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宋 第233节

“太尉,蒙古人一定要我们让出徐州、许昌。”第二轮谈判的代表团负责人宋公明带回了与蒙古谈判的结果。

听了蒙古人的条件,赵嘉仁面无表情的问:“你怎么回答的?”

“战场上没丢掉的,谈判桌上自然不会丢掉。”宋公明答的铿锵有力。当然,嘴上说的漂亮,他心里面还是忍不住有些嘀咕。蒙古代表脸上当时的表情是绝不妥协的人形投射,宋公明个人比较担心蒙古人真的动手。

赵嘉仁让宋公明坐下,问道:“你可知为何蒙古人如此不肯放弃么?”

“那边有铁矿。”宋公明答道。大宋搜集的资料显示‘……蒙古以河南钧、徐诸州俱有铁治,请兴鼓铸之利,乃括户三千兴煽之,岁输铁一百三万七千斤……’

钧州就是新中国的河南禹州。在禹州到徐州这一带,或者说到山东枣庄一带有不少产煤产铁的地区,在宋军夺取这里之前,蒙古在这一带搞冶铁,每年能出铁一百多万斤。这个产量和大宋相比较有很大差距,大宋现在已经开始使用两立方米的高炉,一炉就是12吨,大概有两万宋斤。这种高炉一年能出200炉,就是400万斤铁。这样的炉子大宋有二十几座,一年产铁大概是一亿斤。

只有二十几座并不是现在造不出更多炉子,而是铁矿和煤矿的供应跟不上。至于这么多铁是不是过剩,赵嘉仁可一点都不担心。新中国八亿吨钢都能消化,大宋怎么会消化不了一亿斤铁。

“太尉,蒙古人对这些铁矿如此在意,我觉得他们是不会放弃的。”宋公明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可我军并没有占领那些矿区,我们只是占了那一带的产粮区。若是说担心,我们才应该更担心。”赵嘉仁说的很轻松。

宋公明对这话只能苦笑。赵太尉大多数时候说话都很讲道理,少数不讲道理的时候可是非常非常的蛮横。他也不敢说太多,只能问道:“我接下来该怎么谈?”

“你先不用管谈判的事情,赶紧准备一下,制科考试马上就开始了。”赵嘉仁边说边看着宋公明的表情。

宋公明很想在赵嘉仁面前表现出他镇定自若的一面,然而脸部肌肉抽动了片刻,他还是因为心中着实欢喜,而忍不住咧嘴笑了起来。

从现在开始的八天后,大宋共和三年正月十八,科举考试正式进行。因为国家尚有许多国土沦落,大宋此次科举员额只有正常情况的一半。这是对沦陷地区的表态。科举考试结束,并不意味着大宋官员考试就此告一段路安。在二月十八开始制科考试才是宋公明在意并且要参加的考试。

此次制科考试的目的是招收事务官,这是赵太尉对官制的全面改革,原本的小吏将逐渐取消。全国的官员统一化。不管是科举考试或者是制科考试,最后的通过者都成为大宋官员。

好不容易收起笑容,宋公明用他最诚恳的态度对赵嘉仁说道:“太尉我一定会认真考试!”

制定复杂的职务是赵太尉的事情,宋公明对此全无兴趣。他只知道以他所学,考科举终生无望,现在赵太尉为他这种人打开了一扇大门。而宋公明正在于前军万马一起试图闯过这座独木桥。只要不继续出使蒙古,宋公明还有一个多月时间复习考试。

“好好考。没考上的话就哭一哭,明年继续考。”对这位在出使中表现出色的学社成员,赵嘉仁挺宽容的开了个玩笑。而且他不小心还透露了一个有关制度的问题,至少在赵嘉仁的设计中,制科是与高考一样,是每年一次的。

宋公明下去复习,赵嘉仁则回到了枢密院。和之前的大宋枢密院差不多,现在枢密院里的诸公都不是第一线排队枪毙中杀出的将领,那帮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指挥员都在前线作战。所以对于枢密院的意见,赵嘉仁自己并不特别在意。

枢密院枢密副使李庭芝见到赵嘉仁来了,立刻送上了最新的作战计划。赵嘉仁接过来一看,心中就大大的失望。李庭芝是忠臣,赵嘉仁对此很清楚,所以才让他当了枢密副使。进士出身的家伙们列计划不用详细的数据,这也是赵嘉仁反对公田改革时候一个没说出的理由。如果他公开说出来,那就不是与公田改革派为敌,而是与整个进士们为敌。

李庭芝是为进士,做出的军事计划和贾似道拿出的公田改革差不多。本来属于说明文的作战计划硬是被写成了抒情文。字里行间透露的都是对胜利的渴望。当然,李庭芝在这篇抒情文里面也不情不愿的加入了参谋部写的内容。两种东西强行拼凑,看上去不伦不类。

李庭芝盯着赵嘉仁的表情。之前赵嘉仁否定了好几个作战计划,理由是‘没有可执行性’。这次的计划在李庭芝看来已经超有可执行性。但是从表情上看,赵嘉仁依旧不是很满意的样子。好吧,不是很满意是李庭芝自己的某种美化。实际上他感觉赵嘉仁是很不满意。

都是读书人,一看赵嘉仁的作派,李庭芝就知道赵嘉仁在跳着浏览作战计划,李庭芝就觉得赵太尉搜索那些让他不满意的东西未免有些刻薄了。

赵嘉仁遇到自己受不了的东西就跳过去,整篇作战计划看得比较快。整个计划的可执行比上一份有进步。问题是那些可取的内容与赵嘉仁的希望之间差距比较大。归根结底就是基础数据少,基本理念不足。

看来给他们全新的地图也没啥用,赵嘉仁甚至考虑是不是应该考虑现在就应该上个等高线之类能让人联想到地形的内容。枢密院在之前那种抒情式的作战计划被否定之后,他们开始乱用数据。如果没有道路的描述,这帮人大概还敢搞匀速直线运动呢。

放下作战计划,赵嘉仁叹道:“李副使可是辛苦了。”

“太尉,这计划如何?”李庭芝率直的问。

赵嘉仁发现自己真的没办法昧着良心对这篇几经修改后的计划点个赞。可赵嘉仁知道自己也有很负面的打算,那就是淘汰大宋官员。投降的当然在被淘汰的范畴,没有投降的也在淘汰的范畴。这也是赵嘉仁没有主动对李庭芝等人进行教育的原因。

看着赵嘉仁的表情,也算是久经宦海的李庭芝率直地问道:“还请赵太尉明讲。”

赵嘉仁指着计划说道:“李副使,你我都曾经沿江逆流而上,你觉得在江里面行船能够用匀速的算法么?”十几年前赵嘉仁从长江口逆流而上前往鄂州之前,他的军事计划里面就有匀速运动的傻念头,事实证明匀速完全是一厢情愿。

李庭芝听完之后,对赵嘉仁的吹毛求疵并不认账。他答道:“太尉,你上次说江水有丰有枯,四时不同。这可是几千里水路,哪里能做的那么详细。”

听到这话,赵嘉仁差点忍不住呛回去。与李庭芝同时代的进士里面就有贾似道能做到,鄂州之战后宋军北伐,贾似道就很注重这方面的情报资料。陆路北伐且不讲,海路北上就有非常细致的水文资料。赵嘉仁的船队到长江以北的海上作战,初期就充份利用贾似道收集的情报。

看着李庭芝毫不介意的态度,赵嘉仁最终还是忍住了。他忘记是谁说的,不过有段话给他很深刻的印象,或者说搞心理医生的人们对这话其实都挺有感受,‘新思想往往是在抱持旧思想的老人死去之时才完成胜利’。

让李庭芝画上十几年时间学完全套知识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效率的。除了把李庭芝这等人淘汰之外,真的没有别的办法。

“你说的也对,把这计划里面那些要点的内容给写出来就算完事。”赵嘉仁对李庭芝命道,他完全放弃了让枢密院承担总参谋部工作的打算。

等李庭芝下去,赵嘉仁坐在办公桌前。他已经准备让参战部队的参谋单位承担作战计划制定,反正对面的敌人又不是近代军队,靠随机应变也能解决问题。他现在开始考虑如蒙古要求的,暂时放弃徐州等地的必要性。

赵嘉仁之前不肯答应蒙古的要求,是因为他不能让蒙古人予取予求。现在他发现必须把那帮在外面作战的指挥员都给召回来的必要。靠这帮有着实战经验的军人组建新式军队体系。而选拔人才的时候,赵嘉仁可不想在外面还和蒙古人打仗。

“我什么时候竟然认为以妥协可以求和平了!”赵嘉仁猛然对自己说。有多大锅做多少饭,蒙古人来了又能如何。搞不好还是蒙古人担心赵嘉仁这边会趁机进攻蒙古呢。

就在此时,亲随进来问道:“太尉,朱焕求见。”

朱焕才和李庭芝一起守扬州,也算是有功人员,现在也暂时被安置在枢密院里面。赵嘉仁命道:“让他进来。”

没多久,朱焕就快步进了屋内。给赵嘉仁行礼后,朱焕急急忙忙地说道:“太尉,不知我等举荐的人员名单,太尉可否看过。”

赵嘉仁没立刻回答。他对李庭芝这样的人是想以后给淘汰,对朱焕这样的只想现在就淘汰。

第053章 官员子弟的前程

朱焕回家的比平时早,他一进家门,就见老婆程氏就迎上来,关切地问道:“咱们家大朗举荐之事如何了?”

“举谁家的荐?”朱焕的怒气勃然而发,一时把他老婆程氏给稍稍吓到。

听这话,举荐好像出了问题,程氏马上问道:“你乃淮东有功之臣,谁不答应举荐的?难道是李庭芝?”

提起李庭芝,朱焕恨恨的哼了一声,转身就进了屋里。他老婆程氏见朱焕这等表情,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可身为母亲当然关心儿子,按照大宋的传统,有功之臣都可以举荐人为官。现在朝廷从福州回到临安已经一年了,朱焕这种守扬州的有功之臣竟然还没有机会。

既然自己的丈夫不给力,程氏追进屋说道:“我前几日已经和人说好,要去见赵太尉的夫人。你可要给我备下礼物才行。”

“送礼!送什么礼!”朱焕勃然大怒,大声喝道。

在保护子女的时候,母亲都是无畏的。程氏毫不迟疑地答道:“你走不通门路,我当然得找门路才成。”

“哈!那我就告诉你,今天我已经前去找了赵太尉,求他给举荐。然而赵太尉说了,现在国家在打仗,想举荐可以,就先让孩子去军队里面为国效力。”朱焕的声音里面都是嘲讽的意味。

“走武职?”朱焕的老婆对程氏这个要求倒是没有特别抵触。

“走武职就好了!是当兵!当兵!”朱焕声音更激烈了。

“到底是武职还是当兵?”程氏认真求证。

“当然是当兵!当兵!贼配军,要刺字,哦,还要剃头呢!”朱焕将所有不会让自家老婆程氏误解的描述一并给拿了出来。

首节 上一节 233/9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