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奏皇上,左右布政使都是正二品或从二品的官员,若要升迁的话,要么加品级,要么调入京城,任职七部、都察院或文散官之职位,而前都察院左都御史李善长跟随太上皇出京之后,左都御史一职便一直空缺至今,不如让万大人接替左都御史之职位吧。”
“微臣觉得这样不妥,万大人以前担任应天府同知时,便带人翻新了不少地方的街道,解决了京城过去地面凹凸不平、一下雨就哪哪儿都积水的问题,后来到了地方,更是勤政爱民,治理有方,像这样的人,非七部尚书不可,做一个御史言官之首未免不合适。”
“……。”
“当今太子册立已一年有余,尚未指派具体的重臣前往教授,不如就从万大人这里开始吧,毕竟储君乃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储君之教育不可小视。臣建议加封万大人为太子少师,兼领左都御史,以身作则,当太子的榜样。”
“启奏吾皇,老夫近日来常感自己年迈昏聩,已是不堪重负,又唯恐耽误了朝廷事务,故而虽然力不从心,仍然勉力维持,如今既然万大人要升迁,不如就让他顶替老臣的位置吧,老臣也好将事务交代下去,回老家去颐养天年。”
最后说话这两人,前一个是正四品的中顺大夫。
其乃是一位相当有名的大儒,但为人迂腐,只知道死读书,多年来也没给朝廷出什么好主意,属于那种朝廷养起来专门当摆设用的官儿。
以前宋濂还在教导太子时,他便经常请旨想要一起教导,但都被当时的皇帝朱元璋给拒绝了。
如今他又提议加封万三重为太子少师,其目的不言而喻,不过是想重启太子少师、太子少保、太子少傅的模式罢了。若是皇帝同意这事儿,到时候怕他又想争取一番。
后一位则是工部尚书,其人嘛,没什么大毛病,但也没有他说的那么高尚。
都是在朝为官的,谁还不知道谁啊。
一看他说的这么大义凛然,许多官都看了他一眼,心中十分鄙夷。
但却无人说话得罪他。
站在皇帝的立场,却比较喜欢这种官儿。
因为皇帝有难题,他是真敢上啊,直接连尚书之位都让出来了。
若是他也像其他尚书那样舍不得位置,那万三重还真就不好安置,皇帝又得费一番心思。
尽管他也确实是老了,该退了,临走前只为了挣点人情、赚点名声。
所谓花花轿子众人抬,工部尚书既然抬了一下,皇帝也不介意抬一下。
“好,难为爱卿如此为朝廷着想,朕也不忍你如此年迈还为国操劳,便准了你的请辞吧。”朱标道。
“谢皇上。”
“爱卿为国操劳一生,临别之际,朕也不想吝啬,便加封你为太子太保,准你以太子太保之官身致辞,另赐你白银百两做安家路费。”
“微臣叩谢天恩。”
众人:羡慕了。
“既然工部尚书之位空缺,而万爱卿颇懂工程之道,不如便让他接任工部尚书之位,诸位以为如何?”朱标转而问道。
众人对此自然不会有意见。
就这样,万三重的官位定了下来,是为正二品工部尚书。
朱标又道:“如此一来,河南左布政使的位置便空了出来,朕有意让应天府尹黄育才前去接任,大家以为如何?”
此话一出,众人都吃了一惊,包括黄育才本人。
自从洪武十年成了应天府府尹,整整七年,他可就没挪过窝了。
反倒是他的两个副手万三重和周光,如今都已是一部尚书。
大家原以为他会在府尹这个位置上坐到死的。
他自己……其实也是这么想的。
却不料皇帝居然给他升官了!
虽然实际上就只升了一品而已,左布政使和京城府尹的地位还几乎相当。
可升了就是升了。
在外地当布政使,也远比在京城窝着强。
毕竟京城大佬太多了,得罪不起的人也太多,府尹当的还不如一个知县快活。
愣了片刻,黄育才忽然反应过来,‘噗通’跪在了地上:“谢皇上隆恩。”
众人:真不要脸,我们还没表示同意呢。
虽然是这样想,但皇帝都开口了,黄育才又谢恩了,谁也不会头铁的站出来反对。
这事儿也就这么定下来了。
皇帝又问道:“这下又轮到应天府尹的位置空出来了,大家觉得该何人接任才好?”
众人再次被搞得无语了。
皇帝你就直接说安排谁吧,别问我们了。
谁不知道去年你就把亲信弄去应天府衙门当同知了啊,那可是府尹的副手,府尹走了,可不就该他上位了吗?
就连朱七牛也是这么看的。
因为呆的实在太无聊,朱七牛偷偷低头打了个哈欠,又顺手擦了下眼角留下的眼泪。
就在朱七牛思索这种早朝为啥喊自己来的时候,皇帝朱标开口了。
“既然没人说话,那还是朕来指一个人吧,朱秉文。”
朱七牛迈步走出:“臣在,皇上,给接任府尹之人的圣旨要臣来念吗?臣很荣幸。”
“不,不是让你来念圣旨,是让你来当府尹。”
朱七牛:(¬?¬) ?
众官员:( ^?^)/欢迎\( ^?^)
朱七牛:(¬?¬) ?
“不是,众位同僚,你们这么高兴干啥?”
朱标道:“看来他们已经看明白朕的意思了,朱秉文,你接任府尹位置后,可得尽快重建京城其它三个区域啊,大家的居住环境和财富多少就看你的了。”
朱七牛可算是明白过来了,原来皇帝打的是这个主意啊。
我还以为过完年之后,京城其它三个方向的重建已经陆续开始了呢。
虽然心里有点不情愿这么小就担任正儿八经的公职,但皇帝都当着朝臣的面儿说出来了,朱七牛也没有拒绝的道理,便爽快的答应了下来。
下朝之后,朱七牛一路跟着皇帝来到了武英殿。
“皇上,府尹这么重要的位置,不是应该找个更靠谱的人来做吗?”殷勤的接过太监手里的茶壶给朱标倒了杯茶,朱七牛顺嘴问道。
朱标笑道:“可是城北重建是你一力安排的,在这方面,谁能比你强?”
“这不对吧,我可是听说了,万大人去年在河南就完成了一个县城的重建试点,搞的是热火朝天,大明各州府内也都陆续动工了,擅长这事儿的绝不止我一个。”
“好吧,既然瞒不住你,朕就跟你说实话。
你呢,也不小了,当官好几年了,一直到处晃悠也不是个事儿,不少官员都上书参奏过你,只是朕一律留中不发罢了。
可让你去远的地方当官,你爹娘估计也不乐意,所以朕就让你接任府尹的位置,就近办公。”
第9章 父子也有隔夜仇
朱七牛倒是第一次听说自己居然因为到处晃荡而被参奏过。
这是非要我担任一个实职吗?
还是说,这些人就是没事找事?
嫉妒我独得两任皇帝宠爱?
还是嫉妒我家财二百万贯?
“可是皇上,单就官职来说,我已经是从二品上的正奉大夫了,而应天府尹才正三品,这不是一下子给我拉低了好几级吗?”朱七牛有些不情愿的问道。
朱标拍了下额头:“还真是,朕居然忘了这事儿,你可是从二品官儿,按理说该平调才对。这样吧,朕即刻将应天府尹之职升为从二品,与左右布政使同级,日后继任者皆按此例。”
既然如此……朱七牛只能应下了。
不能蹬鼻子上脸啊!
从皇帝这里离开,朱七牛专门去陪着马太上皇后说了会儿话,又去拜访了一下常皇后。
到了中午,太子朱雄英散学了。朱七牛跟他一起吃了顿饭,一直到朱雄英又要去上课了,这才告辞离开,来到太医院看望了一番戴思恭。
而在武英殿中,朱标也没闲着,热情接见了魏国公徐达不说,还跟徐达一起吃了顿午饭。
喝酒喝的朦朦胧胧之间,一大一小两个狐狸正式敲定了太子与徐妙锦的婚事,等到徐妙锦十三岁时,即正式举办婚礼。
父子二人都成了徐达的亲家。
消息传开,满朝皆惊,议论纷纷。
……
从太医院离开,朱七牛来到了黄家。
一看他居然还穿着官服,黄王氏问道:“七牛你这是上早朝去了?”
“是啊伯母,我刚从太医院回来。”
黄王氏上下打量着朱七牛:“我倒是很少看见你穿官服,如今细细看来,十分赏心悦目啊。”
黄氏在一旁笑道:“是啊,忠义伯长得颇为一表人才呢,穿上这大红色的官袍,简直迷死个人。是吧,月英小姑子?”
黄月英直接被打趣的红了俏脸,双手搅着袖口,无所适从:“才不是呢,我不知道。”
见朱七牛不帮自己,反而也在一旁跟着大嫂取笑自己,黄月英又羞又怒,立刻傲娇起来:“搞得跟谁不知道他是个官儿似得,来我家居然还穿着官袍,来耍威风吗?不过是个文散官罢了,一点实权都没有。”
朱七牛并没看出黄月英有点恼羞成怒:“谁说我没实权的,我才被皇帝任命成了应天府尹呢,以后京城及周边的那些县城都归我管。”
“啊?你成了府尹?那我爹呢?”黄月英顾不上生气,连忙问道。
“黄大人被提拔成了河南那边的左布政使,接了万大人的班儿。”朱七牛道。
“那可太好了,我爹早就想换个地方当官儿了。”
黄王氏脸色有些不好看,不太想听到跟丈夫有关的消息,但见到大儿媳欲言又止,立刻顾不上生气和烦躁。
“七牛,我有件事想麻烦一下你。”黄王氏开口道。
“什么事儿啊伯母?”
“月英有个大哥你知道吧?”
朱七牛点头:“虽然没见过,但还是知道的,大嫂和忠明不就是那位大哥的妻儿吗?”
“是啊,月英的大哥名叫黄日高,是洪武三年的二甲第七名进士,至今入仕途已经十四年了,一直跟家里人聚少离多,不知可否请你找个机会跟皇上提一下,把日高这孩子调回京城来,我们也好一家团聚。”
黄氏闻言,感激的看了婆婆一眼,也顾不上扭捏,附和道:“忠义伯,不知这事可有什么为难之处吗?若是需要花钱打点,我们也是拿得出银子的,忠明这孩子跟你和月英大小差不多,可长这么大,就没见过他爹几面,实在是可怜啦。”
朱七牛沉吟了片刻,问:“日高大哥现在在哪里当官儿?”
“他在河南那边当知府。”
“知府可是正四品官儿,而一般进士出身的人会外放当知县,正七品,按照正常升迁来说,一般官员很难在十四年里官升六品,看来日高大哥在外任上是做出了一些成绩的。”
一听是河南,朱七牛立刻知道为啥她们这时想让黄日高调任了。
全因当年黄育才宠爱妾室,疏远妻子黄王氏,而黄日高看不得母亲受委屈,曾在当年高中的庆功宴上当面数落顶撞父亲黄育才,父子两搞得跟仇人一样。
如今黄育才调任河南布政使,难免要跟黄日高见面,到时候怕要打出狗脑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