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话听在郝经耳朵里面则是另外一种意思。从秦代开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并为“三公”。太尉掌军,赵嘉仁强调他太尉的官职,加上他这身军服,大宋的掌权者是要宣告他武人的身份。
稍一思忖,郝经继续说道:“太尉,你可愿意息了刀兵?”
赵嘉仁毫不迟疑地答道:“天下和平当然是好事。不过这种所谓的和平不能是别人强加给我们的。”
“那就是说太尉觉得称臣、割地、纳贡是蒙古强加给太尉的?难道这不是因为宋理宗穷兵黩武,昏庸无道么?”郝经尝试探出赵嘉仁的底线。
一个坚信自己信仰是正道的人在阐述信仰的时候大多都是很坦率的,赵嘉仁在这种时候从来很放松,很坦率。“不是强加给我,而是强加给大宋。现在二十万愿意为大宋舍生忘死的大宋人民正集结在我们大宋的旗下。有些人已经打进过山东,而且正准备再打进去一次。有些在准备追击向汉水撤退的伯颜。有些正在积极训练,准备加入战斗。郝先生,我想问你,你觉得他们为什么在临安朝廷投降之后依旧舍生忘死的投入战争。是为了割地、称臣、纳贡么?”
郝经努力去理解赵嘉仁的意思,可他觉得有些无法理解,便尝试用自己想象出来的视角说道:“赵……太尉。你乃是大宋的左丞相,自然知道若是太平了,这些人就不会惨遭不幸。”
上一世被背叛的蒲家杀害之时,赵嘉仁唯一没有感到遗憾的,就是他是在战斗中被敌人杀死,而不是窝窝囊囊的不敢反抗,进而被人杀死。
现在郝经用死亡来威胁,赵嘉仁忍俊不止的露出笑容。而这笑容让郝经觉得一阵不安。那是坦率面对死亡威胁的笑容,没有愤怒,没有恐慌,有的只是一种蓬勃的生命力,以及对自己的信心。
带着这种欢欣的情绪,赵嘉仁答道:“对我们这些人来讲,大宋今日的样子才是惨遭不幸。对这些人来讲,有些事情比死更可怕,那就是我们的祖国惨遭不幸。郝先生,你效忠的是忽必烈,你效忠的是蒙古朝廷里面的那个蒙古大汗。而我们效忠的大宋,我们效忠的是华夏,我们效忠的是华夏万民。如果你能理解这些的话,你就能理解什么是我们不能接受的。”
郝经绷紧嘴唇,眼睛忍不住瞪大了。他读书很多,对于理学尤其热爱。所以他被赵嘉仁这话里面的逻辑给激怒了。在这一瞬,郝经是用一种面对思想敌人的态度看待赵嘉仁。这种思想上的敌人比现实中的敌人更可恶!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郝经的声音里面有着热度,赵嘉仁方才的话里面所讲述的内容就是挑战的君为臣纲。在郝经看来这是绝不能允许。下位者以某种理念为名,完全无视上位者的存在,这本身就是对秩序的颠覆。
“赵太尉,你不能忠于宋国官家,便想出这种说辞。可你有没有想过,等有朝一日你的臣下不愿意忠于你,他们也会用这种说辞来对付你。今日你用效忠华夏为理由,明日你的臣下就能用你失德为理由。你能说出这等话,就不会觉的羞耻么?!”郝经声音亢奋,让在旁边监视警卫人员都高度警惕起来。
“朱熹那套本来就是伪学,我和他不同,有什么好羞耻的。若是讲三纲,那也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官家会屙金溺银?他拿出来的钱还不是百姓的钱?从百姓的角度来看,若是想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那就踊跃从军灭掉蒙古。蒙古灭了,就没人入侵我们大宋。”赵嘉仁从容地答道。
郝经被赵嘉仁的话气到眉毛都要竖起来。赵嘉仁也不知道让郝经如此愤怒的是对朱熹的抨击,又或者是消灭蒙古的观点。不过把这些说出来,赵嘉仁自己是非常开心,非常舒畅的。带着这样的情绪,他说道:“郝先生,我前面就讲了,现在的大宋这不是以前那种只为一小撮人所有的大宋。现在的大宋是我们所有大宋人的大宋。我现在还要告诉你一个我们被侵略者的逻辑。我们之所以被打,并非是我们错了,而是我们还没有学到如何去战斗。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学会战斗,和侵略者战斗到底。这是我最希望你能够认清的事实。”
谈到这里,郝经还想再尝试说服一下,但是看到赵嘉仁一副真理在握的表情。他心中生出强烈的厌恶,于是会面就结束了。
看着郝经的背影,赵嘉仁长长的吐出口气。觉得心中的负面情绪也随着这口气被吐的干干净净。侵略者们总会拿出些莫名其妙的理由,卖国者们也是。倒是美国人杀戮印第安人,贩卖黑奴的时候……
赵嘉仁发现了其中的逻辑问题。即便是美国佬,现在也因为这种行为而遭到报应。在赵嘉仁穿越之前,美国国内已经开始拆除南方军领袖李将军的雕像,更有人要求拆除‘大奴隶主华盛顿的雕像’。
看来伪君子还是比真小人要靠谱。伪善,是邪恶不得不向正义做出的致敬!
把思辨收起来,赵嘉仁继续进行今天的工作。此时是战争状态下,所以元旦只有各个单位的小规模庆典。当下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在江南开始一个地区一个地区的执行土地国有制。
经过蒙古人的肆虐,以及赵嘉仁的总撤退计划。嘉兴府、庆元府、苏州府没剩下啥人。赵嘉仁已经下令,在原先嘉兴府的地界上,松江以北划出一个松江府。现在松江府、嘉兴府、庆元府(宁波)、苏州府,这四个地区开始实施土地国有制的改革。
开春前就要把具体执行给定下来。一年之计在于春,如果新制度不能保证农业生产,并且促进农业生产。那这个制度就注定会彻底失败。公田改革是经验,也是前车之鉴。
第026章 议和与求和
把郝经的拜帖放到桌上,张世杰的目光忍不住落到了桌角那摞大宋日报上。到了临安之后,赵嘉仁与大宋官家的物理距离拉近,身为禁军统领的张世杰终于可以比较同步的拿到《大宋日报》这份政事堂的机关报。
这份大宋政事堂机关报报体例比较接近21世纪的报纸,铅字油墨印刷,两张四页八版。上面都是新闻,社论,还有各种科普性的玩意。郝经前来临安后,大宋日报只是刊登一条非常简单的新闻,可这个消息意味着蒙古对大宋的态度有变化。
在大宋所有官员中,最早见过郝经的就是张世杰。那还是张世杰当蒙古国人的年代,他跟着张柔做亲随。郝经则在张柔家的藏书馆内读书。两人见过,偶尔说了说话,通了个名。也就这么一个交情。后来张世杰犯事,为了保命就跑到南宋来投奔,成为了吕文德的手下。
这位张柔是忽必烈的爱将,虽然自己是名将,最出名的却是他的九儿子张弘范。现在张弘范乃是蒙古元帅,战功赫赫。
老相识前来拜访,张弘范倒是想见一见,至少听听郝经带了什么使命前来。然而他又觉得这么做不合适。御林军统领的职务不算高,但是地位很高。这个职位象征着‘绝对忠诚’,官家的生死就掌握在御林军统领的手中。现在若是被人宣传起御林军统领不是土生土长的大宋人,这就不太合适。
可一想到郝经带来的使命,张世杰就忍不住。于是另一个念头就冒了出来,按照赵嘉仁的观点,不管是大宋或者是蒙古国的北方汉人都是中国人,两个中国人见面应该没问题。带着这种自我欺骗的念头,张世杰就请郝经进来。
“张统领,多年不见,你还是风采依旧啊。”郝经用北方话对张世杰说道。
听着熟悉的乡音,张世杰忍不住苦笑。然而他也只是苦笑着请郝经坐下。郝经上来开门见山地说道:“此次我奉陛下之命,想册封赵嘉仁为宋国皇帝。”
张世杰只觉得心脏扑通扑通的激烈跳动起来。他连忙问道:“然后呢?”
郝经先做大言吓唬一下张世杰,接着他很技巧的不提赵嘉仁的反应,而是换了个方向,“张统领,就你来看,和议对贵我两国有何害处么?”
在抵抗蒙古的时候,张世杰态度意志很坚定。不过正因为他没有在后方,所以对战争的态度和那些一线军人别无二致。点点头,张世杰答道:“当然没坏处。”
听了张世杰支持和平的言语,郝经心里面一阵欢喜。接着他听张世杰继续说道:“若是割地上贡,那就算了。”
这下郝经的心情一落千丈,他恼怒的质问张世杰,“若不称臣、割地、纳贡。我大蒙古怎么能觉得宋国是真心求和?”
张世杰毫不迟疑的反问:“若是不退出我大宋国土,交还掳走的大宋人民与财务,我大宋怎么能觉得蒙古是真心想议和?”
这话并非是张世杰自己的看法,而是在福州关于大宋前途的会议提出的要求。赵嘉仁说的非常清楚,“我们可以讨论什么是国家利益,但是在已经确定的国家利益问题上没什么好讨论的。所有官员都得遵守。谁不认同,谁要自己弄出他自己的说法来,马上就滚蛋!永不录用!”
郝经想玩话术,可他没想到张世杰听了郝经的话之后就确定赵嘉仁的表态与他的要求没有分别。大宋不是不可以与蒙古议和,然而议和必须是基于对等的议和,基于非被侵略状态下的求和。大概能确定赵嘉仁并没有违背制定的规定,张世杰觉得心中的好奇基本被满足,怀疑被开释。
第二天,政事堂机关报大宋日报上就写了一篇关于和蒙古和谈的社论。社论认为和平对大宋不是坏事,但是国家利益不得损害。所以坚决不接受称臣、割地、纳贡的要求。议和可以,但是议和绝不是求和!社论的最后,铿锵有力的提出,‘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妥协求和平则和平亡。我们现在要的就是对蒙古侵略者进行军事反击,先恢复大宋领土!’
看完这个,又见到了郝经,张世杰对现状完全有了认识。即便知道对蒙古反击会很吃力,张世杰并没有觉得六神无主。
赵嘉仁并不是只说说而已。刀剑是和蒙古人最有效的交流手段,虽然是冬天,30个营的宋军依旧从日照与徐州出发,向着山东的兖州、青州以及河南东部的德州府进发。
在正月十五,忽必烈就再次得到宋军肆虐山东的消息。归德府原本就是大宋所有,只是在襄阳之战后被放弃了。宋军在归德府只是围歼了几百人的守城部队,顺道把归德府的蒙古官员和宋奸杀了个干净。与山东的损失相比,归德府的这点损失根本不算什么。
蒙古二十万主力在长江两岸,淮东宋军利用内线优势发动进攻。史天泽原本知道忽必烈的心思,一旦调动长江流域的蒙古军回来,此次的灭宋战役大概就可以收场了。嘴上不说,忽必烈心里面其实一点都不想放弃长江流域。所以他迟迟不肯下令主力返回。
现在的局面已经不容这么犹疑不决,要么下令蒙古主力返回防御宋军,要么下令蒙古主力与赵嘉仁在江南决战。史天泽在这两个选项中左右为难。
“命亲军南下。”忽必烈用愤愤不平的语气说道。
“不可!”史天泽立刻表示反对。
“不可!”戈尔滕同时表示反对。
汉人大臣与蒙古贵人对视了一眼,史天泽先开口说道:“陛下,杀鸡焉用牛刀。万一有个闪失,大都就门户洞开。”
忽必烈瞪了史天泽一眼,哪怕知道这话很有道理,可忽必烈不爽的心情并没有因此有好感。等史天泽说完,戈尔滕用蒙古语说道:“大汗,海都那个叛贼若是趁机有异动,大汗要用什么兵打他?”
忽必烈的神色更加严峻起来。孛儿只斤·海都是黄金家族的成员,窝阔台的孙子,孛儿只斤·合失之子。曾支持阿里不哥与忽必烈争汗位。阿里不哥失败之后,海都就在新疆那边建立起窝阔台汗国。
阿里不哥或者是海都,政治上的理念都是‘蒙古人要过蒙古人的生活’,坚决反对忽必烈的汉化政策。成吉思汗统一蒙古,托雷和蒙哥在蒙古各个汗国与部族中都有下命令的实力。忽必烈虽然自称继承了他哥哥蒙哥大汗的地位,该是蒙古之主。可他所谓的继承并不是蒙古人传统上的继承,如果按照蒙古传统,那得蒙古各个汗王以及部族齐聚,然后共同推选出大汗来。
父业子承,或者兄终及弟,那都是汉人的套路。蒙古大汗必须是蒙古各部在大会上推举出来的。没有这道手续的忽必烈是不被承认的。有这种看法的不仅是海都,在汉地上的不少蒙古人即便是承认忽必烈对他们的权力,却也认为忽必烈上台不合蒙古规矩。
戈尔滕与赵嘉仁的军队打过仗,他知道不付出巨大的代价就没办法消灭赵嘉仁的军队。不必说忽必烈手下的蒙古亲军失败,哪怕是这支亲军遭受比较大的损失,就会有大量的蒙古人起来反对忽必烈。
连一个万户都明白的道理,忽必烈这样的豪杰怎么能不明白。方才要出动亲军也是气话,蒙古大汗万万没想到他掐着宋国脖子一顿痛打,眼瞅就要把宋国给打死。没想到宋国皇帝投降之后,宋国反倒展现出实力来。从结果上看,忽必烈硬生生催生出一个强大的宋国,这样的结果让蒙古大汗感到无法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