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由刘彦带头,众人又合计了一下关于盟凉、驭代、和晋的事情。
张氏凉国的情况比较特殊。这是一个除非被东面国家威胁,要不然不会轻易调兵东进的国家,他们更加喜欢的是不断西进。
目前张氏凉国已经被迫调兵东进,原因是苻洪在陇西郡和北地那边不断壮大,张骏必须要压制苻洪变得强大。这一次张祚出使,主要目的就是与汉国达成协议,例如汉军重新控制秦地,双方合力消灭苻洪这个势力。
“与凉国结盟的事情不用讲。”桑虞看得非常明白:“西凉是汉家旧土,亦是在大汉收复之列,仅仅是目前不好直接明示。与凉国结盟等于是承认这个国家的存在,哪怕不为这个仅是为凉国蛇鼠两端,结盟亦是无从谈起。”
说到底,张氏凉国还没有否认是东晋小朝廷臣属的问题,他们与汉国这边一开始是要同等地位的结盟,搞出了一个什么“三王同盟”。
“三王同盟”是在冉闵去除国号之后成为笑话,刘彦也从来没有承认有过什么“三王同盟”的存在。
张骏一直奉行的是以东晋小朝廷为正朔地位,等待刘彦向司马一家子的正朔地位发起挑战,张骏还派过使节前往建康朝觐,派来汉境的却是以使节身份。这样一来的话,不管是从绝对不能承认张氏凉国这个国家的存在说起,又或者是不愿意背上先结盟后翻脸的问题,汉国与张氏凉国结盟真的存在巨大难题。
“谢艾所说盟凉是出身使然。”纪昌没有什么顾忌,径直说:“从他本心而言,是觉得凉王从未有过亏待,而他要转投王上麾下,必然是要为凉国做最后谋算以作报答。”
也就是纪昌了,换做其他人这样说的话,刘彦哪怕是不表态而心里有想法。
“当然……”纪昌话又回转了一下,说道:“谢艾不知道汉国现状,更不知道王上志向,也许是眼界所困才有盟凉的策略,建议盟凉未必是私心。”
这一下刘彦就玩味地看向了纪昌。他的印象中,纪昌一直在保持作为一个无话不谈不怕丑话的忠臣存在,没想要会有前一刻说丑话,下一刻又兜回来的时候。
“丑话臣要说,也必须说。无非就是一种猜测。”纪昌没有半点隐瞒,一副完全是以国事为重的模样,说道:“王上现在还倚重谢艾率军在草原作战,方才的话不要传到他的耳朵。”
“说起来,没想到谢艾善于统兵。”桑虞笑嘻嘻地问刘彦:“王上之前就笃定谢艾能干?多员战将没派,独独派了文风甚重的谢艾。”
刘彦莞尔笑笑不需要有任何的解释,就如同他目前在培养王猛也不需要和任何人解释一样。
众人说谢艾也就只是一个插曲,再谈了那么一阵子也就散去。
吕议走出军大帐特意逗留下来,没有多久纪昌和桑虞果然一同走过来。
“孙绰连连求见,事关和晋大局,却要有一个步骤。”纪昌双手别在身后,看着像是有些傲慢:“言之有章程了吗?”
桑虞则是在整理刚才屈膝跪坐后折了的衣摆皱纹,含笑看了一眼满脸严肃的纪昌,对吕议笑着说:“晾了三天,估计名帖都不止一次发到左丞相那边去了。”
吕议没觉得纪昌的态度有什么不对,原因是纪昌对谁都这样,并不是完全针对于他。
“和晋是国策。”吕议斟酌了一下,又说:“褚裒这人有偌大名声,却是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桓温俘虏了他,他不止一次尝试自杀而没有成功,可见是一个沽名钓誉的人。这样的人留在大汉没有用。放回去,一来能够减缓与南边伪朝的紧张,二来也能让他继续去坏事。”
“虞有次无意中听王上说起一个笑话。”桑虞没说就自己在‘哈哈’大笑:“就是那个什么‘水太凉’,也不知道王上是自己想的故事,还是从哪里看来的典故。从褚裒为人来看,不正是‘水太凉’里面某个人的缩影?”
刘彦在这绝对要大喊冤枉,他说的那个“水太凉”的故事与褚裒完全就不搭边,褚裒是想干事情干不了,“水太凉”里面那个就真的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放是要放的。”吕议肯定也听过‘水太凉’的故事,以至于脸上也有了笑容:“议认为放褚裒这一件事情上,大汉可以从南边伪朝获得大利益,就是不知道能够做到哪步。”
平常苟不言笑的纪昌这个时候也在笑,就是笑得有些冷。他必需要说明一点:“疆域上不用要求,紧要的是商事往来,再则是确保伪朝能够安安分分。”
吕议在等的就是这一句,现在对东晋小朝廷索要土地也许可能办到,可是从某些方面来讲也断了让东晋小朝廷安安分分的可能性。
这一次汉军大举南下只有一个用意,不是说要从东晋小朝廷身上获取多少疆土,仅仅就是东晋小朝廷蹦跳得高了,需要一棒子将东晋小朝廷敲个半身不遂。
那一棒敲得是够狠了,尤其是桓温俘获褚裒更是让东晋小朝廷丢大了脸,按照估计目的已经达到,汉国没有要真正灭亡东晋小朝廷之前,渡过长江大举攻伐的事情不会干,那么再过度刺激东晋小朝廷就显得过了。
吕议得到明确答案已经可以按照目标执行。他回到自己的帐篷,得知今天孙绰又求见了多次,孙绰是在刚才离去。
“安排一下。”吕议细想了一下,吩咐:“明日辰时三课接待孙绰。”
秘书郎刚要唱“诺”,却是吕议没有说完。
“需得与孙绰明说。”吕议满脸厌恶地补充:“若是那个叫刘惔的家伙出现,那可就是什么事都别想谈成。”
长江以南的疯子多,不顾大局而只重视自己的颜面的更多。这个在全天下真心就不是什么秘密。
第431章:有必要冒险吗?
粗鲁一点的讲,汉国身上现在可都是粘满了屎尿,没擦干净之前多做那是多惹腥臊,没有把中原收复,乃至于是没有解决辽东、关中和西北,南下属于不恰当行为。
汉国对于那些胡人之国可以使尽任何手段,对于同样族裔的势力则不行,关于到人口的接纳和吸收,更是内部矛盾不好处理。因此而言,汉国在对待张氏凉国和东晋小朝廷的时候,可以是从官面上进行打击,却是不能像征讨胡人之国那样肆无忌惮。
南方的世家多到难以想象,要怎么去对待那些世家到目前为止汉国都没有拿定一个主意。全部杀掉绝对不可能,杀一部分拉拢一部分又有大多数汉国高层不愿意,毕竟利益就那么多,自己人分配都不够,凭什么让出利益?
“所以说,只有解决中原、关中、东北、关中等地,才能全力南下。”刘彦已经率军出发,他们的目的地是济北郡。他当然是乘坐在王辇之上,与之说话的人是王猛:“我们目前面对的局面非常复杂,要与官方征战,又要对付各地豪强,实际上兵力并不足够。”
王猛给刘彦已经当了近一年的秘书郎,确定的是冬季就会下放到地方做一任县长,会在地方上干多久取决于他的政绩。
他们从奉高出发,走的是汶水一线,陆地上近七万大军,水路上舟船战舰密布,俨然就是一副浩浩荡荡的模样。
今次随行的官员众多,左右丞相随驾而行,九卿也是,再来就是众多中层官员。毕竟国家的君王亲征,刘彦又没有监国太子之类的人,国家的大小事肯定是会汇集到王辇。
季节已经临近秋季,而秋季是主杀伐的时节,汉国明确拒绝了慕容燕国可能的和平,对待石碣赵国要赎回姚弋仲也是拒绝,仅仅就是应允东晋小朝廷会放回褚裒,对待其余国家则是显得平淡。
汉国越是表现出不惧举世皆敌,各国对汉国越是不敢造次,一些想要与汉国结盟的国家则是显得更加热切。所以说,有些时候气势真的相当重要。
“石碣没有具体国策,看现状是没有准备好久仓促爆发大战。鲜卑燕国先前灭掉众多国家和部落,陷入平叛以及四处征战的泥潭。”王猛做刘彦秘书郎的好处有许多,其中一点就是对天下大势更加了解:“大汉是有备而战,粮秣和兵甲器械不缺,兵源虽说稍有不足,却处于国力上风。”
就是这样的道理,汉国强就强在国力上面,完全没有当怂货的必要。汉国非但不能表现得心虚,更是要保持一如既往的强硬,越是这样国家的民心士气越高,敌国就会越没有底气。
以前刘彦不知道胡人的国家是怎么个操作方法,几年过去其实基本上有了了解。胡人确确实实没有行事国策,大多数时候是拍着脑袋就干一件事情。不但是胡人的国家,事实上哪怕是华夏文明的国家也有类似情况,差别就在于至少会有一些准备。
石虎本来是要去关中,期间却是去了濮阳郡战场,等于是中途变卦。个人想要干一件什么事情中途而非没有多大关系,国家却是不能前一刻要做什么,下一刻却是中断去干别的事情,会造成之前的众多准备失效,新的事情又要从头再来。而国家层面的事情都不会显得简单,中途变卦对于国家来讲会显得仓促,更是容易引发变局。
汉国的国力是强得一点道理都没有,不但是有系统方面的因素,与国家管理也有重大关系,再来就是民心思想的问题。
不谈系统上面的助益,且先来谈汉国民间的主流想法。汉国的人口来源是解放和拯救,所有人皆是经历过悲惨的动荡,他们有了一块环境安稳的生活地皮所想的就是生产,并且在生产热情上面绝对高涨。
汉国绝大多数人口是处于集体农庄的管理模式,国家执行的是耕战国策,军队并不大肆征兵的前提下,努力生产期待获得爵位变成了唯一途径。
爵位在汉国有特殊的意义,不但是获得崇高的社会地位,还是改变自己一生乃至于是后代的唯一依据,最为主要的是拥有爵位才会有自己的私人土地,哪怕只是因为最后面这一点,人人都会拼了老命想要拥有爵位。
去年(公元344年)汉军征兵,民间响应的力度远远超乎想象,那是一种只要是聚居点就是排起长队报名的局面,被接纳者振奋得难以自己,没有成为军队一员则是捶胸顿足。
二十等爵事先注定了一点,再有是军功为高是共识,若非没有到一定地步,再来是为国家健康着想,以汉国的人口构造征兵个四五十万真不会是什么难事。
王辇是在十八天之后抵达了济北郡的东阿,冉闵率众多将校迎接刘彦的到来。
“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