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 第457节

“先前已经集结八千奴隶日夜加赶稳固河堤。”郡丞一脸的苦色,说道:“上游近期下了一场暴雨,八千奴隶死伤了两三千,人手也是极度不够。郡守上报临淄之后得到支援,临近几个郡的奴隶都集中起来,就是要前往治灾。”

那就难怪看着赶路的奴隶起码有两三万,沿途监视的地方戍卫军看着也有个三五千,看着戍卫军也是来自不同的郡县。

历朝历代都会发生天灾,本地官府自救是主流,惊动要中枢后无非也就是减免税赋之类,更严重就是运粮赈灾,可没有什么调动非灾区军队或是人手赶往灾区。不调动人手的主要原因是限制于道路问题,大规模的人手调动也被视为生乱的诱因,绝不轻易执行。

汉国的奴隶规模有个一两百万,统治国家的人是刘彦,他做出一些不合时代的举动属于正常,没想让百姓拿命往灾区填,动用奴隶造成多少死伤则就不那么心疼。

车驾退到了路旁,谢道韫干脆一直伸着脑袋往外看。

正在赶路的人真的挺多,看装扮什么都有,数量最多的是身穿脏乱动物皮毛的人,使人一看就能辨认出是胡人。

长江以南的晋人印象中的胡人都该是凶神恶煞,可是谢道韫看到的是一群身材不高和看模样也显得垂头丧气的胡人。

“一名汉军就能押解百个胡人……”谢兰没伸出脑袋也能看清外面的景象:“郡县兵腰间悬有战剑,手中有一杆长枪,能有一件皮甲。汉国比想象中还要优待士卒。”

晋军也有郡县兵,通常能够一件兵器就很不错,甲胄是稀罕物。

“最为优待的是战兵。”谢道韫随口应着:“良马骑得,战剑、长矛、强弓、皮甲应有尽有,吃的是餐餐有肉。”

要说起来,谢道韫等谢氏门阀的人接触最多是高平那一曲汉军轻骑,对汉军野战部队的装备之齐全印象异常深刻,素质能看得出是倾向于团队配合,个人的战技未必有多么高。

“胡人在面对汉军的时候真温顺。”谢兰眼前看到一名看去非常年轻的汉军士卒拿枪杆猛拍看去凶悍的一个胡人,被揍的胡人只敢在地上滚动而不敢有什么反抗:“周边的胡人连看都不敢看,他们是被汉军给杀怕了?”

那是一幕看着怪怪的画面,拿枪杆打人的郡县兵并不强壮,他单独一个人在众多胡人群中,打人的时候没有什么凶神恶煞的表情,下手却是极狠,没几下已经打得人呕血,同为胡人的那些人则像躲瘟疫一样不敢靠近。

同样是郡县兵的汉军,他们不阻止也不起哄,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

“去人问问。”谢道韫看着谢彪,说:“为什么打人。”

谢彪的本意是不想多管闲事,尤其是管胡人的闲事,可得到示意不能不做。

很快过去询问的人就回来,得到的答案是,被打的胡人撞了那个郡县兵一下。他回来时,那个被打的胡人已经没命。

谢道韫得到答案之后愣了半响,直至队伍重新出发不知道多久,回过神来道路旁边已经是一片空旷,能看的是正待复苏的植物。

“有一次踏青……”谢道韫语气很低,眼神略略迟钝,像是呢喃一般地说:“看过挨打的百姓,他被打的时候连躲避都不敢……”

谢兰大约猜出谢道韫说的是什么,打百姓的应该是世家子之类的人物。

“我上前阻止……”谢道韫抬起了头,表情很是怪地说:“那人说百姓与牲口无异,不说只是觉得碍眼才打,哪怕是杀了赔点财帛还会被感恩戴德。”

谢兰无法有什么回应,南方的一些世家子除了斗富之外,吟吟诗、喝喝酒、嗑嗑药、玩玩女人,似乎也只能与百姓过不去。要让他们干点什么有用又出于本性的事情,也就是为家族传宗接代,其余真的免谈。

谢道韫有那么多的感触自出于很多对比。晋国之内拿百姓不当人到处皆有,醉生梦死者多到难以想象,又以一些所谓的上品家族的世家子居多。汉国境内百姓境遇不错,对美好生活有热切期盼,有着一种奋发向上的氛围,再来就是南方畏之如虎的胡虏并不被汉国这边当成人看。

一个国家的境内是什么样的社会环境能够体现出有怎么样的精神。统治国家的阶层肆意欺压百姓,那就别想让百姓与之同一条心,相反是会被疏远和憎恨。能照顾和团结百姓的国家,更加能够出现上下一心的局面,对待外人却是强硬越能培养出国人的自信,对非国人过份善待则是在打击国人自信。

情绪受到影响的谢道韫在接下来的两三天一直是闷闷不乐,连带之前对所有事物都感兴趣的心理也消失不见。

队伍是在历经两个月后才接近临淄,心情稍微恢复过来的谢道韫看到的是一座没有城墙的都城。她对临淄为什么没有都城感到异常的好奇,能看到的就是一些主干道有存在关卡。

“城墙?”高平是办好了相关手续才回来,面对谢道韫的询问先是一愣,后面笑着说:“说法有挺多,在下一时间也不知道该从哪里谈起。”

谢道韫得到的其中一个答案就是,汉国的军队强大,有强大的军队国都就不需要城墙。她对这个说法是感到嗤之以鼻,曾经的秦帝国也是那么想的,结果是因为国都没有城墙觉得无法固守,不战而降了。

第466章:冬去春将来

始皇帝横扫六合一统中原之后,不知道出于什么心理很快下令全国城池拆除城墙,同时各处的关隘也是逐渐拆掉。他在国内布置的军队也不多,主要是将军队调往南北的两个边境,国内是各郡县以当地服兵役的本地人来充当戍卫主力,仅是有极少数的秦人将士作为主官。

曾经的秦帝国都城咸阳,建设之初就没有规划城墙一说,开始是出于什么样的理念不太好说,有个说法是规划城市的商鞅认为咸阳周边地形就是天然屏障,又有秦军善战都城不需要由城墙来保卫。

“临淄是一座临时的都城,日后都城会移往它处。”阿香是临淄令,不知道是上面示意还是自己的意思,谢道韫到来后她过来了。她对谢道韫提出的问题觉得有必要解答:“一开始是觉得都城的范围会一直扩展,城墙的存在会有诸多限制。后面军队一直拒敌于国门之外,就更不需要城墙了。”

谢道韫对于汉国堂堂都城的主管人是名女子感到万分的诧异,上古时期女子当官是常态,可是从西汉之后女子也就会充当宫城女官,其余官职再没有女子的位置。她真没有想到刘彦统治下的汉国,会来一次打破常规的“复古”。

阿香是汉国郎将李匡的妻子,目前女子嫁人会冠以夫姓。外人对她的称呼该是李氏,因为有官职的关系会直接称呼不带姓氏的官名。

冠以夫姓是全世界多数主流国家的一种习俗,华夏大陆这边是维持到民国被终结,一些“两治”之外的自治政府区域则保留下来(如香港、澳门、台湾),同时不管是欧洲还是美洲的主流国家,女人嫁人之后也是冠上夫姓,可见女人婚嫁随夫姓真不是什么歧视。

“随时会从临淄迁走?”谢道韫好奇问:“那会迁往哪里?”

这个阿香就不太清楚,近期就有关于迁都的议题被提出,倡议的那些人认为临淄太过偏于国家的东面,不利于中枢对地方上的控制。另外是觉得都城应当选择在国家的正中心,或是像之前的西汉、东汉、曹魏选择扩张的那一面来选择都城所在地。

“不该是从都城周边的地形作为优先吗?”谢道韫所知道建康之所以会成为都城,一方面固然是建康有发展基础,更多是建康周边有天然屏障。她想到了什么似得,说道:“汉军已经攻克石碣都城襄国,听闻汉王下令不准毁坏宫阙?”

阿香给出了肯定的答案:“是有这样的命令。下令的人不是王上,是左丞相。”

其实按照冉闵的本意,是想要放火将那些看着富丽堂皇的宫阙付之一炬,理由是宫阙不但是来自于民脂民膏还是民族血泪灌注而成,应当学曾经的西楚霸王项羽将之烧毁以正公道。

纪昌是可以直接给军方下令,他的那道命令却是得到了刘彦的首肯。他考虑的是刘彦从来不愿意耗费民力物力来建设享乐之所,君王日子过得简朴是好事,可君王居住场所不气派则就拉低了一个国家的威严,既然石碣已经建立起来,汉国也就能拿来用。

刘彦的想法却是,既然是建设起来了,且不管要不要去住,耗费了民力物力建好的东西就不要轻易毁掉,毁了除开是以正视听还真没有什么其它用意,更是一种浪费行为。

“啊?”谢道韫再一次诧异:“汉王要搬过去住?这样会被骂……骂吧?”

“王上没有说要搬过去。”阿香对谢道韫的印象好了一些,理由是谢道韫都还没有嫁过来就会为夫家考虑。她笑着说:“倒是有关于都城会迁往关中的说法,却不知道王上会怎么考虑。”

汉国的版图一再扩展,从曾经的长广郡一地,先后光复整个青州,又拿下徐州、兖州全境,冀州、豫州也是光复大半,乃至于司州都快全境收复,临淄作为都城真的是太过靠东。

一个国家的行政中心不能太偏僻,会对太远的地方掌控力不足够,再来是各个地方的钱粮等税收总归是要上缴中枢,离得远了不止是损耗,还是天大的麻烦。

关于将都城迁到关中的说法并不是事出无因,刘彦个人上的倾向也是比较钟意以长安为都城。他有这样的想法不止是长安周边有着诸多天然屏障,是以长安为都城的几个朝代都相对强盛,再有就是未来汉国肯定要向西进行扩张,那么都城坐落长安不止对向西扩张有利,实际上也能够对征讨草原起到一些便利作用。

临淄现在人口该是有四十余万,因为成为都城的关系早就不是只限于原有的临淄地界,是将周边原有的县也纳入都城体系。大约是北至西安(大约是现代桓台移动十里),西到昌国(现代淄博市),东含巨淀湖,南抵临朐,占地范围比一个小一些的郡地皮还要广。

范围太大人口不多,造成的现象就是没有密集的建筑物,导致谢道韫以为自己进的根本不是一座城市,是在平常的乡野。

对于谢道韫来讲,临淄给予印象深刻的不是什么,是每一条水系上必定会有舟船来往,像是刚才经过的巨洋水就看到很多舟船,其中不乏战舰的身影。

“各个州郡向都城运送钱粮能走水路不会走陆路。”阿香不觉得那是什么秘密,面对谢道韫的好奇,直接说:“国家现在是战时,各地的复苏也在进行,修建道路使用的是奴隶,没有大肆摊派徭役在修路上面。”

谢道韫在前来临淄的路途上观看到挺多,汉国征发徭役主要是针对当地的基础建设,各地近期最为重视的是关于农耕用水,修建道路和修补道路还真的多是奴隶的身影,极少看到百姓也参与其中。

临淄的水系挺多,北侧最大的水系是黄河出海口,近一些就是大水系的济水,另有渑水、浊水、淄水、时水等等一些小的水系互相连接并纵横。多水系之下进行利用的确会起到很多的方便,水系周边的民居看着也是最为密集。

阿香仅仅是见一下谢道韫,聊了一会也就离去。

首节 上一节 457/11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