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禀大王,秦军铁骑渡济水,过临淄,奇袭胶东。往崂山方向去了。”
齐王和齐相齐齐懵逼。
两人不可置信地看着信使,仿佛在看什么山精鬼怪:
骗傻子玩呢?
秦军铁骑都到临淄城下了,怎么会绕城而走,奇袭胶东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
还要去崂山?
去修仙吗?
信使无奈,只能详细汇报自家将军看到的东西。
秦军铁骑真的过临淄而不入,遇到齐军也不攻打,一路急吼吼地跑向崂山。
那个方向很穷。
除了胶东,好像真没什么值得秦军大动干戈,出动好上万骑兵的目标了。
赏赐了信使,后胜扶着齐王返回大殿。
慌乱的神色也逐渐平缓。
“大王。”
后胜突然想起自己拿到的奏报:“秦军东进有诈!”
“诈从何来?”刚落座的齐王又惊诧地站起来。
“您看,我国跟赵国边境如此漫长,那嬴政为何偏偏选择抢占齐楚长城?”
“怕是防着楚国驰援吧?”
“大王,我们正在跟楚国打仗呢,人家怎么会来驰援。”
“都是因为那尊破鼎!”
“谁知道大秦君臣不和,嬴政还敢挥师东进啊。”
“……”
比起焦头烂额的齐王和齐国君臣,楚国君臣显得极为冷静。
接到秦军东进的消息。
楚王先把令伊景贺和屈昭两家的家主,屈石、昭澈请进宫商议应对之策。
令伊景贺双目放光:“恭喜大王,贺喜大王,击败秦军定鼎中原的机会来了!”
嗯?
楚王有些懵:“爱卿,秦王带着十五万大军去讨伐齐国了,我们哪有机会击败他?难不成,真要去驰援齐国?”
他心里一万个不愿意。
真不想帮齐国那帮蠢货。
反正都是死。
就让齐王死在嬴政的刀下,以后本王打着报仇的名号攻打秦军,岂不美哉?
景贺恭敬地端起双手行礼:“臣恭请大王用围魏救赵之策,命项燕为大将军,率军五十万,攻打汉水船坊。斩断王翦挥师东进的根基,随后再围剿武关、函谷关所剩不多的秦军。”
账算的挺明白。
王翦麾下只有二十五万秦军。
其中五万还是水军。
而楚国可以一次出动五十万以上的大军。
眼下夏收在即,可以保障粮秣充足供应。
正是偷袭秦军老巢的好机会。
或许,可以再演楚军在蓝田之战时的辉煌。
打得秦人老家都守不住。
“善!”
熊完听出了真意:“围魏救赵是假,乘虚而入是真!”
“不过,寡人不需要攻打汉水船坊。”
“寡人只需一纸密令,汉水船坊就会被火焰吞噬,无需劳动大军攻打。”
“大军可放手攻打武关,先斩王翦,再图函谷关。”
楚王的回答,让三家家主面面相觑:熊氏王族还有后手啊!
这神不知鬼不觉地,就把死间安排到防护得密不透风的汗水船坊去放火。
王翦是名震七国的大将。
这种人身边都能安插进去死间。
那么,楚王有没有在自己身边安排个死间?
三人心里忐忑不已。
但,那是以后需要慢慢排查的事情。
眼下还得集中力量对付越来越强大的秦国。
江山不能拱手送人。
问鼎中原什么的,那是熊氏王族的心思,跟三家没有关系。
议定大方向。
更困难的现实摆在楚国君臣面前:天杀的土匪又开始作乱了。
怎么办?
第142章 楚国太子
赵王早就传诏六国。
说秦王无道,指使土匪作乱六国。
号召六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同样派土匪进入大秦去作乱。
人,大家都派了。
还都挑选的是精锐勇士,穿成土匪的模样潜入大秦四处劫掠作乱。
谁都没想到。
秦人居然那么勇猛。
看到土匪的反应不是逃跑,而是举着木棒耙子抢人头。
六国派进秦国的土匪,一个不剩。
还没熬满月,全部被击毙。
打仗嘛,哪有不死人的。
凡事就怕对比。
再看看楚国境内到处祸害富家大户的土匪。
简直是神出鬼没的鬼怪。
能找到的打不过。
能打过的找不到。
搞得楚国百万带甲之士,一半力量不得不分散到各郡县,专门盯防土匪作乱。
就这,还不敢搞什么大动静。
否则。
按照楚王的心思,早就想攻打武关,再向咸阳一路冲杀。
先掏了嬴政的老窝。
能让楚王按捺住心思的理由只有一个:粮道不稳啊!
土匪们打家劫舍的时候都是一小股一小股的。
攻打县城的时候,却动辄好几万人,乃至十几万人。
绝大部分是举着木棒耙子的奴隶人和庶民。
却依旧有几万战力跟楚军持平的正规军。
这样的力量无法跟楚军正面对峙,却可以轻易斩断楚军的粮道。
总不能每次运粮都派出十来万的人马去护送吧?
太扯了。
面对土匪这个难题,楚王和三家家主顿时哑火。
只能从长计议。
先琢磨出个不是办法的办法:让五十万大军边运粮边行军。
一次运过去足够支应三五个月的粮食,就不怕粮道被断了。
办法很笨。
却很有效。
土匪再强悍,也无法直面五十万大军。
有了解决之道,楚王终于信心满满地写了密诏。
再命人送到咸阳。
由咸阳昌平君府的下人转送到汉水船坊,熊启本人手里。
来来去去地,一路辗转下来,耗费了将近一个月。
熊启终于收到密诏。
接到密诏的一瞬,他傻了。
呆坐在书房里,一边又一边确定锦帛上的楚王密诏:“事成之后,启便是楚国太子?”
想不到啊!
真想不到。
熊启以为,楚王能够承认自己的王族身份,就是顶天的荣耀了。
没想到,父亲大人真的愿意传位给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