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没有咸阳派出的刺客?”
“……真没有。”
“不应该啊!”嬴政惆怅地放下手中竹简:“赵高这把刀不够锋锐?”
蒙武:“……”
是挺惆怅的。
离开咸阳之后,秦王御驾亲征的队伍根本不像去打仗。
更像视察民情。
每日前行十几里,凡遇到农舍村庄都会停下来,供秦王亲自前往查验。
看看当地乡里是否遵照王诏雇佣民夫修路。
遇到工地看工地。
遇到村舍看存粮。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赐姓。
嗯,秦王最近对赐姓这件事非常上瘾。
不管遇到什么人,在干什么,总能找到理由给对方赐个姓。
织麻的赐麻姓。
张网捕鸟的赐张姓。
溜冰的清鼻涕小孩,也能赐个刘姓……
偶尔遇到欺压乡邻的乡长、亭长、里长之类的小人物,便会雷霆震怒。
把抓获的家伙全家老小罚去修陵。
随手提拔个上过战场的老人将之代替。
嗯,赐姓少不了。
见者有份!
这不,给伴驾出征的将士赐姓的活计,落到蒙武头上。
让他看着安排。
陷阵营里的死囚也有份儿。
仅仅视察乡里,还不至于让蒙武惆怅。
赶路慢点就慢点。
反正又不指望大王上阵去打仗。
要命的是,秦王看到焦煤窑和高炉就迈不动腿。
墨家门徒在各郡县推广的焦煤窑和冶铁高炉,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
遇到这种场面,秦王会饶有兴致地亲自出言指点,说工匠某个地方某个地方弄错了。
应该怎么调整之类的。
蒙武头疼的不是自家大王好为人师,到处指点工匠该怎么干活。
而是头疼大王钻进工匠群里厮混。
太危险了。
一路走来处处有刺客。
万一,这伙刺客混进工匠群里,该怎么办?
工匠们都是从各地抽调而来,相互不认识,很容易混进去刺客。
不像乡里。
谁是熟人谁是陌生人,随便找个里长都能挑出来。
秦王御驾亲征的消息传开后,每天络绎不绝的刺客,已经让蒙武很头疼了。
再加上个主动惹事的大王。
简直生不如死。
再加上缓慢的行军速度,已经把原本高昂的士气打得七零八落。
蒙武已经不指望建功立业了。
只想平安保护大王到达函谷关即可。
没想到,六国派来的刺客还不够。
自家大王居然盼着咸阳某些人派出刺客来刺杀。
这……像话吗?
哪有盼着自己臣子来刺杀自己的君王?
难怪行军这么慢!
在等刺客!
蒙武绞尽脑汁地想出个主意:“大王,上将军已经抽调十万大军回函谷关,准备伴驾出征。”
意思很直接:咱别墨迹了行不行?
二十多天还没走到函谷关,将士们都急着立功建业呢。
“呵呵,着急了?”
嬴政似笑非笑地看着蒙武:“前面随便找个村舍休息,今天不走了!慢慢走,不着急,让蒙毅多占几个城池。”
“诺!”
“让王纨来一趟!”
“诺!”
看着蒙武恭敬地退出车门,嬴政缓缓摇头:“寡人的战场不在刀兵,在人心!”
他还没自大到认为比将军们擅长打仗。
刀兵相向,是将军的活计。
做大王,要的是人心!
大规模的赐姓,才开了个头而已。
他还得坚持做下去,直到让所有炎黄子孙都有姓。
原因也不复杂。
打掉王族勋贵、士族公卿高高在上的血脉骄傲。
当所有庶民都有姓的时候,还哪有什么勋贵和公卿世族?
他觉得国师说的对。
大秦太穷了。
穷到无法保证每个孩子都能念书识字。
这事急不得。
大面积推广犁铧等新式农具之后,有个三五年,农人的孩子应该能读得起书。
府库的财力,也能建得起教读馆阁。
在此之前,他这个秦王只能用赐姓的方式,尽快拉近黔首跟贵族之间的差距。
身份差距拉近,黔首的心思才能活络起来。
而不是一直对贵族唯唯诺诺。
“禀王上,王纨奉命前来。”
“上车!”
“诺!”
“爱卿,随寡人行走乡里二十余日,有何感触?”
“臣死罪!”
“你不过是依例行事,何罪之有?寡人带你遍访乡里,不是要砍你的脑袋,只想让你亲眼看看寡人的子民是怎么过日子的。”
“臣惶恐,臣……愚钝,没有早日领悟上意。”
“御史是寡人的眼睛,鼻子,耳朵。御史看不到的东西,寡人也看不到。你可明了?”
“臣罪重矣,愿诚心改过。”
“仅仅是眼睛、鼻子、耳朵还不够。寡人不眠不休也无法决断大秦所有的琐事。”
“大王的意思是……御史可审案?”
“不,那是郡县和尉府的差事。寡人的意思是,再开一府,专司状告贪墨舞弊事宜。”
“大王英明!”
“具体如何设立司职,还需仔细商榷。你先代寡人去巡视各郡县乡里,找到贪墨舞弊的根源,再图设立司职。”
“臣谨遵上命。”
“呃,还要代寡人赐姓。寡人要让大秦的子民都有姓。”
“诺!”
王纨是个老好人。
根本不适合干御史大夫这种得罪人的差事。
还是赵高好使唤。
上任之初,先以雷霆手段拿下奉常寺大小蛀虫,震慑百官不敢轻动。
然后,又挥刀砍向替百官和宗亲勋贵逼迫黔首卖田卖身的乡里小吏。
干得挺好!
嬴政很满意。
第99章 行走的功勋爵位
赵高替嬴政干了一直想干,却没有拉下脸干的事。
——剔除朝廷里的老公族。
奉常寺和其下辖的太乐、太祝、太宰、太医、太卜等重要职位,都由大秦老公族出身的官员把持。
算是孝公之后历代秦王留给老公族的最后一点脸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