神色恢复如常,来到夕瑶面前,同往常一样轻声打招呼。
“夕瑶姐姐……”
夕瑶微微侧首,唇角带笑。
“早。”
夕瑶感到今天的少女有些不同,问道。
“有什么事吗?”
少女稍作犹豫,还是没有将飞蓬是谁这个问题问出,摇了摇头。
“没。”
夕瑶感到她不想说,又联想到某人还在这,便没有再追问。
少女又来到厨房。
里边悬浮有一团光,如同一盏亮着的小灯,有温暖的香气自里飘出,掺着米香和淡淡蔬果的清香。
雒儿也已经起来,纤细的背影熟练地转动勺箸。
桌上摆着几样简单却精致的早食,温热的米粥,软糯的点心,旁边还放着新摘的野果。
以前,这些都是少女一早起来亲手准备的。
自从雒儿来了后,便将这事接过了,少女最初的时候本想接回,可不知做了何思量,又放手了。
“雒儿姐姐好。”
雒儿回首,眉目清亮,而后做出和夕瑶一样回复和疑问,少女摇头后,目光落到一饭盒上。
“雒儿姐姐,今天让我拿去送给他吧。”
雒儿没有在意的,点头。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