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皇孙身份被朱元璋曝光了 第783节

听着能名扬后代,火器监的一众人等更加亢奋。

朱怀在火器监视察了一圈,又鼓励了一番火器监的工匠,便摆驾回宫。

等回到养心殿的时候,已经到了中午时分。

朱怀正准备去东宫用餐。

内阁三阁老早已经在等着了。

他们知道朱怀下午一般都不会在养心殿,没有一个人会说朱怀怠政。

所有人都知道朱怀身上的压力多大,一边是国事,一边是尽孝。

从没有一人敢弹劾过朱怀。

都察院和各科给事中那么能找茬,唯独对朱怀下午不朝政这件事,他们是一句话都不敢替。

谁敢弹劾一个站在孝道顶点的帝王?恐怕那时候都不需要朱怀出手,就会有人将这些人拉下马。

“臣等参见皇太孙殿下千岁。”

朱怀摆手道:“不必多礼了,来找孤有什么事?”

能卡着点来找朱怀,说明三阁老一定有要事要禀告。

杨靖沉默了一下,道:“殿下,外面风口不太好。”

“嗯?什么风口?”朱怀狐疑的看着杨靖。

杨靖道:“一个月前,咱们放出去关于摊丁入亩的事。”

“这一个月来,民间传的沸沸扬扬,渔轮几乎都一边倒,说朝廷此政策无异于是自毁长城。”

朱怀不解的道:“他们基于什么样的论点,会说出这样的话?”

杨靖叹道:“其中有一部分人说,将丁税合并在田赋之中,无外乎是提高了田税,而本身关于对冲的永不加赋政策,还有一些人丁没有对冲完毕。”

朱怀愣了愣,道:“户部没做好解释么?对冲并不是取消了丁税,丁税不还是要交么?”

杨靖道:“户部即便昭告了皇榜,可地方乡里,还有百姓们哪里懂得这些道理?”

“一些读书人倒是懂,不过他们早已被大地主大士绅给收买了,于是各地方都在祸乱百姓的思想。”

这个年代,百姓的识字率都低的令人发指,更别提让他们深入解读摊丁入亩。

户部的号召力有限,顶天也只能对官面上发函。

地方衙门需要大士绅大地主去治理乡村百姓,所以他们也不敢和地方士绅太过于冲突。

又加上地方衙门的人力也有限,又怎么可能挨家挨户的去解读摊丁入亩政策。

说白了,归根结底就是国家没有足够的渔轮散播能力,让百姓更清楚明了的知晓国策。

朱怀沉思了许久,忽然脑海一闪,对郑和道:“你去将刘三吾和方孝孺叫来。”

三阁老有些不解的看着朱怀,却也不知道他现在召见两名大儒做什么。

即便这两名大儒有足够的号召力,但影响力也不会遍布在全国各地啊。

没多时,刘三吾和方孝孺来了。

“臣等参见皇太孙殿下千岁。”

朱怀道:“两位先生不必客气。”

“孤有个想法,两位先生听听。”

刘三吾和方孝孺纷纷点头。

朱怀道:“孤打算让两位先生,在应天城设报社机构。”

刘三吾和方孝孺一脸疑惑的看着朱怀,“臣惭愧,臣愚钝,不知这报社是何物?”

朱怀想了想,解释道:“它是一种机构,刊印一种刊物的机构。”

“啊?这不就是书铺么?”

朱怀摇头:“和书铺不同,报社更加简单,每天会发行这几日的实时见闻……”

无论是官吏贪腐,富豪分家,社会百态,等等,只要是有吸引力的事情,都能上这种报刊。

报刊不需要多少字,只要能发行,让百姓知晓大明最近的新闻即可。

当朱怀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之后,内阁三阁老顿时愣住了。

殿下……这是在布局啊!

而且这个局……跨度很长,影响力极大!

这哪里是什么报社,这分明就是朝廷的一柄渔轮利剑!"

第849章 关于报社的辩论!,"报社是一把双刃剑,也不可能朱怀提出这么个想法,当下就有人去执行。

内阁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道:“殿下,这报纸却也有很大的弊端,其一,是免不了议论朝政,有时就免不了要损害朝廷的威信;其二,这报纸说的话,未必就一定可信,难免没有激愤之辞,不实之语;其三,报纸未必不会被奸人所利用。而报纸流传极广极快,有这些弊端,就是隐患。”

内阁看问题的眼光十分毒辣,也没有丝毫废话,将报纸的弊端一五一十的点了出来。

“不过,这报纸却也并非百害无一利,报纸若是出来之后,许多人则可刊登时事讯息,可以预防贪腐。”

“其二,若是做大之后,此机构可以让民间自发创办,则有利于渔轮的传播,朝廷有什么事,也可以让更多的读书人参与进来,实时的听一听民间的论调,此为明帝王耳聪之举。”

“其三,臣建议报纸不能只有一家,只有一家,容易被人控制,受人利用,有人挟清议来要挟朝廷,也不可不防。所以不如朝廷以开明之姿态,鼓励天下士民兴办报馆。一方面可以借报纸教化天下百姓,一方面使报纸互相制衡。”

关于报纸,其实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去整理,譬如怎么管理,由哪个衙门去管理,具体哪些能说,哪些不能说等等。

若是散播了谣言,该怎么处理,怎么界定发刊人……这些都需要后续去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

首节 上一节 783/89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