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通古代:开局盘点十大贤后 第124节

可老朱什么人?典型的吃软不吃硬,一个个都不愿意动手是吧?劳资自己来,亲手操刀子砍了胡三舍,完了也没见胡大海敢炸刺儿。

而经过前几年拼命的攒粮食之后,府库充盈,军粮充足,接下来,便只等大战开启。

也就在这一年,天完政权大臣陈友谅杀上司倪文俊,挟持徐寿辉,率军攻占太平、采石,淮西二十四将之花云战死。

太平、采石被克,应天近在迟尺,陈友谅瞬间觉得应天唾手可得,于是杀了徐寿辉,在采石称帝,国号汉,改元大义。

杀上司称帝什么的不说,但杀完上司转身定个年号叫大义……这操作是真迷,只能说友谅你膨胀了啊!

随后,陈友谅积极联络张士诚,一起夹击应天,并表示可以一起平分朱元璋的地盘儿,但最后结果嘛,张士诚表示不干。

倒不是老张眼光多好,而是人家纯粹不想折腾,所以,朱、陈大战的时间段中,老张稳定吃瓜看戏,哦!看着看着自己成瓜了,妥妥悲剧一个。

张士诚:“……”

你这么说话,我不要面子的吗?

张士诚先撇开,且说老朱知道陈友谅大军连克太平、采石之后那个急啊,火速聚将议事,这人都快打到家门口了,怎么办?大家伙拿个主意吧!

对此,众将说什么的都有,有建议老朱避敌锋芒,放弃应天以图后事的,有建议据城死守的,甚至有建议投降的。

好家伙,这特么是真勇啊,老朱可能记不住别人,但这类人肯定记得牢牢的。

殿内众将吵得没完,老朱是冷眼旁观,转头却见刘伯温一言不发,安静喝茶……得嘞,既然你这么出挑,那你就来说说看法吧。

刘伯温瞬间破功,但见朱元璋目光炯炯,不想被当场办了的话自然得拿个主意。

刘伯温:贼骄矣,待其深入,伏兵邀取之,易耳。天道后举者胜,吾以逸待劳,何患不克?莫若倾府库,开至诚,以固士心,伏兵伺隙击之,取威制胜,以成王业,在此举也。

朱元璋:说人话!

刘伯温:……引君入瓮,用伏兵取胜。

于是老朱满意点头:善!

接着,老朱利用手下大将康茂才和陈友谅是老朋友的关系,让康茂才修书一封给陈友谅,表示愿做内应,在江东桥那座木桥那儿接应。

人一定不能飘,真的!

老陈可能觉得自己实力雄厚,这不?连在朱元璋麾下地位不凡的老朋友康茂才都愿意充当内应了。

所以压根儿没怎么怀疑,拿着信就兴冲冲往两人约定的小树……咳,江东桥跑,结果到地儿才发现,什么木桥?这是石桥啊魂淡!

可惜,为时已晚,约定接应的人没等到,反而等到无数以逸待劳的朱元璋麾下兵马。

是役,陈友谅大败而逃,史称:龙湾之战。

战后,老朱从容收复太平,并占据信州、安庆,陈友谅败逃九江。

第二年,老朱率军直取陈友谅老巢江州,陈友谅再逃武昌,江西及湖北东南部全被老朱占据。

至正二十三年二月,北方红巾军内部分裂,势力大大削弱,张士诚知道后,乘人之危,派大将吕珍出兵安丰,刘福通无力招架,只能向朱元璋求救。

老朱随后率军赶赴安丰,救出了小明王韩林儿,可惜刘福通和大部分北方红巾军都已经战死,所以此役老朱根本没捞到什么好处,只救回一个累赘—韩林儿。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刘福通和韩林儿皆被朱元璋麾下大将廖永安溺死于瓜洲江中,对此,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咯!)

第193章 比如某个姓刘的

韩林儿是累赘吗?确实是,毕竟当时的天下,除了北方那些红巾军,其他像陈友谅、张士诚、明玉珍这些人都是不认韩林儿的。

老朱之所以愿意救韩林儿,更多的是想兼并北方红巾势力,可就因为张士诚派吕珍进攻安丰,北方红巾死伤惨重,显然不行了。

累赘就累赘吧,这时候老朱根本没想好要怎么处理韩林儿,便把他安置在了滁州。

而就在这段时间内,陈友谅细心的发现了机会,果断率兵发起了反攻,结果被朱文正、邓愈死死拦在洪都城前。

至正二十三年,即公元1363年7月,老朱亲统二十万大军兵发洪都,陈友谅知道后,立刻撤下围攻洪都的兵马,全力迎战老朱。

8月29日,双方在鄱阳湖展开大战,这一场战争虽只进行了三十七天,但却一点不比什么垓下之战、昆阳之战来得差,毕竟这也是一场事关天下归属的大战。

胜者,天下在望,为一朝太祖,败者,身死族灭,为天下笑尔!

这是一场被称之为中世纪世界规模最大水战的战役,双方各展奇谋,各逞雄威。

这一战,老朱趁陈友谅大军久攻坚城受挫,分兵据守鄱阳湖口的大好时机,先派人断了陈军退路。

随后集中兵力,以陈军船只太大,移动缓慢的弱点,巧用火攻,歼灭陈军主力。

之后水陆并进,全歼陈军于突围之际,创造了水战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为统一江南奠定了基础。

此战同样能人辈出,有徐达率众身先士卒,毙敌一千五百余,大挫陈军威风的首战大胜。

有张定边驾一轻舟纵横万军从中险些毙杀朱元璋的震撼。

有丁普郎身被十余创,头断,仍屹立不倒的惨烈,嘛!简直堪称元末刑天了!

当然,也有陈友谅征战不利,最后死于流矢的憋屈。

此战之后,老朱率众火速反攻陈友谅的势力集团,兼并了曾属于陈友谅势力集团的所有资源,继而完成了一次实力飞跃。

至正二十四年,即公元1364年,元旦,朱元璋自称吴王,建百官司属,立嫡长子朱标为世子。

虽称王,但老朱仍用龙凤纪年,以皇帝圣旨,吴王令旨的名义发布命令。

而因为张士诚早已自立为吴王的原因,所以,在这一年,天下神奇的并存着东西两个吴王。

1364年3月,老朱率军攻克武昌,陈友谅的儿子陈理率众出城投降,也代表着陈友谅这个势力集团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陈友谅这个大敌已经灭掉,接下来……老朱将目光放在了张士诚身上,对这个在朱、陈大战时,两不相帮,一直吃瓜看戏的对手,老实说朱元璋是没怎么放在眼里的。

但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就这个他不放在眼里的对手,硬是给了他莫大惊喜,让他足足打了三年。

前文说过,老张这人,进攻能力虽然不咋的,但防守能力绝对是一绝,加上相当会修城墙,于是,朱军麻了。

1365年10月,老朱下令正式进攻张士诚,一举攻下通州、兴化、盐城、泰州、高邮、淮安、徐州、宿州、安丰等州县,将张士诚的势力赶出了江北地区。

1366年5月,老朱发布檄文声讨张士诚,同年11月,杭州、湖州先后投降老朱,平江成为孤城,随后老朱以重兵包围平江,发动平江之战。

让人万没想到的就是,老张硬是靠着平江一座孤城,支撑了将近一年,突围有过数次,可面对劝降,老张从来不听,反正就是死扛到底。

粮食没了,吃草根、树皮、老鼠都可以,就是打死不投降。

直至1367年9月初8,老朱方才率军攻入平江城内。

而老张呢?城破了也不投降,继续展开巷战,抵抗到底,失败被俘后也不愿苟且偷生,直接自缢而死。

于是,张士诚势力集团也随之退出历史舞台。

在围困平江的同时,朱元璋派出大将廖永忠去滁州接小明王韩林儿到应天来,但在瓜洲江时将小明王沉于江底。

随后,朱元璋宣布不再以龙凤纪年,称至正二十七年,即1367年为吴元年。

同年,老朱命汤和为征南将军,讨伐割据浙东多年的方国珍,后来又命胡廷瑞为征南将军,何文辉为副将军进攻福建,之后,方国珍投降。

自1352年投军至今,历十余载征程,开局一只碗的朱元璋,打败了开局一张网的陈友谅与开局一根扁担的张士诚,扫平江南。

此后,他的目光开始移向北方,那里,有四百年未复之燕云十六州,那里,有华夏文明之起源……如今,却被蒙古人占据。

1367年10月21日,老朱令中书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副将,率大军25万,北进中原,收复河山。

同时发布了一道檄文,名为:《谕中原檄》,檄文中打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口号,以此号召北地百姓反元。

老朱对北伐作了详细部署,提出先取山东,以拆除蒙元的屏障,进兵河南,切断蒙元羽翼。

夺取潼关,占据蒙元的门户,最后进攻大都,彼时元朝势孤援绝,大都可不战而取之。

这样一来,以后再派兵西进,山西、关中、甘肃就可以席卷而下,一鼓荡平了。

北伐大军严格按照计划行军,徐达率兵先取了山东,随后率军西进,攻克汴梁,再挥师猛攻潼关,老朱也曾亲自抵达汴梁坐镇指挥。

这样的作战方式显然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据说老朱干过最离谱的事儿就是学着车神赐过阵图,然后传递给在前线打仗的徐达等人。

区别是老朱的阵图每次都让他们赢了,而车神,会不会惭愧我们不得而知,但真心麻烦你先搞清楚你标的路几十年过去还在不在吧?

赵光义:“……”

扎心了,就特么过分!

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日,一代雄主朱元璋在应天南郊即皇帝位,国号大明,建元洪武。

同时,册立妻子马氏为皇后,嫡长子朱标为皇太子,祭祀天地可能不是最让老朱高兴的,但妻儿的笑颜却一定让老朱欢欣。

很多人羡慕朱元璋能有马皇后这样的贤妻,可又有多少人能在功成名就后不忘旧人?

一句话,那些人差的不是马皇后这样一个贤妻,而是作为朱重八的良心。

吕雉:比如某个姓刘的。

陈阿娇:比如某个姓刘的。

郭圣通:加一!

刘邦:“……”

刘彻:“……”

刘秀:“……”

正吃瓜呢,一不小心成瓜了。

第194章 穷死的

细看明太祖朱元璋的一生,你会发现,这个人其实在至正十二年前那是半点雄心壮志都没有的。

家乡灾荒,父母兄长饿死,他首先想的不是造反,而是找个地方讨口吃的,这才是我们大多数普通人的想法。

于是他去了皇觉寺,可接下来又是饥荒,和尚庙也养不活人了,于是流浪乞讨,四处化缘,走遍山川大地。

再次回到皇觉寺时,他已经打算在此度此残生,可苦难是没有下限的,皇觉寺被人毁了,天下虽大,却没了他的容身之处。

所以他应儿时玩伴汤和的邀请,参加义军造反,应该说最开始的时候他对大帅郭子兴是非常感激的,也愿意帮这人。

毕竟这位不仅让他有了饭吃,更是让他娶上了媳妇,也即马姑娘,那一天,行尸走肉朱重八再次找到了好好活着的意义。

但后面郭大帅犯毛病了,对赵均用、孙德崖这些外人唯唯诺诺,不敢反对,对他这便宜女婿猜忌重重,敢下重手。

朱重八看明白了,所以带了二十四人外出单干,并就此做大做强,连胜元军、陈友谅、张士诚,扫平江南,登基称帝。

可对手杀不胜杀,灭了一个,又起一个,甚至于曾经跟他打天下的文臣武将也渐渐成了对手,玩心眼儿,斗智谋,骄兵悍将,视法度为无物。

曾有这么一个笑话,说就在朱元璋灭掉张士诚不久后,大宴宾客庆功,宴席上气氛热烈,作为胜利者的朱元璋开始缅怀起了曾经的对手。

便说:张士诚这人虽然不怎么样,但名字确实挺不错的。

武将们不太懂这个,纷纷表示认可,可文臣反应却有些奇怪,朱元璋看出来了,便细问下去。

然后一个文臣支支吾吾半天,总算说了实话,孟子曰:士诚小人也!

朱元璋脸上笑容没了,对于曾经的对手更是满怀无语,这张九四终是吃了没文化的亏啊!

于是,朱元璋再次定下了一个目标,学习,拼命的学习,至少要让这些个文人不敢捉弄自己,不能糊弄自己。

而勾心斗角之余,只有马姑娘依旧未变,曾经是怎么的,现在还是怎么样,一样的简朴节约,一样的会关心他吃好没,穿好没。

所以,朱元璋的后宫,有名的只有马姑娘一个,其他的顶多算个工具,所以他对长子朱标非常好,因为他也没变,依旧抱着小农思想,而一个农民,对自己的儿子是不需要也没必要有任何隐瞒的。

朱棣:所以朕才会羡慕,老爹你睁眼看看吧,除了大哥,您还有二十五个儿子呢!

朱元璋:那重要吗?

首节 上一节 124/2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