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魏读书人 第232节

但之所以还有余存,不是大魏现在还不错,而是自武帝晚年开始,放弃了许多国家发展。

民生发展,基建发展,军事发展,甚至是教育发展。

但即便是放弃了这么多发展,可大魏王朝依旧面临着赤字危机。

甚至是说,很有可能经济崩溃。

一旦经济崩溃,国库没钱,最直接的问题就是有灾赈不了,无数百姓饿死,想要施展利国计划,没钱只能憋着,军队发不起军饷,官员收入低。

国运直接衰败,国家也会无法继续超前发展。

这是最大的问题,所以女帝上任之后,第一时间就是削减官员工资,调到最低。

这有一定效果,但绝对不能持续,极度的压抑之下,会使官员疯狂贪污,到时候苦的还是百姓。

那么想要解决这个麻烦,最直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

印钱。

大魏的硬通货可不是黄金白银这种东西,这玩意除了富贵人家能拿出来,正常的货币流通是‘铜钱’和‘宝钞’。

按照一二三四线来划分的话,大魏一二线城市用宝钞的比较多,三四线城市用铜钱比较多。

铜钱的加印比较麻烦,而宝钞的加印就很简单了。

一旦国库真正面临负数,那么大魏只怕会在第一时间加印宝钞。

如此一来的话,最恐怖的东西就来了。

【通货膨胀】

这可不是小事,一旦发生了,整个大魏直接完蛋,神仙来了都救不了。

通货膨胀最恐怖的就是民心大乱,到时候老百姓们疯狂抢购粮食,引发食物恐慌,钱再也不是钱,连锁反应之下,就是疯狂的贬值,王朝信用度直接暴跌。

这个时候,某某藩王直接来一句,这些都是大魏女帝的错,兄弟们,刀在手,跟我走,推翻这个破王朝,重新打造美好新世界。

一旦如此,百姓就算是不想反也要反了。

那个时候,就是真正的血流成河了。

比北伐还要恐怖。

许清宵咽了口唾沫。

经济战争比打仗还要恐怖百倍,打仗的目的是什么?也是为了利益。

而经济一旦崩塌,就算是当世出个圣人也没用,毕竟圣人能让天下百姓吃饱饭吗?

读书喝西北风?

许清宵不看不知道,这一看整个人都有些沉默了。

如果说,在没有看户部财政情况,许清宵认为大魏的问题,无非就是生产力少了一点,各地藩王蠢蠢欲动,女帝登基名声不太好。

仅此而已。

可今日一看,许清宵才算是明白,女帝为什么要兵符了。

因为……大魏随时会崩塌。

一个三十万万的人口王朝,随时会崩塌。

望着茶桌上的卷宗,许清宵陷入了沉默状态。

这是大魏当前国库存余。

一万四千三百六十七万白银。

这笔钱,根本不能动,随便来个天灾人祸,就是几千万两,如果遇到平丘府这种事情,三五千万两都不见得能解决问题。

但天灾人祸年年都会发生,运气好点,十年二十年不出一场大事。

运气背点,今年可能就要出大事。

而且这仅仅只是赈灾问题,国家发展呢?

总不可能一直小心翼翼,烧香祈福,希望不要有什么天灾人祸?然后坐在家里等死?

要知道,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是每年都在进步。

可大魏是每年再退步。

去年国库进账六百来万两白银,指不定今年就五百万,明天四百万。

大魏!

扛不住了!

许清宵闭上眼睛,脑海中不由回响张靖张尚书说的话。

户部水比较深。

这他娘的叫水比较深?

这是海!

深不见底啊!

一时之间,许清宵真的生起一种无力感来了。

他知道大魏现在面临很多危险,但不知道大魏的问题,竟然如此之恐怖。

这绝非是一人之力可以解决的。

这是需要大魏上上下下,所有臣子齐心协力才能解决的问题。

否则,一旦爆发,那就是天大的灾祸。

无数百姓枉死。

大魏六百年的江山,极有可能就此终结。

可……要如何解决呢!

许清宵想不到办法。

这一刻,许清宵也明白为何自己写出安国策,陛下并没有第一时间召见自己,也没有给自己那种非常被重视的待遇。

因为!

安国策,不利当下。

大魏钱庄,是建立在国家发展极好的情况下,百姓能吃饱饭,手头上还有一点余钱的情况下,才是利国神器。

可现在的百姓,不说吃不饱饭这么夸张,但最起码吃的不会太好。

甚至每年越来越差,就这样子还指望百姓存钱放进钱庄里面?

这简直是不合理的啊。

“杨豹!”

许清宵再次开口。

“属下在!”

杨豹第一时间赶来。

“去户部,让户部的人,将近十年来的收支卷宗全部带来。”

许清宵开口道,想要解决办法,就要彻彻底底了解所有东西,任何细节都要了解。

“是。”

杨豹当下遵命,朝着户部走去,不过这次他学聪明了,直接带人过去。

一个时辰后。

杨豹回来,带着推车,户部支出内容更多,上百个箱子,这还是近十年的。

路上的百姓皆然惊讶,事情也传到了六部和许多权贵耳中。

一口气要这么多卷宗,常人光看都要看几个月,许清宵想要看懂少说得一年吧?

尤其是户部,目送杨豹走后,更是发出笑声,觉得许清宵完全就是不知天高地厚。

户部不是刑部。

刑部查案,人证物证,去调查一下就行。

而户部是税收,跟数字有关系,收入多少,支出多少,税收多少,这些东西真要算出来,不知道要多长时间。

不少户部官员甚至都在打赌,许清宵整理完这些卷宗要多长时间,目前支持最高的是半年。

而对其他部门来说,这样也好,至少许清宵总算是可以消停大半年了。

然而对于许清宵来说,上百个箱子不算什么,反而越多越好,他要一笔一笔看,一笔一笔查,这样才能更加了解户部的情况,大魏的情况。

上百个箱子,六千份卷宗,许清宵不敢太快看完,需要认真去看,并且用表格统计。

至少十五天的时间,还算不错。

就如此,翌日。

一群熊孩子出现在学堂中,许清宵无心顾及,直接让这帮熊孩子先去耕田。

没错,就是耕田。

许清宵懒得教他们什么认字识字,学堂有一块地,本身就是用来种植花草的,差不多一亩大,让这帮熊孩子耕地刚刚好。

意思也很简单,先让他们吃吃苦,然后再慢慢教,什么时候把地耕好了,什么时候再教真正的东西。

不过一帮熊孩子玩得挺开心,在泥地里面打滚,倒也没有反感。

而房内,许清宵则在没日没夜地看书。

十五日后。

六千份卷宗,许清宵全部看完,并且列好所有的数据综合,甚至还画了一张未来趋势图。

而当许清宵看完这六千份卷宗后,也总算明白大魏国库的钱去了什么地方。

四成是官员收入,底层官员极为庞大,哪怕一个人一个月一两银子,一年也是十二两,大魏目前官员三百七十万人,巅峰时期高达七百多万。

所以每年收入一上来,先有四成是要拿出去给官员们发俸。

三成是军饷,没有战争的时候,军饷不会太多,毕竟军兵的俸禄不多,主要还是在伙食住宿等上面花销大。

不过一旦打起仗来,一万万两白银都不够用半年,光是抚恤金你都不知道怎么花。

剩下的一成半,是用来赈灾一类的花销。

最后的一成半,其中一成是杂事开支,正常的国家维护,比如说某某县衙需要修补了,比如说官员要出差,包括一些外使来了,你要赏赐吧?谁做了不错的事,需要赏赐吧?

而半成,是用来发展国家的。

这就是目前大魏的开支。

简直是……穷的令人发指。

国库半成用来发展国家?这国家能昌盛吗?

而且最恐怖的一点是什么?

首节 上一节 232/10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