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先民发现铜的用处,进入青铜时代之后大肆探勘铜矿,能找到的铜矿几乎是快挖光了。后面又进入铁器时代,结果又像对铜矿的无尽开采那样,发现一个基本就是挖光一个。
实际上华夏这边的冶炼技术从来没有处于世界第一过,不管是青铜冶炼还是铁的冶炼都是落后于同一时间的各帝国。
到秦帝国时期,华夏这边的青铜冶炼技术达到顶峰,可别说是希腊文明,连阿三那边的文明都已经将铁的冶炼技术发展成熟。
汉帝国有一件事情相当有名,那就是刘彻有鉴于汉军的铁质兵器竟然在对匈奴作战时没有优势,听说被匈奴打得逃窜的大月氏获得了良好的对铁冶炼技术,本就有意联合大月氏一同针对匈奴,对张骞的指令却是联盟可以失败,但一定要带回铁的冶炼技术。
汉匈交战之初,匈奴人手里的家伙大多是青铜武器,是冒顿开拓了西域才获得铁质兵器。
匈奴获得了西域的管理权,真的从西域得到了太多的东西,其它或许是次要的,足够多的金属武器才是关键。而必须说的是,当时匈奴人手里的短兵器绝对不是弯刀,是直剑。
西域人的冶炼技术是从哪获得?他们就是从阿三文明那里学习到了冶炼技术,连大月氏人也是从阿三那里获得的冶炼技术。
不止是西域和大月氏,本身就有冶炼技术的希腊文明也是从阿三那里获得技术并进行改良,结果西汉是从大月氏那里获得冶炼技术改善己身,说起来阿三这个文明的贡献还真不小。
纪昌现在就面临一个难题,源于系统这个逆天的存在,汉国对铁矿的需求并不迫切,可是系统真没搞出铜矿。
丞相府想要让国内交易正常化,前提是有足够多的铜矿来制造五铢钱,恰恰汉国对铜的需求根本无法得到满足。
“中南半岛探勘之后发现储量丰富的铜矿,臣请求在当地设立造币坊。”纪昌说的是后世老挝那边的发现:“亦是需要开林劈山,学先秦直道,再设立专门的舰队进行运输。”
火药不是被搞出来了吗?不止是可以应用于战争,其实很多地方也能用到,其中就包括在建设道路的开山上面。
秦帝国时期的直道一直到二十一世纪都还存在,研究表明秦直道有着太多的秘密,其中一个就关于建设完成之后植物难以在道路上生长。
刘彦知道市面交易对国家内政的重要性,一直是以物易物不会有正规的经济体系。他更知道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就是到近现代的时候,华夏大地也根本不存在规范的经济市场。
真话,以物易物的现象一直到民1国都还存在,哪怕是随着地球进入到地球村都存在。现在的交通并不流畅与发达,很多地方都无法有效治理,还能去管怎么进行交易了?
刘彦却没有泼纪昌的冷水,有心去做就是一件好事,再来是中南半岛那边的资源也的确应该尽情掠夺,国内的资源却是可以先存着。
想要掠夺资源,不是光人去抢就足够了,最大限度的掠夺还要有成熟的交通,刘彦眼光不止盯着中南半岛,后续向阿三地盘进发更关乎大利益。
【虽说发现海峡可以从海路进发,只有海路却是不够。】刘彦对着纪昌一个点头,想的是:【抓捕当地的野人进行交通建设,有利于人口消除计划,亦是可以使殖民地更加稳固!】
第646章:老子不服
冉闵率军出襄国,耗费了将近二十天才抵达定襄。
他们五百里路走了将近二十天,是队伍之中的火炮和相应的辎重拖慢了行军的速度,若全为骑军五百里只是四五天的事,步军耗费的时间可能要比骑军更短一些。
并不是骑兵就真的会比步兵行军速度快,得看是什么样的道路,再来是骑兵的马照顾起来不易。
战马事实上一直都显得无比娇贵,定时停下来定量的喂食,还得给予足够的休息时间,甚至需要洗刷和进行按摩。
人要忍一忍就能进行不停息的日夜行军,大不了就是战后修养一下,可战马真要进行不停的日夜急赶可真的就是会废了。
早就得知冉闵会来的李坛心里多少不是滋味。
作为征北将军的李坛感觉自己就是一个悲催的存在,好像一直处于冉闵的阴影之下。
上一次征北幕府负责征战司州,中途冉闵就插了一脚,后面征战并州和朔州更是由冉闵为主导,明明就是征北将军应该干的活,却是每次都被冉闵接手。
这一次,李坛率军将羯族最后的残余死死堵在定襄城内,到了最后的收割阶段冉闵又来了。
“来,别哭丧着脸,给大爷笑起来。”冉闵看到李坛没有掩饰郁闷不但不以为意,相反是开始有些喜欢李坛这个人。他说:“徐正什么功劳都立了,得封侯爵,官拜太尉,却是要一直待在中枢。那样的日子你过不过?”
身为武将,要是不能率军征战疆场,远离了熟悉的兵戈铁马,不再见鲜血狂飙,不闻腥味尸臭,只能是终日埋首于文牍,那得是多么了无生趣的事情?
“您说的对,可……”李坛还真的笑了,就是有些勉强:“可老这样谁都会郁郁吧?”
冉闵大手一挥:“带本将军去瞧瞧。”
围困定襄的汉军,营寨是围着定襄来建设,面向定襄的营寨之前挖了一条条壕渠,看着壕渠的宽度该是有一丈,深度也是一丈左右。
“那些是陷马坑?”冉闵指的是一条条壕渠前方密密麻麻的黑点:“数量可真是多啊!”
“不是之前没事干吗?”李坛一想到这个就更加郁闷:“围了将近两年,之前无论怎么挑衅敌军都不出来,可不就只能挖挖壕渠,再挖挖坑。”
为了围困定襄,李坛没能参与收复并州和朔州,后面的草原之战和燕地之战都没他什么事,以前多少是有能够给羯族最精锐的部队最后埋葬这一点来自我安慰,冉闵过来把什么事都抢走了。
冉闵亲自来到壕渠边上观看,只看到壕渠里面的积水,就问:“敌军屡次突围,没能攻击至最后防线?”
“三个常备军装备的抛石车、床弩、车弩、强弩等等利器不是摆设。”李坛收敛一下心情,指着远处:“再有如此防御链,如何攻来?”
冉闵是发现李坛真的恼了,却依然是没心没肺,前线溜达了一圈,带着李坛去观看带来的青铜炮。
“这……”李坛看着轮式基座上那粗大又长的青铜炮,咋舌地问:“此便是可远击三四里的火炮?”
原先一里也就是现代的三百米,刘彦进行过修改,改为了五百米一里。
事实上刘彦不止是对里数进行修改,参考了秦帝国的统一衡量度,将现代的长度单位都进行规范统一,军方是第一个全面执行。
衡量度的重要性无与伦比,任何的科技发展都在数学之上,可衡量度混乱还谈什么数学。
为了重新规整衡量度,刘彦没少花费功夫,一再确认才搞出标尺,有了原本才能进行推广。他在军方第一个铺开新衡量度,是考虑到火器运用的时代已经到来,可不能像以前那样。
以前是怎么样?最小的长度单位是寸,再来就是尺,尺之上是丈,丈之上有引,引之上是里。
每个朝代的长度单位可能都叫那个名字,但实际长度是一直存在变化。在长度单位上面,秦帝国进行过统一,可是秦帝国之后就又混乱,中央有自己的衡量度,每个地方又有各自的衡量度。不止是长度单位,其实重量啥的也是一样,自秦之后的封建王朝都没再统一过。
秦之所以能够保证衡量度不混乱,是秦法严苛在支撑着。后面的历朝历代也虽然都有各自的律法,可执行起来真没有秦的力度,再来就是不统一的各种计数方便各级官僚贪污。
随着时代的进步,尤其是军工器械上面的进步,真不能最小的长度单位为一寸,拿制造青铜炮来说,炮管差一寸和差一毫米就是天差地别,弹丸的制造上也同样如此,技术含量越高的产品越不能容忍太大的误差。
“这玩意发射的弹丸约十一斤,口径一百二十毫米。”冉闵拍着脱去炮衣的十二磅炮:“这玩意某带来了三十门。”
李坛发现这个世界变得让他有些不懂了,斤和毫米有专门学过,但是从未听过“口径”这个词。
冉闵特地走到炮口处,比划着介绍什么叫口径,后面卖弄自己刚得知不久的消息:“除了口径一百二十毫米,还有八十三毫米、九十四毫米、一百毫米的各种口径型号。”
李坛不是一直待在定襄吗?是有听过火器部队,可没亲眼看过没有太多的慨念,听冉闵炫耀只有一个感觉,那就是:真特么有点脱离时代进步了。
汉军有新的部队开拔而来,被困于定襄城池之内的敌军很快知晓,他们见来的只是一千左右的汉军并没有多么当回事,忧虑的是还会不会有新的汉军增援过来。
“陛下归去,留下我等坐以待毙之人。”张曷柱是石虎原先的司虞,他完全就是一副死了爹妈的表情在环视同样倒霉的一群人:“多次求降未成,突围亦是艰难,该将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