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过客4251 第27节

“程经理客气了,你对项目成果满意就好,哪还用搞得这么客套。”

程刚找的这些导师,大多数普通的副教授或者讲师,一部分是青年教师,俗称青椒,没人脉,没地位,没资源,在高校的科研环境中是最苦逼的那种。

还有一部分是临近退休的老教师,学术能力一般,年纪大了也没能混出头,学生也基本处于放羊状态。

这些人或许各有各的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手上没有几个项目,也难得搞到项目。

若放在平时,别说与企业合作的横向,就连政府下拨的纵向项目,他们都不一定能够申请到,所以对于和程刚的合作,大家还是比较重视和欢迎的。

此时的办公室里的两位老师就是这样的配置,一老一少,一个五十出头,一个三十左右,都不是科研的黄金期。

再加上这所学校也只是一所区域性的专业小强校,名声不显,找上门的企业合作不多,轮到他们头上的更是少得可怜。

李教授也就罢了,再过几年就要退休,早些年趁着政策好落实了副教授的指标,因此日子倒是佛系起来,每天关注的重心,也由自己的科研学术成果,转移到了刚上小学的孙子身上。

相比之下,旁边这位青椒就有些苦逼了,作为国内的土博,没有海外经历的刘青椒算是费了好大一番力气,才在多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进入了这所一本院校,并且顺利地拿到了讲师编制。

对于目前的情况他还是勉强满意的,毕竟和他一起毕业的同学,比他优秀的还在某985做着师资博士后,面临着六年之后“非升即走“的命运。

申请基金,做实验,发论文,这些科研方面的日常工作倒也罢了,关键是未来还需要跟同院系十几位,甚至同校几十位同样身份,同样努力的博士一起竞争有限的几个副教授名额。

而如果没能在限定时间内升为副教授的话,他们就只能黯然离开那个为之奋斗的高校和实验室,寻找其他的出路了,可想而知,这个压力会有多大。

刘青椒还记得,上个月和那位同学联系的时候,对方的头发又稀疏了不少,估计这一年里没少操心。

而比刘青椒水平低一些的同学,则大多去了普通二本甚至专科,或者企事业单位,差不多告别了科研工作,日子虽然过得还算舒坦,可这不是他追求的生活。

只是科研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修仙中常见四大要素“财法侣地”,科研也差不太多,可作为一个没有资源的初来者,刘青椒这四项基本样样都缺。

撇开以上不谈,因为没有项目,所以两位老师的收入都算是教师群体中的最低水平,平均一年也就十万出头。

李教授倒也罢了,自家孩子都有了工作,房子也早早准备好了,只有孙子的教育花费大了些,所以需要他经常接济一下。

但刘青椒去年刚结婚,马上四脚吞金兽就要出世了,手上这点钱还得拿出大半来还房贷,剩下的那些哪里够用。

所以对于程刚送上门的这个财源,两人自然非常重视,比起受到严格监管的纵向经费,横向项目只要和企业谈好了,收入还是比较可观的。

何况程刚这人也好合作,远没有别的企业那样要求苛刻,整个项目的难度更是不高,基本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这反倒是正中了李教授的下怀,毕竟论起前沿成果,他再怎么学也比不上年轻人,可是程刚要求的资料,都是当年他学生时代和工作之后接触的内容,经验完全算得上丰富。

而对于青椒来说,光冲着这个项目丰厚的经费就足以驱使他熬上几个通宵了,至少实验室添置的两台新电脑就离不开这笔经费。

谁都知道这个项目的主要工作只是查阅和整理资料,对电脑配置要求并不高,但是也不影响他给每台电脑都配上2080Ti显卡,还是一口气上了两张。

不止如此,事实上除了机箱之外,主板、CPU、显卡、内存、硬盘等等全都是最顶级的产品,就连显示器,也奢侈地配上了双屏幕。

对此无论是李教授还是程刚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些事情没法太较真。

虽然那两台电脑从项目开始起就没用来查过资料,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都是用自己的笔记本或者老台式机,但能够搞出成果就行,至于其中的过程,就不用在意了。

当然了,程刚也不完全就当个冤大头,他拿出的经费只是普通水平,甚至因为技术要求不高,所以还要低一点。就是在使用审核上,他稍微放松了些,以换取对方的尽力合作。

效果也算不错,有了新电脑之后,刘青椒带着自己还有李教授的几个学生,搞出了一篇还不错的文章,现在正打算发表。

而李教授则牵着组里剩下的几只羊,喝着茶抽着烟,把任务派发下去,再做好审核,细致的累活也都丢给刘青椒。

连学校的科研任务都不用自己操心,虽然收入没有多多少,但日子确实是舒坦了。

至于程刚这边,反正他拢共就给了几万块的经费,人家愿意怎么用,他也不做过多干涉。

事后程刚也暗自算了一下,估摸着对方除了给学生的补贴之外,其他的经费都花在那两台电脑上了,对于这个选择,他自然是不置而否。

当天夜里,三人在酒店里简单吃了一餐,大半年合作下来,互相之间倒也生出了不少默契,饭桌上大家就像是老朋友聚餐一般,没有什么讲究。

喝酒的喝酒,吃菜的吃菜,偶尔聊上一些趣事,氛围倒也轻松愉快。

“我搞研究以来,和企业合作了这么多年,还是程经理这个项目最舒坦,哈哈,来,小程,我们碰一杯。”

李教授平时就喜欢小酌几杯,桌上这瓶五粮液,三人里他一个人喝了大半,这次的项目他虽然赚得不多,但却是做得最轻松的一回。

近年来技术进步太快,往往李教授不好容易接来了横向,还老是遇到技术难点,只能想办法找来外援,有时候还得听企业那边的空话。

哪像这回,不仅整个项目完全由他主导,程刚这边也非常配合,没有提出什么不合理的要求,所以一轮合作之后,他还些意犹未尽的感觉。

而程刚这边,对现阶段的成果也比较满意,对应年份的电子产业资料整合得非常齐全,虽然都是一些现有的内容,但也省下了他不少功夫。

“李教授确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这次的项目我们领导一直在关心,对于现阶段的成果,上面非常满意,实在是辛苦二位了,我也敬大家一杯。”

除了李教授之外,另外两个年轻人都不怎么喝酒,所以只是浅浅地抿了一口,但也没人在意。

“程经理,这次的项目就算告一段落了,请问贵公司后续还有后续的计划吗?”

刘青椒对这次的合作肯定非常满意,如果项目继续下去,他估计还能再整几张显卡,到时候实验做起来就更快了。

“后续的工作确实还有,但具体的消息还没出来,如果后面确定了,我肯定第一时间通知二位。”

以现在的进度,资料差不多已经准备齐全了,而且一口气做得太多也不合适。

刘青椒手上的那两台电脑在整个学院里算是小小地吸引了些眼球,若是再这么搞下去,怕是得有人眼红了。

估计不会有人因此找程刚麻烦,但现在的合作搞得好好地,如果有人胡乱插进来,又会横增变数,程刚也不愿碰到这种情况。

“我看这样就挺好的嘛,程经理后面多联系,有机会的话,我们就继续好好合作。”

相比于稍显失望的刘青椒,李教授看得更开一些,对于学院内部的政治环境也更透彻一点,虽然有些可惜,但他知道目前的情况就已经是最好的了。

程刚也不在多说,继续敬了几杯,便偷偷出去结好了账,回来坐了一会后,就和两位老师告别了。

这样的晚餐他前前后后在各地吃了十几回,一个是为了增进与这些老师的关系,但更重要的,还是考察合作对象的情况。

从今天的结果来看,这组的两人在程刚找到的研究人员里,算是比较合适的,后面可以展开更深入的合作。

毕竟事关重要秘密,不能找太聪明的,不能找嘴巴不严的,不能找太贪的,更不能找太蠢的。中国虽大,院校虽多,但能完全符合要求的合作对象其实很有限。

而且程刚也没法大张旗鼓地寻找,只能用这些前期的初步合作不断试探,合作得好的就可以继续深入,不好的就点到为止,同时也不至于泄露太多。

至少今天这一顿饭,算是值了。

第66章 芯片与合金

“他这是想干嘛,弄了这些破烂玩意,准备打核战么?”

“你管他想干嘛,好东西捞到手了就行,其他的操心那么多做什么。”

42位面,京城的一处老旧办公楼内,两个四十出头的中年人正在研究手中的报告。

两个人一高一矮,一胖一瘦,虽然都是穿着一身灰布中山装,但凑在一起,还是很容易分辨出来。

其中高个秃顶的男人姓王,上半年刚被提拔为南方某市的副局长,现在被抽调到这里,和旁边这位戴着高度眼镜的矮胖男搭档,领导一个临时小组,共同负责由程刚引来的物资交易工作。

另一位姓赵,和王局是大学同学,两人二十年前从京城某校毕业后,就一直在政府机关工作,只是一南一北,刚毕业那几年便很少联系。

可谁曾想,八年前两人阴差阳错,几乎同时被调到西南某地,一个在邮电局做个闲职科长,一个在三线厂当技术主管,正巧在火车站遇上了。

因为工作和环境缘故,这八年里他们虽在一地,但也很少碰面,平时偶尔书信交流,调职的原因互相之间也从没谈过,只是字词间稍有些唏嘘。

但总的来说他们也算是幸运的,因为早早离开了风暴中心,这些年的风波很少波及那个小城,两人似乎也吸取了早年的经验,老实做事,低调做人,所以没遇到什么太大的挫折。

后来国内政治环境变化,从前两年起,一直被下放的老领导们一个个回到了原来的岗位,然后很快想起了早年的老部下,把他们又调了回去。

本来两人还以为去年一别,之后恐怕很难有机会再见,结果没想到这还不到一年,又在京城碰头了。

转眼间二十年过去,当年的青葱少年,也没有了曾经的模样。不过两人也没有太在意这些,此时的他们在政治上还足够年轻,正是施展抱负的最佳年龄。

所以他们也对目前负责的这个项目尤其用心,毕竟这个时代的高学历官员还是少数,能够把两个有着丰富基层经验的大学生给调过来,足以体现领导的重视。

何况他们负责的还不是整个项目,而是其中的一部分,按照保密原则他们没有过多打听,但是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估计规模比想象中的只大不小。

如果能够在这样一个项目里把工作做到位了,那么两人未来肯定能够有一个不错的前景,至少能够通过组织的审查,就已经体现组织对他们的信任了。

王局长,或者说王组长,也没有辜负这份信任,无线电系毕业的他正看着程刚提出来的物资采购需求,里面一堆电子管元器件和相应成品,看得他直摇头。

这个年代电子管国内仍然有生产,甚至在某些领域还是主力产品,并没有到被替代的地步。

加上程刚提出的技术标准不高,甚至很多三线电子厂都能搞得定,所以真要供应的话,再多的量都能给保证了。

但是作为五十年代的大学生,又是电子相关的专业,虽然这么多年很少再接触技术研究,但老王也清楚,电子管迟早要被淘汰掉,甚至晶体管在国外都要被淘汰了。

集成电路才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这是此时国内外电子领域已经达成的共识,只是国内限于产业和技术落后,还没办法迅速升级。

事实上,国内对程刚重视程度如此之高,和他有办法搞到大量的进口芯片,自然有着很大的关系。

第一次交易时的那数千枚Intel8086也就罢了,这种商业化的集成电路芯片,获取难度和成本虽然较大,但也并不是没有办法搞得到,何况对这方面,国内的需求暂时没有那么高。

所以这些芯片虽然技术新颖,价格高昂,但也不过是双方合作的开胃菜。

其中小部分被送到各研究所,内部密集的集成电路成功地引发了众人的惊叹,但同时也不得不叹息国内技术的落后。

还有一些则封存了起来,因为暂时没有配套的产业可以利用。这并不是说大家不努力,事实上确认芯片无误之后,研发团队就已经立项了,现在正在以最快的速度进行着。

但是很多东西,在国外可能就是下个订单就能解决的,换在国内,就只能慢慢努力以实现零的突破。

好在第二次合作程刚又带来了不少芯片,其中就有一些微型计算机中的核心配套部件,才让进度得以不至于太落后。

那么话说回来,既然程刚明明带来了这么多集成芯片,可为何还要采购那些技术落后好几代的电子管呢。

众所周知,除了在电磁脉冲(核弹爆炸时会产生的副产物)下的强大生存能力之外,电子管相比于后一代的晶体管和再后一代的集成电路,基本找不出什么优点。

就连军队中的“八一式15瓦短波电台”,也逐渐由使用电子管的老款,俗称大八一,升级成了使用晶体管技术的新款,也就是小八一。

所以老王才会说,对方莫不是想要打核战,否则没事搞那些电子管干嘛。

相比于脾气稍有些暴躁的搭档,老赵就淡定了不少,他手上拿着的是程刚这次送来的物资清单。

本科时老赵就是学的冶金,后来的工作也一直在和金属材料打交道,毕业后在冶金部的工作且不谈,哪怕到了三线厂,他也主导了好几次工厂的技术革新。

集成电路方面的内容他不是很清楚,但是对清单里的那些合金他可是样样门清,或许具体标号没有听说过,但光看上面的性能指标,就足够他流口水了。

再看看列表里,每种合金后面的数量和单位,这位自认算是见多识广的老技术员,也忍不住咋舌,这给得实在太多了。

要知道,程刚虽然没有带来什么80年代的新技术,毕竟这些材料国外都没有,弄过来了也不好解释。

但那些使用六七十年代技术,在现代已经近乎烂大街的原材料,他可是样样都带了不少。

这些玩意放在现代或许不值一提,但到了这个年代,随便拿点出来,都能引发国内各顶尖研究所和一流工厂争得面红耳赤的了。

当然,或许这也有些夸张了,毕竟国内也不是没有物资渠道,真有需要的材料,总还是有办法搞得到,就是一个代价问题。

但像这种论吨计量,动不动就突破十位数的交易,着实有些惊人眼球。

要知道现在国内虽然钢铁产能逐渐发展起来了,可大部分都还是低端产品,用途虽广但价值有限。

而国外的那些高级货色,大家要么就是只能望着流口水,勉强用国产替代,要么就只能忍痛进口,再小心翼翼地使用。

同样是金属,可是人家的特殊合金,因为少数几个关键指标国内达不到,就能国产同类材料贵了上百倍甚至上千倍。

即使如此,还往往有价无市,甚至直接被封锁,买都没得地方买。

在金属材料领域浸淫多年的老赵很清楚,想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花大力气实现这些原材料的国产化。

可是想在这方面有突破,要么就得付出巨大代价从国外引进,要么就得付出更多的时间和金钱去研究,而这都是目前国家所缺乏的。

更何况,落后的又何止金属材料这一块。

造船业、发动机制造业、能源工业、建筑业,这些产业那些不是技术产能样样落后,这还只是举出来的例子,其他的更是数不胜数。

最关键的是,这些产业的升级,又需要有大量的先进原材料,而且他们与国家实力和人民生活的关系更加密切,更不可能等到国产材料实现突破后才去谋求发展。

所以很多事情,虽然大家都知道需要重视需要发展,可往往都只能穷日子紧过,能把关键的几个地方照顾到位,就已经很不错了。

老赵继续沉迷于浏览物资清单,因为考虑到影响,程刚其实没有带来太多的材料,总共加起来才刚好把五百吨的货船装满,合金一类占比虽大,但相比于一个国家而言,仍然有限。

首节 上一节 27/3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