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一出,其他人也都十分渴望得到答案。
要知道,唐军不是说打完这一仗后就准备撤军了,他们的目标可是高句丽的国都平壤,这还有着不少城池要去打。
在这种情况,放走的降卒肯定会成为敌人,可唐军居然还敢放走,这不是变着法让他们对抗自己吗?
对此,太宗皇帝无所谓地笑笑:“莫说是三万头猪,就算是三万头猛虎,也对唐军造成不了大的冲击。”
“后世,你们完全可以对大唐再自信些。”
“虽说历史上的朕未能攻破安市,但高句丽的军队也无法对唐军造成任何重创,唐军最多也就是撤兵,绝不会有大的伤亡。”
太宗皇帝正对着那记者的摄像头,也懒得摆架子,十分随意地说道。
然后,他伸出手,指了指灰色之镜上的李世民,淡笑道:“就像当时的朕,顾虑的最多的,也只是我唐军多了三万多张嘴。”
“后世不妨想想,为什么朕想的不是大唐添了三万多战力?”
观众们顺着太宗皇帝的引导思考起来。
很快,就有记者得到答案道:
“因为唐军看不上这三万俘虏,认为他们聊胜于无!”
太宗皇帝赞赏地看了那记者一眼,傲然道:“后生说对了!”
“哪怕是三万头猪,还可以宰了当肉吃,但三万头俘虏,还不够我大唐几千人打的,要他们有什么用?!”
太宗皇帝霸气拂袖。
秦俑笑笑道:“太宗皇帝想的怕不只是如此吧?”
“哈哈哈”
太宗皇帝大笑起来:“朕是怎么想的,后世看看不就知道了?”
话罢,灰色之镜画面一转。
李世民大手一挥,果断释放了三万多俘虏!
“这……大唐天子真的放了我们?”
一个副将难以置信的看向李世民。
李世民瞥了他一眼:“不跑,是想死么?”
“回去告诉你们国人,这是朕最后一次释放俘虏,此役过后,唐军不可挡,挡者必诛之!”
“不想唐剑饮血的话,就主动献城投降!!!”
说完,李世民带着大部队浩荡离去,只留下三万多俘虏面面相觑。
俘虏们回到其他城池之后,都不由自主地在其他守军面前感慨唐军之强。
“我告诉你们啊,唐军可厉害了,我们分明已经依山列阵,可唐军第二天就能把我们给破了,15万援军最后只活了三万多人,还是人家天可汗主动放的!”
“真的吗?唐军有那么厉害吗?”守军不信道。
“那能胡说嘛,你看我这手臂,就是被一个唐兵给砍伤的,要不是那唐兵压根没把我放眼里,我早死了!”
“这天可汗也太可怕了,三万多人他说放就放了?”
“何止啊,他还告诉我们,那是他最后一次释放俘虏了,要是再敢挡唐铁军的步伐,就必会唐剑饮血!”
三万多人,一传十,十传百,很久就有好几座城池的守军得到了这个消息。
最后,这些守军统一得出了一个结论:唐剑
不可挡!
“撤吧,还守什么城啊,我们怎么可能打得赢唐军!”
“没错,唐人太厉害了,天可汗的力量压根不是我们可以抗衡的!”
整个高句丽国,因此举国皆惊!
黄城、银城两大城池的守军得到这个消息后,在面对唐军时不战而退!
“兵法之至上,不战而屈人之兵,太宗皇帝,你做到了。”
白起看向太宗皇帝,眼里多了几分尊重。
“那武安君,可做到了?”
太宗皇帝被夸了下,当即得意洋洋道。
武安君笑了笑:“本帅无论在朝在野,皆可一怒诸侯惧,安居天下息。”
“不知太宗皇帝,认为白起可做到否?”
这……
太宗皇帝满脸黑线,他就不该问这个问题!
这不是把脸贴上去求人家打嘛!
第1021章 站而屈人之兵
“哈哈哈,典藏华夏搞笑担当,太宗皇帝!”
“白起:我的确需要战才能屈人之兵,不过是这个“站”!”
“我一站那,六国的兵马动都不敢动哈哈!”
观众们一见到太宗皇帝的苦瓜脸,就笑得乐不可支,不知为何,每次看到太宗皇帝吃瘪,他们总能想起一个道理:
原来人的快乐,真的能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一想到这,不少观众更是哈哈大笑起来。
话分两头,太宗皇帝这边可就惨了,白起这么一说啊,其他皇帝还能忍住不小,多少给他点面子,但咱霍小将军可是当着他的面就大笑了起来:
“哈哈哈!”
“去病!”太宗皇帝狠狠白了他一眼。
霍去病捂住嘴巴,把目光看向正对着太宗皇帝的秦俑,嘴巴一鼓一鼓,最后还是忍不住爆笑起来:“哈哈哈……”
秦俑定了定神,转身过去,他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一般不会笑出声。
唉,要说高句丽之战啊,大唐还是有机会赢的。
即便安市城易守难攻,大唐天团也想出了一个办法。
灰色之镜中。
“李道宗,朕令你在安市城东南铸就土山,徐徐逼近安市城!”
李世民傲立帅帐之中传令道。
这样一来,土山既可以防御敌人的偷袭和利箭,又可以充作唐军的城墙。
显然,在交战之前,大唐天团就已经意识到,打安市城必然是一场持久战。
和先前的野战不同,这会人家已经亲眼见识到唐军有多强悍,压根不敢再出击迎战。
也正因此,打安市城从一开始,就注定是攻坚之战。
唐军高筑墙,又不断派士卒挑衅进攻,再用冲车炮石击毁城楼!
但这一次,安市城的守军战意出奇的高,不断地增高城墙抵挡,立木栅随时堵塞被毁之处。
不过,哪怕战局发展到这里,唐军依然是勇不可挡,一直都处于攻城的状态。
李道宗所部的唐军昼夜筑山不息,没过几天,唐军堆砌的山顶就高出了城墙几丈。
李道宗站在土山山顶,俯视着安市城城墙,心中一阵畅快。
之前还得仰望他们,这会,唐军才是居高临下!
区区安市,唾手可得!
“轰隆!”
土山的一边传来轰塌声,李道宗循声看去,正见土山倒了一片,许多站在上面的士兵失足坠死。
自己主导的工程,居然还没开打就已经塌了?
一向能征善战的李道宗突然着急起来,这土山会不会继续塌不下去,敌人会不会趁乱来进攻土山?
自己现在该怎么办?
一连串的问题涌出,慌乱之中的李道宗竟是忘了沉稳应敌。
来不及多观察下局势,他迅速让士兵撤出土山。
以至于,他忽略了,土山这一塌,也把安市城城墙给压坏了一角。
这时,若是他能以此转移士兵的注意力,集中兵力往那个缺口猛攻,以唐军的战力完全可以得胜。
见唐军慌了阵脚,城内的高句丽守军大喜过望,迅速整顿兵马杀来,唐军本来接的就是撤退的命令,压根无心再战,很快,一座他们费尽心力建造的土山,就被高句丽守军轻松拿下。
“可恨!”
现代世界,太宗皇帝紧紧握住拳头:“就差一战,就差一战了!”
“此山一塌,太宗皇帝将无法在寒冬来临之前,战胜高句丽了。”
白起站在一旁,冷静地分析着局势。
打这种战线拉长的仗,粮草永远是硬伤。
尤其是贞观时期的李世民和文武大臣,他们十分注重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以至于打仗都会最大化地减少劳民伤财的程度。
隋炀帝三征辽东,累计兵力340万,民工680万,累计1020万人,为此给国内带来的困难不可估量。
因此,李世民出征只带了十万的军队!
4万军走海路,只派6万陆军奔赴辽东战场!
大唐为什么一边打还能一边繁荣,就是因为往往能以极少的代价获得极大的胜利!
他们出的不仅仅是本土之兵,还会让突厥等附属国也跟着出兵,这就大大减少了唐朝内部的压力,也是天可汗制度最具优势的地方之一。
大唐灭东突厥,各路不过10余万,又有李靖深入腹地,三千灭突厥!
灭吐谷浑,李靖实际上只动用了4万多兵马!
到现在和唐高宗时期的打高句丽,大唐都征集了不少异族兵马!
高句丽与突厥、吐谷浑等游牧民族不同,他们依托险阻,构建出了一套完善的纵深防御体系,大唐要想再靠奇袭灭国就比较困难了。
也正因此,同样是打高句丽,大唐付出的代价远少于隋朝,以至于这次太宗皇帝虽然未能灭国而返,但大唐并未消耗多少根基。
再加上,李世民对国内的形势也疑虑重重。
当时,太子李治初立,无论是对国内的功臣望族,还是对外部的薛延陀、西突厥等附庸国,威望都还不足。
一旦有事,李世民必须尽快返回坐镇大局!
也就是说,天可汗在这一场战争中,是绝不能被困住的!
这也是李世民在这场作战中,没有像当年虎牢关一战那般畅快肆意,不敢追击的客观原因,他必须得考虑本国的大局。