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汉不会让农民被盘剥得山穷水尽走投无路,也不走极端,同样不把地主逼得倾家荡产。
俗话说,贫穷生歹意,富贵长良心,视富人为仇敌那是变态的,最终会严重伤害国家的根本,导致国家更加贫穷。
富人的合法土地理所当然获得合理收入,一成田地里的产出作为地租乃是底线,不可以再逼迫地主减租。
农民安定则社会安定,京畿之地农民有了盼头,特别是用不着上交朝廷税赋,只需承担“红旗军”本色的蓟州、天津卫、登莱、永平府地区,升斗小民的日子越过越好。
他们当然感念“汉江郡王”的恩德,“红旗军”过境用箪食壶浆来形容毫不为过。
和平演变是黄汉所愿也!为此不仅仅控制舆论导向从军事上、政治上下手,还在引导大明资本进入“红旗军”体系。
大明的资本外流已经愈演愈烈,不少有名气的私人作坊纷纷往海边“红旗军”染指的城池迁移,有些干脆漂洋过海去了“汉江省”。
陕西、河南、山西、湖广、四川基本上收不到税赋,直接的恶果就是江南的税赋越加越多。
这个时代即便是锦绣江南也难以承受自然灾害,洪水、台风肆虐一次,也会导致大量小业主、自耕农破产,同样变成流民遍地。
况且“红旗军”体系大量进口到了原产地印度的优质棉花,又由于规模化大生产提高了工作效率,技术革新提升了棉布的宽度和质量节约了成本。
“红旗军”体系生产的棉布成本价已经比松江府的产品足低了一小半,只要黄汉松口来一次降价促销,江南恐怕要有十几万和织布相关的产业工人会失去工作。
目前的市场还没有饱和,暂时用不着打价格战,黄汉保持了克制,可是每一年体系内都会增加几十万产业工人,而大明由于战乱频繁导致购买力下降。
使得松江府出产的布匹大量销售到了“红旗军”体系,黄汉本着肉烂在锅里的原则做事,一直督促体系内竭尽所能组织纺织品外销。
争夺了广南国、大越国、小吕宋市场后已经在谋求欧洲市场,如今体系里生产的涂桐油防腐的宽幅帆布已经成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最欢迎的商品之一。
随着棉布产量与日俱增,接下来不得不采取降价销售的模式,是不是击垮江南制造业造成恶果也得一分为二看待问题。
技术革命就是为了获得产量更大、质量更好、成本更低的产品,棉布乃是生活必需品,大明衣不遮体者何其多也。
棉布价格要是能够下降三成,会导致多少孩子用不着成天光着屁股满地跑?爱美的大姑娘是不是可以添一件花衣裳?
然体系内产品的棉布降价三成,体系内的织布厂还能保持一成至两成的毛利,而松江布不仅仅得不到利润,还得亏本至少一成,肯定会直接导致大量手工压花、纺纱、织布、印染作坊倒闭。
如果江南出现大量织工失业,大明朝廷更加雪上加霜。
此消彼长,再过个两三年,崇祯皇帝的财政有可能枯竭,而大发展中的“红旗军”体系肯定是繁荣富强。
黄汉拥有少了奴性的知识青年军人五十万,拥有领先时代的枪炮、战船,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是梦想,全取大明、全球殖民为时不远。
大航海时代再也不会缺席了伟大的汉民族,汉语、方块字、唐诗宋词会传遍南北美洲。
第八百七十七章:战术高手
黄汉经常以工代赈发动军民修建、维护官道,不少城池之间甚至于修通了能够并排跑五辆四轮马车的混凝土大马路。
山海关到黄河边不足两千里,大部分地区路况良好,小三万人马用了足七天时间赶到。
由于不是急行军,没有出现减员,也没有人掉队,所有的军人体力都很足。
这就是平时不懈怠一直刻苦训练的结果,“红旗军”训练每天十里的长跑那是家常便饭,一般情况下都是负重六十斤越野十里。
因此步兵骑自行车,哪怕一天骑六个时辰都能够做到游刃有余。
拥有两匹战马换乘的骑兵一天跑二百几十里能够坚持半个月以上,才跑了七天而已,当然人人精力充沛,优选的战马状态也毋庸置疑。
满朝文武都在关注“红旗军”,许多大员、勋贵甚至于换上便服带着心腹家丁等在必经之路上。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他们的目的就是亲眼瞧瞧这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强军。
不是这些人关心国事,当然也有一部分官员是以国事为重,想亲眼瞧瞧传说中的文明之师、仁义之师。
但是绝大多数文官武将都是想押对宝,亲眼见过“红旗军”实力才能够放心大胆投资,才会寻找机会投奔“汉江郡王”。
人如虎马如龙的骑兵队伍以前在京师之时就有不少文官武将亲眼瞧见过,只不过一次性瞧见一两万还是头一回,留给大家最深刻印象的还是骑车步兵。
当汉人军队机动不依赖战马之时,汉人骑术不佳的短板就再也不存在,也就省去了花五六年时间把汉人农民训练成为骑兵。
五六年的训练中不知会造成多少伤残,不仅仅是兵丁需要付出血和汗,朝廷还需要付出大量粮饷,总而言之,训练汉人骑兵费时、费力、费钱粮,最后的骑战能力还是比不上建奴和鞑子。
现在好了,有了一天可以轻轻松松运动二三百里的骑车步兵,一切变得那么简单。
只要拥有绝对的人数优势,步兵不紧不慢骑着自行车尾随敌军骑兵,跟三五天无伤大雅,跟十天半个月会让敌军的战马疲惫不堪,再坚持十天半个月,敌军战马会累死一小半。
这不是夸夸其谈,战马的耐力无法跟人比,人骑着自行车短时间内追不上战马,但是跑一两天只要不跟错了方向,肯定能够跟得上。
以后的战术当然是骑车步兵配备一成左右的精锐骑兵,由骑兵进行跟踪、进行斥候战。
敌军骑兵敢于决战,骑车步兵把自行车全部挡在军阵前方,迟缓敌骑冲刺速度,然后在车阵后面排枪齐射,只要人数拥有绝对优势,打赢战争不在话下。
太多达官贵人亲眼瞧见了“红旗军”的新兵种骑车步兵后兴奋莫名,他们能够肯定押对了宝,自行车真是如孙元化、吴襄、张凤翼等等介绍得那么好,大规模列装部队必不可少。
这样的好东西拿到市场上销售也肯定是抢手货,自行车主体结构都是钢铁,由此可见投资钢铁厂、焦化厂、车辆厂一定能够获利丰厚。
也有不少达官贵人肠子都悔青了,他们存了等待观望的心思,谁知没几天“汉江郡王”募集的第一批资本就到位了,如果现在想要投资,就必须等待下一批的项目。
至于下一批的项目是什么,谁都说不准,这得根据市场情况来决定,接待诸位大人的“四方钱庄”职员不能给予准确答复,只能猜测应该还是以炼钢、造船、铸炮为主流。
开始后悔没有拿出银子认购股权的显贵中就有崇祯皇帝的老丈人周奎、田弘遇,周奎是个守财奴不见兔子不撒鹰,田弘遇是过于精明做事瞻前顾后。
外戚周奎乃是苏州人,当朝皇后的父亲,早年曾在街头依靠行医,占卜赚钱为生,是个吝啬鬼,鼠目寸光,一毛不拔,自认为失去了赚大钱的机会后气得在家里捶胸顿足。
这位被册封为嘉定伯的当朝国丈有太多文官武将捧臭脚,可是黄汉从来没鸟他,他也不敢惹强势的“汉江郡王”,只能自己在家里发脾气。
田弘遇是田妃的父亲,拥有锦衣卫指挥使虚衔,有相当于锦衣卫签事的实职,介于他外戚的身份,实授指挥使李若琏平时让他三分。
此人比周奎好一些,最起码人家有特长,比较擅长少女养成,他因为精心培养了田秀英而一步登天。
田弘遇惯于钻营,见“汉江郡王”如日中天,心里有了想法,他不辞劳苦亲自南下扬州、苏州欲寻觅才貌双绝的佳人调教一段时间,作为大礼送给汉江郡王。
黄汉率领大军到达黄河北岸之时,已经是崇祯十一年腊月十三晌午,谷如山派来联络的斥候队三十骑终于见到了“汉江郡王”。
斥候的任务是把中原方面军发动进攻的计划汇报,并且希望得到入援人马的配合。
黄汉看了看计划方案,交给战术高手孙传庭组织随军赞画进行完善,一个时辰后中军擂鼓聚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