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过客4251 第28节

但老赵还是忍不住来来回回地翻阅,是不是还会拿出旁边准备好的资料对比一番,然后再满意地点点头,再提笔写下些什么。

“我说你就这么几张纸,看得怎么这么着迷呢?”

虽然前面看到芯片清单的时候,老王也是差不多的模样,但是看到同事兼好友这番举止,也忍不住打起趣来。

“我就不信你不乐,刚才还不知道是谁在哈哈大笑呢。我可跟你说,咱们这回可赚大了。

就我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这里已经有了不少用于建造各类高温高压罐体、机床、机械、工具等的不同种钢和合金。

咱们这个渠道可得把持住咯,要是能这样继续搞下去,可得省下我们太多外汇了,对了,后面我们还得和对方交流一下,看能不能把这些材料的配方和加工工艺也搞到手,啧啧~”

“你就乐你的吧,那个人到底是什么来历,我们现在可是一无所知,好处是有不少好处,可万一后面来个糖衣炮弹甚至毒药,那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糖衣吞下来,炮弹打回去,好处到了我们手里,他还能再折腾不成?”

“行吧,以目前来看,我们确实找不到不继续合作的理由,那事情先这样,我还得去给领导汇报。”

“好,这里有我整理的一些资料,你可以拿过去给领导看一下。”

“这些东西又熬了你几晚上吧,自己的身体自己注意啊,咱们都不年轻了。”

“时不我待,趁着还没老昏头,总得多加几把劲吧,放心吧,我自己的身体我自己有数”

“嗯……”

第67章 训练基地

“你说这位,到底想要来做什么?上回开了几个月的飞机,这回跑来军训,把我们这当训练基地了么?”

粤省,陆军某军的直属教导大队里,李建国对着同事老庞忍不住发了这么一声牢骚。

而旁边的老庞还是一副沉默寡言的模样,年纪更大的他相比于组长李建国会更沉稳一些,当然他也理解组长的想法。

这里是教导大队的学习室,此时就他们两个人,说上几句话也无关紧要,再说不管是他还是组长,对于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都非常清楚。

而李建国这边,也不是真想要老庞回复,纯粹就是想要稍微发泄一下,作为组长,每次程刚过来的时候,他都要承担不小的压力。

现在回想起来,当初他被上级派到羊城,本以为就是出个差,谁知道却摊上了这么一件大事。

第一次交易后,上面就让他不要急着回京城,继续留在原地等待下一步命令。后来没多久又有了第二次交易,而且规模还扩大了不少。

结果很明显,程刚的这个渠道受到了上级的进一步重视,李建国也跟着被留在了这里,同样和他一起工作的,还有从鹏城调过来的老庞。

不过李建国也清楚,他目前虽然可以说是合作的直接负责人,但实际上只是一个传声筒的职位,因为合作规模正在不断扩大,牵涉到的方方面面也愈发地多了起来。

他本人对此倒是没有什么意见,虽然上面的头头脑脑越来越多,级别也在不断变高,自己受到的管制更是慢慢严格,但这也并非没有什么好处。

上级越重视,自己的机会也越多,这个时代的人们思想说单纯也不算单纯,但李建国年纪也不算大,还是期望能够成就一番事业的,至少也应该为党和人民做出一点贡献。

能够作为与程刚的对话人,而且还能一直稳住这个位置,其实也就说明了他背景足够干净,经得起组织的考察和审核。

当然他也没有辜负这份信任,交易的内容他肯定是清楚一些的,对于程刚带来的这些物资,李建国虽然不是专业人士,但也能看出其背后的价值。

所以这位接洽小组的负责人,确实是心甘情愿地为了这份工作而努力,即使每次程刚都要提出这样那样奇奇怪怪的要求,他和同事们始终都是尽全力去满足。

说白了,以现在的规模,具体的交易细节他肯定是没法参与的,上级把他放在这里,一方面是他之前做得不错且值得信任,但更重要的还是要做好程刚的服务工作。

服务嘛,自然就要考虑被服务对象的想法,在程刚没有明确表达其他意见之前,这个小组的人员肯定不能随意变动。

事实上,每次程刚过来,都会有人定期过来与程刚交流,询问他的日常情况,如果什么时候程刚对某位人员表示了不满,那么很可能这人马上就会被调走了。

程刚对此也或多或少有些猜测,不过他之前一直很谨慎,在这个方面从没说过什么。现在的小组成员他都比较熟了,大家互相之间相处得也很愉快,所以没必要再做什么改变。

另一边,组长李建国,副组长老庞,还有其他几位组员们,也都非常清楚自己的定位,一直都在极力配合程刚的需求,完成好服务员和传话筒的职责。

当然,这也和当下他们的合作方式有关,说是交易,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明码标价的过程。

每次程刚过来,东西交给对方之后,就直接给个清单,然后让他们验收,至于这些物资到底值多少钱,从来没有计较。

别的先不谈,光是这份坦诚和信任,就足以让人佩服了,毕竟光是第一次合作就价值几十万美元,而到了后面两次,更是翻了不知道多少番。

虽然因为时间尚短,价值也还未积累起来,所以程刚并没有被安上一个“老朋友”的称号,但这个“新朋友”的定位,已经差不多被大家默认了。

“朋友来了有美酒,豺狼来了有猎枪”,至少在程刚没有改变他的行事方式之前,这边还是愿意送上一份美酒的。

这也是程刚的考虑后的决定,前面也有提到过,他到底不是这个位面的人,以此时社会的健全程度,他基本不可能融入进去,即使进去了,也很难获得对方的信任。

既然如此,那就大大方方地扮演好客人的角色,若说在51位面他还有掺一脚的想法,但在42位面,他就是一个完完全全的过客了。

既然是客人,那就不要去干那些让人“智子疑邻”的蠢事,此时的国家,即使还有什么遗憾,也不是他这个普通人能够随便掺和进去的。即使掺和进去了,也不一定真能解决,甚至非常可能变成帮倒忙。

那么就索性放开些,把姿态摆足,诚意给够,以国内的待客之道,也不太可能让他吃亏。

事实也是如此,正是因为程刚的不计较,国家这边也没有计较过什么小得小失,所以才有了这样如此贴心的合作。

再说派几个人,调一些物资,下达某种生产任务,在此时的国内看来也没有耗费什么,至少相比于程刚带来的物资,单纯从价值方面看的话,不说九牛一毛,但还是明显不对等的。

不管什么时候,国内都很少让真正的朋友吃亏,本来上面不想占这点便宜,以免得欠下人情,但这个阶段程刚确实没啥大的需求,这边也不好意思反过来求他多拿点,就暗自先记下了。

而这份情义也在后面的合作中体现了出来,若换了一般的情况,想要来学飞机驾驶,学军事知识,即使能办成,中间的流程也得耗上不少时间。

哪像现在这样,程刚过来了,跟接洽小组这边碰个头,然后提出相应的要求,第二天早上,上级的命令就发到了相关单位,而到了傍晚,他就可以入驻场地开始学习了。

要知道这可是涉及到不同部门之间的交互,以这个时代的管理水平和信息化程度,没有足够的权威很难实现这般高超的效率。

不过也因为如此,接洽小组的工作轻松不少,不用担心和各类单位之间的扯皮,虽然这种麻烦还是少不了,但相对于其他项目而言,已经算好的了。

而程刚也乐得当个甩手掌柜,51位面的事情就已经够让人操心了,现代的麻烦也同样不少,如果在这边还瞎几把搞事,他再多一个脑子都管不过来。

现在51那边的井冈山根据地,相比于历史而言已经算得上顺风顺水了,提前半年进入了革命的高潮时期,但是高潮也意味着敌人的重视,所以下阶段的军事斗争只会更加剧烈。

更何况这块根据地也没法长久发展,或者说不适合继续大规模发展,这在历史上已经证明了,即使局势已经好上不少,但有些问题还是会出现,或者说已经出现。

一方面是因为很难发动起群众,这里有缺少群众经验的原因,同时也和地方的土客矛盾问题分不开,从部队的人员构成就可以看得出来,本地兵源占比并不算高。

另一方面也和当地的资源贫瘠有关,毕竟是山区,各类出产都很有限,生产力也不够发达,虽然也在不断发展,还有程刚的支援,但随着规模不断扩大,想要支撑起来只会越来越吃力。

而敌人那边也不可能给边界留下太多发展的时机,很可能在这些问题还没有解决之前,敌人的大军就又带来了不少新问题。

所以后面求变是一个必然的选择,历史上李委员从上山到下山,只在山上待了一年多的时间,后面就转到赣南发展了。

这里面自然有各种不得已的因素,但以程刚了解的情况,此时根据地上层,确实有了向外发展的想法。

这里的向外,一个是基于当前的根据地向外发展,比如北边的连华,西边的闸邻,都有不错的革命基础,边界对两地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另一个则是跳出根据地,向其他位置发展,比如说历史上的赣南,相对来说发展空间会要更好一些。

反正不管什么选择,蜗居一地肯定是不可能的,必须要主动出击,而程刚也不可能一直在老根据地里待着,所以提前准备一些军事知识,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不说要他带兵打仗,至少在跟着大部队的时候,不要给其他同志拖后腿,或者在单独行动的时候,别给保卫自己的战士们添麻烦就好。

而要学习,当然是得来到这个“夏威夷”咯,上次的飞行训练就非常让程刚满意,这次自然也可以来体验一把PLA的拿手好戏——轻步兵的训练与指挥。

虽然此时的42位面,国内对南边小国的反击战争还未打响,教导大队中的教官们也不太可能有什么战斗经验,但多年来的教育和积累,还是把他们的基础知识打得严严实实的。

若是论现代战争,比如电子战信息战这些高科技玩意,他们可能还会有些麻爪,但谈起陆军步兵作战,还是足够程刚学上不少的。

第68章 刻苦学习

“在训练部队时,应特别注意培养部队善于在复杂的条件下确定目标和任务。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采取了哪些措施呢我通常对演习企图严格保密。对参加演习的团发出战斗警报,指定集合地域,在集合地域向团的领导说明战术情况,发出战斗命令,规定他们实施机动,通过难以通行的地域、沼泽地或森林地。

行进路线应选择在必须花费相当力量来清理和敷设道路,使用就便器材构筑束柴路和渡河。

……

突围是一种最困难、最复杂的战斗行动。要想迅速突破敌人的正面,领导者必须具备高超的本领、坚强的毅力、严密的组织性,特别是卓越的指挥能力。

如果能做到:在突破地段隐蔽地重新部署部队,对敌战斗队形进行强大的炮兵和航空兵袭击、实施猛烈的突击,施放烟幕遮断敌炮兵的观察,这样才能保障突围的胜利。但很遗憾,该师的领导没有能做到这些。

……

如果参加者通过作业学不到任何新东西,下级从上级那里学不到什么知识,那么,我认为这样的作业是对指挥员良心的直接责备,是说明他很不称职。

我不想掩盖这样的事实,我们确有不少指挥员,他们的知识水平并不比自己的部属高。”

清晨,教导队操场旁的树林里,刚刚跑完一个三公里的程刚,拿出了随身携带的一本书,对照昨天课堂上的笔记,默默地诵读着。

这里是某军直属教导大队,一般用于初级军官的培养或继续学习,所以更加偏向于基层指挥和军事技能教学,教员们的知识范围也主要偏向于这一方面。

换句话说相当于一个打基础的新手村,程刚在这里再次温习了基本队列、射击、手榴弹等步兵常识,又学会了地图作业、公文写作、电报收发等参谋技能。

一个多月的强化学习,勉强算是把他从一个军事小白变成了一个新兵,要说能有多熟练,肯定是达不到的,但至少也不是睁眼瞎了。

另外,为了给程刚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这边还‘贴心’地把他放到了新开设的学员队里,和从各个部队选拔上来的排长们一起学习生活。

当然,相关的保密措施肯定都做好了,在其他的排长看来,这位看似出身不凡的年轻人,应该是某个大院子弟,被长辈拉过来体验生活镀镀金了。

这样也就方便解释程刚的一些奇怪举动,比如单独居住,很少与其他人交流的习惯,以及平时显露出的体能不强,技术不精等问题。

当然,这同样也会带来一些问题,最明显的,部队是一个集体组织,而且是一个崇尚暴力的集体组织,你如果没有硬本事,还在各方面表现得与众不同,那么基本就等着被孤立吧。

不过这点程刚也不是没有准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样的安排确实是他主动提出来的,因为本来教导大队这边,是打算单独给他开个小灶了事的。

但小灶开了,能够有多大的效果,没有对比的话就很难看到进步,大队这边因为上级的命令,接受了他来学习,但并不一定就愿意完全配合。

想要把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学好知识和技能,那还是得放到原生的环境下去成长,所以程刚对于安插到学员队里的安排,其实是乐见其成的。

毕竟是全军中选拔出的尖子,这些人之前都是各个连队里表现优异的排长,学成完毕之后,马上就会升任更高的职务,所以各项素质都不说顶尖,但要秒程刚肯定是毫不费力。

在这样一种环境下,程刚承受的压力也可想而知,好在考虑到安全和保密问题,他没有和学员们混住,这样虽然更加拉大了和学员们的感情距离,但同时也变相地保护了他的心理状态。

毕竟现在一起学习训练就已经压力山大了,如果还住进去,那么就和小鸡崽子进狼窝没啥区别了,不是说其他人对他会有什么恶意,而是这种下意识地疏远就足以给人心理极大的影响了。

不过压力越大,动力也越大,程刚的心脏也早就在一次次穿越中层层加厚了,这次的压力虽然也不好受,但好歹能够承受住。

所以这些天以来他的进步也算是比较明显的,在体能和战斗技能上可能还有欠缺,但在参谋技术等偏向文化课程的方面,凭借着出色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他还是很快突显了出来。

部队里就是这样,你能力强,大家就服你,也就愿意容忍你的一些小毛病,所以虽然程刚还是一副特立独行的模样,但至少其他学员们都愿意和他打招呼了,平时课堂之后,也偶尔会有几个人来向他请教问题。

毕竟这时的义务教育虽然日益普及,但是相比于后世本科满地走,硕士多如狗的局面,还是远远不如的。

根据程刚的了解,这些基层军官们的文化水平,基本都在初中到高中之间,而且不少还是小学学历进来,当兵之后才在军营里拿到中学文凭的。

所以虽然部队里一贯比较重视学习,但这些学员们的文化基础,还是显得参差不齐,相比之下,程刚虽然是个军事小白,但学习能力和速度要比他们强上不少。

就这样,一个多月过去,程刚与其他人好歹混成了点头之交,不过他这一阶段的学习也差不多告一段落了。

到底记忆力经过了强化,虽然这期间不过是囫囵吞枣式的填鸭教学,但程刚把重点内容都记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维持低强度的练习,慢慢积累。

第一阶段结束之后,程刚的学习地点并没有变化,学员队那边的训练还是照样参与,但是更多的精力会转移到更高层次的学习当中去。

既然打算填鸭,那就填到底咯,和上次一样,程刚计划在这里待上三个月左右,这点时间肯定不够来次完整学习,毕竟就连黄埔军校,一期学员都学了七个月。

但是学个大概,留个基本的印象,再把要点记住,剩下的带些自己慢慢自学,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粤省这边没有什么大型军校,但中高层军官还是不缺的,资料更是不少,程刚充分利用了这些资源,厚着脸皮提了诸多要求。

考虑到程刚此时的地位,部队那边对于不涉密的内容,都是敞开了给他开放,还安排了两名刚刚进修完毕的年轻军官,和程刚书信沟通,专门指导他学习方面的问题。

这本苏联朱可夫元帅的《回忆与思考》,就是某位团长给他推荐的书籍,虽然说中苏交恶多年,但是部队里的苏式印记还是没有抹掉。

尤其最近环境宽松了不少,所以对于这些书,大家都没有什么忌讳的方面,程刚很容易就拿到了。

和这本书一起送来的,还有什捷缅科的《战争年代的总参谋部》,按照那位团长的说法,这两本值得反复仔细阅读。

尤其是他们讲他们分析德军的战略决策,以及他们处理问题的思路和办法的时候,要仔细深入体会。不仅仅是体会他们的应对,更应该学会从他们的分析中反向分析德军的思路。

通过这两本书,可以帮助建立后方勤务、战役组织、军务组织等工作的基本概念,同时也可以从这两位的书中,看到他们处于不同工作层面的时候,所采取的工作方法、思路、措施,以及相应的经验教训。

程刚现在还在读第一本,这是他第一次涉及外国军事著作,确实能够看到不一样的视角。

首节 上一节 28/3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