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宋 第334节

伊尔汗国乃是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之子旭烈兀所建。这个汗国原本拥有波斯以及天竺北部的一部分。1256年,旭烈兀军攻灭盘踞马拶答尔(今伊朗马赞德兰省)诸山城的“木剌夷国”(伊斯兰教亦思马因派势力。其它伊斯兰教徒称他们为mulida,意即“异端者”)。1258年攻陷巴格达,杀末代哈里发(Khalifat,伊斯兰教主的称号),灭黑衣大食(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

现在的伊尔汗国成了一个拥有21世纪时候伊朗、伊拉克、阿塞拜疆等地在内,从波斯湾到里海的一个大国。因为拥有海岸线,贸易行动甚为活跃,所以伊尔汗国比起在草原内陆的窝阔台汗国与察合台汗国富裕的多。

听了阿合马的忽悠,忽必烈大汗没有立刻说话。连阿合马都能知道的情报,忽必烈大汗自然也知道。至于阿合马的回答并不如忽必烈大汗的心意。沉默了一阵,忽必烈说道:“这税收一事,可以看看府兵是否有用之后再说。”

“大汗,那官员的俸禄该如何应对?”阿合马有些反将一军般的问。

“官员的俸禄是用交钞给的,多印些交钞即可。”忽必烈给出了答案。

“是。”阿合马应道。他非常熟悉忽必烈,知道此时除了听命之外别无他法。

大元君臣在大元首都大都商议大元的未来。在大宋旧都开封,赵官家的儿子赵谦正在和战友们一起在为大宋的未来努力。

经过大宋开封观天台的经线就是本初子午线,大宋也就沿着这条经线向南修建起了测量点。赵谦和其他战士一样,挥汗如雨的扛着测量设备,在平原上忙碌着。

到了傍晚,一天的工作干完。赵谦揉着有些肿胀的肩头,和大家一起打饭。对这样辛苦的工作,年轻人觉得又乏味又辛苦。饭桌上,大家就忍不住抱怨起来,“原本想着当兵可以打蒙古人,或者能够学点东西。现在没想到天天就是扛东西,累死人。”

“没想到你还想要的挺多。”有人就忍不住嘲笑。

“怎么,你们就没想过这些么?”发言的那位不爽地答道。

“我们只想一样,没想到你是样样都想,样样都想要。”

虽然没有直接说出贪心二字,大家的话却是再明白不过,最初抱怨的那位觉得脸上挂不住,忍不住提高了声音应道:“我家穷,就是想当兵之后不再过穷日子。这有什么不对?”

大家都是年轻人,虽然平日里喜欢逗逗,但是真见到战友急了,也没人非得要硬杠。赵谦和大家有一样的表现,不过他的想法和其他人是不一样的。身为长子,赵谦当然被老娘寄以厚望。从很小的时候,他就听了无数次老娘的给他的人生规划,那就是好好读书,以后和爷爷以及爹爹一样考上进士,光宗耀祖。

随着赵谦一天天成长,他就上了他爹开办的学校。当时赵谦还以为进士就是从小学、初中、高中上出来的。直到他跟着他爹赵嘉仁进了杭州之后,赵谦才知道原来他上的是‘制科’,进士和制科根本不是一回事。

那时候赵嘉仁已经成了赵太尉,赵谦受到的教育信条里面又增加了不要成为一个游手好闲的衙内。等赵谦快高中毕业,他爹赵嘉仁就‘太尉作天子’,成了大宋官家。赵谦又从赵衙内一跃成为太子候选人。

赵谦本来已经紧张的准备要考大学,结果他爹命道,“你不用去考大学了,高中毕业就去当兵。”

原本进士梦破灭的时候,赵谦并没有什么感觉,那时候他一个十三四岁的娃娃根本对那些没概念。然而老爹不让他考大学,赵谦可不满意了。他在学校成绩可是非常优秀的。最后在他老娘的说项下,赵谦还是去参加了大学考试,但是老爹赵嘉仁下了死命令,考上了之后也得休学从军。于是以优异成绩考上了杭州大学的赵谦,连科系都没选,就前来部队里当兵。

从小学入学之后,赵谦就接受他爹主导的爱国主义教育,所以赵谦并不讨厌当兵。他爹赵嘉仁就战功卓著。而且离开了每日里读书的日子,和战友们在一起,赵谦也觉得眼界大开。譬如,他发现自己无论如何都说不出‘我穷’这两个字。别人嘲笑这位战友,赵谦还觉得这位战友其实挺敢说实话。

年轻人闲不住嘴,沉默了没多久,就有人基本吃完饭,他说道:“其实我觉得这么修也不错。我家就是淮西的,咱们从开封向南修,修着修着就修到我家去了。这回家探亲更方便些。”

如此具有正能量的话题立刻引发了不少赞同。此时大宋的军人都来自开封以南,往南多走一步,就距离家更近一点。

然而没等这个话题继续发酵,巡视的食堂的纪律监察员就走过来对大家说道:“吃饭时候不要交头接耳,赶紧吃饭。”

这是部队的纪律,众人听了之后都不再作声,赶紧继续吃饭。

吃饭之后刷碗,漱口。傍晚要点到,并且确定夜班岗哨。这种夜间值班哨兵不是固定的,而是各个作战单位都要轮流值夜,谁都逃不掉。既然逃不掉,大家也就认命了。赵谦所在的作战单位是三天后值夜。散会之后,战斗员在指挥员监督下刷牙洗脸洗脚,然后睡觉。

这下,战士们终于开起了床头会。

“你们说咱们退役之后真的会给咱们在河南分地么?”

“官家不是在《大宋军报》上讲了么,凡是愿意移居河南的,都给地。”

“我家里也分了地,爹妈还等我回去到村里混个干部。”

“你们村里的干部还是指派的么?我们那边已经是选的,指派的只有民兵队的还指派。”

“你家哪里的,这么早就开始选?”

“我家庆元府的。”

“我家是淮东的,还是在指派。”

说到这里,一直没吭声的班长终于开口了,“你们这才来了几天,就想着退役的事情啦。当兵要当三年,还有两年多时间。别废话了,睡觉。”

新兵听了班长的话,也不敢反驳,便都睡了。一直没说话的赵谦心里面想着自己的未来,虽然他肯定是要当上太子的,不过看他爹的态度,好像有特别的安排。至于这种安排是什么,赵谦完全想不明白。

第051章 军人和官家(一)

扛起测量仪器的时候,赵谦下意识的想缩一下肩头,他也的确这么做了,接着感觉自己的肩头并没有想象的那种疼痛。这下赵谦愣了一下,他本想着就这么走,却又觉得实在是不能无视这个变化。

放下测量仪器,赵谦采取完全没有躲避的方式炕上设备,硬邦邦的设备落在肩头,那种感觉也不舒服。再次放下设备,赵谦思忖了片刻,他既不想腾,也不想没出息的躲藏。几次拿起设备,几次尝试后,他发现自己手臂拥有的力量可以更从容的操纵设备。赵谦就拿起设备,把它轻轻靠近自己的肩头。这次就舒服的多,再经过几次尝试,赵谦扛起设备向前走去。

因为这番折腾,赵谦稍微落后于队伍。没了之前的不适,这点距离半分钟内就赶上。赵谦所在的队伍并没有继续修建南北向的台子,而是从完成的测量基准点出发,修建东西向的测量基点。

此时已经到了宋历十月,天气冷了。整齐的宋军队列走在野地里,除了极为稀少的村落之外也看不到什么人。在绕过一片树林的时候,赵谦看到了远处的村落,他突然发觉自己好不容易开始习惯这样的中华。也就是说,他开始不再对野地有本能的抵触。

赵谦出生成长在福州、泉州、广州这样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最近几年更是在杭州这样人口百万的超级大都会生活。人潮汹涌,摩肩接踵。在赵谦看来是一种常态。当他和部队在河南归德府(商丘)进行初级训练,人口不到十万的归德府在他看来已经是荒凉之地。等在河南野地里行军之时,赵谦内心深处完全没办法接受这竟然是大宋。

在宋军夺回河南之前,河南一直被蒙古人当做牧场。实施牧场化的河南就没什么人口,大宋夺回黄河以南之后统计河南人口,发现整个河南人口不足百万。河南的面积是杭州城的几千倍,人口居然和杭州城一样,这个事实让赵谦觉得难以理解。

根据史书记载,当年开封人口百万,河南则是极为富裕的地区,人口得有千万的样子。行走在当下的河南,如果没有那些兵站的话,真能走两三天见不到一个村落。夺回开封之后,整个开封府的人口也不过十万。蒙古人到底在河南进行了何种残酷的统治,赵谦真的想象不出来。

在这种地方久了,赵谦发现他自己竟然开始习惯这样的荒凉。这样的自我认知让赵谦忍不住哑然失笑。

“副班长,有啥好笑的?”走在赵谦身边的战士忍不住问道。

“我……我想起小时候差点迷路的事情。”赵谦答道。

“为啥会迷路?”战友讶异地说道。

“我其实不认方向的。”赵谦答道。在城市里面生活,只要记住那些熟悉的地方所在位置,还有那些建筑物所对的方向就能够在城市里轻松自如。进入军队之后,赵谦觉得认方位的课程实在是高深的令人叹为观止。部队那些能够轻松认方向的战友更让赵谦怀疑他们有天生的能力。就如同天然分辨方向的鸽子一样。

战友在辨认方向上很出色,而且他明显不知道赵谦说的根本不是他想的问题,于是就有点自得地问道:“那现在呢?”

赵谦听出了战友的自得,心里面就忍不住想反击一下,他笑道:“现在修了这些测量基准点,上面都标出方向。我只要找到这种基准点一看,就能知道方向。”

“原来是这样。”战友的语气里面完全是‘我知道了’的情绪,丝毫没有自己参与到这样的工程里面而有丝毫兴奋。

赵谦趁势闭上了嘴,中断了谈话。一周前,部队里面公布这帮副班长的人选。赵谦入选了副班长。连指导员问了赵谦一个问题,“你觉得为何你能够入选?”

这个问题超出了赵谦的想象之外,他只是觉得自己肯定可以入选。论身高,他得有185。论身体素质,他在连队里面也能排前十。论学历,他考上了大学。至于出身,赵谦甚至都懒得考虑这个因素。要是公布出身,赵谦大概该当河南战区的负责人。

在这种时候,赵谦知道自己讨厌张扬的货色,军队里面普遍也不喜欢张扬的人。他就按照老爹交给的应对方法,坦然说道:“我不知道连队为何选我。既然连队选了我,我会努力把工作做好。”

看得出,连指导员对这个回答有点小惊讶。指导员沉默了片刻,这才开口说道:“赵谦同志,在选择你的时候,连队里面都觉得你不太能团结同志,所以未必能服众。不过你非常明确的优点就是从来不抱怨。能够完成自己的工作。所以我们最后觉得应该给你这么一个机会,让你锻炼一下。我们知道你是高中毕业生,在连队里面,在整个营里面都没几个人能有这样的学历。不过你可不要把这个当作你看不起人的本钱。”

首节 上一节 334/9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