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过客4251 第38节

所以,不管是是虎就趴、是龙就盘的谨慎,还是吃人嘴短、拿人手软的感激,鹏石川这位一贯硬气的汉子,都没有多说什么言语。

第85章 土匪问题(下)

说到土匪,算是自古以来就一直存在的职业,在清末民初时期,由于耕地有限、赋税过重、战争频发等原因,恰好滋生了大量的土匪。

有的土匪比较业余,很多农民在农闲的时候上山做土匪。但是到了农忙季节,又会陆续下山耕种。

这样的土匪一般都是抢劫财物,但不会下手太狠,毕竟是业余选手。

还有一种就是职业土匪,职业土匪一般都有严格的组织结构,而且心狠手辣,武器装备也不差。这些土匪还是心腹大患,而且问题很多。

前文中有提到过,随着井冈山一带的人口增长,先来定居的土家和后迁居的客家之间,矛盾越来越剧烈。

因为是后来者,客家人往往占据不了多少良田,只能在山区的贫瘠土地上开荒耕种,久而久之,为了生存他们也开发了不少旁门左道,土匪就是其中的选择之一。

所以,虽然说土匪武装有着无组织无纪律等缺点,但仍然要认识到不能一棍子打死所有人,而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实际上,在后世五十年代解放军的剿匪工作中,对于这类业余土匪,只要愿意下山投降,而且手里没有什么太大的罪行,都会得到宽大处理。

因为这些土匪本身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如果能够得到宽大处理,而且还能得到耕地,他们当然愿意下山投降。

说白了,要区分土匪的本质,那就要看他们愿不愿意种地,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某些人都宁愿去抢劫而不愿种地,那么自然就属于不可挽回的典型了。

按照这一标准的话,井冈山上的大部分土匪武装都是属于可以改造的对象,事实上这大半年来组织也花了大力气投入此事。

在之前的大练兵和整风当中,因为土匪习气或罪行而被撤职关押乃至枪毙的人员,也不在少数。

但是,现在六大的决议案一过来,相当于要把边界之前的所有努力全部都推翻白费掉。

所谓的:

“与土匪或类似的团体联盟仅在武装起义前可以适用。

武装起义之后宜解除其武装,并严厉地镇压他们,这是保持地方秩序和避免反革命的头领死灰复燃。

他们的首领应当作反革命的首领看待,即令他们帮助武装起义亦应如此,这类首领均应完全歼除。让土匪深入革命军队或政府中,是危险异常的。

这些分子必须从革命军队和政府机关中驱逐出去,即其最可靠的一部分,亦只能利用他们在敌人后方工作,绝不能置他们于苏维埃政府范围之内。”

乍一看上去,似乎有些道理。

甚至如果放在历史下游的角度,如果只看到了某些土匪武装在加入党的队伍后,不知悔改为非作歹,还屡教不改败坏风气的例子,好像先把这些人给打杀掉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是历史是发展的,任何片面静止地看待问题的做法,都有可能导致或左或右的错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唯一的解决办法。

在这个问题上,穿越者更容易犯如此的错误,因为自认为站在了历史的下游,可以看到整个发展轨迹,就想着一劳永逸,提前把问题给解决掉。

殊不知,再好的法子如果换了个环境,哪怕只是提前些时间实施,都有可能因为水土不服而暴露不少问题。

结果往往就是好心办坏事,自己倒成了后世的反面教材。

程刚其实不是很懂这种理论上的东西,但他好歹有一点点自知之明,不会过多地干预和参与组织的活动。

更不会觉得我认为的或者了解的就是对的,就一定得按照我说的办,顶多是在认为有必要的时候,提前做些安排。

毕竟他没得那个能力,可以在一团迷雾中找到唯一的解决办法,再说了,有那个能力的人正好就在身边,干嘛不去抱大腿。

在土匪武装的改造上,程刚就尽量保证三十二团这支部队的后勤补给,同时和其他同志一起,加强对指战员们的政治教育,努力帮助他们克服原本的土匪习气。

同时基于自己由后勤工作而带来的声望,程刚又给这个团提供了不少与其他队伍交流往来的机会。

那次借调武器,为什么选他们,为什么要亲手交递,都是有一定考虑的。

这一系列的措施,不说完全解决了问题,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这些贫苦百姓出身的土匪们,实现了身份的转变。

或许还有这样那样的毛病,或许在未来的发展中,他们大部分人都有可能因为思想掉队而被淘汰。

但谁都不能否认在这个时期,他们对于组织是有益的,而且还是非常重要的一份子。

由此也可以看出,这次的决议案中的该政策,就是一个既无具体分析又无区别对待的典型左倾政策。

但是没有办法,程刚不可能自作聪明地把这条给私自删掉,如果他这么干了,以后基本就不用考虑与组织合作了。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土匪出身的元、汪二人,自然首当其冲,被迫站到了风口浪尖之上。与此同时,边界的干部们也在如何看待和执行中央的指示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歧。

一方面是众人的认识差异,后来的统一战线思想,还需要经过若干磨砺和教训之后才会提出且被大多数人接纳。

而在这个时期,很多人都是带着一种强烈的非黑即白的心态,要打就要倒打死,乃至打下一大片。

仿佛只有这些眼里的敌人纷纷被干掉之后,自己才能获得那么一点虚妄的安全感。

当然,实际上这些人往往是打倒了一批人之后,眼里很快又有了另一批人,而且还很可能恰好就是他们曾经的队友。

不只是这一时期,后来发生的若干事件和运动中,这种毛病照样没少出现过。

甚至包括在现代,基本上大部分的键政群内,也少不了这类人的身影,或者说,里面很多人多多少少都有如此的毛病。

所以后来者也不用五十步笑百步。

另一方面,从小会上率先发言的人员特点上就可以看出,所谓的六大决议案还只是一个导火索,最大的问题,仍然是根深蒂固的土客矛盾。

这才导致土籍出身的干部力主按照决议指示,立即除去元、汪二人。

而作为外来者的李润石等人,则认为二人都是党员,而且为井冈山根据地的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竭力反对。

历史上,虽然在与这次会议类似的一次小会上,李润石在多番解释下,终于说服了众人,使得大家采取了容纳的态度。

但随着后来政策的不断变化,以及土客矛盾始终未能完全解决,元汪二人最后还是遗憾地死在了自己人的枪下。

深夜,李润石带着一身的疲惫独自回到了宿舍,想起了刚才会议上的众多争吵,虽然和历史一样,他成功地说服了众人,甚至花费的气力还要少上一些。

但这个男人很清楚,当下的平静只是暂时的压抑,未来这个问题迟早还会爆发。

想到这里,李润石就开始辗转反侧,脑海中忽的又浮现了前段时间,程刚和自己交流时所说的那些话。

对于这个问题,程刚自然是了解,但事情太过复杂,不是他想解决就能完全解决的。

土客矛盾的根源还是在于土地,以及由土地带来的粮食和生存权利。

在南方山区这种人多地少的地带,这里的居民如果不去斗争的话,失去的就是自己和后代继续生存下去的权力。

而近百年的纷争,数十代人的积怨,在土客双方之间,产生了极深的隔阂,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也不是单纯的政治教育就可以解决的。

要知道,哪怕是在后世的八九十年代,土客之间为了争夺水源而导致的大规模械斗也时有发生,乃至到了二十一世纪,偶尔也能在新闻中看到类似的消息。

作为穿越者,又是外来人,程刚不能搞得站着说话不腰疼,他只能尽力保证双方待遇的公平。

将外部援助作为双方之间的润滑油,避免激烈冲突而冒出的火星,将局势往更坏的方向发展。

而真正要解决这些问题,从长期来看,必须要发展当地的生产力,至少要保证所有人都能够吃饱,才能避免因为生存而发生斗争。

毕竟这种情况下的斗争,是最残忍,也是最无辜的,甚至可以说不会存在胜利者。

然后再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发展直至彻底改变,只是这样的办法,往往就需要数十年之久才能见效。

而从短期看,就只能通过适当的援助和强有力的武装,以及合理的政策,来保证当地政治环境的稳定,然后再在稳定中谋求发展。

可惜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中央那边恐怕难以提供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说得不好听点,能不添乱就算不错了。

未来要如何发展,怎么正确处理好这些关系,李润石想着想着,又失眠了。

第86章 夫妻之间

日进三竿时分,李润石从一阵迷糊中醒来,最近工作繁重,他的日常作息也由此变得乱七八糟。

尤其是昨天的会议之后,夜里他又因为思绪过多而失眠,直到拂晓才昏昏沉沉地睡着。

“醒来啦,我都跟你说了,就算工作再多也不要睡这么晚,你看你。这一下就睡到了中午。

给你弄了点粥,还热着呢,快点吃点吧。”

刚醒来的李润石还是一副睡眼惺忪的样子,不过听声音就知道这是妻子乔杨过来了。

因为工作的缘故,他经常需要在边界各地四处跑动,而妻子因为要照顾三个小孩的缘故,一般都是在学院这边,所以双方虽然都在一个根据地,却也时常聚少离多。

当然,若是他到了凝岗附近,两人总还是能找到机会相聚。

比如这次,他所在的临时宿舍距离乔杨工作的地方并不太远,本打算今天过去一趟,却不曾想是妻子一清早就先过来了。

“哈哈,工作的事情嘛,没得办法,我下回多注意注意。”自知理亏,强如李润石在爱人面前也只能打起了哈哈。

“我反正知道怎么说都没用,你马上就要下山了,在外头打仗不比山上,你要处处注意安全。

行军路上条件也不好,我这回给你带了几件衣服,如果脏了坏了就记得要换。

还有,这是两双布鞋,前几周程主任让我们妇女会的同志组织大家赶制军鞋,我也跟着大家学了几手,你看,还加了橡胶底呢。”

乔杨把大大小小的物件从包裹里拿了出来,再把行李一样一样整理好,这些都是最近日子来她一点点准备起来的。

丈夫即将出征,说不担心肯定是不可能的,但现在革命局势这么艰难,她又怎么能忍心因为自己的感情耽误爱人的工作。

所以只能尽己所能,多给他做些准备,那就是她这个妻子能给予的最多帮助了。

“好的,辛苦你了。”

李润石没有多言语,只是上前抱了抱对方,这么多年来,他为了革命四处奔走,乔杨也跟着他做了不少牺牲,他都记在心里。

“好啦,赶紧吃饭吧,粥都快冷了,这里还有些红薯、南瓜和咸菜,你慢点吃。”

“嗯,吃饭吃饭,正好我也饿了。”

摆好碗筷,两人相邻而坐,在一起吃着简陋餐食,同时,他们也在享受着这难得的相聚时光。

在乔杨温情的注视之下,李润石不紧不慢地吃着,温热的稀粥让他胃里顿时暖了不少。

精制大米在妻子的悉心熬制之下,虽然没有加糖,却也多了不少甜蜜的滋味。

这些米算是他们家难得的配额,平时李润石都是省下来,留着带给家里给几个孩子加餐。

红薯和南瓜应该是从学院的食堂买的,都是大家吃惯了的食物,不说有多好吃,但至少能饱肚。

“其实东西我这边都够,你不用搞得这么麻烦,我晓得最近学校搬迁上山,你也忙得搞手脚不赢(方言-形容很忙)。”

自从到了根据地之后,乔杨既要照顾孩子,又要兼顾学校的工作,还得操心丈夫的生活,日子充实是充实,但也确实辛苦。

“再忙也没得你忙呀,知道你最近都在操心下山后的事情,我没办法跟着你,就给你多准备些嘛,这一出去,又不知道要多久。”

“好,那我就收起来,你在山上也要注意安全,这次虽然我们已经准备充分,但是意外是难免的。

如果真的出了紧急情况,你一定不要勉强,预案都做好了,到时候跟着队伍一起走就行。”

在这次反围剿中,第一阶段的计划是以井冈山为中心,针对五路过来的敌军进行分批打击,以搅乱敌方的战斗部署。

这种情况下自然不适合带着非战斗人员一起行军,所以大部分行政干部和工人、老师、学生,都必须要留在山上。

山上的防御工作一直在不断加强,留守的兵力相对于历史来说,也多了不少。

但敌人的数量和阵势确实是前所未有,更何况还牵涉了自己最重要的家人,要说一点担心都没有,又怎么可能。

“嗯,你放心吧,我会注意的。”乔杨听了丈夫的叮嘱,忍不住笑了笑,点头答应了下来。

两人相识多年,互相之间的了解不要太多,所以有些事情其实也不用多说多做,简简单单的动作和言语,就足以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感情。

“对了,衣服和鞋子你都赶紧试一下,要是不合适我再抓紧时间改改。”

吃完饭后,乔杨稍微收拾了一下,然后又拿出了衣服鞋子让丈夫换上。

李润石也没有拒绝,乐乐呵呵地听从指挥,很有耐心地一个个试了过来。

看着妻子专注地观察合身程度,时不时还要比划比划,这种工作之余的片刻宁静,顿时让他焦躁的心情平复了不少。

首节 上一节 38/31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