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武松,开局降服潘金莲 第233节

高怀德也重重的点头,认为此举可行。

次日,朝堂之上。

大臣们手持玉牒,肃穆的严阵以待。

他们有大事要奏。

“皇上,听闻武松不管不顾,直接闯入卫国公的府邸中,无凭无据的就将人抓了去,实在是蛮不讲理,我大宋例律,不该如此办事。”

“应查清之后,再向朝廷上奏。卫国公乃国之重臣,必要等到皇上的首肯才能抓人,万不可如此草率啊!”

宋徽宗的目光往朝下一扫,出来奏请的人正是张令铎和高怀德。

这两人都是大宋的开国功勋,肱骨重臣。

他们共同奏请的事情,必然非同小可。

可是,宋徽宗心中也有所忖度,无论是燕云十六州,还是灾荒之事。乃至于与女真走私一事,都是国之大患,不得不除。

要真是卫国公所为,先下手为强的抓人也未尝不可。

“武松的脾性一向雷厉风行,待审过卫国公之后,此事有不妥之处,再行治罪也不迟。”

朝堂上气氛瞬间凝重起来。

任他们如何述说武松的蛮横,又提及卫国公的种种功勋。

可皇帝治理燕云十六州的决心已下,是万万动摇不得的。

石守信不急不忙的站出来。

刚刚说的都只是个铺垫,他们真正的目的不是武松,只是将审问的权利收回到开封府来。

.....求鲜花......

“皇上,既然武松在此事上有所疏漏,之后也打算给他治罪,不如将此事移交他人来查。”

“此事一直是有武松来督办,此时交由他人,有所不妥。”

石守信又奏:“若是卫国公有罪,武松此举便是大刀阔斧,干净利落。若是卫国公无罪,武松此举就成了大张旗鼓,急于求成。皇上认为……”

武松到底能不能审好此事?

宋徽宗明显有所动摇。

“让武松来审,难免有失偏颇。”

“卫国公身份尊贵,怎能任人污蔑?即便有错,也要仔仔细细的查个明白,再由皇上来定罪才是。”

也有人壮着胆子出来反对:“武松大公无私,绝不会徇私枉法,为一己私利冤枉他人。”

“口说无凭,难道要等到他擅用私刑,给卫国公定罪之后,才追悔莫及?”

“请皇上下旨,将卫国公押回开封府,再交由大理寺审问,最为妥当。”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说的头头是道,连该怎么做都想好了。

如果是其他人,宋徽宗可能会觉得吵嚷,更是越俎代庖,毕竟此事早已交给武松前去查明。

可偏偏这几个反对的人,全都是大宋不容忽视的重臣。

每一个都举足轻重,他们的话,让宋徽宗不得不仔细思量。

“皇上!此事一直是我大宋的心头大患,贪墨奸臣,不可不查,不得不查!”

“可正因如此,才要慎之又慎啊!”

韩重赞也站出来请奏,他们一唱一和,势必要将人保下来。

宋徽宗见他们没有阻拦妨碍,只是要将人提回开封府,此举合情合理,没有理由不答应。

更何况,为了此等小事,功勋老臣们已经齐心力荐,再与他们作对,有害无益,不如应允下来。

“罢了。”

宋徽宗一抬手:“传朕旨意,命刺史武松,即日起,立刻将卫国公石宏宇,及其他涉事人等,押回开封府,交由大理寺审问后,再多定夺!”

石守信等人松了一口气,只要能将人押回开封府,什么就都好办了了.

【第三百二十七章、京师震动!】

下朝之后,众臣离开。

高怀德正想要往石宏宇这边过来,便被一个眼神劝了回去。

因为蔡京就在不远处,再大的事情也要稍后再议,在其他大臣面前,即使大家都心知肚明,也要尽量避险。

蔡京和他们表面上做了做功夫,实际上今日朝堂所发生的事情,众人都一清二楚。

等他回到了府邸才叹到:“石宏宇这个老狐狸!想要绕过武松,直接将人带回开封府来,虽为权宜之计,却也足够聪明。”蔡攸走了过来,说起今日朝堂之事。

“他们仅仅是要将卫国公带回开封府?”

“析津府不是他们能只手遮天的地方,可到了开封府就截然不同。”

蔡攸不解,既然到哪里都是审,又有何不同“六一三”?

“难道是要在路上拖延时间?”

蔡京冷笑道:“没那么简单。有的事,可大可小,就看是什么人想让他小,小到哪里去。都说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了了之,也就再无甚波澜。”

“卫国公牵涉之事可不小,真正遮掩过去?”

蔡京道:“在析津府,交由武松来审,不论证据够不够,也不论皇帝有没有下旨斩杀,卫国公都难逃死路一条。可是在开封府,就会是全然相反的结果。”

蔡攸立在一旁侧耳静听。

“这件事,到了石宏宇等人的手中,什么就都成了子虚乌有,捏造出来的东西。”

“可灾民们确确实实死了啊,即便能抵赖得了其他,人命关天,也是就放在眼前的。”

“灾民?”蔡京无所谓的轻笑,在他的眼里,根本就没有人命这一说:“灾民是什么?说白了就是贱民,一条贱命而已,算什么

天大的事情?”

话听起来刺耳难听,可惜就是事实。

蔡京为官多年,早就看清朝廷中的黑暗,贱民的性命,和卫国公、肱骨重臣如何相提并论?

他们轻如浮絮,贱如刍狗,无人会在意他们的生死。

思及此,蔡京皱起眉头。

不对,也许还有一个人,武松。

蔡攸问:“皇上已经下旨,武松就算有心,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卫国公之事,恐怕真的要被压下来了。”

“能这么说,说明你还不懂得识人,没看出武松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蔡攸愣住了:“无论他如何,也万不可能抗旨不尊,这可是大罪。”

“他当然不会直接冲撞圣上,他可聪睿着呢。”

蔡京看了一眼自己的儿子,见他愁眉苦脸想不通的样子,便知道他愚钝的猜不出来。

“卫国公的性命,恐怕等不到圣旨了。”

蔡攸这才恍然大悟:“武松要在圣旨到达之前,就将卫国公杀掉,来个先斩后奏?”

“没错。”

蔡京对这个猜测,有十成十的把握。

蔡攸被震惊到,武松真有这个胆魄?

“可即便逃过了抗旨不尊的大罪,先斩后奏的罪责也不小啊!卫国公身份高贵,地位尊崇,擅自斩杀,此举必然会激怒皇帝!”蔡京沉默着点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谁敢越过皇帝?

“唯独他武松,有这般底气。”

“什么?”蔡攸大为诧异:“武松当真有如此本事,他就万分确信,皇帝不会问罪于他?”

蔡京道:“皇上对他极为宠信,绝不会砍了他的项上人头。”

“即便死罪可免,活罪也难逃啊!为了斩杀卫国公,而失去了皇帝的宠信,实在不值得!”

“究竟值不值得,就看他自个儿心里怎么想了。”

蔡京一向自诩知人善用,可对于武松要做的事,他有时候也看不明白。

“皇帝放过他,那石宏宇等人呢?他们可都是朝堂中的肱骨重臣,皇上都要礼让三分,要是被他们知道,武松杀了卫国公,肯定会认为是在刻意和他们作对,到时候必然会在朝堂上予以为难……”

“连皇上都不怕得罪,你认为他还会对石宏宇等人有所顾虑吗?”

蔡攸简直不敢想象。

“记住了,当今圣上乃是徽宗皇帝,而不是太祖皇帝。”

这话蔡京常常记在心上,时刻提醒着自己,朝中的那些老东西们,早就该作古了,不得再与自己争锋....

看来,能看清楚这一点的,不只是他自己,还有武松。

“一朝天子一朝臣,他们几人仗着开国功勋,手握重权,皇上早就对他们有所不满,讨好他们,还不如对皇帝以示忠心。”

“可武松这次,却是都不讨好啊。没了皇帝庇佑,必遭石宏宇等人迫害。”

蔡京摇摇头道:“身为天子,怎会不庇佑忠臣良将,任凭他们被迫害致死,必定会在青史上留下骂名,皇上怎会容忍这些?”

“忠臣良将,武松?何以见得?”

“且看着吧,析津府必然会掀起一阵血雨腥风。贪官污吏,奸赃蠹虫何止一人,卫国公的羽翼庇佑下,藏污纳垢,官官相护不知会牵连多少出来。被查出来的是滥吏赃官,查他们的自然是廉洁奉公,两袖清风的忠臣。”

“是说武松会戴罪立功,只要他清肃了析津府,皇帝便连治罪于他的理由都没有。”

“连带着石宏宇等人,他们往后再想要弹劾武松,往他的头上安莫须有的罪名,更是难上加难。”

“此举实在铤而走险,变数太多。”

蔡攸还是不相信,武松敢做出这经天纬地的举动来:“卫国公还有丹书铁券在手,那可是无论犯下何等滔天大错,都能饶其一命的东西,所1.9以卫国公才敢如此肆无忌惮,武松恐怕杀不了他。”

“用来保命的东西,定然要无比慎重,必不会随身带着,看来丹书铁券并不在卫国公身边。要是能拿得出来,他也不会轻易被武松抓去。”

蔡京踱步到窗外,看着远处的天际:“就看是丹书铁券先到,还是皇帝的旨意先到,亦或是,卫国公的人头先落地!”

蔡京仿佛预料到事情已成定局,谁又能快的过武松的手起刀落?

这边传圣旨的人快马加鞭,一骑出都城。

那边卫国公的家人们闻讯,立即从暗室中拿出丹书铁券,派人快马加鞭,路上不管是渴死送信的,还是累死座下马,什么都不管不顾,也要抓紧将丹书铁券送往析津府!.

【第三百二十八章

析津府衙门。

笞班点地,左右各立:“回避”“肃静”四字。

大殿中央,日出东方,光明正大。

武松正襟危坐,惊堂木一拍。

堂下何人?

卫国公石宏宇,方洪涛,及其他一干人等,只要涉事其中府衙外,百姓们都探头探讨的是往里看着。

“卫国公,都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还不肯乖乖认罪?

首节 上一节 233/5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