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历六月初十,梅雨季节结束了。在夏日明媚的阳光下,淮东路的海州城开出了一支部队。这支宋军部队有三十个营之多,他们直扑距离海州没多远的日照县。对于日照这样只有土城墙的小县城,攻城实在是乏善可陈。甚至都没有动用火炮,光是靠火枪、大喷子、火药罐,就获得了对县城守军的全面压制。
宋军军队一入城,立刻就按照之前收集的情报直扑城内好些住处。没太久,知县全家,各种差役全家,守城的那些守军,男女老幼都被拖到城外。
各营列阵,陈再兴登上台子做了一个演讲,“诸位指战员们,今天我们要把这些人都给枪毙。我想大家都很奇怪,与其这么枪毙,为何不屠城?此行之前,我们就让大家看过地图,我们华夏的土地可不是只有现在这么点,我们的土地的北方边界更靠北,一直向北,直到北极。我们土地的西方边界比现在更靠西,越过陕西,越过西域都护府,越过葱岭,越过乌拉尔山,直达伏尔加河。那都是我们的祖宗曾经到过的地方,那都是我们的祖宗曾经拥有过的地方。我们的祖宗之地被人夺走,我们这些子孙要把那些土地一块块的夺回来!”
手指日照城,陈再兴的话通过那些大嗓门的传声者被全军都听到,“在城内的百姓乃是汉人,他们被异族统治百年,对大宋有各种看法,我们也不能怪他们。是大宋没能守住土地才让百姓沦落异族之手。我们对汉人不能搞屠杀。”
再手指那些被拖出来的家伙,陈再兴厉声说道:“这些人是鞑子,是异族,是异族的走狗。如果我们手臂上被刺进去一根带细菌的刺,会红肿,会发炎,会化脓。眼前的这些人就跟那些带细菌的刺一样,正是他们让我们手足反目,正是他们让我们的亲人变成战场上的敌人。汉人是兄弟,是手足。我们不能砍了手足,我们要的做的是要把这些毒刺给拔出去,把脓给挤出去。把他们除尽之后,我们的兄弟才会重归一家!大家说,对这些人要怎么办?”
“杀!”“杀!”“杀!”军阵中响起了呐喊声。
虽然南方口音与北方口音相差比较大,然而这简单的吐字,特别是军队的表情,让这些蒙古在日照的权力支柱们吓得两腿发软瑟瑟发抖。
处决搞的很快,陈再兴觉得枪毙比砍头好像更有美感更不暴力的样子。即便如此,大家的情绪也很激动。看枪毙,陈再兴也有些激动。一想到枪毙背后的冷静算计,他就恢复了平静心情。
不管是蒙古或者大宋,或者是历朝历代。国家对地方上的控制靠的就是官、吏、军队。也就是眼前被枪毙的这群。除掉了他们,蒙古朝廷还在,日照也在,蒙古朝廷对日照的统治则荡然无存。
清除了日照的蒙古势力,宋军毫不停歇的继续向北,分兵杀向兖州各城。
在大都的蒙古大汗忽必烈是在六月二十日开始得到的这方面的消息。那天朝堂上正在讨论是不是下令让伯颜全军南下,歼灭在岭南的宋国残余势力。就在讨论的热闹之时,有人送来山东行省的消息。
看到宋军在山东行省肆虐。大汗第一感觉是‘没啥了不起’。李璮之乱,宋军就趁机对蒙古发动进攻,那时候赵嘉仁还一度夺取了直沽寨呢。对于身经百战的忽必烈,爆发战争实属家常便饭。
不过再一想,忽必烈就觉这么考虑问题的思路不对。宋军上次进攻山东是十年前的事情,还是趁着李璮之乱导致的蒙古内部混乱时才敢动手。现在临安朝廷投降都快一年了,残存的宋军龟缩在岭南。怎么突然就出现了北伐山东的宋军?
大臣们也都觉得这消息不对。他们知道赵嘉仁在海州有些兵力,几年前蒙古军与之交战,战败。灭宋之时蒙古军就选择不与海州的宋军交战。海州的宋军这几年也始终非常安份,安份到蒙古朝廷都选择性忘记那边还有一支武装力量。
众人一番讨论,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在海州的宋军突然挑战蒙古军,这是在找死么?
之后的十几天里面,此类消息突然消失,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让忽必烈大汗觉得之前的事情也许是真的只是虚惊一场。到了七月初,朝廷派出去查看怎么回事的人员带了点人回来。
平日里,这些身份低微家伙根本不可能出现在大汗面前。此时局面紧急,也顾不上那么多。不过身份低微,言语表达能力就很有问题。有些人吓得不敢说话,有些一被问话就抓不住重点。好在这些大人物见多识广,理解力强。那些被带来的人讲述的也是对他们印象最深的内容,倒也不至于完全无法沟通。
所有逃出来的小角色们统统表示‘都杀了’‘都被杀了’。蒙古军、蒙古官、回回官、汉人官、小吏,当地蒙古官府以及官府的附随组织统统被清除一空。
问城池怎么陷落的,有说轰隆一声巨响,大地震动,没多久宋军就杀进城。有说轰隆一声巨响,城墙被掀飞了好大一截,宋军从缺口中一拥而入,占领了城池。
在城上作战,侥幸逃脱者的介绍的最详细。‘好些南蛮子抬着个大乌龟壳,像是铁铸的。石头砸,弓箭射,开水淋,滚油泼都没用。南蛮子们顶着这乌龟壳子到了城墙下,就开始在城墙上凿洞。也不知道他们用什么妖术,夯土的城墙没多久就给凿出老大的洞。塞进去火药之后,他们就跑。火药炸开,顷刻就将城墙炸塌了十几丈……呜呜呜……我兄弟就在城墙上,被炸的人都找不到……’
等这些情况说完,郝经和廉希宪对视了一下,还是让一个说话还算清楚的禀报了一件事。
“那些南蛮子杀了我们的人之后,就在城里到处贴告示,告诉本地汉人,他们只杀鞑……只杀蒙古人和跟了蒙古的人,不杀汉人。所以让汉人不要怕,只要不跟蒙古人就没事。跟了蒙古人就会被杀……”
不等这话说完,听了翻译的蒙古贵人纷纷起身叱骂起来,‘该死的宋狗’‘该死的南蛮子’属于比较常见的发言,有些蒙古贵人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想法,怒骂着‘该死的汉人’,这就让郝经等人的脸色变得不那么好看。
忽必烈目光如炬,登时就喝道:“南蛮就是南蛮,与汉人有什么干系!”
大汗发话,蒙古贵人立刻就不再吭声。忽必烈又问了几个问题,便让那些从宋军手里逃出性命的家伙下去。郝经先开口说道:“陛下,当务之急就是先派兵去山东援助吧。”
忽必烈摆摆手,“今日我们先说清楚,以后说到南边,就用宋国、南蛮、宋狗。南蛮的话就是为了让我等自己不和,若是被南蛮挑拨,我等自己先打起来么?”
蒙古贵人们纷纷低头表示服从,汉臣们则是一脸郑重,对大汗的英明肃然起敬。廉希宪是新疆人,自幼读经史。虽被认为是儒学一派,长相与汉人就不大一样。所以鞑子也好,汉人也罢,他都不敏感。在蒙古贵人与汉臣各有心思之际,廉希宪开腔了,“陛下,宋国这会不会是围魏救赵之计?”
忽必烈微微点头,“宋国这是在学我们蒙古。”
这回答有些怪异,汉臣中大部分人都有些不明白,蒙古贵人们大部分都微微点头。
面对如此巨大的文化差异,忽必烈就稍微解释了一下。蒙古当年征服各地,就是对当时诸国统治体系进行摧毁,摧毁一遍不行那就摧毁第二遍,只要这么一遍一遍的消耗,那些国家肯定坚持不下来。现在蒙古开始汉化,就如同汉家王朝一样,开始出现孤立于武装力量之外的固定统治体系。
廉希宪听完之后觉得忽必烈这话简直是无的放矢。他继续问道:“陛下,我们难道不要去援助山东么?”
“援助?哼哼!”忽必烈冷笑起来,“宋狗若是肯占领城池就好啦!他们此时大概只是挨个城杀过去,得知我们派兵前往的时候就跑。”
廉希宪对忽必烈的判断很是不解,辛辛苦苦占领的城池为何不继续占领。宋国丢失了那么多土地城池,为何不靠占领城市补回来?就在他准备继续说几句之时,郝经开口了,“陛下,即便宋国如此,我等也不能坐视不理。派兵前往吧。”
忽必烈遗憾的点点头,开口说道:“戈尔滕,我命你带骑兵前往山东逼住宋军,若是那些南蛮子拖拖拉拉不肯走,你就牵制住他们,等我们后面派兵上去围歼他们。”最初两句,忽必烈还能控制住情绪,后面两句的时候,蒙古大汗的情绪开始变得激动起来。
“遵令!”有过与宋军作战经验的戈尔滕万户立刻起身回答。
“命郭守敬加快兴建从大都到大运河之间的水道。”忽必烈继续下了新的命令。
整个朝会期间,蒙古大汗一句都没提在江南的蒙古军。
第018章 南北之动(中)
朝会结束之后,新任京兆尹廉希宪去找了执政郝经。今天的朝会局面大出廉希宪意料之外,他不理解为何郝经突然就变得比较支持战争了。
郝经让廉希宪坐下,接着给这位新疆儒学者讲述了些忽必烈大汗没办法讲的事情。
汉臣们一直努力推动蒙古汉化,希望蒙古能够停止战争,休养生息。那时候的他们觉得自己的主张是如此正确。此次宋军杀进山东的情况有些戳破了汉臣们的一厢情愿。蒙古能够主动选择和平是建立在蒙古拥有军事优势的基础之上。当宋军的战争能力开始展现出力量,当宋军开始模仿蒙古军,不是以占领而是以破坏为目的的时候,局面就和以前完全不同。
对出现这样的结果,郝经是很痛苦的。可他不得不选择面对现实。而更年轻更率直的廉希宪听了郝经的解释之后却竖起了眉毛。
“平章,宋国已经投降,作为精华的江南、两湖都已经归我蒙古所有。便小有挫折,也不至于到应付不来的程度吧。”如郝经所料,廉希宪表达自己对郝经的反对。
心里面叹口气,郝经只能讲的更深一些。现在宋军大杀蒙古朝廷的人,和蒙古当年完全一样。开始汉化以前的蒙古对这种手段比较免疫,因为军民一体的游牧制度让统治体系与军事体系完全合一,想摧毁蒙古统治,就要摧毁蒙古军队。蒙古军原本就没有一定要固守的对象,一看打不过就可以跑。可汉化的蒙古就不同了,他们同样有在固定据点里面的管理系统。宋军正在以强大的攻城能力不断摧毁蒙古的管理体系。
廉希宪这次有些明白了其中的问题,但是他还是觉得问题并没有那么严重,“平章,这和之前宋国北上没什么不同。我们若是能击败他们,最后不还是一样么?”
郝经苦笑起来。这样的看法大概就是廉希宪个人政治视野的极限,所以廉希宪理解不了忽必烈。有些话郝经也没办法继续说下去,因为廉希宪理解不了。可此时也不能不说什么,郝经只好说道:“那赵嘉仁自幼就是豪杰,他的火器厉害,这才敢如此做。兵凶战危,哪里有必胜之理?”
嘴里说着这些陈词滥调,看到廉希宪微微点头,看着是理解了这种陈词滥调,郝经心里面生出一种孤独感。如果对面的是忽必烈,蒙古大汗肯定已经理解了更深层次的问题。但是郝经不到走投无路的地步,是不会对忽必烈把话挑明的。
宋军这次采取的手段不仅是军事,他们正通过不断摧毁蒙古朝廷在汉地的管理体系,将蒙古军与蒙古控制的汉地剥离开。忽必烈是蒙古大汗,在蒙古的根本利益面前,汉地是完全可以抛弃的。蒙古贵人们眼中的汉地不过是一块被蒙古征服的土地而已。一旦蒙古军队与汉地的联系被完全剥离之后,蒙古单纯为了战争的胜利而在‘毫无关系’的汉地作战之时,他们对待当地汉人的态度必然非常残暴。廉希宪对此却有误解,他认为蒙古大汗忽必烈会为了坚持汉化的理念而牺牲蒙古的传统……
得知赵嘉仁在北方汉地吆喝出‘汉人不杀汉人’,蒙古执政郝经相信赵嘉仁对此已经有所准备。在临安朝廷总投降,宋国残余缩在岭南这么一个蛮荒之地的时候,在蒙古面前竟然出现了这么棘手的敌人。虽然对蒙古的军事力量依旧有信心,郝经还是对之前蒙古和宋国没能达成和平协议而深深遗憾。
在大都的郝经执政对蒙古的军事实力很有信心,他并不知道自己的信心甚至比在江南的伯颜大帅更强烈。
忽必烈大汗在朝会上并没有提起在江南的蒙古军,他在朝会结束之后派遣八百里快报把最新的消息送给了伯颜大帅。看完了八百里快报送来的消息,伯颜大帅的脸色依旧冷淡。在阿术围攻扬州失败后,伯颜就考虑过有可能出现这样的局面。虽然这是非常糟糕的考虑,他也不得不做进行准备。因为战争本身就是很糟糕的东西。
伯颜大帅不想分兵回去,削弱在江南的蒙古兵是宋军的期待。兵力不足是赵嘉仁现在还不与蒙古军争夺江南的原因。赵嘉仁再善战,他也不可能在临安朝廷存在的情况下组建一支十几万人的军队。这个看法从抓获的大宋皇族、宗室以及投降蒙古的宋国文武官员那里到了明确的答复。
如果蒙古军在江南的兵力只剩下三四万人,伯颜相信他就可以看到赵嘉仁麾下三四万宋军向蒙古军发动进攻的局面。
以拖待变也不是个办法,从赵嘉仁那边弄来的火药已经用尽,蒙古生产的火药完全无法与赵嘉仁的火药相比。伯颜便下了密令,再次派人通知在福州的间谍,要他们用尽一切手段都要弄到赵嘉仁的火药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